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游记》是一个人的修行,那么唐僧的四个徒弟分别代表着他的什么?

冉之酉色


如果《西游记》代表一个人的修行的话,我认为唐僧就是一个目标的制定者,就像一个人需要一个目标方向一样。孙悟空就是是一个人达成目标的执行者,可能有些挫折,但是还是有坚韧不拔的干劲。猪八戒就是一个人性的表现,七情六欲充分体现,克服不好就会打退堂鼓!沙僧就是一个敬业的执行者,没有太多的怨言,只有埋头苦干。如果克服猪八戒的人性缺点,你有可能就是个成功者。


含湘汇


《西游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深受大家喜爱。《西游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影响了世界。我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儿是因为看了六小龄童主演的《西游记》才知道了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体系(神话体系)。

佛教虽然是来自于现在的印度,但是它已经完全的被中国化了,甚至在有的时期它的影响力超过了土生土长的道教和儒教。

那么《西游记》到底算是佛家经典还是道家经典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整部书都是围绕着唐代三藏法师玄状历尽艰辛,长途跋涉,西去印度的那烂陀寺学习而创作的。因此不言而喻,这部书肯定算是佛家经典。

其实说是佛家经典是不对的。佛家经典是指佛经。而这只是一部小说。最多也只能算是弘扬佛教的小说而已。

具体点说,从故事情节和故事梗概来看,作者是有意贬低道教,抬高佛教的。

那么作者吴承恩为什么要贬低道教弘扬佛教呢?这就要从吴承恩所处的年代说起了。

我们先来看看吴承恩的人物生平。

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朱应登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而“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

1529年(嘉靖八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吴承恩大44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

1551年(嘉靖三十年)吴承恩接任河南新野县知县。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兴办水利等德政事迹。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周游湖南新化(古梅山)卖文写书为生。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终因受人诬告,“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3岁,晚年在贫穷中逝世。

吴承恩是1558年被人诬告了,而西游记成书于此事之后。当时嘉靖皇帝特别迷恋道教,甚至于有些荒废朝政。吴承恩难免对皇帝和道教有所不满。可是他对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应该是满怀恭敬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元璋是当过和尚的佛教弟子。所以从《西游记》这部书里足以看得出吴承恩表面里是在弘佛贬道。而其真意是在埋怨嘉靖皇帝不如太祖朱元璋而已。

那么如果说《西游记》是一个人滴修行,他的那几个分别代表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所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过在佛教理论上来看,孙悟空代表人们那颗傲慢的心。例如目录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再有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这六贼便是佛教理论所说滴(眼,耳,鼻,舌,身,意)且看悟空大闹天宫,就犹如人们有点本事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多么傲慢啊!

而小白龙则是代表那颗躁动滴心。心猿意马嘛!例如目录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护,鹰愁涧意妈收缰》

再看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从此可以看出,悟空和白龙只代表心猿意马。傲慢心和躁动的心

而猪八戒则代表着人们那颗贪着之心,这颗心则是普通百姓滴心。且看哪个寻常百姓不是娶妻生子,一辈又一辈呢?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玄状法师曾经在进入沙漠不久,因为不慎,将水囊里面的水都弄洒了。因为没有水只意味着死,所以法师曾经想要走回头路,但是往回走了大概十里路,信心又坚定了下来,决定继续西行。可见当时法师的心曾经动摇过。

那么为什么法师的信心又会非常坚定呢?因为在佛教理论中认为只有坚守戒律,才会信心坚定,最后才会生出智慧。所以作者才会在第十九回写道《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状受心经》八戒含义是佛教中的八关斋戒。受了斋戒心就会清净。所以最后才在流沙河收下悟净。

以上也是修行学佛的修行次第。一个人如果要有修行,首先要拜佛,拜佛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可以通过磕头降服自己傲慢和浮躁的心,持戒可以使染浊的心清净下来。只有这样才会在修行的路上无坚不摧,战胜自心生出来的妖魔鬼怪。







神学老罗怡康斋


如果是一个人的修行的话,那么悟空代表是能力,八戒代表的是惰性,沙僧代表的是安份,唐僧代表的矛盾。

个人的修行中,自身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影响他人来说,能力是立足于社会的基础。可见个人修行当中,少不了是技艺的修行,要懂得做事的技术,掌握吃饭的技能。八戒代表的惰性,内心的惰性是天生的,需要克制惰性;惰性可以通过能力来进行克制。那么这个修行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克服惰性的习惯。沙僧代表的安份,跟着走而不犯错,这就跟随社会的大流。唐僧代表的是矛盾,这是能力和惰落的冲突,也是安份和张杨的矛盾,还是惰性与安份之间的矛盾。修行过程中会有各不同的矛盾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