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爱国诗人,他跟南宋朝廷有何关系?

资深人士说文史


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自幼聪明,又勤奋好学,年纪轻轻就很有文釆,参加进士考试时正好逢大奸臣秦桧当道,嫉妒他的才学,仕途不畅。



直到秦桧病逝,陆游才初入仕途,陆游怀有爱国之心,屡次进谏不中,被罢官。

陆游对于历史的贡献是编修国史,陆游被罢官后,被朝廷招入京城,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



在文学方面,陆游的诗歌存世有9300余首,他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涉及到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梁启超对他的评价。"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更古男儿一放翁。"


sddz以书润心


悟空问答的先生闲的沒事做,去问他们吧。



不倒翁78442


陆游人微言轻,在朝堂上对高宗作出北伐的决断是没有多大影响的。

关键是宋金之间形势的变化。一方面北边蒙古人实力的壮大,迫使金人向南开疆拓土,宋军不是主动进攻收复故土,而是战略防御;

选择临安为南宋国都,不想渡过黄河收复开封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一方面,宋朝廷内部主战派的呼声总算压过了主和派,高宗想逃命逃不了,就只能硬着头皮打了。最后求和成功,皆大欢喜。陆游自己却因为不断主战递折子这件事连官都没得做了。所以陆游跟南宋朝廷是互相看不顺眼的,相处的也不融洽,最后只好一拍两散。

要不然他就不会写出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感慨了。

南宋朝廷选择偏安一隅,主和派又是在朝堂上占据主要位置,陆游虽然是主战派,但是一来无兵二来无权,只能在抑郁不得志中老去。




阳明山下青藤狗


陆游,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从小就有抗金救国志向。29岁参加科举,成绩不错,礼部测试时,因喜欢讨论政治军事,观点与秦桧有磕碰,被秦桧罢了。孝宗继位后,“平反了”,赐进士出身,到枢密院任编修官,后任镇江、隆兴等地通判。47岁的时候,任职四川宣抚使王炎干办公事,投身军旅,他也算如愿,提了不少策略建议,同年到成都,任安抚使参议官,还是在军队。东归后,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闲居,活了85岁!

参考。


九思堂笔记


陆游生活在南宋哪个时代,因性格耿直,嫉恶如仇,在官场上备受排挤,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他是南宋诗人"四大家"之一,是南宋诗坛的领袖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较高声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爱国主义诗人。


周鹰


陆游的父亲叫陆宰,是南宋朝廷的官员。陆游参加科举考试那一年,正是秦桧当权。虽然他笔试成绩高居榜首。但在面试,也就是殿试阶段,由于是和秦桧的孙子秦埙竞争,他自然是名落孙山。这对于才华过人,且自许不凡的陆游而言,自然算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没有进士的身份,要想在南宋的朝廷上混,无论如何都会显得名不正言不顺。考虑到陆游的名气和实力,最后朝廷给了他一个类似于进士的身份,并委任他以隆兴通判的官职。一生主张收复南宋失地的陆游,在以后的官场上,随着朝廷内部主战与主和两个派别,你死我活的争斗,仕途也为之几度浮沉。但因为有与金国的和约在前,所以陆游主张的抗金收复失地的梦想,南宋王朝始终没能实现。



Amor爱米


陆游既是爱国诗人,又是一位想报效大宋、忠心为国、用自己才华一展忠君报国立志,他心心念念无时无刻不牵挂南宋安危,可惜因奸臣秦桧排挤、高宗昏庸,他报国无门功业难成最终抱憾而终。


小龙女5505


觉得最简单的回答可以是

陆游是南宋朝廷的打工仔一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