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諸子百家之儒家

諸子百家中最成功的莫過於儒家,對於後市的影響格外深遠,從孔子開始一直到王陽明,孔孟朱王作為儒家的教主式人物將儒家發揚光大,而如今我們每個人都是深深地被儒家文化所薰陶,即便你在哪裡辱罵孔夫子或者批判儒家,同樣也是用儒家的思想,這就有點比較滑稽。

中國哲學:諸子百家之儒家


看中國的成語,再看《論語》,你就會發現原來好多我們日常用的成語或者名言警句都是出自《論語》,因此你不可能說自己與儒家無關,因為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本,只要你說話、思考、做事,都會按照他們的規範去做,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儒有許多解釋,白川靜提到,儒應該是為了祈雨而犧牲的巫祝,因此一開始儒就是那些薩滿式的人物。

中國哲學:諸子百家之儒家


《說文解字》對"儒"的解釋是:"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中國人歷來重視死的觀念與喪葬禮儀,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促生了一個特殊社會階層"儒"。在中國古代社會,最晚到殷代有了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神職人員。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稱為巫師、術士。他們精通當地的喪葬禮儀習慣,時間一長,便形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的職業,稱讚人殉為厚葬,厚葬遭到墨家的極度反對。但是,由於這種職業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沒有固定的財產和收入,做事時還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較柔弱的性格,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

中國哲學:諸子百家之儒家

當然也可以理解以前孔子是一位祭祀的官員,於是他創立的學派便成為儒家學派,由此而改變了儒這個名詞的本意。

儒家之祖孔子認為,想要平穩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03)的政治秩序,建立一個和平統一的國度,改變這種動盪的局面,應該恢復周朝的禮制。春秋戰國也就是東周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一直持續動盪了514年啊,這個可不是短短的幾十年,而是五百多年,所以那時候的社會是什麼樣子的可想而知。因此這一階段諸子百家的思想理念或多或少都是包含他們的政治主張,也就是如何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

中國哲學:諸子百家之儒家


於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就開始思考,認為社會必須恢復周朝的禮制,也就是要克己復禮,同時孔子認為禮儀不可徒具形式,必須力行,在生活中用仁心來行禮。禮最重要的就是敬重對方之心,好比喪禮,舉辦過程中人們最重要的是要有悲痛之心,這也就是孔子為什麼重視禮儀的理由,畢竟孔子是一位祭祀的小官員,因此他將禮儀內在的那份愛人之心稱為人。

中國哲學:諸子百家之儒家


孔子的思想可以用仁與禮來貫穿,孔子提到,無仁,禮知識徒具形式;無禮,仁便難以展現;因此必須要用仁心來制定禮制,進而在這一個基礎上建立一個有禮儀制度的大同世界,也就是充滿和諧的理想國度。

孔子是祭祀官,而祭祀的巫祝被稱為儒,所以孔子建立的學派便被稱為儒家,從而深遠的影響了整個中華,且影響了日本、朝鮮、越南以及整個東南亞地區,影響力是非常廣泛,當然這中間還要有董仲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有關係。

中國哲學:諸子百家之儒家


當然我們後來說的儒雅,就是成為了有學識、有思想的雅士的形象,儒也就成了從事教育的人,因為孔子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