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组织专家在对前期医疗救治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总结的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本《诊疗方案》于2月4日印发。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小编注:以下内容中加粗部分为相较第四版有所更新的内容。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一、病原学特点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二、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 天,多为3-7天。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月农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二)实验室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DH) 、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 反应蛋白( CRP )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三)胸部影像学。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问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四、诊断标准

小编注:此章节整体内容与第四版不同,本版块将湖北省内、外的诊断标准分而论之,请注意!

  • 湖北以外省份:

( 一)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 流行病学史

( 1)发病前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 2)发病前14 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 3)发病前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 4)聚集性发病。

2 . 临床表现

(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 2)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

(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 条。

(二)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 .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 湖北省:

(一)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 流行病学史

( 1)发病前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 2)发病前14 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 3)发病前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 4)聚集性发病。

2. 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 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或无流行病学史,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中2 条。

(二)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三)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 .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五、临床分型

(一) 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二)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三) 重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呼吸窘迫,RR≥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

(四)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 .出现休克;

3.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 监护治疗。

六、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 冠状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

此外,还要与非感染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七、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小编注:此章节整体内容与第四版不同,本版块将湖北省内、外分别讨论,请注意!

  • 湖北以外省份: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 仍考虑疑似病例,在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采集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在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立即将疑似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患者,即使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也建议及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疑似病例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问隔1天),方可排除。

  • 湖北省: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和临床诊断病例后, 应当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要单间隔离,对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要尽快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1. 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当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当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

2 . 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 治疗。

1.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2.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 、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3 . 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

4. 抗病毒治疗: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可试用α -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5 00 万U 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 , 每日2 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2 00mg/50 吨,每粒) 每次2 粒,每日2 次,或可加用利巴韦林( 成人首剂4g,次日每8 小时一次,每次1.2g,或8 mg/kg iv.每8 小时一次)。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5. 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1. 治疗原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2. 呼吸支持: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3 . 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 3 ~ 5 日)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 ~ 2mg/kg /日,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可静脉给予血必净100ml /次,每日2 次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

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当加强心理疏导。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九、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体温恢复正常3 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 天) , 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十、转运原则

按照我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试行)执行。

严格按照我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要求执行。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新版指南发布:CT纳入湖北省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