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句讀重判與翻譯(十九)


《道德經》句讀重判與翻譯(十九)

道德經

第七十六章:

現行句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犒。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句讀重判: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犒。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翻譯:人活著身體是柔和的,死了就變的僵硬。草木生長時柔軟脆弱,死了就變的乾硬。故強硬是屬於死亡之類,柔和是屬於生長之類。因此用兵逞強終會滅亡,木質堅硬終遭砍伐。凡是太過強硬會被拋棄,柔和反到會被擁戴。

第七十七章:

現行句讀: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句讀重判: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翻譯:天道,就跟拉弓上射箭一樣啊!箭搭高了就壓低一些,箭搭低了就抬高一些。弓拉的太滿就容易損壞,弓拉的不夠就在使點力。天道,減損多餘用來補不足。但人之道卻不一樣,它是減損不足的來補有餘,有誰能把有餘的拿出來給天下人分享呢?唯有“道”的聖人才能做到。因此聖人把多餘的東西拿來幫助他人,他們越這樣做越是擁有的更多,越是給予越被尊敬。


《道德經》句讀重判與翻譯(十九)

老子

第七十八章:

現行句讀: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gou:四聲),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句讀重判: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gou:四聲),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翻譯: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和的了,攻堅克強更沒有什麼可以勝過它,替代它。弱勝強,柔勝剛,天下人都知道,但是沒有人去做。所以聖人有云:承擔舉國之辱,才能成為國之君主,承擔舉國之災,才能成為天下之主。真理聽著都不是很順耳!

第七十九章:

現行句讀: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句讀重判: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翻譯:和解大的仇恨,必然還有小的餘怨,怎麼可能真正和解呢!因此聖人有理也不苛責他人。有“德”之人重守承諾,無“德”之人苛責刁鑽。天道不分親疏,總會以善果回饋善良的人。

第八十章:

現行句讀: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xi:三聲)。雖有舟輿(yu:二聲),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句讀重判: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xi:三聲)。雖有舟輿(yu:二聲)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翻譯:如果國家弱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珍貴器具也不要用,人民雖不怕死也不要遠行。舟車華麗也不必乘,雖有兵丁不去使用。鼓勵人民編織繩索,而致力於種植糧食,豐富衣物、興蓋房舍,相互幫助。雖與鄰國彼此可見,雞犬之聲可以聽聞,但人民從生到死,不互相往來。


《道德經》句讀重判與翻譯(十九)

樓觀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