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紙幣上的頭像除了慈禧、李鴻章,為什麼還有載振的頭像?

L丶佳能


清朝的貨幣比較混亂,尤其是到了後期,銅板、紙幣市場更亂。紙幣其實在順治年間就發行過,只是當時的技術落後,直到光緒年間發行的紙幣,這才變得非常美觀。

因為採用了美國人的印製技術,紙幣上面甚至可以刻上統治者的照片,而慈禧又特別喜歡這些新玩意,所以在紙幣制造的一開始,首先出現在紙幣上的人就是她。又因為李鴻章是她的寵臣,所以李也在後來被刻了上去。

載振說起來是乾隆的玄孫,25歲的時候得了爵位,並在第二年奉命出使外國。因為有了在國外遊歷的經驗,加上當時朝廷迫切地希望有人學到外國強大的本事,以此來強大中國,於是在1906年的時候,用他主持工部,開始革新舊制。

也就是這一年,市面上開始出現帶著他頭像的紙幣。那麼,他只是一個貝子,官職也不是特別高,怎麼會被印到紙幣上去呢?

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一個人——周舜卿。此人原本是一個商行的店員,有一次撿了一張支票,卻沒有私自拿走,而是歸還了原主,因此受到信任。後來因此發跡,逐漸地躋身貴族圈子,還在1906年的時候,攀上了載振這棵大樹。

因為當時載振在工部任職,為了增加自己的資本,獲得財力上的支持,他也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第一個就是這位周舜卿。載振利用自己在皇族、朝廷的影響力,讓他開辦了銀行,又在第二年為其爭取了印製發行紙幣的特權。

那麼,他的銀行獲得這項權利後,又為何不印慈禧,而是印上了載振呢?

首先我們要說明一下,當時其實各省陸續開辦了不少銀行,很多都有權發行紙幣。但是滿清為了約束貨幣市場,規定紙幣的發行面額要根據銀行自身儲備金銀的多少來定,周雖然有點資本,但是比起那些世代豪門的大財團來說還是差了許多,所以他想印紙幣,因為本身家底的問題,還是需要巴結權貴。

但是以他的身份,見到載振,能夠結交一位貝子,已經是極為難得,根本沒可能接近慈禧的機會。所以他就抱好了載振這課大樹,想辦法討好他。而要討好一個地位較高的貝子,利益固然不可少,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名頭。

如果能讓載振的名氣傳遍全國,那載振當然開心。於是基於這個原因,他最後就決定,在紙幣上面印上載振。可是,這樣的事情,會不會被查呢?

按說把載振印到票面上,那不是說他和慈禧的地位一般?這種僭越是要被殺頭的,可是偏偏第二年慈禧就死了,沒過幾年大清都滅亡了。

所以,當時全國的局勢已經一片亂,滿清都對國家的控制能力很弱,對載振這樣的人更不敢輕易懲辦。而且當時不管是銅幣還是紙幣,地方鑄造的都只在本地流通,所以上海這邊造的紙幣,根本沒法流到別處,所以最終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小小嬴政


清末外國銀行入侵,金融秩序混亂,政府財政吃緊,1905年,清政府設立戶部銀行,開始發行銀兩票和銀元票,後因戶部改名,又改稱為大清銀行。

大清銀行出現之前,清朝各地官銀也發行鈔票,品種繁多,印刷的頭像可不止是慈禧、李鴻章,各地巡撫的頭像也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這些鈔票上,下圖是江蘇裕蘇官銀錢局通用鈔票,頭像是江蘇巡撫陳夔龍。


大清銀行成立後,各地分行開始印刷有慈禧和李鴻章頭像的兌換券,多是小銀元票。

為了把各地銀行發行的兌換券早日做到全國通用,大清銀行京師總行也付出了努力,1909年,大清銀行統一發行了李鴻章頭像的鋼板銀元票。

由於慈禧已經去世,宣統皇帝年齡太小,鈔票是很嚴肅的印刷品,放上個小屁孩未免有失莊重,看上去跟年畫似的,所以採用了小皇帝他爸攝政王載灃的頭像。

這批印有載灃的鈔票還未及發行,大清就被民國入替,因此也成為了廢票。

題目中提到的載振,他當時擔任的是大清農工商部的尚書一職,不管是農工商部的前身商部的建立,還是清朝戶部銀行的成立,都與他有很大關係,是在他出洋考察後,根據民間呼聲和國外考察經歷,向清廷提出的建議而最終被採納,因此,他對晚清實業和金融業的正規化實有大功。

即便如此,大清銀行總行也不可能印刷他的頭像,他的級別不夠。

清朝紙幣上的確有過載振的頭像,但不是出自大清銀行或戶部銀行,而是出自上海的信成銀行,它是由上海實業家周舜卿創辦的。

周舜卿攀附上載振之後,也跟隨他出國考察,由此產生了在上海成立銀行的想法。載振當時的商部雖然成立了,但銀根是把握在戶部手裡,也面臨著內部分權的矛盾,因此,周舜卿的上海信成銀行作為民營內資銀行獲得了載振的商部特批,具備了發鈔資格。

上海信成銀行印刷有載振的頭像,也會使得人們對銀行本身的信任感增多,人家畢竟是慶親王家族,又是商部尚書,有這份擔保,銀行業務開展的也比較順利。

由於大清銀行發鈔之初就嚴格限定以九成現銀為發行準備,並無擴大發行之實,信譽頗佳,之後的民國政府也對市面上的大清鈔票實行了嚴禁的回收兌換工作,導致現在流傳極少,收藏價值很高。而同時期各省發行的很多鈔票,由於各地執政者水平參差不齊,胡亂作為,最後有多家銀行破產,發行的鈔票淪為廢紙,民國政府也予以拒付。

當然,假如能把它們保存一百年,放到現在,收藏價值仍然是不錯的。


歷來現實


北宋四川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後來,元、明、一直到清朝的順治、咸豐年間都曾初出現過紙幣,但是都因印刷粗糙,保存不易等原因而銷聲匿跡了。


19世紀興起的“洋務運動”哥當時的晚清社會也打來了一些西方先進的生技術比如:銅板雕刻凹版印刷術,採用這種技術印刷出來的紙製品具有印刷精美,色彩豔麗,易於保存等優點。一些有識之士便紛紛上書清朝政府由自己來印刷本國紙幣造福本國百姓。


1902年,晚清政府戶部派員出國考察印刷紙幣的相關事宜,三個月後戶部呈報相關奏摺,由於美國的銅版雕刻凹印技術最為發達,1907年,清政府派人出使美國,購買銅版雕刻凹印技術。組建官方印刷局。


就這樣,請政府自己的紙幣出現了。印上誰的頭像呢?慈禧的頭像。如果你有這種鈔票,價格自然是沒的說。


紙幣上還有李鴻章的頭像。由於李鴻章當時可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又是“洋務運動”的倡導者。這個也很正常。


載振的半身像竟然也在新發行的紙幣上,這可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載振(1876年——1947年)滿洲正黃旗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玄孫,慶密親王愛新覺羅.奕劻長子。


在這種大背景下,1902年載振代表清政府參加英王愛德華七世加冕禮,1903年到日本考察第五屆勸業博覽會,併到美、比、德參觀訪問。回國後,積極參加新政,奏請成立商務部。1906年光緒帝吏治改革,成立商務部,載振任商務部尚書。一時間載振名聲大振。不久以後,印刷新鈔,載振的半身像就出現在新鈔上了。這時,載振已經達到人生頂峰。


老話說“福兮禍兮,福禍相伴”1907年,載振到吉林督辦學務,途經天津遇到段芝行賄:花巨資買楊翠喜給載振被人彈劾,此事轟動京城,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清滅亡後,載振從此不問政治,偏居天津。難能可貴的是,日本人佔領北京時,多次請載振出山,載振均不予理睬。表現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氣節。


1947年,載鎮病逝。享年71歲。


小鑽風355


晚清時期天下局勢動盪不安,晚清政府面臨著來自西方列強的入侵以及內部發生的大量動亂。為了緩解壓力,安撫國內外勢力,並且期望達到提升內部實力的作用。晚清政府在李鴻章等人的主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當然,經濟改革首當其衝。


因為慈禧貴為老佛爺,而李鴻章也為最主要的權力大臣。清朝通行的紙質貨幣上自然需要印上慈禧與李鴻章二人的頭像。但是為什麼載振德頭像也會出現在清朝的紙質貨幣中呢?

在我們揭開這個謎底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載振的生平故事吧。

載振的全名叫做愛新覺羅載振。貴為清朝皇室的載振自出生起便受到了宗室的重視,繼承了慶親王的頭銜,被封為鎮國公、貝子等。後來載振先是代表清朝皇室參加英國的加冕儀式,隨後又前往日本參加了博覽會。以為見過了世面,回到國內後邊興致勃勃地參加新政。先後主導成立了商部,成為商部部長。接著又成立農工商部,成為大臣。可以說,載振的前半生便是在晚清的政治洪流中,試圖成為改革清朝經濟結構的舵手。



但是載振能力有限,視野有限,受到了自身階級的限制,並沒有能力徹底改善清朝的經濟。當戰爭爆發,載振失去了清朝愛新覺羅的光芒,只好退隱人間,不問政治。

那麼現在,我們重新回到題目中去。為什麼清朝的紙幣中會出現載振的頭像呢?原來事情是這樣。當年載振在農工商部就任大臣的時候,上海信成銀行可能是為了對載振這些年來對經濟改革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也許是為了拍一下載振這位清朝農工商部尚書的馬屁。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己之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說出自己的意見。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清朝紙幣上有慈禧、李鴻章還好說,畢竟一個是最高統治者,一個是洋務派代表人物,一個是至高權力,一個是權力中樞代表。但是為什麼有載振,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載振這個人,這還要看一下他的身世和履歷,他是個既靠關係上的紙幣,又似乎代表著朝廷的“新氣象”。

身世:載振出生於1876年,是奕劻的長子,弘曆的玄孫,血統純正,且為長子。

履歷:1902年,貝子身份,代表清朝赴英參加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並對法、比、美、日

四國進行了訪問;

1903年赴日本考察第五屆勸業博覽會。回國後,載振積極參加洋務運動和新政,並在他的主 張下,上奏成立商部,並出任尚書;

1906年,成立農工商部,出任大臣。

當時農工商部的成立被視為洋務運動的一大成果,載振也因此名噪一時,成為了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也就是在這時,載振正是得意之時,清廷開始發行紙幣,再加上他的各種關係,載振似乎也就成為了紙幣上的最佳人選。既代表著皇室又代表著新政,代表著清廷的新氣象。

雖然載振登上了紙幣,並且積極參與新政,但是他真的是八旗子弟中的優秀代表嗎?並不是。

1907年,天津南段警察局總辦段芝貴想當黑龍江巡撫,於是賄賂載振,並花巨資買下名歌姬楊翠喜,載振因受賄被御史上書彈劾,但是慈禧為了皇家顏面,假裝調查,但是最終僅以“查無實證”不了了之。但此時的載振很是沒面子,奕劻也讓他辭職,從此載振逐漸淡出政治圈,開始從事金融商業活動。1947年,因病死於天津,終年71歲.


國家人文歷史


雖說晚清發行紙鈔,是從1895年才開始,但和世界各國的鈔票頭像一樣,“准入門檻”都無比高。放在晚清年間,也只有慈禧太后李鴻章等重量級人物,才有機會在鈔票上露臉,作為慶親王家的寶貝兒子,僅僅是清末“農工商部尚書”的載振,真的也在上面亮了相?還真是!

這印有載振頭像的鈔票,正是1907年,上海信成銀行發行的“橫式銀元票”。這版紙鈔分為一元至百元五種面值,是“奉商部批准有發行鈔票之特權”發行的鈔票,只在天津北京上海三地流通。整個鈔票的印製,由日本印製局來完成,做工十分精美。而其主畫面上,左側為銀行的三層樓,右側就是載振的頭像,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大清國商部尚書固山貝子衛鎮國將軍載公振”——不止露臉,還被隆重介紹了一番。

那為什麼要讓載振“露臉”呢?信成銀行的創始人周舜卿也解釋了:“蒙貝子尚書頒給肖像謹敬摹寫印入鈔票,以增信義而杜偽仿,系銀行中之有發行鈔票之權者”。一是載振這位“貝子爺”,跟信成銀行的關係非同一般,當然要藉此標榜一下;二是載振的“貝子尚書”身份,那也是金字招牌,風風光光印上去,就能給鈔票保值。確實,直到今天,在很多收藏家眼裡,這款別緻的鈔票,依然是收藏界的珍品。

但是,這精美鈔票的背後,卻依然有很多發人深思的疑問。上海信成銀行,雖然有著“中國第一家儲蓄銀行”的美譽,但這是一家純粹的民營銀行,怎麼能堂而皇之的發行國家官方鈔票?其實,這事兒才戳中了晚清一大毛病:混亂的貨幣發行。

自從鴉片戰爭一聲炮響起,晚清王朝隔些年就挨頓揍,挨完揍後又挨宰,國家權益早給“宰”得差不多,尤其被列強鑽了空子的,就是紙幣發行。晚清的最後半個世紀裡,英國麗如銀行、渣打銀行、法國東方銀行、美國花旗銀行、比利時華比銀行等“金主”紛紛在中國搶灘登陸,他們除了發行本國貨幣,還擅自發行各種“銀兩票”。1895年以前,各國列強的銀行,就已在中國發行了價值兩千萬兩白銀的“銀兩票”,摟走鉅額財富。

也正因如此,紙幣也就漸漸成了晚清各界政要名流眼裡,一塊油水十足的大肥肉。待到晚清政府回過神來,也開始發行紙鈔了,各路勢力也就一擁而上。1895年,北洋鐵路局開始發行“銀元票”,之後的十六年裡,不止大清的戶部銀行在發行鈔票,內務府等衙門,都有自己的“銀錢號”和“官票局”,各省也有各自的紙幣發行機構。民間的錢莊銀號也一擁而上。可以說,那時手裡有點權的,都能在大清印錢。

如此一來,大清境內的紙鈔,也就徹底氾濫。而熟悉經濟規律就知道,這些五花八門的鈔票,絕大多數都沒有準備金。亮相的時候牛氣哄哄,面值說貶就貶。還有一些鈔票,比如當時“中國通商銀行”“大清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只限於在北京廣州上海流通。另外各省“官票局”的鈔票,也只能關起門來自己用,一出省就是廢紙。此外每年未經清政府批准流通的鈔票,總額更在五百萬兩以上。晚清王朝的經濟狀況,閉著眼就可以想。

所以,上海信成銀行“民營銀行印鈔票”的奇特現象,放在晚清年間,根本不算個事。而且就操作來說,這都算是晚清花花綠綠的鈔票裡,十分良心的一款。

如此亂象,晚清政府就沒覺察到?其實他們自己也門清,更想過法子改革。1909年時,清政府曾頒佈《通用銀錢章程》,規定了各省發行紙幣的限額,次年又頒佈《兌換紙幣則例》,但看看晚清當時的經濟狀況,就知這些只是小修小補,治標不治本。

因為晚清的貨幣亂,並不止亂在紙幣一家,毛病更是多如牛毛。要知道,從“康乾盛世”時代起,貨幣發行就是清朝各級官員的肥肉,通過“火耗”等空子,大小官員們早就撈夠了油水。到了清末時,別看國家風雨飄搖,可是這混亂的貨幣,依然是各級官員勾搭連環的食物鏈。改哪一條,都是牽一髮動全身。

所以,1904年時,晚清的總稅務司赫德(英國籍),就提出了《中國幣制改革案》,美國“會議貨幣專使”傑瑞荷也提出了《中國新圜法覺書》。這都是全面消除陋規的改革思路,卻因為牽涉了各方利益,最終不了了之。只能小修小補的晚清紙幣,也就陷入了不可救藥的境地。直到隨著辛亥革命的一聲炮響,徹底結束了使命,變成了這段歷史的特殊見證。

大清的落後捱打,積貧積弱,只看這款紙幣,就可看到太多緣由。

參考資料:《申報》《近代史資料》《中國之儲蓄銀行史》《劍橋中國晚清史》、 王允庭《信成銀行紙鈔版式分析》、祝遠娟《論清末的幣制改革》、尉亞春《晚清貨幣制度改革及失敗》


歷史風雲錄


清朝發行紙幣,是的你沒有聽錯,在晚清,開始發行紙幣,而且開始出現各種人物頭像,有慈禧的也有李鴻章的,到了後期連各省督撫頭像也堂而皇之的登上了票面,最為誇張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貴族王爺載振居然也登上了票面,這是怎麼回事呢?

1.我們先來來看看印有年輕的慈禧太后紙幣

2.印有李鴻章頭像的紙幣


3.印有各省督府頭像的紙幣


4.印有慈禧太后,李鴻章,各省督府的頭像的紙幣也屬正常,畢竟他們不是頭腦人物也是一方大員,但是為什麼王爺載振的頭像也會印入紙幣呢?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最初大清銀行成立後,各地分行開始印刷有慈禧和李鴻章頭像的兌換券,多是小銀元票,之後,既大清銀行之後,清朝又成立了一個權利部門商部(農工商部),有王爺載振任尚書,載振由於出使過各國也算是見了世面,因此才做到了這個位置。恰巧,1906年江南商人周舜卿成立的華商上海信成銀行,經清政府商部批准之後,於1907年開始發行紙幣一元五元十元面額,當時商部尚書正好又是載振,因此,信成銀行就將載振的頭像印到了票面上。


唯戀無名


你好,清代發行過三種紙幣:用銅錢作為單位的大清寶鈔,用銀兩作為單位的戶部官票以及用銀元作為單位的銀元票。而印有頭像的紙幣則是清末大清銀行發行的銀元票,頭像有李鴻章和攝政王載灃,並沒有慈禧頭像。而出現慈禧頭像的只有紀念銀幣和紀念銅幣,並沒有正式出現在清代任何一種正式流通幣上。

&清代浙江省和雲南省為慈禧做壽上貢的紀念銀幣,市場參考價250000元。


宣統三年(1911年),度支部印製局又發行新鈔,面額分別有一元、五元、十元、一百元四種,為中國第一種採用雕刻版技術印刷的紙幣。但正式發行的流通票只有十元一種,而且存世甚少,據目前統計,這種正式流通的十元大清兌換券,浮出水面的存世品不超過二十枚。
&1911年載灃像大清戶部銀行兌換券十元,珍品,八五成新,2005年中國嘉德成交價100000元。

之所以不用宣統帝頭像而用載灃的頭像,按規矩宣統年鈔票要用宣統皇帝像,但因宣統年幼,還顯稚嫩,於是就改為其父攝政王載灃像。不過這套鈔票還未來得及發行清朝就覆滅了,一元、五元、五十元、一百元幾種面值只有各種試色及試版票,所以目前保存下來的極少,為清代紙幣中的珍罕品。


&1911年載灃像大清戶部銀行兌換券一元、五元、十元、一百元樣票各一枚,珍品,全新新,市場參考價500000元。

另外,大清銀行在宣統元寶(1909年)委託美國鈔票公司印製了正面左側有李鴻章像及以風景為主的鋼板銀元票100萬張,面值也有五種,分別為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但這種中國銀行兌換券本來發行量不大,而且在戰亂中損失殆盡,所以目前存世量也極少,十分珍貴。
&宣統元年李鴻章像大清戶部銀行兌換券五元樣票正反各一枚,全新,2003年中國嘉德成交價14000元。


不過這種清代紙幣由於十分稀少,很多人並不瞭解這種銀元票,少有的一些真品也早已被少數藏家蒐羅雪藏,所以市場關注度沒有人民幣收藏高,顯得不溫不火。市場價格不如銀元珍品和人民幣珍品市場火爆,所以市場價相對前兩種較低。


風雲說收藏


清朝晚期,面對白銀大量外流,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同時受西方文化影響也開始發行紙幣。紙幣採用二色或三色套印,紙幣上蓋著各類印章滿語篆文,紙幣分別印有慈禧、李鴻章、載灃三人頭像。其中慈禧統治了晚清長達半個世紀;李鴻章為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被慈禧譽為“再造玄黃之人”;那麼,載灃為何能夠被印在紙幣上面。

其實載灃現在為大清帝國的監國攝政王,實質上是清王朝此時的實際統治者。

載灃是醇賢親王奕譞的第五子,道光皇帝旻寧的孫子。在載灃出生後,其二兄載湉已經入繼咸豐皇帝為嗣,繼承同治皇帝入承大統,成為光緒皇帝。光緒皇帝當了34年傀儡皇帝,死後無嗣;慈禧在臨死之前迎3歲的溥儀為帝,而其生父載灃被任命為監國攝政王。此時,清政府在載灃手中夠慘殘喘。


安定郡小書生


歷來作為法定流通的貨幣,上面印有的人像不是集大權於一身的統治者,就是偉大的領袖或是某領域不可多得的人才

清朝紙幣上印有慈禧和李鴻章的人像還可以理解,這位載振是誰呢?怎麼會被印在清朝紙幣上?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他。他的全名為愛新覺羅·載振,沒錯,正是清朝宗室子弟。1876年出生的他,正好碰上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洋務運動。

當時洋務運動主推“自強求富”,高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大旗。多方面學習西方,各個官僚和民間鉅商紛紛創辦了不少工商企業。

經濟和軍事領域發生的重大變革,可能和年紀尚小的載振關係不大。但是思想文化領域對他的影響實在不可忽視。

洋務運動期間,各主要大城市創辦了近20種近代報刊,又增設了許多新式學堂,有針對性的培養了各個專業方面的人才。

社會總體文化思想上的進一步對載振或多或少有些影響,並且在他之後的從政生涯中也有所體現——清朝權力部門新設了一個商部,載振任尚書。

但是或許載振在這期間過度沉迷於外面的花花世界,看迷了眼,結果後來加入了皇族“宗社黨”,一步一步陷入腐敗深淵,這是後話。

1902年,載振受命出使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並趁此機會對法國、比利時、美國和日本進行訪問。

長了長見識後回國積極參與新政活動,主動向皇帝請旨成立商部,而他自己擔任尚書。又過了兩三年,因為朝廷改革官制,載振所任職的商部改為農工商部。

眾所周知,1905年的時候,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國同盟會。在他們的領導下,國內革命派反清勢力和清廷發生爭執,當時的清政府做出承諾,決定實行立憲制。


政治領域的風波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大清帝國正處於風雨飄搖階段,看上去像是百廢俱興,其實不過是垂死掙扎。

清朝末期曾有大量的外國銀行入侵,本來清政府賠款就快要賠的傾家蕩產了,外國銀行又進來搗亂,結果就導致當時的金融秩序極度混亂,政府財政吃緊。

整個金融領域幾乎一片混亂,作為商部尚書的載振不但沒有力挽狂瀾,反而捅出了醜事。前面也說到,擔任大清農工商部尚書的載振是一位十足腐敗的貪官。

舉個例子:當時載振作為朝廷的一名新貴被任命為商務部尚書的時候,奉旨前往吉林辦事。

當地官員為了阿諛奉承請他們前往戲園看戲,這一看不得了,載振遇上了一位佳人,名叫楊翠喜。從此日思夜想,心心念念難以忘懷啊。

這一切都讓一位小小芝麻官段芝貴看在眼裡,小夥子察言觀色的能力不一般,又聽說黑龍江巡撫一職空缺待補,於是想方設法,終於把楊翠喜送到了載振的手裡。
▲載振

載振那個高興啊,沒過多久段芝貴就如願以償的升了個大官兒。可載振的貪汙不久就遭到了朝廷官員的彈劾,他的爸爸慶親王也保不了他。最終載振被罷免,這也意味著他的政治生涯從此結束了。

載振在被罷免官職之前好歹也是個農工商部的尚書呢,再加上又是親王后裔,聲望還是有的。

正巧當時(載振被彈劾之前)上海信成銀行打算髮行新的紙質貨幣,正在考慮用誰的人像好?

慈禧和洋務大臣李鴻章已經用過了,光緒帝雖然貴為一國之君其實也沒有什麼值得大加歌頌的政績,放在紙幣上意義不大。想來想去覺得載振是個合適的人選。

而且載振在當時擔任的是農工商部,管理的就是他們這些開銀行的,把載振放在紙幣上也帶有一種對頂頭上司討好的意味。

按理說地方銀行是沒有權力發行新的官方貨幣的,更別說確定貨幣上用什麼人像圖案了。


但是清朝末期當時的狀態說混亂也不為過,結果就出現了地方銀行也能發行貨幣的情況。於是當時算是朝廷新貴的載振,就被印在了上海信成銀行發行的清朝紙幣上。

然而載振的輝煌也只是曇花一現,作為新貴,雖然曾經出國訪問,眼界不窄,但是胸無大志,喜愛奢靡。被彈劾後,在政治領域再沒有過什麼成績。

1924年,溥儀退位,載振更是擔心連累自己,於是搬到了天津,從此遠離政治。後來有一段時間從事商業,比較大的成就就是投資創辦了天津勸業商場。

▲後兩張民國紙幣(下面頭像貌似是岳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