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老人喜欢宠孩子?老人宠孩子,父母怎么办?

静怡勤反复练


老人家宠孩子来表达他们对孩子的爱,但是有时候没有原则的爱,会和子女的教育方式起冲突。

首先有的家庭,父母因为工作关系,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就会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来带,毕竟父母比保姆要靠谱,最起码不用担心会出现孩子被虐待的问题和费用问题。

再者老人家也很乐意帮忙带孙子,有的老人退休后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可以发展,关注度就会放在孙子身上;以前为了生活,拼命工作,现在老了就该享儿孙满堂的福,所以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哭闹时会选择用零食、玩具等等之类来哄孩子。

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习惯,性格就会很霸道;达不到他要求的时候就会使小性子,或者对他人拳打脚踢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老人家带孙子就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极其溺爱,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他们把以前因为条件有限而给不了自己子女的那一份好生活与爱,现在通通给了孙子,他们想把那些在自己孩子身上无法实现的情景,和失去的时光在孙子身上弥补回来。

有时候子女看到老人带孩子的方式方法是在溺爱孩子,告诉老人不能太宠孩子,,老人就会反驳

“要不然你们自己带”

“我给你们带孩子没让你们花一分钱”

“我这样带孩子不对,你们不是也健康成长了”等等

子女有时候会因为自己无法亲自带孩子,对老人的教育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也会因为长时间沟通无法改变老人的思想,而引发家庭矛盾。

为了孩子的将来和家庭的和谐,这就需要大家坐下来好好的沟通,把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他健康成长,怎样才是真正的为孩子好的教育模式统一

子女和老人在教育问题上可以通过给孙子立规矩来达成共识,比如

1,吃饭不能挑食,要先让他吃一些不好吃的,再慢慢吃一些好吃的,这样吃饭他就会比较平衡

2,在逛街买东西的时候,不能喜欢什么都要,只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让他学会取舍

3,在兴趣爱好上,不能他说想学什么或者他暂时迷恋什么就什么都给他买,孩子没有定性,要让他自己真正的想学,才给买,这样他自己爱上学习,才能不半途而废

4,在自己喜欢的东西面前,要让他自己通过努力和劳动来换取,不能不劳而获,这样才能脚踏实地

老人宠孩子都是因为爱,父母要求老人改变教育方式也是因为爱,都是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所以只要大家及时沟通,达成共识,避免冲突。





云南阿美


今天早上就看到一位阿姨背着孙子去上学,看样子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吧。隔代亲是咱们中国的优良传统,抱孙子是老人退休之后最大的愿望,儿女不给他们生个孙子孙女还不行。

绝大多数老人都是溺爱孩子的,我去接女儿放学时,经常看到老人接孩子时,书包全部是老人拿,水壶也在老人手里拿着,孙子一声令下:我要喝水!爷爷奶奶立刻把水壶塞到孩子嘴里,孩子只需要用力吸就行了,喝完扬长而去,不留下只言片语。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他只是个孩子!

溺爱的另一面是暴打。老人把孩子惯坏后,会遇到很多自己无法处理的事情,那时的所以已然无法无天,老人又不懂得如何跟孙子沟通,以往只会一味地迁就,现在行不通了,就只有使用暴力了。当街暴打孙子的老人也不在少数,边打边骂:我管不了你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真想一巴掌打死你!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含泪也要喝完。

对于孩子父母来说,能自己带就自己带吧,实在分不开身,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也要当家做主,这不是孝不孝的问题,这是教育下一代的问题,老人做错的地方该说还得说,而且要及时纠正,孩子的教育就那么几年,耽误不起!


homework


我不知道,无法回答。因为我没得过宠,我的孩子也没有老人宠她。我妈是后妈,我远嫁四年没回去过,嫁得穷后悔死,公婆还不好更糟心,对外孙女比孙女好太多了,好像都不把我和女儿当家人。所以离婚了,有老人宠的小孩真让人羡慕


可乐鸡翅147


这个我婆婆也是特别惯小孩,每次回家我家小孩不管要干嘛?她都依,我家小孩现在2岁半,每天给零食给他吃,到吃饭的时候又不吃了,每次说她都不听,还说小孩就要吃才能长,我说吃零食有吃饭好吗?吃那个肯长,生怕她的孙子吃不饱没得吃一样,我家婆一点都不会带孩子,所以还是自己带的好,她们不会带孩孩子,惯着小孩说着不听,小孩不给她带,分开住。


广西妹在苏中


凡事都是有利就有弊 如果想让老人帮着带孩子 那惯着孩子就是避免不了的 如果不用帮着带 偶尔见面宠着点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都说三岁一代沟 何况父母和老人差这么多呢 教育的问题上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挺不喜欢那种说什么 你小时候也是这么长大的 吃着别人嚼过的东西 谁见都摸两把 不洗就吃 也没看你哪不好了啊 你小时候也是见什么要什么 我不都给你买了么 其实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因为惯孩子影响孩子的以后怎么办 我身边有个家庭原本挺幸福的 他天天说他儿子多好多好 说孩子就应该这么惯着 就应该有脾气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 他也知道他家没人能管得了他 去他姥家吃饭他几个姨也去了 他就告诉他姥不让他姨们进门 如果进来就作 结果他姥就没让她们进 天天就是要钱去网吧打游戏 不给就作 摔东西骂人 高中的时候因为家里给的不够就去抢小孩的钱 算是抢劫进的少管所 进去以后有人见他 他也没觉得自己错了 那时候他还有个弟弟三四岁的样子 我爸还告诉人家 这个可别这么养了 真是细思极恐 因为惯孩子竟然能惯出这种结果 其实最好的就是不要一直放在老人身边 这样老人也不累 也没有那么多事情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想 孩子就是不能这样带 还不好意思去说老人 从而心里会不高兴 站在老人的角度想呢 我给你带孩子这么累 你事还那么多 谁小时候都是这样的 怎么就你家孩子金贵 我还怕摔了碰了有责任呢 还有就是宠着和惯着是两回事 现在每家正常也就一两个孩子 谁都会宠着 宠着是你觉得对他好的你都想给他 一些不故意的小错误你不会说他 但是惯着是不论对错 他想做你就会让他做 别人做你会不高兴 但是他做你就支持 这是惯着 如果非要让老人带不可的情况下 那就好好沟通 去好好跟他们说 并不是他们想的好就是真的好 那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 如果为了孩子好为了家庭和谐那就采纳好的意见 不要用老观念对新时代 一个有孩子的家 最好的就是 一个人说了算 给所有人意见 听完意见照着做就可以 不要谁说什么都行 教育孩子这个方面只能一个人来说 要让孩子也慢慢知道这个人怎么教育我 我就要怎么做 并不是所有人乱七八糟的教育我都要听 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好坏 只知道说什么听什么学什么 以上是我对我有孩子以后的想法 希望所有父母去理解老人 也希望所有老人不要固执听一下他人意见 让孩子能身心健康的长大


粮罐生活


我是二个小孩子的妈妈

为什么老人喜欢宠小孩的?在前二年我也在想这个问题,直到我创业的今年我才想明白,因为我们刚创业为了能节省开支,所以少请工人,什么都是我们二夫妻做,每天24小时,我们就要工作20个小时,有些时候工作可能更长,小孩子放学我们在工作,睡觉我们也在工作,虽然小孩子在我们身边,但是因为工作原因,一天都不能好好的跟小孩子们好好说话,好好沟通。

有一天闲了一点我翻开手机里面二个小孩上幼儿园仅存的照片,再看看现在的二个小孩完全长大了好多,感觉恍惚就像在昨天一样,突然感觉时间好快呀,都长的快高过我了,心里很难受,很愧疚,心情好久才能平复,为了能给他们好的生活了,拼命的的工作,等生活水平还可以的时候,二个小孩子都长大了,不需要我们了。

我们自然也都老了,所以会把对子女的爱全部放到下一代。

做父母的也要理解爷爷奶奶的心情,也要经常沟通,都要互相尊重对方,理解对方,要学会换位思考。





东莞威姐


我家孩子她爷爷奶奶就特别溺爱孩子。大宝上二年级了每次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再让她读读记记当天学的生字,她奶奶就在一旁说,作业怎么那么多,该看会电视了,n要么催着孩子睡觉去,恐怕累着孩子。我感觉对孩子严格要求有利于她以后的生活,对孩子爱可以,但是要适当。


小云说育儿


我们的传统是隔辈亲,爷爷奶奶都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因为他们感觉,疼爱孙子孙女也是疼爱自己孩子的一个方式,孙子孙女是自己的后代,感觉人生中有了这样的后代,特别高兴,特别骄傲,特别想宠惯孩子。



很多老人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以事业为重,很少关注自己的孩子。那个时候,在很多方面没有对孩子关注,岁数大了,感觉特别后悔,也很遗憾。当有了孙子孙女的时候,总有一种想弥补过去自己没做到的那些方面,因而就会特别娇纵自己的孙子孙女。



对孩子的管理不能特别娇惯他,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让他自己去做,所以在管教孩子这个方面,一定要一家人统一,不然孩子就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如果老人的管教方法不好,一定和老人沟通,要和老人达成一致的协议,告诉老人现在的孩子怎样管教,才能够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焦老师讲教育


喜欢宠孩子是老人们的共性,尤其是现在的这一代老人,他们从喧闹归于孤独,从勤劳归于闲适,从拮据归于宽裕,他们见证了历史,更经历着观念的激烈碰撞。读不懂他们,也就无法理解他们对孩子前所末有的宠溺。

一、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的争论

看着老年人公交车上争抢座位,广场舞扰民,排几个小时队领免费礼品等行为,网上发出了这样的争论。其实,既不是坏人变老了也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一代非常勤俭、历经沧桑、见证过历史而又略带些愚昩倔犟的人们在老去。

1、见证历史的一代

现在的老人,大都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们有的经历过战争年代,都经历过贫穷和饥饿,再到改革开放一点一点的手头宽裕起来,从国家的极度贫穷到民族的复兴,他们的人生,经过纵有千年都难有的巨变。今天的许多人,对于吃糠咽菜一件棉衣穿三代,冰雪地里大修水利这些事儿还能理解吗?时代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大到许多人跟不上脚步了。

2、从喧闹归于孤寂,心理的反差巨大。

这一代老人的人生,基本上都是社会化的。从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到上山下乡当知青,不光是白天,很多的晩上都是忙得不可开交。回到家中,往往是大人忙,娃娃哭,小孩叫的闹哄哄的,那时候生个五六个孩子的不少,还有很多三代、四代同堂的家庭,说是喧喧闹闹一点都不过份。跟如今老人们独守空房的孤寂相比,同样是天上地下。

3、知识和观念产生了断层

由于时代的原因,老人们所受的教育普遍是很低的,有些甚至还有很多的迷信和愚昧,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许多也没有电视,整个世界就是扁平的,简单而朴实。而岁月的磨砺,又使他们有了一双停不下来的双手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些时候近乎倔犟,很难以改变。与现在新生代的思想观念发生剧烈碰撞,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老人宠孩子的几个共性

1、管带不管育

“养不教父之过”,教育是父母的职责,老人只是在承担管理者的任务,让孩子吃饱穿暖,安全快乐也就完成了任务。老人都会哄孩子开心,通常都不会让孩子不高兴,一则孩子哭闹起来老人对付不了,更怕孩子哭闹走了,留下孤独的自己,总是想方设法笼络住孩子。

2、宠孩子是天性使然

“老小老小,越老越小”。人越老越近乎孩子,这大概也就是从哪来的回哪去的历史轮回吧。老人的衰老垂暮与孩子的天真活泼正好互补,构成非常融洽的老少关系,再加上血脉相承,繁衍传承本来就是生物的天性,老人们既有闲不下来的双手,又有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不去宠你的孩子还去宠谁?换别的孩子他会去宠吗?

3、自我价值的重塑

老人退休了,从社会舞台的中心边缘化,扔到了孤独空洞的楼房里,那种不着天不着地的空虚寂寞是难捱的,所以才会有为争带孩子亲家母闹得不可开交的。也才会有一些老人排几个钟的队领免费物品,或者翻小区垃圾桶拣废品。他们有退休金,为的是显得自己有价值。而孩子的到来正好提供了这一机会。他们能够保护、照料孩子,能够哄孩子开心,就能重新获得自己的价值。

在所有的文化当中,祖辈都是溺爱孩子的。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在中国。这没有问题。来自于祖辈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美好的体验。—南希.麦克威廉姆斯

三、父母的对策

1、积极与父母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有很多的老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只是因为时代的不同,对待孩子的教育管理有很多的理念不同而已。比如尿布与纸尿裤、喂饭与自己吃之类的问题。通常都是能做通工作的,只要老人不是宠溺过份,也乐得祖孙融洽,其乐融融。

2、尽管自己带孩子或者送托儿所

如果老人宠溺无度又实在难以沟通,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自己带孩子,父母之爱和情感交流是无法替代的,这样的情感交流也为以后的教育打下了基础。送托儿所是另一个选择,在集体中成长的孩子,会更大方合群,更活泼开朗,动手能力也更好一些。

3、积极支持老人融入社会

在孩子多的时代,都顾不过来了,老人是不会孤独的,现在就不同了。儿女要积极支持老人融入社会之中。如果老人愿意,可以去养老院;或者小区内的老人们串串门唠唠磕搓点小麻将;或者一些老年团体的活动,如太极、旗袍、合唱、鼓乐等等,让他们有机会动动手,有地方说说话。

结论:宠孩子是老人的天性使然,尤其是这一代老人更甚。做儿女的应该充分理解并能正确对待。一方面自己每天自己要面对激烈竞争马不停蹄,另一方面还要让小有所育老有所乐。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吧。


快乐老九哥


如果只是家里老人带孩子,父母仅仅是提供孩子物质条件,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陪伴,优秀的孩子,父母都是经常与孩子有很多亲子互动,尽可能的陪伴孩子成长…我们在埋怨家里老人之前应该反省一下,作为孩子父母是否存在问题。在我们小时候,要担上父母的责任,父母怕宠坏我们,现在做了爷爷奶奶的老人家就没有这个责任的压力了,因为任何后果,都是当父母来承受。这是父母和老人爱孩子、但行为方式往往很不一样的根源。

家里老人帮我们带孩子并非是责任,更多的情分,我们既然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老人家帮忙带,就要给充分尊重和信任,切勿因此指责老人,如果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出现原则性问题,那么就多与老人进行沟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立规矩容易,执行起来难。要执行立下的规矩,父母必须有一定的意志力和精力,才能抵抗孩子的软磨硬泡。但祖父母辈毕竟上了年纪,不像父母还年轻,有力气和孩子拉锯战,于是他们往往会屈服于孩子的愿望,从而变成对孩子的宠溺,宠爱。

好了说了这么多,道理大家都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