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在抗“疫”第一线


作者|陈迪祥 孙雪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在我眼前,我却触摸不到。”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不曾想今天在郧西县人民医院成了现实。

周崇信是院门诊部名誉主任,儿子周宇是急诊科医生,儿媳妇郭俊芳是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

这一家三口,平时忙于工作,团聚时间少,亲情沟通交流聊天,都寄于假日棸餐实现。今年春节到了,欢欣鼔舞,一家人都盼着赶紧团棸,像往日一样,畅聊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新型肺炎疫情的不期而至,完全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医者仁心,白衣使命。这一家人,没有犹豫,立刻调头离家,奔向医院各自岗位上,投入战斗。

周崇信:做好门诊防疫的“后勤兵”

今年59岁的周崇信,是郧西县医院的一名老员工,年底就要退休了,作为门诊部名誉主任,主要负责科室的后勤管理。

01.webp

由于人员紧张,除了后勤管理,他临危受命做好门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安全保障工作,调配人员、给就诊者量体温、做好就诊人员登记,并引导患者准确就诊到相关科室,一天下来也不轻松,一天最高峰接待病人和病人家属200多人次。除了做好预检分诊外,周崇信负责的后勤管理工作也在同时进行。并且,要求做到“后勤不后、后勤技术不低”的目标,周到地为每名医护人员服务,倾力使门诊就诊工作高效运转。

“与医院共存,与医患互动。平常在岗一天,都要把工作搞好,更别说这疫情当前特殊时期。对得起这个岗位,对得起这身衣服,应该是我们抗击疫情的基本要求。”周崇信表示。

一家三口,在抗“疫”第一线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家三口,在抗“疫”第一线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家三口,在抗“疫”第一线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周宇:站好每一班岗 对患者负责

救护车的警笛声、急救床的轱辘声、医生护士急促的脚步声,声声急切……这就是现在特殊时期的急诊室,医院中最危急的科室,时时都有生死时速急剧上演。

02.webp

病人多,风险高。尤其是这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一旦就诊者中有肺炎患者,稍不慎就会出现交叉感染。这关键时期,更要拿出髙度的谨慎,诊治每一位患者。就在这种高度紧张中,从年三十到现在,周宇天天加班加点工作,忙得吃不了一日三餐。饿了,就吃泡面。

周宇作为家里独子,深入这种时刻都有被感染的抗疫战场,周宇母亲很为儿子的安全担忧。周宇也顾不了太多,他只简单告诉母亲说:“在疫情战场,同事和全国人民都在努力,我作为一名急诊医生,责无旁贷!”

因为在急救一线,接触的病人多且繁杂,为了家里老人和孩子的健康,周宇自动与家人隔离,能回家吃顿饭的机会,也都是趴在门外冰冷的石凳子上完成,年幼的女儿趴在窗子上,隔着窗户看到在外吹风受冻的爸爸,大声喊:“爸爸,要保护好自己,别被感染了,我们等你回来!”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生本分。更别说现在疫情肆虐,国难当前,努力抗疫,更是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周宇表示。

郭俊芳:守住他们不感染

每天早上7点刚过,郭俊芳便到达血液净化中心,打开大门,完成机器开机、安装管路,熟练地做起准备工作,等待患者到来。

03.webp

“当前是防疫重要时期,血液净化中心和其他的诊疗室是不一样,接诊的都是尿毒症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这里的病人多是“老面孔”,基本每周要来这里做三次透析,每次四个小时,每年至少有624个小时是护患一起度过。透析病人每天有45人次左右,不能居家隔离,接触的人多切复杂,而且进院时不经过预检分诊,直接到科室进行透析治疗,这类病人体质差免疫力低,更容易被感染,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尽一切预防措施,时刻防御感染的发生。现在每天工作开始前增加了几个议程,就是任何人进入治疗区前逐一测量体温,检查他们囗罩佩戴是否正确,要求人人进行手卫生再进治疗区,并询问他们有没有和武汉返回人员接触史。提醒他们不要到人多的地方集聚等防疫相关知识……”郭俊芳告诉记者。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最严重的就是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我们科室的病人抵抗力太差,经不起感染,一旦有一例患者被感染,我们整个科室估计就要被隔离了,除了患者的自我防护,诊疗区每天也是加大了清洁消毒次数,对科室各个区域进行空气、物表、地面的清洁消毒,医护也是戴好口罩,勤洗手,监测体温等,尽力确保患者及科室安全,不能给组织添乱,守住他们不感染,就是对抗疫的贡献”,郭俊芳告诉记者。

在这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如周崇信家一样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还有很多人,他们坚守岗位,为夺取战“疫”胜利,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