正月十二,搭燈棚迎元宵節

正月十二是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有藏剪刀、收舊鞋、捏老鼠嘴、搭燈棚等。從新年到正月十一,人們吃的食物中大多豐富且多油。因此,從這天開始,人們開始飲食清淡,清腸潤燥。


閒話年俗 | 正月十二,搭燈棚迎元宵節

更重要的是,由於三天後將是元宵節。從這天開始人們要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雲:“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傳統習俗

搭燈棚

民間俗稱“十二搭燈棚”。意思是元宵節將近,從這一天開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壯年準備花燈,做元宵賞燈的各種準備工作。


閒話年俗 | 正月十二,搭燈棚迎元宵節

烤火節

在石家莊南部一些地區,河南焦作柏山村一帶,至今還保留沿承著正月十二(有的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風俗習慣。


閒話年俗 | 正月十二,搭燈棚迎元宵節

烤柏火諧音“烤百火”“烤百齡火”,寓意不生百病,一年無災無恙:柏火諧音“敗禍”,寓意避瘟驅邪,以求長命百歲。


“點丁”日

在客家民俗中,元宵節要結燈掛彩喜慶團圓,而在正月十二,各村就要召集能工巧匠搭棚點燈了。由於客家話中,燈與丁同音,所以正月十二又是“點丁”日。


閒話年俗 | 正月十二,搭燈棚迎元宵節

點丁的習俗除了恭喜祝賀的寓意之外,還表示本宗族對新出生男丁的認同。可以在出生當年點丁,也可以大幾歲才點丁。按照習俗,醒獅來祝賀,主人家會燃放兩條鞭炮迎接,並拿出喜糖、柑橘和利是答謝醒獅隊。


鬧春田

鬧春田是福建閩西長汀童坊鎮舉河舉林村特有的,相傳上百年的習俗,每年的正月十二(舉河村)、十四(舉林村),村民都會把關公的塑像抬到泥田裡,奔跑打轉,祈求新的一年裡五穀豐登,同時也藉此增進村民間的感情,展示村民強健的體魄體,並以此提醒人們,要下田開始新一年的創業了。


閒話年俗 | 正月十二,搭燈棚迎元宵節

老鼠節

傳說,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也有的說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於是人們圍繞著老鼠創造出各種各樣“節目”,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有藏剪刀,收舊鞋,捏老鼠嘴等。


閒話年俗 | 正月十二,搭燈棚迎元宵節

老鼠節這一天不能使剪刀,只要聽不到剪刀的“咔嚓”聲,家裡一年就聽不到“咔嚓咔嚓”老鼠嗑東西的聲音。當天上午,各家各戶的孩子們揹著筐頭挨家挨戶收舊鞋,村中的老百姓也樂意把“邪”(鞋)送出去。


閒話年俗 | 正月十二,搭燈棚迎元宵節

捏老鼠嘴。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張羅包餃子,且包成的餃子要捏成老鼠模樣的,有嘴、有耳朵、有尾巴,還用綠豆當作眼睛。因為包餃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咔喳咔喳”嗑東西了,寓意一年家中不會再有老鼠。


閒話年俗 | 正月十二,搭燈棚迎元宵節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喝小米麵或玉米麵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讓老鼠看不清東西。晚飯後,人們還要炒花生,意思是“炒(吵)聾老鼠的耳朵”。


春節期間

為有效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請大家一定做好防護措施

戴口罩勤洗手

科學防控,共抗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