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宅宅宅的日子裡,哪些話一定不要說(4個高頻吵架話題,避之)


宅宅宅宅的日子裡,哪些話一定不要說(4個高頻吵架話題,避之)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2020年第一個月份試用體驗不佳,是否可以退貨?”


可惜我們都無法重回過去,


只能聽從專家們的號召,宅在家裡、帶好口罩、做好消毒。


但遠香近臭的道理亙古不變,出門在外的遊子終於可以回家團聚、共享天倫時,卻發現這次的“歸巢期”意外的長。


在這個封閉又漫長的團聚裡,原本的天然代溝和蟄伏的家庭矛盾開始發酵爆發。


這個時候如何巧妙化解潛在的家庭矛盾,聰明的家庭成員應該知道最該回避的幾句話:


01

你連這都怕,真是沒出息……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這場災難面前,有不怕死疏忽大意的,就有膽小如鼠敏感過度的。


這段時間,全國各地口罩酒精消毒液相繼脫銷,一些地方物價飛漲,出現哄搶。


還有各種躲在家裡戰戰兢兢、如臨大敵、防衛過度的,一些人確實對疫情過度恐懼焦慮,甚至引發應激性障礙。


人和人的心理素質天生有差距,再加上生活環境和成長經歷的印記,哪怕是至親,也對這次疫情的感受不同。


沒人有資格在天災人禍面前指責對方,對於疫情,謹小慎微從來不是錯。


如果家人過於焦慮恐懼,應該多將專家及官方的闢謠信息轉給他們看,減緩恐慌,而不是用言語刺激對方。


02

你們老年人/年輕人什麼都不懂……


這個全民宅家做貢獻的階段,最上熱搜的除了疫情播報,就是各家老年人盲信的“民科”謠言:


比如喝酒防肺炎、含蒜防肺炎,出門不戴口罩讓小輩們無奈到叫苦不迭的新聞……


這些新聞背後反映是中國家庭的代際溝通問題


老年人覺得:自己活了大半輩子什麼場面沒見過,犯得著被你等小輩因為一場肺炎各種威脅和教育麼?


年輕人則覺得:老年人對現代科學常識瞭解不夠,固執地顛倒黑白。


這個時候任何人一句“你們老年人/年輕人什麼都不懂……”就可能引發一場家庭大戰。


所以真想說服對方,就不要情緒化解決問題。


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開電視機,讓事實說話,讓數據說話,讓鍾南山說話,讓醫學人員說話。


實在不行,


就把人民日報1月29日刊登的《國家給老年人的一封信》拿出給家裡長輩讀一讀,讓老一輩們發揚響應國家號召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樣絕對比你費力不討好的叨叨有用!


人和人之間,其實是無法完全體會對方的喜怒哀樂的,所以這個時候千萬不要以己度人,不要用自己的邏輯去判定別人的感受,更不要冷嘲熱諷對對方造成雙重傷害。


你要做的就是接納和陪伴:黨和政府都在打氣,全國人民都能挺過去,你覺得你有那麼特殊嗎?


03

你家人如何如何/你們家人就是這樣


一家人十幾天的相處中,免不了有小的糾紛。


如果這次春節你是陪伴侶回老家,或是伴侶陪你回老家,那麼受到的情感考驗就要更大一些。


平時互不接觸的時候還能距離產生美,一旦深刻融入對方原生家庭的時候,伴侶之間最容易出問題。


你會在這十幾天裡,全方位、多角度且正面接觸對方的家庭環境、背景與三觀。


哪怕你平時自詡洞察世事,但最聰明的辦法還是多閉嘴,少評價。


人都有護短心理,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防禦本能。


若你總是對伴侶的父母長輩說長道短,甚至以“為別人好”的理由加以評論,你的伴侶極有可能發怒吵架。


這時候,不點破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把衝動的嘴巴閉住,不要評價伴侶的家人,人前給足了伴侶面子,你就拿到了幸福婚姻實實在在的裡子。


04

你別天天只知道看手機/看電視,

你每天不是睡懶覺就是熬夜……


這種話一般多從自制能力強、也對他人有極強控制慾的家庭成員嘴裡說出來。


但是這話除了徒增不快根本不起作用。


其實此次“全民隔離”讓整個春節的氣氛有些低落,並消滅了大部分的聚會娛樂。


很多年輕人辛苦了一年,最想在春節釋放壓力,見最親的人,喝最烈的酒,會最摯的友。


結果肺炎突然來臨,大家都得家裡蹲,為國家做貢獻。


無聊時,年輕人關心疫情發展,焦慮的時候看看手機解解壓,這些無可厚非。


這樣的日子自在又沉悶,卻是看得到盡頭的。


假期結束之後,又是很久的離別。


不要用不停的埋怨和刻薄的語言指責你最愛的人,不妨趁著這個非常時期允許他們小小放縱懶散一下,因為他們回到工作崗位之後又要努力奮鬥,扛起未來……

有網友說,2020年我們丟了一個春節。


其實,春節團圓的本質,就是每個家庭成員都享受到家庭的溫暖。


這個不平凡春節,


雖然沒有了往年的熱鬧和喧囂,


但如果我們依舊可以不忘初心,抓住親情裡最本質的內容意義——


接納和包容,只要可以和至親在一起,我們永遠都在過春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