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关头看西宁

本报记者 张永黎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显山露水,尤其在一些紧急关头、重大事件中,这种力量更容易凝聚人心。

连日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幸福西宁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热闹。但这座城市并未因此消沉,相反,一种精神在凝聚、在升腾、在激励着无数西宁人笃定前行!

千里驰援,爱心助力,排查防控,全民参与……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是一次城市力量的检验,更是一次城市精神的彰显!

西宁速度赢得赞誉

“持续保持战时状态,采取顶格标准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处置阻击战!”市委书记王晓一再强调!

1月21日,西宁全面启动防控工作,市委市政府率先成立指挥部,各县区党委政府紧急动员,各部门横向联动,构建了统一指挥、上下贯通、联防联控、高效运转的疫情应急防控体系。

出现首例疑似病例后,1月24日西宁首先启动了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随后,按照全省一级响应的要求,全市进入应急战时状态,全面升级了相关防控措施。

一个个时间刻度,一张张核查表格,清晰记录下西宁这座有温度的城市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的责任。

与时间赛跑,在曹家堡机场,在火车站,在各条高速路口,在各大汽车站……各方力量汇聚,做登记、测体温、严消毒,短短几天,西宁用责任和担当为城市织出了一个个“防护网”。

与时间赛跑,在917个乡村,村里的大喇叭及时发声,村干部将防控措施编成顺口溜,一句句、一声声让防控知识入脑入心,扩大宣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一面抗击疫情的坚实城墙,巍然矗立。

西宁担当令人动容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大动员。在西宁这座幸福之城,从广大医护人员到公安民警,从环卫工人到出租车司机,从军人到干部,从学生到农民,他们不停歇的足迹、顶着寒风的身影、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守望相助、默默奉献,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担当!

“从疫情防控工作一开始,这些年轻人就写申请要求去武汉支援,为他们感到骄傲。”

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西宁第一批、第二批医护人员先后驰援武汉,成为最美“逆行者”。

责任与担当,是那样平凡,却又那样崇高,让人为之动容。

西宁仁爱感动天地

疫情发生后,在西宁街头,继多家企业和个人自发组织发放口罩消毒液等紧缺物资之后,多家餐厅开始为防疫一线的各医疗检查点工作人员送去爱心午餐。

73岁的退役军人赵亮将1.5万元伤残抚恤金捐了出去。

政协委员宋斌成立抗击疫情医疗物资配送保障小组,调派5辆汽车6名驾驶员,主动与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市卫健委进行工作对接,无偿服务医疗物资配送工作……

一份份倡议、一份份捐助,一次次行动,温暖了这座高原古城。

速度、担当与仁爱,这是西宁这座城市在重要关头的精神展现,也将激励每一位西宁人勇毅前行。

在抗击疫情路上,无数的西宁人逆行而上,无数的西宁人毅然前行。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2月4日,我们迎来了立春,二十四节气又开始了新的轮回。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毅然前行!

西宁向着春天,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