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疫”:紓困中小企業也要抓住時間窗口

紓困中小企業,也需要爭分奪秒,抓住寶貴的時間窗口。穩住中小微企業,也就穩住了千千萬萬的飯碗,穩住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爆發,各地防控措施不斷加碼。封村封路、商鋪關門、工廠停工……整個社會生產生活,幾乎處於停擺的狀態。這樣的局面之下,各地經濟也蒙受衝擊。尤其是抗風險能力更弱的中小企業主和個體經營戶,紛紛陷入了“至暗時刻"。

“公司再不開業,沒有收入,房貸、信用卡,都快要斷供了,活著太難了”;“小超市裡囤的年貨,現在幾乎賣不出去,底層人沒錢的恐懼遠遠大於肺炎”;“冰箱裡壓了15萬的貨,客房關門,餐飲關門,一天虧四萬多,現在就剩一口氣能出了”……許多中小業者發出的“生活太難”的悲嘆。

顯而易見,許多企業,正徘徊於生死的邊緣;許多家庭,面臨著經濟困頓;許多人對於前途,都感到彷徨無措。正如有人所感嘆的,“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面對中小企業遭遇的空前困難,一些地方也坐不住了,蘇州率先出手,端出政策蛋糕,為中小企業紓困;而後,一些地方紛紛跟上:信貸支持、房租減免,社保緩繳……一系列惠企政策給中小企業雪中送炭,贏得輿論一片好評。

不過,僅僅靠這些政策,恐怕依然難解中小企業之困。此次新冠疫情與經濟下行趨勢相疊加,對於整體經濟的衝擊,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遠超過17年前的SARS。這也意味著,相應的政策應對,也必須同步升級,拿出更大的決心和魄力。

在此方面,囿於地方政府的權限和財力,能夠操作的空間恐怕是有限的。這就註定了,一些地方的惠企政策,往往只能淺嘗輒止。比如,有的地方推出緩繳社保,但期限只有三個月。三個月時間,恐怕疫情還未完全退去,許多企業還在掙扎喘息之際,又能減少企業多少壓力?對於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各地著墨也甚少,這也遠遠低於企業的期待。

中小企業的生死存亡,不僅關乎地方經濟,也攸關整體中國經濟的活力,攸關就業保障和產業安全。除了地方應當積極行動,在國家層面,也亟需針對中小企業的救助,制定一攬子方案。

以社保減負為例,不僅要給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業更長的緩繳期,還可以將個別地方經驗推而廣之,對社會保險費率進行臨時性下浮,從而更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事實上,儘管社保費率去年已經下調至16%,但從全球來看,16%的社保費率依然是偏高水平,仍然有進一步下調餘地。

降低稅費,也是緩解企業經營壓力的必要之舉。包括,對疫情嚴重衝擊的行業,如旅遊、餐飲等,需要儘快推出差別化的稅收政策,幫助行業走向復甦。其他企業稅收水平也需要適當下調,此外,應擴大小微企業免稅適用範圍,考慮對年銷售額1000萬以內的小微企業,減免增值稅、所得稅。

除了社保、稅費之外,包括財政、貨幣等政策,都需要及時調整,制定專門政策應對疫情衝擊,給予中小微企業更多的定向支持。這些政策和方案,越早出臺越好。就如同抗擊疫情不能錯過時間窗口一樣,拯救實體經濟,紓困中小企業,也需要爭分奪秒,抓住寶貴的時間窗口。總而言之,穩住中小微企業,也就穩住了千千萬萬的飯碗,穩住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

當然,也必須承認,再及時,再完備的扶持政策,也難以覆蓋所有企業,也難以惠及到所有業者。外部救助之外,行業和企業也需要努力自救。每個人都要做“最難”的一年的心理準備,也要有重新打拼的最壞打算。咬緊牙關,熬過這一“至暗時刻”,當國家平穩回到正軌,可以相信,我們的未來依然光明。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本文來源:經濟觀察報(ID:eeo-com-cn)。在此致謝,歡迎關注。

END

武漢:千磨萬曆,面朝大海

戰疫焦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感人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