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代耕”是一種怎樣的農具?

楊鈺釵


“代耕”,又稱代耕架,是古人發明以人力牽引取代畜力牽引的耕地機械,所以又稱為“耕架代牛”“人力耕架”等等……



“代耕架”最早出現於唐代。唐人王方翼“造人耕之法,施關鍵,使人推之,省力而功倍”。不過“代耕架”得到較大的發展是在明代。李衍與歐陽必進都曾對“代耕架”進行過改造。最終,明代的一位奇人固定了“代耕架”的樣式。


結構為:兩軲轆架兩端各系繩索,繩索兩端固定土地兩頭,軲轆固定於三腳架樣式的部件上,中間安裝犁耙,一人掌控犁耙,兩人轉動軲轆發力帶動耕地。達到節省體力、提高生產效率等效果。

其實以現在的目光看來,就是以簡單的槓桿原理製作的簡單耕地工具,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但在當時畜力不夠的情況下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過由於製作成本等因素,並未得到大力推廣與發展。


小曾看看書


@“代耕”即“代耕架”。顧名思義,是一種依靠人力牽引取代畜力牽引的耕地機械。

最早出現於唐代,唐人王方翼“造人耕之法,施關鍵,使人推之,省力而功倍”。在明代得到較大的發展,李衍和歐陽必進都曾對“代耕架”做過改進。


哈沙瓦斯


指以農耕之外的職業為生,如以舌代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