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大师的时代

这是一篇迟到的文章,金庸先生不知不觉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可是江山再无金庸先生。在2019年湖南春晚上,一众年华逝去金庸剧中老花旦一副当年剧中扮相,荧屏上玩票一把。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史上最帅令狐冲“吕颂贤”和最美小龙女李若彤,可惜,“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间,这个最无情的使者不仅带走了金庸大师,还带走我们的回忆。吕颂贤那已如风化果皮的脸上一道道浅沟低壑和李若彤仙气不在的老态,无情地告诉我们金庸先生的时代真的走,同时也在讽刺文坛后继无人。


期待大师的时代


期待大师的时代


也许,走的不止是金庸先生的时代,就连我们90后的童年,70后的青年时代都告别我们。我的小学是金庸先生的作品度过的,那是一段我极为快乐的时光。尽管,那是父母高压政策下的暗度陈仓,但是有一种仿佛偷学武林秘籍的快感,每当父母走过我的房间时,那一本本厚得如辞海字典的金庸合订本被我眼疾手快地塞到床底,然后故作镇定地看教科书。现在看来,小学的自己还真聪明,初中读书去了柳州,这些好日子便一去不复返了。真是个遗憾。

我的师兄莫老水曾经很不屑地说过,有些人看了两天淫秽小说,上街看到一个漂亮女孩便认为是自己老婆,看两天《水浒传》便把自己当成宋江,看两天《红楼梦》便把当成贾宝玉。但在我看来,这并不坏,至少快乐是真实的。古龙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秘密只要不损害到公益和他人,任何人都无权逼他说出来。”同理,任何人的阅读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秘密,甚至会随着人的境遇和阅历的改变。在童年时代,也许有人把自己当令狐冲,到了青年时代却把自己认为是林平之,老了认为自己是风清扬。这些都不是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都有自己心中的人物。

我是一个奇怪的人,话多朋友多却非常孤独,行事我行我素常常惹人非议,要在金庸先生笔下找个人物与我相似,自我审视应该不存在。反倒是古龙先生笔下人物的行为我倒不少。吾兄拔益老爷就不止一次旁敲侧击,古龙先生虽然成功,但是早死。那些人物在他看来,大约也只能活在小说里,但是我活在现实中。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还可以拿起笔,在电脑前敲击出一些朋友和读者爱看的文字,这就是我的世界和坚持。拔益吾兄不止一次地拿鞠觉亮版本的郭靖扮演者来取笑,郭靖是大智若愚的存在,可是李亚鹏演的是真傻。这句话出自吾温良谦厚的拔益兄之口,让我莞尔之余不禁心惊。

期待大师的时代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面前,不难想象任何一个导演执导筒时都要如履薄冰,于妈除外,那是一个混进革命内部的投机分子,正如宁财神说什么段子都像荤段子,他拍什么片都像宫廷内斗,不时引用些月亮围绕地球转的天文知识。他与其说翻拍经典,不如说是挂羊头卖狗肉,销售自己的那一套不便评价的套路。相比之下,张纪中导演还有三分风骨,至少拒绝长相堪比外星人的马云全额投资的优厚条件,抵制了他出演风清扬的要求。你看,人家马云看《笑傲江湖》就把自己当成风清扬,这本身没有错,但是你要做十三亿人民的风清扬,那就是有点过分了。这说明中国的艺术工作者还是有气节的,最起码没有向资本妥协。在此说一句,马云出演下桃谷六仙中的任何一个,我觉得都很无缝对接。(马云怪叔叔反正有得是钱,有钱想圆武侠梦,不久前也自掏腰包请大腕拍了个《功守道》,这就好吗,别拿经典开刀,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

期待大师的时代


当年,央视热播张纪中版《笑傲江湖》,我最喜欢的就是桃谷六仙,喜欢他们的胡搅蛮缠,喜欢他们的每一句对白。相对于珠玉在前李添胜版的桃谷四仙,我就缺乏印象。尽管,李添胜版的场景很舒服,也是我看的第一部《笑傲江湖》,但是那个长像蝻蛇的任盈盈,让我不禁遐想万绮雯(香港第一美腿,马小玲的扮演者)出演该多好。或者把许晴调转过来和吕颂贤搭戏也不错。可惜,我不得执导筒。

期待大师的时代


“吕颂贤过后无令狐冲。”这是当年观众们的心声,也是对演员本身最大的褒奖。也许,他在当时已经是大众心中的令狐冲,由于原著小说珠玉在前,观众心中都有一个令狐冲,但吕颂贤真正表现出了最大的共性——潇洒,重情还有几分玩世不恭的慵懒。可惜,人会变月会圆,没有人可以永远是令狐冲,也没有人可以是永远的小龙女,因为令狐冲是不老的,小龙女是不老的,至少在小说和读者心中永远不老。

作为演员用自己的青春去呈现一个人物,当年华老时,追忆青春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在DVD前回放过去的浮光掠影,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要是仍然认为自己依然是令狐冲和小龙女,那不仅不尊重自己,更不尊重原著和观众。毕竟,令狐冲永远是一个俊朗不凡洒脱慵懒的青年,绝不是一个脸上起褶子的老汉,这只能让我想起劳德诺。

这是一个大师逝去的年代,在2018年里很多大师离开了我们,李敖,金庸乃至二月河这些华语世界的泰斗。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梦工厂自动化的年代,翻拍是电视产业的一条重要生产线,翻拍的金剧越来越多,间隔越来越短,当我们看到周芷若变成灭绝师太(周海媚出演新倚天中灭绝老尼)。这是一个衰退的时代,特技和布景主导一切,但忘记是艺术永远是人的精气神的展现,只有深挖人性才有真正的佳作。

也许,一切都是商业,一切都是噱头,哪怕骂声一片赚钱就好。金庸先生走了,古龙先生驾鹤已远,巨匠们通过文字造就一个又一个明星,但他们走后娱乐圈的明星们似乎也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戏子终归只是戏子,但愿华语世界能多出一些巨匠,让我们不要再看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故事。但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