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說的“五子登科”是哪五子?

格誤致知


《宋史·竇儀傳》記載: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多用做結婚的祝福詞吉祥語,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聯袂獲取功名、擁有大富大貴錦繡前程的理想 。




五子登科的典故,主人翁叫做竇燕山,他原本是五代後周時期的一個土財主,為人尖酸刻薄,小肚雞腸,不愁女人不愁錢,雖然妻妾成群,但是沒有兒女,相傳某天夜裡,竇燕山突然夢見了死去多年的父親,老爺子對他說:你心術不正,品行不端,惡名已經被天帝知道,以後你命中無子,並且短壽。你要趕快悔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於勞苦大眾,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竇燕山醒來,歷歷在目,於是決定重新做人。


有一天,竇燕山去拜佛,在寺廟的拜殿旁邊,撿到了一個袋子,裡面裝著二百兩銀子,三十兩金子。這一筆橫財,要在以前竇燕山早就佔為己有了,但是現在他要從善,所以他便在寺廟旁苦等失主。還在不久,失主終於趕來,一邊嚎哭,一邊四處張望,竇燕山就問那人為何哭泣,那人說道:“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父親。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裡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竇燕山這才確認是失主無疑,於是把錢還給了失主,還另外附贈了一筆路費,失主感激涕下,道謝而去。  


竇燕山還在他家鄉做了不少善事,替窮人娶媳婦,替沒有嫁妝的窮苦人嫁女兒,對窮苦百姓更是慷慨解囊。親戚當中有不能辦喪事的,他就出錢幫忙包辦。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開支,全部用來救濟別人。

同時,竇燕山還設立學堂,收集上千卷書,請有學問的老師來教課,把附近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招來免費上學。自己家裡則節儉樸素,沒有金玉飾品,也沒有華麗衣服。竇燕山如此賙濟貧寒,克己禮人,因此隨之積了大陰德。

又有一次,竇燕山又做夢了,自己的父親對他說:“你的善行感動了天帝,不久你將有五個兒子,而且都能金榜題名。” 醒來發現是夢,於是更加修身養性,從善積德,從不怠慢。 後來,竇燕山果然生了一個又一個孩子,不僅有五個兒子,還有六個女兒。


竇燕山注重禮儀,重道義德行,並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不斷的發達,後來他的長子竇儀,在後晉時期考中進士,入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老二竇儼,也是進士,歷任漢、周、宋初期禮部侍郎;老三竇侃,為後漢進士,官至起居郎;老四竇偁,入宋左諫議大夫;老五竇僖,後周進士,官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以“竇氏五龍”稱呼他們,而竇燕山本人,則享壽八十二歲,無疾而終。


狂熱歷史


五子登科的故事流傳至今,十分令人羨慕。話話五代大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釣的人,有五個兒子,個個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先後及第,榮耀四方。人稱“五子登科”。

五子分別是:竇儀:後晉進士,宋時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竇儼: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時任禮部侍郎:竇侃:後漢進士,宋時任起居郎;竇偁:後漢進士,宋時任左諫議大夫;竇僖:後周進士,宋時任左補闕;

當朝太師賦詩力贊竇禹鈞,詩曰: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由於此故事意義重大,以至於被童蒙教材《三字經》錄入,經曰: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用以教導孩童讀書上進,顯親揚名。

此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堪稱學習楷模,求知典範。農村結婚、做屋、做壽、進學等重大活動都用它來喝彩,“一場盛典”、“雙喜臨門”“三元及第”、“四季發財”、“五子登科”、“六合大順”、“七星高照”、“八方行運”、“九福齊來”、“十全十美”。幾句吉祥話語,寄託人們美好的願望,幸福的憧憬。可見此故事是多麼的深入人心。





明清(德剛)


登科,是古代科舉考試術語,指的是舉子通過會試,考中進士。

五子登科,顧名思義是五個兒子都考中進士。

五子登科的故事源自五代時期,一個叫竇禹鈞的人。

竇禹鈞生活在五代時期,官至右諫議大夫,此人一生沒有多少成就,最大的成就是培養了五個成功的兒子,他的五個兒子全都考中進士,一時傳為美談,當朝太師馮道為此賦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長子竇儀、次子竇儼、三子竇侃,哥仨在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年)同一年考中進士。

四子竇偁,後漢乾祜二年(949年)考中進士。

五子竇僖,後周廣順初年(951年)考中進士。

五子之中,成就最大的是長子竇儀、五子竇僖。

竇儀才華橫溢,學問淵博,廉潔清簡,後周時官至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北宋建立後,趙匡胤十分讚賞竇儀的才華,讓他再任翰林學士,一生兩入翰林,為時人推崇。

竇僖曾在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任參知政事。

五個兒子全部考中進士,三個兒子同一年登科,如此成就算放眼整個古代歷史,也極為罕見,竇禹鈞老先生到底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兒子,才能取得這等成績呢?

按照史料記載,這是竇禹鈞行善積德,得到福報的結果。

說起奇怪,竇禹鈞身體健康,到了三十歲卻連一個兒子都沒有。古代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竇禹鈞很著急,但沒有一點辦法。有一天,他做夢夢見有自己的爺爺說他前世罪孽深重,三十歲無子是對他的懲罰,而且他陽壽很短,必須行善積德,才有機會改命。

竇禹鈞夢醒以後深以為然,此後不斷行善積德,後來又夢見爺爺對他說你行善積德做得很好,老天爺給你延了三十六年的壽命,並且賜給你五個兒子,五個兒子將來都能顯貴。

竇禹鈞受到鼓舞,更加行善積德,果然相繼添了五個兒子,為了兒子將來事業有成,他對兒子約束管教很嚴,並建書房四十間,藏書數千卷,聘請文行兼優之士為師授業。在竇禹鈞的悉心培養下,五個兒子個個聰穎智慧,文行並優,時人贊為“竇氏五龍”。由此可見,“竇氏五龍”之所以能實現“五子登科”的傳奇故事,跟竇禹鈞的教育培養是分不開的。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五子登科》

~黎百痴

五子登科?

根正如下:困繞在人們思想上的問題~五子登科,無論你上百度,還是查歷史書,都是《三字經》中的答案。

其實不然,所謂"五子登科“是指,我們不光是要生“子”盡孝道,還要培養好孩子,使他成為一個有用的孩子。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才有用呢?要讓他(她)學會琴、棋、書、畫,做君子,不做小人。

查史冊~琴代表雞、兔、蛇三個屬相,棋代表鼠、牛、狗三個屬相,棋代表馬、龍、虎三個屬相,書代表羊、猴、豬三個屬相,這樣十二生肖就全有了。

無論生什麼屬相的孩子,都可以培養成才,都能有所為,沒有培養好孩子,《三字經》裡面已經有解釋,就不多解讀了。

五子登科,由於這個歷史上焚書坑儒等問題,使大量寶貴史冊付之一炬。“五子登科”一直以來,也是人們給新婚夫婦的祝福語,"祝你們早生貴子,祝你們生的孩子五子登科"等等。

誰能生十二個屬相全的孩子呢?沒有,絕對的沒有。只有讓孩子字會琴、棋、書、畫,孩子無論是男孩、女孩,都要培養成知書達禮,成為一個懂得“忠、孝、仁、義、禮、智、信”的好孩子。

做什麼職業不重要,三百六行,行行出狀元。所以,五子登科也還有古人的文言文說法=聽說府上添了士(四)子,前來道賀,祝吾子登科等戲文。

希望我的解釋能夠解疑答惑,只有博覽古書,進行收集整理,以理服人,實事求是就是真理。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2019.11.07日清晨隨筆











飄流的驛站


五子登科用作結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也比喻世俗追求物質滿足。出自《宋史·竇儀傳》。 

一、五子登科本為中國民間諺語,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話說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五子登科後來成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禹鈞五子一樣獲得科考成功。

二、史稱“黃平科名輩出”、“在黔為文物聲名之地”,至清末黃平有進士29名,舉人251名。康熙三十五年(1696),黃平人王耘中進士,其子侄五人,中舉三人,中進士兩人,後人讚譽為“五子登科”。

這裡一開始有個典故,竇燕山出身於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為人心術不正,專用大斗進,小稱賣,費盡心機坑蒙拐騙,以勢壓人。以至於激怒了上天,他三十歲了還膝下無子。在一個夜晚,他做夢。夢到他去世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不好。品行不端,惡名已經被天帝知道。以後你命中無子,並且短壽。你要趕快悔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於勞苦大眾,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竇燕山醒來,歷歷在目,於是決定重新做人。自此,他修身養性,廣做善事,毫不怠慢。後來,他果然有五個兒子。由於自己重禮儀、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終於發達了。

他的長子名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後太祖趙匡胤曾悲傷地感嘆:“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次子名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竇偁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竇僖是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美稱他們為“竇氏五龍”。當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時,侍郎馮道贈他一首詩:“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最後,竇禹鈞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談笑風生,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無病而卒。

《三字經》中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並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語,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聯袂獲取功名、擁有大富大貴錦繡前程的理想。

五子登科,還有其他歷史溯源,如:黃氏“五子登科”,李氏“五子登科”、王氏“五子登科“、劉氏“五子登科”、龍氏“五子登科“等。

 







山城小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登科的意思就是指考上了進士,所以古代人說的“五子登科”,是指一家裡面有五個兒子中了進士。而這裡的一家人指的是竇禹鈞,所以五子是他的五個兒子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


他的五個兒子在考取了進士以後,竇儀當了禮部尚書、竇儼做了禮部侍郎、竇侃做了左補闕、竇偁更是左諫議大夫參和政事、竇僖是起居郎。五個兒子在官場還是挺一帆風順的,而且都比較出色。

其實五子登科的來源民間故事說的是竇禹鈞十分會教育孩子,將他的五個孩子都培養得很優秀,並且前後都考上了進士。這在古代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五子登科”是很好的一種寓意,同時這也被大家當作了吉祥圖案,保佑家裡的考生也像他們一樣爭氣。

一開始古代故事還是另外一個意思,因為竇禹鈞一開始雖然很有錢,但是為人不怎麼樣,也一直沒有孩子。當他爹給他託夢以後,他開始日日行善,最終培養出這樣五個優秀的孩子。所以大家也用他的故事告訴大家要多做善事才會有好報。


後來慢慢的五子登科就不再僅僅侷限於只形容考場上的事了,五子的內涵也隨著時代而發生著改變。

<strong>

1、官僚中的的“五子登科”指的是:說話賣官子,開會擺架子,玩樂有點子,做事沒法子,每天混日子。

2、留學生中的“五子登科”指的是:戴博士帽子,開名牌車子,掙大把銀子,買豪華房子,生白胖兒子。

3、基督徒中的“五子登科”指的是:溫和善良的君子,奮勇向前的卒子,擇善固執的傻子,認真勤奮的尖子,悔改回頭的浪子。

補充說明:

1、五子登科又象徵及第封侯,時下新版“五子登科”中“五子”則指代“妻子、兒子、房子、票子、車子”的理想生活。

2.、抗日戰爭勝利後,囯民黨接收大員到收復地區先搶金子、銀子、房子、車子、女子,被人諷刺為“五子登科”。

3、《飄帥》電視劇裡的“五子登科”是指金子、票子、房子、車子、女子。


江水趣談


古人讀書、求學、入仕,有很多勵志故事,如關於孟子的“孟母擇鄰”,關於范仲淹的“劃粥斷齏”,關於歐陽修的“以荻畫地”,關於陳省華的“父子四進士,一門兩狀元”等等。

古代說的“五子登科”,也屬於此類。

所謂“五子登科”,講的是在竇禹鈞的精心培養下,五個兒子全部中了進士的故事,這“五子”分別是:長子竇儀,次子竇儼,三子竇侃,四子竇偁,五子竇僖。

竇禹鈞,天津薊縣人,排行老十,因有竇十郎之稱,因家居燕山之下,故又有竇燕山之稱。

竇禹鈞這個人不簡單,他生活在五代宋初亂世,卻能躲避戰亂,安心於鄉野,對膝下五個兒子悉心教育,讓五個兒子全部成材,而且後來個個身居要職,成了遠近聞名的好父親、好導師。

那麼,竇禹鈞為什麼能把孩子培養得這麼優秀呢?

范仲淹寫的《竇諫議錄》一文,是記載竇禹鈞事蹟非常詳細的一篇史料。不過,雖然詳細,不過也是經歷介紹,對於教育事蹟,卻也似乎並無過人之處,范仲淹在文中,也只說竇禹鈞曾經舉資建了一座書院,購買數千卷書添置其中,請了老師為兒子們授課,這些,似乎也並無特別之處。

另外,六朝宰相馮道曾寫了一首詩,《贈竇十》,詩曰:“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馮道的這首詩,倒為我們提供了竇禹鈞教子的訣竅:“教子以義方”

確實,竇禹鈞教子,重在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言行為兒子們樹立榜樣。

竇禹鈞雖然是個富翁,但他有仕有義。

竇禹鈞家有個僕人,有一次起了賊心,偷了他一大筆錢,隨後準備逃跑,但又因為竇禹鈞平日待自己好,不能昧著良心,因此寫了個憑證,系在自己女兒手臂上,憑證上寫道:“永賣此女,與本宅償所負錢。”然後逃了。

竇禹鈞收到憑證後,當即燒掉,不僅對僕人的偷盜沒有追究,同時還收養了這個可憐的女孩,後又將她撫養成人,且自貼嫁妝,送她出嫁。

多年後,偷錢的僕人聽說了此事,滿心愧疚,趕緊回來謝罪。

竇禹鈞原諒了他,重新給了他工作,對之前的事隻字不提。

竇禹鈞為人很寬厚,而且仗義疏財,親朋戚友中有人去世,因貧不能安葬的,他主動出錢幫助。

窮人家女兒到出嫁年齡而辦不起嫁妝,竇禹鈞慷慨解囊,由他置辦嫁妝出嫁的女孩有28人。

親鄰好友中有家庭貧困的,他常常雪中送炭。

竇禹鈞幫助過的人很多,但自己卻非常節儉,家裡沒什麼金銀飾物,妻兒穿的也是粗布衣服。

竇禹鈞建的學院,四方寒士皆可來學,只要有志於學、勤奮努力的,他免費提供食宿。據說,通過竇禹鈞的學院成材的寒士頗不少,他去世後,有些得到過他幫助的人,還為他守孝三年。

竇禹鈞用他的言行,履行著一個父親的責任,踐行著一個讀書人的操守,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了善良的種子。

他的五個兒子不僅學業優異,全部考上了進士,而且後來個個在朝廷擔任要職,顯赫一時。

他的長子竇儀曾任工部尚書,次子竇儼任侍郎,三子竇侃任起居舍人,四子竇偁任參知政事,五子竇僖任左補闕。但有趣的是,不管兒子們官有多大,在父母堂前,那都是恭恭敬敬,規規矩矩。

竇家聞名一方,常有客人來訪,每每來客,竇禹鈞堂屋一坐,那一尚書、二侍郎、三起居、四參政、五補闕,都侍立在側,畢恭畢敬,一派世家風範。

我想,竇禹鈞之所以能培養出五個進士,恐怕就是這種良好家風浸染的結果。


帝國的臉譜


五子:車子,房子,票子,位子 和孩子 ,    

五子登科典故出自三字經。經曰:竇燕山,有異方,教五子,名俱揚。表現了父母望子成龍,登科及第的,為國之棟樑的美妙願望。

五子登科   

《宋史·竇儀傳》記載: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帶)有個叫竇禹鈞的人,記取祖訓,教誨兒子們敬慕聖賢,刻苦學習,為人處世,不愧不怍。結果,他的五個兒子都德才兼備,先後登科及第:   

竇禹鈞自己也享用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 當朝太師馮道還特地寫了首詩:“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經》也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謳歌此事;又逐步演化為“五子登科”的不祥圖案,寄予了普通人家希冀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聯袂獲取功名。   

五子登科又意味及第封侯,時下新版“五子登科”中“五子”則指代“妻子、兒子、房子、票子、車子”的理想生活。   


十年寒窗,正是為了“一鳴驚人天下知”,出將如相,一步登天。家徒四壁中,五個嬉戲的天真幼童,或跨坐巨鯉、或執簫弄曲、或手擎荷葉……儀態各異,栩栩如生。   

中國有句俗語:莫欺少年郎,五子登科之相恰如其分地喻示出珍藏者大富大貴的絢爛前程。


1.抗日戰爭成功後,國民黨接納大員到收復地域先搶金子、銀子、房子、車子、女子,被人挖苦為“五子登科”。 

 

2、中國傳統圖案中五子登科   雄雞:不祥如意,常帶五隻小雞寓意五子登科或教五子。   一隻大豬膝下,一群小豬仔在愉快地戲耍著,這款叫做“家徒四壁”,寓意五子登科、六畜興隆  


生男報喜蛋染紅綠藍黃紫五色,寓意“五子登科”。


奇趣書畫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五子登科,是歷史上的一段美好佳話。

講的就是一家子,五個孩子,都學習成績不錯,讀書取功名,有個很好的前途。

熟悉《三字經》的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這裡說的教五子,其實就是五子登科的故事。

後周太師馮道為他賦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說的也是竇燕山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也是有名有姓的,就是這個竇燕山。

話說這個竇燕山,原名竇禹鈞,因為是燕地人,所以叫竇燕山。這個人家境豐厚,可是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孩子,古代十幾歲就結婚了,三十歲沒孩子,父母不知道要多絕望了。於是竇燕山就多行好事,積陰德,總是就是做一些拾金不昧,救苦救難之類的事情,然後就感動了上天,隨後生了五個兒子,並且五個兒子還都讀書很用功,最後考取了功名。

在古代多子多福的觀念下,五個兒子本來就是很不容易,很值得驕傲的,並且這五個孩子還都考取了功名,更是厲害了。物以稀為貴,這件事也因此而留名青史,成為後世的美談。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五子登科來源於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竇禹鈞的五個兒子金榜題名,登科及第。當朝太師馮道為其賦詩:“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r長子竇儀:後晉時中進士,至宋初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r次子竇儼:後晉進士,歷仕漢、周,至宋初任禮部侍郎;\r三子竇侃:後漢進士,至宋初任起居郎;\r四子竇偁:後漢進士,至宋初任左諫議大夫;\r五子竇僖:後周進士,至宋初任左補闕。\r《三字經》中: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便是此事,而在民間則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語,寄託了父母期望子嗣們如竇家五子們一樣,個個都能獲取功名、擁有富貴前程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