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教育家蒙特梭利說:如果我們要擬定一項育兒原則的話,那麼,第一個原則就是必須讓孩子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如何參與?給予孩子做家務的機會至關重要。應當讓他們感受生活,並在家務勞動中學習生活技能,提高解決問題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從而體驗自身的價值感,培養責任心。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相比,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例子。


李子柒與A君

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李子柒

她幼年父母離異,6歲父親去世後,便和爺爺奶奶共同生活。她和爺爺一起做木工,給鄉里的各種紅白喜事幫廚。陪奶奶做飯,莊稼成熟時還下地幹活。

不幸的是,五年級時,爺爺去世了,她只能與奶奶相依為命。14歲,她獨自進城打工,歷經艱辛。

22歲時,得知奶奶病重,她毅然回到奶奶身邊,照顧老人,並開始創業。

2016年起,她開始製作古風類美食短視頻,如今,成為家喻戶曉的網絡紅人。

她似乎無所不能,種菜、做菜、釀酒、種花,刺繡、做衣服、編花籃,修橋、做梯子、鞦韆、竹床、沙發……

她做的各種佳餚野味,令人無限神往,竹筒飯、富貴蝦、松鼠魚,玉米粑、南瓜飯,剁椒魚頭、麻婆豆腐,牛肉醬、紅寶石番茄醬……

她還格外孝順奶奶。為奶奶做桂花堅果藕粉,種棉花為奶奶做棉被,摘鮮花給奶奶戴上,在花間月下陪奶奶喝酒、吃飯……

她的收穫,同兒時的經歷密切相關。爺爺奶奶曾教她的農活,一件件,一樁樁,都深深地刻在記憶中,讓她成為一個心靈手巧、生命力極強、又懂得感恩的女孩。


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A君

他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知識分子家庭中。父母奉行“學習至上”,只要孩子埋頭苦讀,從不讓他沾染任何家務。

A君一心只讀聖賢書,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不料,高考那年時運不佳,沒能進入理想的大學。此後,他不思進取,工作、生活方面都得過且過,也沒什麼朋友。婚姻失敗後,他便和父母住在一起,心安理得地成了“啃老族”。

有一次,年過八旬的父親病重住院,他只照顧了幾晚,便不願再管了。這時,父母才明白他們從前對兒子的教育方式不對,但悔之已晚。

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曾告誡說,替孩子做每一件事的父母其實是在犯錯誤。

從小不做任何家務,被父母過度保護的孩子,抗挫折能力較弱,自理能力差,依賴心強,大多缺乏責任心,自私自利,人際關係不佳,甚至影響他的整個人生。


做家務,好處多

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一般都心靈手巧,生活自理能力強,責任心強,善解人意,也擁有更融洽的人際關係。

孩子從事家務活動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和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養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積極樂觀的個體,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並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同我們之間就是一個漸行漸遠的過程。我們終將老去,無法呵護他們一輩子,因此,在他們學習之餘,有必要讓他們感受生活,嘗試各種家務,為今後的獨立做準備。

陶鑄說:勞動是一切知識的源泉。

任何家務,都有一定的技巧,蘊含著智慧,都需要動手、動腦,想辦法怎麼做得又快又好。如果遇到困難,用什麼方法和工具去解決等。

每當克服了困難,或將一種家務做到熟能生巧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並體會到勞動的樂趣。


2. 緩解大腦疲勞,開發大腦潛力,提高學習成績

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學習的間隙,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僅能使大腦得到放鬆,保護視力,還能開發大腦功能。

孩子在做家務時,手指會有一些複雜而精細的動作,能使大腦血流量增大,讓孩子的思維更敏捷。

日本腦科學專家、諏訪東京理科大學教授筱原菊紀指出:看似繁瑣無益的家事,可訓練大腦的工作記憶,屬於高層次的智能活動,能活化掌管情緒、判斷和推測能力的前額葉皮層。

適當的家務,還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減少他們玩手機和遊戲的機會,使他們能更合理地安排時間,學習時也更專注。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進行的家庭調查也表明,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27倍。


3. 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他們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責任為這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讓他們固定承擔一部分家務,強化他們的責任感。

孩子上學時,我只要求女兒週末洗碗、做早飯。寒暑假期間,則會讓她做更多家務:一天洗兩次碗,早上蒸饅頭,中午有時下水餃,晚上蒸好白米飯,喂貓、洗自己的內衣,偶爾學著炒菜。

一開始,女兒不太情願,慢慢地,她到了某個時間就會做相應的家務,一邊做,還一邊聽聽音樂,哼哼小曲,自得其樂,越來越積極地承擔自己的責任。

當孩子習慣在家裡承擔責任後,在學校或今後在工作崗位上,自然能主動擔負起更多的責任。


4.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如果孩子不做任何家務,即使父母再苦再累,他們都無法體諒父母。只有當他們體驗過,才能明白父母的辛勞,才會珍惜,並感激和報答家人的養育之恩。

不少父母只知道賺錢養家,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孩子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一切。他們根本不知道賺錢不易,也不會體諒別人,只知索取,不願付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只會自私自利,不顧他人。


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

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教育家蔡元培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相比知識的學習,實際生活能力的訓練更是教育中不容忽視的根本。

美國總統奧巴馬入駐白宮時,曾為10歲的馬莉婭和8歲的薩莎現制定了家規,其中有些是與家務相關的,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衝麥片、倒牛奶、設置鬧鐘,自己穿衣服、鋪床,疊被子、保持玩具房的乾淨等。

奧巴馬相信,孩子從小學著做家務,對她們以後的成長會很有幫助。

作為父母,我們應遵循“以身作則、積極引導、合理分工、鼓勵肯定”的原則,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讓孩子逐步掌握各種生活技能。


1. 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人民日報曾提出過一個《孩子學做家務年齡表》,家長們可以參考:

  • 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如:拿湯匙吃飯,把髒尿布扔到垃圾箱等。
  • 2-3歲:扔垃圾,幫家長取東西,幫媽媽掛衣服,使用馬桶,整理玩具等。
  • 3-5歲:喂寵物,鋪床,準備餐桌,飯後收拾碗盤;把乾淨衣服放進衣櫃,把髒衣服放到洗衣籃;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將自己的毛巾掛好等。
  • 5-6歲:準備上幼兒園的書包和要穿的衣物、鞋子,學會收拾房間等。
  • 7-9歲:在家務中掌握獨立自主能力

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學習烹飪,做簡單的早餐或煮麵條;學習使用洗衣機、吸塵器、電飯煲等家用電器;保持臥室整潔,定期打掃;舊物改造,進行手工創作等。

  • 9-12歲:在家務中掌握社會能力

參與安排家庭聚會,寫邀請卡,為賓客準備禮物;參與組織家庭節日活動,購買節日用品;參與擬定出遊計劃和攻略,定期組織家庭會議等。


2. 耐心指導孩子,傳授各種家務的方法與技巧

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每一項家務,最初對於孩子而言,都是一大挑戰,父母們一定要耐心,親自做示範,告訴孩子怎麼做,要注意什麼。

幾個月前,我曾教過女兒套被套,以為她已經學會了。前兩天,她自己洗曬好被套,並將被子塞了進去。

晚上睡覺的時候,她說:“媽媽,我把被子的方向套反了,所以被子就短一截了。”

我說:“沒關係的,重新套一下吧,不然被子長度不夠,腳會露出來的。”

於是,她只好把被芯取出來,我再仔仔細細地教她套被子。

“把被套平鋪在下面,再把被芯按照被套的方向鋪在上面,然後找到被套下面的拉鍊,把它打開,把被芯放進去……”

她已經有一些經驗了,稍加指點,很快就套好了。


3. 創造機會,讓孩子嘗試“小鬼當家”

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有時,我們可以製造一些機會,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內,讓孩子獨當一面。

去年暑假,我和女兒好朋友的媽媽約好,讓她們共同準備晚餐。她們事先商量好每人燒什麼菜,我們也分別耐心地告訴她們該怎麼做。

到了約定的那天,一大早,她們一起去菜場買菜;中午,一起炒了個蛋炒飯;下午四點多,就開始洗菜、切菜,後來,燒了番茄蛋湯,炒了青菜、白灼基圍蝦等。

我們第一次吃到這麼多孩子燒的菜,心裡特別激動,充滿幸福。有女兒真好!


4. 樹立勤勞、獨立的榜樣,影響孩子。

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整理好自己的房間,積極主動地承擔家務。

如果孩子很牴觸做家務,可以讓他們多接觸勤快的小夥伴,從夥伴身上受到啟發,慢慢地學會做家務。

《原來美國媽媽這樣教孩子》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蔡寧的媽媽突然發病,她和先生得馬上回老家,只能把五歲的兒子託付給美國鄰居維達。當她第二天去接兒子回家時,見他頭髮亂糟糟的,臉也沒洗。

維達抱歉地說:“我以為他會自己穿衣服和洗臉的。”

這時,蔡寧看到維達三歲的女兒自己用刀切面包,吃完還把碗碟收拾到水池裡,她深受觸動。

第二天,她向維達“借人”,讓小姑娘到家中小住。兒子在妹妹的影響下,短短的幾天,就學會了穿衣服、洗臉和刷牙,讓中國媽媽省了不少心。


5. 多鼓勵、肯定孩子

應該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嗎?李子柒兒時的經歷,引人深思

沒有人天生就會幹家務、愛幹家務,尤其當孩子剛開始做,尚不熟練的時候,如果大人一見孩子出錯就批評他們,很容易打擊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笨,甚至產生自我懷疑。

相反,如果他們取得了一點進步,就受到鼓勵和肯定,必然會提高他們的信心,甚至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快、更好。

在許多方面,父母都是孩子的引路人,多表揚他們,能使他們放鬆身心,激發潛力,大膽嘗試。


結語:

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傳了六代,代代精英,其原因之一就是承襲了家規,從小讓孩子記賬和做家務。

有學者經過40多年的研究發現:從小參加家務勞動的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強,並且,成年之後的工作效率更高,人際關係也比較融洽,生活也更幸福。

因此,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們應當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務,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使他們逐漸成長為能對自己負責、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