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国内电影题材会侧重什么方面发展前进呢?

热科技


方向一是喜剧类吧,《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红柿首富》,还有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系列,这几年上映的喜剧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益

方向二是军事题材吧,吴京的《战狼》《战狼2》还有《红海行动》这类的军事题材片,也很受追捧

方向三是动漫类,一部《哪吒》确实是打开了中国动漫市场,证明好的动漫电影还是很有市场的,这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方向四就是香港警匪片,例如《寒战》《追龙》等


小道1


国内的电影以后会侧重于哪些方面?我个人觉得应该没有特别的方向吧?应该是多方面吧!文化这东西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这个导演偏向于科幻的那个导演,可能偏向于伦理的,还有的偏向于犯罪的,这个不好说的,只要电影拍的好,就是好电影,题材固然重要,但是其他方方面面也是很重要的,好的电影不可能光靠题材的,前几年拍的电影比较好的几部电影,各种题材的都有啊!我不是药神,让人笑中带泪的喜剧,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烈日灼心,全民目击,万箭穿心这些不同的题材,拍出来反响都不错的,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电影也是多重多样,我相信会更上一层楼,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充满期待






炽天使剧透社


我是谭小萌,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未来国内的电影题材,结合观众的喜好,我个人认为,会倾向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题材

不同的年代都会凸显出一些不同的社会共性问题,会吸引众多人的关注和思考.深入浅出,传递真善美,很有社会意义. 比如《我不是药神》,就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很有社会价值.

二:喜剧题材

当下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喜剧就显得很受欢迎;它是一个很好的解压方式;甚至小孩儿都很爱看,课业繁重,需要通过看喜剧来乐一乐,笑一笑,轻松很多. 曾有人说:谁掌握了喜剧,谁就掌握了money. 可见,喜剧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

三:科幻题材

目前国内科幻题材电影很少,《流浪地球》是一个很好的代表,我认为,科幻题材的电影,不仅能满足众多年轻人的探求欲和好奇心;更非常的适合小孩儿看,对小孩儿的想象力,心智的启迪,都很有影响.

四:主旋律和爱国题材

爱党爱国,忠孝礼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多的故事可以挖掘;

但是呢,有一个很大的难点,就是需要用一种年轻人的视角和接受的方式拍摄,这个确实有难度,像前几年徐克导演拍摄的《智取威虎山》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谭小萌boy


针对你的问题回答如下:

1、本人觉得搞笑类题材的电影会受到很大的追捧,一部搞笑题材的电影只要能让观者笑就是个成功的电影,票房不会低,但是在搞笑的同时要折射出一些道理或者某些社会现实意义,贴近生活的基础上出来搞笑剧情就是个符合国内影迷的好电影。

2、科幻类题材的电影,这在国内电影市场和发展前景是个短板,相比欧美差距还不小,不过我国电影发展潜力巨大,像吴京成功拍摄上映的《流浪地球》作为国内首部科幻类大片赢得了巨大反响,深受影迷喜爱并为之赞叹。在这个类型的电影还要下大工夫打造出更多的科幻类题材影片。

3、动画类题材的电影,这在国内电影行业也是个弱项,需要更多地电影专业人士来共同努力打造更多的动画类电影。


liu两手


下面七张图可以汇总如下

1.以炒过去火的ip为首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使徒行者2,扫毒2,追龙,锦衣之下

2.围绕少年教育片:少年的你,罗小黑战记,星河补习班等

3.爱国精神:流浪地球,中国机长,特警队等

4.搞笑:飞驰人生,老师好,笑到江湖

5.社会现象:大人物受益人

归纳不准确,权当看数据。这些其实能说明一些问题,其实主要是三个方面组成题材:1.观众 2.导演 3.广电总局

观众是消费者,导演是产品总设计师,广电总局是审核人员。80%的题材都是不变的,20%的题材是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的。比如20年肯定有导演会拍关于肺炎疫情的电影,至于能不能上映,就看内容,导演和审核的意见。

近几年有几个外来的思维在影响电影:欧美电影思维,网络当红小说ip(盗墓笔记,法医清明,斗罗大陆等)

所有的都是为了使社会更加美好,生活更加和谐,希望回答能被采用,楼主给个优质回答的好评以资鼓励,谢谢。









黄先生越努力会越幸运


随着中国电影迈向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紧,它的黏合剂作用越发明显,从地域层面看,中国电影与好莱坞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从领域层面看,中国电影正大步流星地走在与金融资本高度融合的道路上。这种在立体维度上的发展态势为中国电影制造了机会,同时也对中国电影的创作者、出品方、发行方提出了挑战。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电影人持续深入探讨,为中国电影谱绘着一条产业布局多元化、受众层次多样化、IP价值最大化的未来发展之路。

1产业布局 瞄准多元化

国内影视公司展开全球化布局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影视公司都在开展全球化布局。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中国承华传媒正式宣布与好莱坞的The H Collective(简称THC)、Ignition Creative(简称IG)等公司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此前,承华传媒与好莱坞电影公司已经有过了相当长期的合作,包括《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碟中谍5:神秘国度》《007:幽灵党》《愤怒的小鸟》《极限特工:终极回归》《极盗车神》《比得兔》等多部电影包括投资、制片以及国内的全案宣传与影院发行工作。去年2月,由承华传媒负责中国地区全案营销以及影院协助推广的《极限特工:终极回归》打破特工电影的中国票房纪录、创下11.25亿人民币的票房佳绩。基于前作的成功,承华传媒将继续发挥本土优势,与THC携手打造《极限特工4》,充分挖掘该系列在内地的商业价值。同时,THC也将和承华传媒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助力HCH主控华语片的全球推广发行,让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而承华传媒与IG的合作方式则是成立合资公司深耕内地影视市场,圈内知名的花儿影视也宣布加盟其中。

金融资本与影视行业高度融合

近年来,进入发展快车道的电影产业引发了众多资本、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成立影视文创部门,涉足电影投资业务。在电影节期间举办的首届“电影+金融”峰会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认为,随着电影产业链的细分趋势、基于互联网的用户主导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以聚影汇为代表的专业观众调研机构与调研方法正逐步赢得业界认可,也为金融资本进入影视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风险规避保障,有望打通因为缺乏有效风控而横亘在电影与金融之间的屏障。”

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执行副会长刘光军在峰会现场指出,目前金融与电影的融合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当下的首都金融资本正在迎来与电影产业结合的最佳契机。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是如何调动更多的金融机构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希望能够借助一定的大数据手段,搭建成熟的电影测评模型,从而实现影视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

2受众层次 力求多样化

观众满意度、需求度促进产业升级

2017年中国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了559.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3.45%。《冈仁波齐》等影片的热播被业界视为新兴中产阶级观众的消费升级,《唐人街探案》《红海行动》等影片票房屡创新高映射出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居民消费升级与消费品质的提升。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孙向辉在发表“观众满意度与市场新动能”演讲时着重介绍了2015年到2017年“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的数据分析报告,从观赏性指数、思想性指数和传播度三个维度进行调研归纳。报告指出,观众满意度促进了中国电影类型的多样化发展,通过泛娱乐大数据平台艺恩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虽然一些影片的票房表现并不突出,却能够在市场上获得高度满意评价,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是推动某一类型影片在整个电影市场上大发展的关键之一。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战略顾问、中国国际商会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张玉玲在首届“电影+金融”峰会上提到,受众需求正是电影与金融的合作切口,“目前,民众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正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国民的文化消费在未来会有很大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讲金融的介入是合适且必须的。”

发展“通吃型”电影以拓宽受众面

目前,中国电影的受众群体还是比较偏向青年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少峰在“华语电影发展国际论坛”上指出,“只有少数人看电影,这些人反复看,所以今天我们能取得这样的票房是相当了不起的。然而,我们始终没有超过美国,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受众太少,青年群体的路太窄。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借鉴国际电影,做出受众更加广泛的电影。”陈少峰将其称之为“家庭文化型电影”,也就是“通吃型”,“这也是国际商业大片的主流方向,家长带着孩子、青少年看电影。”其中,陈少峰还提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好前景,“动画电影的受众是双重的,这就意味着这部动画能同时搞定家长和儿童,中国目前最大的黄金档其实就是暑期档,暑期档其实可以创造巨大的规模,但是回头看看,我们的暑期档都在上什么样的电影,如果都是爱情片那么等同于放弃了暑期档。如果说6天的春节档可以创造那么多票房,那么暑期档的时间线更长,加上电影保护措施的原因,仍然没有达到很高的票房,说明我们没有把握好暑期档这个巨大的黄金档期。”

3IP价值 寻求最大化

找到真正精品

根据《2018年泛娱乐产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泛娱乐产业核心价值约为548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2%,曾经站在“风口浪潮”上的IP产业正渐趋成熟,整个IP生态系统正向更加开放、协同的方向发展。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顺利升级,致力于建立全产业链数据支持体系、最大化释放IP价值的伟德福思CEO郑珣表示,首先要去找出精品。“如《战狼》《红海行动》等主旋律又带有特殊行业背景的影视作品的崛起,行业影视剧正迎来历史性的机遇。不过一些猎奇性元素以及这种有特定背景的故事在以往剧本有是有的,但还不是很多。我们要做的正是区别行业剧中真正的精品。”郑珣建议以营销和数据为切口,深度升级内容开发。打造从源头着手的IP多形态开发联动模式,形成以文学、网剧、电影、游戏、动漫等全方位的产业矩阵,持续不断赋予IP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他以与著名推理作家赖继合作的8部IP名单为例说:“细细打磨《国X局密档》《辩护大师》等一系列带有主旋律、正能量基调的IP,打造带有企业标签的主旋律行业剧。通过八部别具一格的小说可以打造8个与众不同的正能量故事,在推动着行业更好的发展同时,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在银幕中看到不一样的新力量。”

发展“四合一”产业链

“按照国际惯例,一部电影如果想要获得比较好的价值回报,必须要有衍生品和多次版权开发。”陈少峰指出,中国电影的投资风险为何会越来越大,就是因为好不容易做了一部票房不错的片子,但是因为没有经过二次和三次开发,因此无法“遍地开花”。“在国外二次三次开发需要很长时间的周期,可以做很多的内容收录。而我们的现状是,票房不断增长,但是风险并没有降低,收入也没增加,或者投资大票房也大,也没有太大意义。”

对于IP的运作,陈少峰认为最理想方式就是“四合一”——故事、形象、产品、企业IP合一,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载体和内容支撑体系。陈少峰以迪士尼举例,“衍生品和主题乐园都是迪士尼的产品,迪士尼的投资很大,但是就算主题乐园不盈利,IP也早已有很多盈利,12%的IP授权加上8%的制作费,在主题乐园开园之前,迪士尼就已经有20%的著作权成功变现。从迪士尼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从IP发展到整个产业链,IP的价值才能最大化。”陈少峰强调,电影公司只有把自己做成文化集团,才有“成长性”,“美国电影票房30年前就停止增长了,中国电影票房再过几年也没有成长空间了,而迪士尼的成功之路才是中国电影发展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搞笑集合打团点


一、电影行业现状\r

2017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里程碑一年,其中最重要体现是中国电影观众表现出的超乎意料的成长速度:口碑对票房的作用愈发明显;诸多小语种电影票房表现优异,显示观众选择面大大拓宽;众多纪录片、文艺片票房惊艳,显示细分市场观众规模成长迅速,足以撑起小众电影的生产和商业回报。\r

观众的快速成长对中国电影产业有重要的意义,将推动产业进入内容为王新时代,包括:1、对内容质量的看重,将倒逼电影产业提升自身实力,提升工业化水平;2、观众的分众化将会推动电影类型化的发展,丰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分挖掘中国市场潜力,推动产业做大做强。\r

2012年到2017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从170亿增长到523.8亿。2017年电影总票房达到523.8亿,扭转了2016年增长停滞的局面,增速从3%提升至15%左右。预计2018年电影总票房将达到585.4亿。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所追求的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看电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7年观影人次达到16.2亿次,同比增长18.39%。影院市场方面,影院与银幕的增长是我国电影产业规模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r

从2012年到2017年,全国影城数量从3680家增长到10140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2.54%。2017年电影票房马太效应加剧,无论是总体票房还是国产片票房,前10前5影片票房占比均为近五年来新高,其中票房前十的国产片累计票房占国产片总票房近60% 体现出观众对电影的消费趋于头部化,在电影制作层面,头部内容生产者获取了行业大部分收入。

二、国家政策推动电影行业发展\r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中决定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彩管理取责划入中央宣传部,由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电影局由广电总局架构升格为中宣部直属,电影管理单位由正部级单位变为副国级。\r

2018年5月24日监管部门的升格,并不意味着国家对文艺创作的加强管控,相反,国家有意将电影推上舆论主阵地的地位,并且势必会立足于此阵地,使中国电影成为好莱坞式的国家核心价值观输出的重要手段,对于未来电影行业而言是长期利好近年来出台的关于电影行业的政策显示,国家在推动行业规范化、道下沉、文化出海等方面有比明显的意图。

三、电影行业发展趋势\r

(1)国内资本充裕有利于电影行业加速发展。目前,我国国内资本较为充裕,且外部资本投资电影行业的意愿较强,对高度依赖资本投入的电影行业形成了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r

(2)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步加大有利于电影行业健康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建立对于鼓励和推动电影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良好促进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水平已逐步同国际市场惯例接轨,国内企业也逐步开始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对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天龙小子


1、中国电影市场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那些以小鲜肉为主导的电影开始淡出银幕,那些老戏骨们用他们精湛的表演越辣越吸引观众,而且可喜的是,不管因为什么,很多电影中都出现了老戏骨提携后辈的事迹,这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个良性的,健康的发展。

2、中国电影行业现在是进入一个理性和健康增长通道,上座率提升让影院盈利走高,并快速拉动利润增长。观众需求偏好趋于理性,明星流量和IP逐步弱化,这将逼着导演和制片人提高电影的制作水平提高和电影的作品质量。明星成本降低进而推动电影企业盈利,越来越多有想法的优秀演员加入导演的行列。而这对那些胡乱拍的导演则更是一种警醒。

3、现在的中国的电影行业,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严谨科学,而且国家明确表示要大力促进电影产业发展。而在电影内容题材上也更加丰富,虽然近年的审查制度让人又爱又恨,但一大批文艺片的上映说明对于敏感话题的接受,无论是观众还是政府,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4、虽然现在中国的电影行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但依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挑战等中国电影去攻破。记得张铁林曾对外国的导演说过:“你们美国的电影我都看过,连续剧我也是买碟看的,可是我们中国的电影,你们有看过吗?”。是的,不管如何大家还是喜欢看好莱坞的电影。

5、现在得国产电影行业正在蒸蒸日上,勇往直前,而我们的国漫也是渐渐崛起,现在的中国动漫也开始有自己的风格,中国元素也在动漫之中层出不穷,中国的动漫技术也是逐渐成熟,可以说现在的中国动漫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现在的中国动漫电影也渐渐的变成3d的画风。

6、说起中国的电影也是一路坎坷,经历无数风雨,想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国漫也是如期,从最初的依靠别人,到现在的渐渐崛起,也是艰辛,就是在如此大的压力下,国漫电影《风语咒》,《大圣归来》等国漫3d电影横空出世,虽然都是获得了很高的票房,然而中国动漫电影的缺点也是暴露无遗,《风语咒》这部国漫电影据说在制作过程中经历了五年的筹备,制作周期更是长达三年之久,经历如此长的时间,为的就是要把中国的国漫电影做好,然而事实却差强人意,《风语咒》在票房上遭遇了滑铁卢,累计票房才仅仅过了一个亿,观众的反响平平,也算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另一部国漫大电影《大圣归来》票房也是快要突破了十亿,人人都说《大圣归来》这部国漫电影代表了中国的国漫崛起,然而在我认为《大圣归来》这部作品远远不能代表中国的国漫,这部电影里面让人诟病的地方还是太多了,就剧情而论,也是差了好多,影片的最后,强行的煽情,以及大圣与boos的决战也是几秒钟的草草收尾,都是这部作品的不足,另外这部作品里面人物的动作还尚且僵硬,脸部表情也有所欠缺,相比之下《风语咒》在动作上就要比《大圣归来》强上许多,这也是因为《风语咒》制作的晚一些,因此在3d动作的制作商也要比《大圣过来》好一些。

这两部作品在制作上虽说还算可以,然而在剧情上就差了许多,《风语咒》的剧情平平淡淡,知道开头似乎就能猜到结尾,丝毫没有给观众一丝惊喜,《大圣归来》剧情也是稍显枯燥,以及最后的结尾尤为让观众失望,若不是《大圣归来》卖的是西游记的情怀,蹭了一个孙悟空这个人尽皆知的大ip也不会有那么高的票房。难道我们所谓的良心国漫电影就是这样吗?只有3d的动漫电影才能说明中国的动漫在不断成熟吗?

在我认为只有3d的电影不能代表中国动漫崛起,这仅仅说明中国3d技术在逐渐完善,一部好的动漫电影,只要剧情和细节元素等的运用足够好,即便是2次元的画风也能够称之为一部好的动漫作品。

现在正在热映的由黄家康、赵霁执导改编自中国民间爱情传说故事《白蛇传》的动漫电影——《白蛇缘起》,这部电影也是着实的火爆,一时间刷爆朋友圈,影片讲述的是白素贞的前世爱情故事,提起白素贞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位和许仙有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是被导演蹭了一回ip,想必也会有许多人奔着这个白素贞的故事会纷纷跑去电影院,因此这部片子单是在票房上就已经有了很大的保障,平心而论,单看这部电影的预告片,还是不错的,3d的画风,动作以及各种妖怪清晰度以及流畅度都是非常高的,希望这部片子在剧情上也能有很好的把握,而不是仅仅依靠蹭ip而去获得票房。

中国的国漫电影崛起,不仅仅是3d技术的成熟就能代表整个中国的国漫崛起,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入中国的元素,如果仅仅依靠3d技术来弥补中国国漫电影上剧情的缺失,这是不长久的,良心之作必须是从各个方面去考虑,技术是一方面,剧情以及元素的应用都尤为重要,这才是一部好的中国动漫电影作品该有的样子,而不是想着一次又一次的去蹭ip来实现,在这个全球多元化的时代,西方文化不断的入侵,想要占据中国市场,中国文化也在不断对西方输出,这是一个非常长远的文化战争,中国文化不断的发扬推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在电影市场,只有做好自己的电影作品,让别人不断地认可,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中国动漫电影到现在依然还不够成熟,还在不断摸索的路上,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的动漫电影能够真正的崛起。


囧视觉


那就这个问题来说,参考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不难发现喜剧电影占了一大部分。当前社会人们压力比较大,像这个搞笑的真人秀,喜剧小品也是比较多的。从徐峥的《泰囧》应该是个开头的,首先它是国内票房10亿的一个开头,然后到后来的这个喜剧电影,《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美人鱼》,《夏洛特烦恼》,《心花路放》等等这一类的电影。


小帅哥影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电影题材一直都是大家颇为关注的一点。那么中国电影的题材在日后又会朝哪些方面发展呢?

中国电影“代”关系

中国电影导演中有这么一个“代”的划分关系:

第一代至第六代导演

这个“代”关系的划分不是从第一代开始,而是从第五代开始的。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学院派导演,可以说是真正把中国电影带向国际化。

那么接下来第六代导演,改革开放的一代,敢闯敢拼。而中国电影题材也再不断丰富,我们思考的事物,电影的类型也越来越多。

但“代”关系从来都不是圈归所有导演而产生的,它更像是用来归划一个时代下的导演。

于是有人便推测我们今后没有了第七代导演!

那是不是说我们的电影“生命力”在耗尽?

其实正相反,我们的电影生命力会更加旺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有了更好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挑战!

近些年的“新”题材!

要说近些年中国电影票房口碑极佳的一部电影

当属《我不是药神》


接下来我要说的两部影片,票房口碑上可能比不了药神,确让我对中国电影的发展看到了很大的希望。只因为他们的题材与关注点!

《狗十三》

《被光抓走的人》

好了,我们来聊聊这三部电影

《我不是药神》,药神将关注点放在了医疗,并在影片上映后,还进一步促进医疗改革

《狗十三》,讲关注点直指教育,很深刻的一部电影。虽然在这里作者我不太喜欢该导演耳提面命的方式,但《狗十三》仍是一部让我看到中国电影发展希望的影片。

《被光抓走的人》,这真的是19年迟来的礼物。一部让我从头思考到结尾的电影,真正像一把手术刀一样解刨中国家庭爱情众生像的电影!

在这里大家可能会说中国电影近些年来烂片不断,商业气息太浓。可是我们来想一想目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

18 19 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一年,一个又一个领域在被打开。医疗,教育,爱情…那么接下来呢?我们才发现还有那么多我们身边的事没有被展现在银幕上,映射成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中国电影的题材远没被发掘出来!

我看到其他的回答有说好莱坞,有说IP

其实我们中国电影的题材还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啊!当一个有一个新的大门被打开,哪个题材的发展才是接下来的问题。

如今我们更应当思考的问题是:当下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关注什么.

我相信中国电影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电影人应该共勉之。

望诸君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