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普京當初選擇倒向美國,而不是硬碰硬,俄羅斯現狀如何?

霍敏亞


今天的美國和俄羅斯的確是戰略對手關係,雙方的對立關係往往使人們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就是:美俄關係一度可是很親密的喲。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戈爾巴喬夫治下的蘇聯就積極致力於改善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關係:戈爾巴喬夫在與美國簽署的《中導條約》中同意銷燬自己手上最令對手肝顫的核武器,甚至連一部分沒達到條約標準的導彈也給銷燬了,按說這是一個足夠大的示好舉動了吧?當時的美國里根政府也的確對此高度評價,一時間美蘇關係放佛一下由冷戰對手恢復成為了二戰時期的戰略盟友。不過這僅僅只是表面文章而已,實際上戈爾巴喬夫得到了什麼呢?他得到的是自己的下臺和蘇聯的解體。隨著蘇聯這個最強大的戰略對手的倒下使美國感覺自己獲得了在國際舞臺上進一步大顯身手的巨大空間:從1993年開始美國向前東歐陣營的國家透露出北約要進行東擴的意圖,一時間波蘭等東歐國家紛紛向美國和歐盟示好,表示希望能加入北約。然而令美國意想不到的是:北約的東擴計劃收穫了一位意料之外的響應者——俄羅斯。

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初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渴望獲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認可和援助,因此當時的俄羅斯主動向西方國家示好。在以葉利欽為核心的俄羅斯決策層看來:美俄之間的分歧是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之爭造成的,既然俄羅斯已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也就使這種意識形態分歧不復存在了。葉利欽曾對俄羅斯民眾表示:”我們要告別社會主義,選擇一條新的、西方式的發展道路,俄羅斯會在一兩年時間內踏上文明覆興之路“。這既是對自己執政道路的宣言,同時也是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示好的信號。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在內政外交上幾乎採取的是全盤西化的模式:在內政上俄羅斯全方位效法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按西方意識形態重新書寫蘇聯時代的歷史。與此同時俄羅斯在外交路線上也積極致力於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1992年初葉利欽對西方主要國家進行了一連串訪問,與美國簽署了《俄美夥伴友好憲章》、《關於削減戰略武器的諒解協議》等六份文件。當年7月8日葉利欽參加西方七國慕尼黑首腦會議,與西方七國領導人討論了俄羅斯與七國間建立新型政治經濟關係問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俄羅斯的示好行為:在俄羅斯獨立後不足一年的時間裡西方國家專門召開了三次國際性援俄協調會議。1993年4月美國新上任的總統克林頓與葉利欽在加拿大會晤後共同發表了《溫哥華宣言》。在這份宣言中雙方一致聲稱兩國關係由冷戰時的競爭對手轉變成為”戰略伙伴“。同年9月葉利欽訪美期間雙方又簽署了一系列經濟上與軍事上的聯合聲明,從而將兩國關係推向了冷戰後的一個高潮。俄羅斯甚至趁著這股冷戰後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蜜月期表示希望加入北約。事實上加入北約是俄羅斯試圖緩和與西方的關係從而避免自己成為攻擊目標的嘗試。北約的持續東擴不斷擠壓著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為避免使自己成為西方國家集體攻擊的目標,於是俄羅斯就想出了加入北約這招。這招看起來很高明——俄羅斯加入北約後將和西方國家成為戰略盟友關係,俄羅斯所面臨的國防和外交上的戰略壓力將大為縮小。那麼這個看起來很高明的主意實現了嗎?1994年1月北約布魯塞爾首腦會議通過了與中東歐國家以及俄羅斯建立“和平夥伴關係”計劃,表面上看北約似乎也有意改善與俄羅斯及前東歐陣營國家的關係,然而事實上北約在東擴這一問題上其實是將俄羅斯與其他東歐國家區別對待的:北約對東歐國家採取的是拉攏的策略,最終目的是將這些國家納入到北約的框架體系之下;對俄羅斯可就是另一個概念了。

比其他歐洲國家加起來都還大的俄羅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加入北約無疑將極大改變北約內部既定的權力格局,即使當時的俄羅斯正處於蘇聯解體初期的改革陣痛之中,正處於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低谷期,但就發展潛力而言卻是西方國家不能漠視的。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時的美國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推行單邊外交路線,極力維持自己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主導地位。對身為世界霸主的美國而言:最忌諱的就是區域性霸主的存在,即使身為全球霸主的美國在綜合實力上強於區域性霸主,可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如果在某一地區存在區域霸主,那麼這個區域霸主就能憑藉天然的地緣優勢阻遏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擴張,進而可能對美國的世界霸權構成挑戰。俄羅斯由於其龐大的國家規模體量、強大的軍事工業、豐富的資源儲備使其具備一個區域霸主的實力,同時美國也需要塑造一個外部敵人來維繫北約內部的一致立場,而俄羅斯恰恰適合扮演這樣的角色。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於是北約方面拒絕了俄羅斯的加入,不過在拒絕的同時北約和俄羅斯建立了“和平夥伴關係”,這就給俄羅斯留下一個念想——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北約可能會接納俄羅斯。

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孤獨的大國。這種孤獨感首先來自於俄羅斯獨特的地緣結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不歐不亞不東不西的尷尬處境。就俄羅斯的民族屬性、人文歷史而言:顯然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圈的成員之一,然而獨特的地緣結構和東正教信仰以及曾被蒙古人統治的歷史使西方國家一直視俄羅斯為混合著蒙古血統的”白色韃靼“,再加之蘇聯時代彼此的長期冷戰對立使俄羅斯始終被排斥在西方體系之外。三百多年前俄羅斯的彼得大帝曾一度實行過全方位的西化改革:1697年荷蘭的贊丹港迎來了一支俄國使團,在這支使團中有一個名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下士,令荷蘭人頗為不解的是整支使團上上下下無不對這位下士禮敬有加,多年後人們才知道這位下士其實就是當時的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在俄國迅速掀起了一股全面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的風潮,與此同時西方的思想文明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俄國:如果我們今天去看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那麼我們還能從中發現不少法語單詞。俄羅斯歷史上曾有持續兩百年學習西方並試圖融入西方的經歷,俄羅斯也一度成為決定歐洲地緣均勢格局的五大主導力量(英、法、俄、普、奧),直到蘇聯誕生後隨著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意識形態的分野才使俄羅斯被徹底排斥在西方體系之外。

隨著冷戰的結束、蘇聯的解體已使俄羅斯轉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俄羅斯同西方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分歧已然不復存在。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才使葉利欽積極致力於使俄羅斯重新融入西方體系之中,而他的這番努力看起來似乎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從1997年起俄羅斯就被接納為八國集團的成員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象徵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認可。然而這種認可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實際上西方國家仍對俄羅斯充滿了不信任感,所以在俄羅斯加入北約、歐盟的問題上西方國家始終不會認可的。葉利欽滿懷熱情地示好之後俄羅斯依然被擋在北約的大門之外,與此同時北約仍持續不斷進行東擴,一直擠壓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俄羅斯仍被排斥在西方體系之外,而自己的傳統戰略空間已蒙受了大幅損失。俄羅斯的損失不只是在戰略空間層面:俄羅斯為緩和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曾不惜自廢武功,結果俄羅斯在削弱自己的戰略武器後換來的是西方國家的封鎖圍堵,西方國家甚至插手車臣問題,從而直接威脅到了俄羅斯的國家統一;俄羅斯曾為爭取西方國家的投資而實行休克療法改革,可結果卻是令俄羅斯經濟陷入到全面崩潰的地步......

俄羅斯甚至不惜以自殘的方式討好西方國家就是為了融入到西方體系,避免成為被西方國家集體攻擊的對象,然而最終葉利欽認識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根本就沒接納俄羅斯的誠意,反而一直在打俄羅斯的主意。只是當他意識到這點時已無力再改弦更張了,於是他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俄羅斯領導人身上——普京正因為如此才被葉利欽相中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可以說普京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將俄羅斯的外交政策由親美親西方向反美反西方轉型的使命,但普京也並非一上臺就高舉反美大旗的。普京上臺之初面對的是這樣的形勢:俄羅斯經濟在休克療法失敗的打擊之下縮水了一半左右,蘇聯時代引以為豪的軍工產業也由於缺乏足夠的研發經費而不得不自廢武功——蘇聯時代曾一共建造過九艘航母,然而俄羅斯最終只保留了“庫茲涅佐夫”號這一艘。面對存款縮水和失業雙重打擊的俄羅斯家庭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到2000年為止俄羅斯人的貨幣收入總量不足美國人的10%,健康狀況和平均壽命也呈下降趨勢。除了直接的經濟損失之外,休克療法的失敗對俄羅斯整個經濟體制乃至社會體系的深刻影響遠遠比其執行時間更為長久——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寡頭對俄羅斯經濟的把持。第一次車臣戰爭後車臣名義上仍留在俄羅斯聯邦內,但實際獲得了非正式的獨立地位。與此同時北約和歐盟分別作為政治軍事組織和經濟組織正在一步步擠壓俄羅斯在東歐傳統的戰略空間和市場範圍:1999年波蘭、匈牙利、捷克三個前華約成員國被接納為北約的新成員。在嚴峻的形式面前普京必須先想方設法鞏固自己的權力、打擊分裂勢力、緩解國內經濟困境,至於外交路線的調整問題只能暫時擱置了。

這一時期的普京把主要打擊對象鎖定為國內的寡頭勢力和車臣分裂勢力,因此並不想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撕破臉。這時普京已明確將調整俄羅斯原來的親美外交路線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至少在行動上他還必須暫時先維持既有親美外交路線:普京在上臺之初曾效法葉利欽再次申請加入北約,而這麼做的目的顯然是為了緩和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回覆道:“如果我可以一個人做決定,肯定會歡迎俄羅斯”。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就是不歡迎。至此普京徹底認清了北約封鎖圍堵俄羅斯的戰略圖謀,於是他在解決國內問題後一反葉利欽時代的全面西化政策,轉而試圖以對西方國家保持強硬姿態使俄羅斯人重拾大國自信。可以說從戈爾巴喬夫到葉利欽乃至普京上臺之初俄羅斯都一直延續著親美外交路線,然而事實證明親美路線無助於解決俄羅斯面臨的困境——親美路線給俄羅斯帶來的是經濟破產、分裂隱患、軍備削弱、戰略空間被擠壓。如今俄羅斯放棄親美路線實際上是因為吸取了從戈爾巴喬夫到普京上臺之初十餘年慘痛教訓,也就是說俄羅斯放棄親美路線不是心血來潮的刻意標新立異之舉,而純粹是客觀形勢使然。

葉利欽曾天真地以為美俄之間的分歧只是單純的意識形態分歧,然而事實證明美俄之間的博弈在本質上是各自戰略利益的角逐。美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最忌憚的就是某一地區出現足以獨霸該地區的強勢地緣勢力,因為這會威脅到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進而動搖美國的世界霸權。俄羅斯恰恰符合這樣的條件——儘管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認這仍是國際體系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國。且不說俄羅斯是這個星球上屈指可數的擁有三位一體核摧毀能力的國家,單是俄羅斯龐大的國家規模體量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根據麥金德的地緣政治學說而言:俄羅斯是佔據國際地緣政治心臟地帶的國家。歐亞大陸心臟地帶三面為山系環繞,河流都流向內陸湖或北冰洋,是海上無法到達之處,是天然的巨大堡壘。歷史上控制這一地區的遊牧民族總是能不斷匯聚起強大的軍事力量,從而對周邊地區構成威脅。然而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就使遊牧民族退出了人類歷史舞臺的中心位置,與此同時歐亞大陸心臟地帶的工業技術發展和人口數量的增加使歐亞大陸邊緣地區的民族面臨越來越大的威脅。如果技術的發展使該地區民族為某種集權體制組織起來,那麼距離誕生一個世界帝國也就為期不遠了,最終恰恰正是隨著這一地區技術的發展提升催生出俄羅斯這一具備強大工業實力而又混雜著遊牧氣息的大國。

混雜著遊牧氣息的俄羅斯受獨特的地緣格侷限制將長期秉承陸權擴張意識,而這就與美國的海權擴張構成對立:作為海權擴張型國家的美國要求世界各國開放門戶,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前東歐陣營的國家——具體的表現形式就是北約和歐盟的東擴;然而受陸權擴張意識支配的俄羅斯則將曾受前蘇聯控制的東歐、中亞等地視為自己傳統意義上的戰略空間和市場範圍,美國勢力在這些地區的持續擴張自然會被俄羅斯視為對自己戰略空間的擠壓。俄羅斯同樣是一個有著強烈大國自尊的國家,尤其是在普京上臺後為使俄羅斯人重拾大國自信在格魯吉亞、克里米亞、敘利亞等地頻頻主動出擊,這也當然會被美國及其盟友視為對自身勢力範圍的威脅。國與國之間從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決定國際關係走向的始終是各自的國家利益導向。美、俄兩國都有強烈的大國情結,作為當今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領域全方位霸主的美國一直竭力試圖控制全世界所有國家,然而俄羅斯卻是美國所無法控制的,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有強烈的大國情結,因此美俄之間的競爭關係在未來將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然存在競爭關係不代表雙方就完全不具備合作的基礎——至少在打擊恐怖極端主義勢力、維護聯合國五常席位等方面雙方是存在合作基礎的,說白了在利益趨同時美、俄兩國是可以合作的,事實上這種合作一直是存在的。不過由於兩國之間固有的地緣政治、戰略視角等因素的存在註定兩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將延續競爭關係。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普京為什麼不倒向美國,這裡有很多深層原因:

1.美國對俄羅斯的要求並不是倒向那麼簡單。

2.美國對俄羅斯的不滿有幾個原因:

①俄羅斯軍事實力太過強大,在這個地球上美國無法容忍擁有和自己一樣的三位一體核摧毀能力的國家存在。

②俄羅斯國土面積太過遼闊,戰略縱深太大,美國想用衛星系統偵查俄羅斯代價太大。

③俄羅斯資源太發達,美國想制裁俄羅斯難度非常大。

3.俄羅斯如果選擇倒向美國,那麼美國會對俄羅斯提如下要求:

①美國會要求俄羅斯各州必須自治(說穿了就是要求俄羅斯進一步分裂解體,要求俄羅斯解體成像日本、韓國一樣大小的國家才罷休。)

②要求俄羅斯摧毀所有彈道導彈、核潛艇、轟炸機、蘇35,禁止俄羅斯研發隱身戰機、航母。

4.說到底俄羅斯必須解體成第二個歐盟美國才肯放過俄羅斯,除此以外美國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5.退一萬倍講俄羅斯如果領土面積沒有現在那麼大隻有韓國那麼大,而且沒有三位一體核攻擊能力美國絕對不會為難俄羅斯。

6.美國在這個地球上的終極戰略目標就是:

①除了美國其它任何國家領土面積必須像日韓一樣大小。

②國防實力絕對不能擁有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

③科技方面芯片和軟件行業必須由美國研發生產,美國絕不允許任何國家涉足這兩個核心行業。

④軍事裝備方面導彈、戰機、潛艇、衛星必須由美國研發生產,美國絕不允許其它國家涉足這些核心軍工業。

⑤任何國家對外貿易必須採用美元。

⑥任何國家GDP不能達到美國的一半。

⑥不管哪個國家只要觸犯了如上條例必然遭到美國的強烈遏制打壓。說到底美國就是要稱霸世界。

7.有人可能會說美國製裁俄羅斯是因為俄羅斯獨裁,那我想問一下非洲國家難道全部都是民主國家?美國為什麼不去制裁非洲國家?假如俄羅斯變成非洲的一個小國美國還會多管閒事嗎?說穿了就是因為俄羅斯實力太強大嚴重威脅到美國的霸權了。



明宇智遠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普京不走對抗美國的強硬路線,那俄羅斯的現狀一定會比現在好很多。憑俄羅斯的已有條件,它如果能夠走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那俄羅斯經濟必然會有無限的發展潛力,俄羅斯的綜合國力也可以冠絕整個歐洲。


(普京)

首先我們可以來看看俄羅斯具備的基本發展條件,這是一個領土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的大國,它比兩個巴西還要大。同時俄羅斯的天然氣資源以及多種礦產資源都位居世界首位,據估計俄羅斯的自然資源總價值超過70萬億美元,這比全世界其它任何國家都要多。目前俄羅斯的經濟主要是依賴於油氣出口以及重工業,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的人均GDP尚且能夠達到1萬美元,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俄羅斯能夠走上正確的經濟發展道路,那它將可以多麼強大。

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是一位比較強悍的政治家,在擔任俄羅斯總統的初期,普京跟西方國家的關係也算是比較和諧,不過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以及隨後烏克蘭與格魯吉亞等國先後發生顏色革命之後,普京領導的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就開始迅速惡化。在經濟方面,普京領導俄羅斯的前十年由於國際油價不斷走高,並且俄羅斯國內局勢在他的鐵腕手段管制之下也趨於穩定,所以俄羅斯經濟在21世紀最初的10年也是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績。
(俄羅斯地圖)

遺憾的是俄羅斯經濟的強勁發展並沒有能夠持續多久,尤其是在2014年之後,由於普京政府在烏克蘭和敘利亞等國的問題上與西方鬥爭激烈,最終的結果就是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糟糕。跟西方關係的惡化導致俄羅斯遭遇了西方國家的集體經濟制裁,俄羅斯經濟因此再也沒有從前那樣的高光時刻,甚至它還一度出現經濟萎縮。普京帶領俄羅斯跟美國強硬對抗的結果無疑阻礙了俄羅斯經濟的發展,而如果普京選擇走親美的道路,那俄羅斯不僅不會遭遇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歐盟和美國的市場甚至還會對俄羅斯敞開大門,西方企業也會在俄羅斯有更多的投資,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經濟必然會比現在更好。

當然,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之所以會和美國等西方國家互相對抗,這本質上其實還是因為普京的統治思想跟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存在嚴重的衝突,普京這樣的政治家在西方是不受歡迎的,由於西方國家不待見自己,所以普京自然也就會選擇站在西方的對立面。普京政府跟西方的衝突首先在於,普京更傾向於採用鐵腕式的統治手段,他無法欣賞西方的價值觀,其次則是普京無法理解西方市場經濟體制的價值,他對於寡頭經濟和國有資本有很深的認同,另外則是普京對於西方的法治精神不屑一顧,以上這一系列思想的差異才是普京與西方對立的根源。


(普京和梅德韋傑夫)

美國等西方國家既然能夠取得那麼優秀的經濟發展成果,這就足以說明它們的市場經濟體制是有很多優點的,普京卻偏偏不屑於走西方的經濟發展道路,有成功的經驗不學習,非得固執地按照自己的個人偏好去走,結果就是俄羅斯經濟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遭遇難以逾越的困難。普京如果能夠走親美國的道路,那他肯定要首先認同美國的那套東西,而如果普京能夠按照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治理俄羅斯經濟,那俄羅斯經濟大概率能夠取得比現在更好的發展成果。

最後李姓先生做出自己的預估,如果普京當初能夠選擇倒向美國,那俄羅斯現在的人均GDP應該在2萬美元左右,俄羅斯經濟總量也會超過3萬億美元,它將因此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並且俄羅斯經濟增速現在也應該能夠維持在3%左右,這一切都會比俄羅斯的現狀好很多。


李姓先生


根據問題的本身,如果普京選擇倒向美國,俄羅斯會發展的很快,但同樣的,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就會變得地下,俗話說,一山不能容二虎,俄羅斯也是一個泱泱大國,其國土面積是美國的數倍,軍事實力排在世界第二,而核武力量則在美國之上,怎麼會甘心聽命於美國,唯美國是從呢?

歷史恩怨很難和解

冷戰

冷戰是指1947年至1991年間,以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和與蘇聯為首、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鬥爭。


▲美蘇冷戰圖

美蘇作為二十世紀中期後的軍事大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便開始各自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北約和華約應運而生,可以說美蘇“冷戰”是二戰的產物。

“冷戰”的開始標誌著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暴露

當時,蘇聯的軍事實力已經威脅到美國的地位,威脅到美國軍事擴張世界的步伐,因此為了遏制蘇聯實現稱霸的目標,出臺了一系列的計劃策略,都是為了在政治上孤立和打擊蘇聯,經濟上制裁和封鎖,軍事上包圍和削弱。而柏林危機徹底使“冷戰”打到高潮,直到古巴導彈危機的出現,美國以發動戰爭威脅,迫使蘇聯從古巴撤走核武器後,美蘇“冷戰”才得以緩解。

▲古巴導彈危機

蘇聯解體

1991年,蘇聯解體,昔日的強國蘇聯一分為多個國家,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時期大部分的資產,但實力已經大幅減弱,已經無法在繼續和美國對抗,以此往後,俄羅斯一直都受到美國的打壓,也是被美國視為頭號敵人。

“冷戰”造成的影響不只是蘇聯解體,也導致了德國和朝鮮等國家分裂。

由於“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勢均力敵,誰都不敢輕易對誰先動武,雙方都在極力的避免戰爭,如果不是為了避免戰爭,我想當時蘇聯在古巴部署的那麼多核武器也不會全都撤走了。

普京執政下的俄羅斯

普京真的稱得上是俄羅斯歷任領導人中最優秀的。有人說,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我並不這麼認為,普京上臺後大多是在收拾剩下的爛攤子,如今俄羅斯經濟發展緩慢,甚至還出現倒退,但是想想,一個經濟能力不算太強的俄羅斯被美國等西方主要有經濟能力的國家集體制裁和打壓,能夠維持不後退已經很不錯了,並且還能保住龐大的領土。



▲普京

“給我20年,還你強大的俄羅斯”,這是普京執政初期許下的豪言壯語,從2000年普京執政但現在,已經過去19年了,我們能看到現在的俄羅斯確實比以前更強了,但並沒有使俄羅斯的綜合國力恢復到前蘇聯時期,甚至比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然而,在普京還沒上臺之前,是由葉利欽總統領導的俄羅斯的,在他的治理下,俄羅斯真正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弱國”,經濟出現了最大的下滑,從1993年的5500多億美元下滑到了1999年的1957億美元。我們再來看看2018年俄羅斯的GDP用量是多少,按照全年的平均匯率計算,2018年俄羅斯的GDP為1.64萬億美元,人均GDP是1.12萬美元,這個數據已經很接近全球人均水平。所以說,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確實強大了,經濟也恢復了很多。

但是,兩國的國情不一樣,以及歷史恩怨留下來的問題,使得不論如何俄羅斯是不可能和美國穿同一條褲子,坐同一條船的。作為昔日的強國,當今世界的軍事二把手,俄羅斯更不可能與美國為伍的,或者幫助美國稱霸世界的。


金屬青年


普京當初就曾經選擇過倒向西方。而且不僅僅是普京,在普京之前的葉利欽,將獨立建國之後的俄羅斯全面的易旗換幟,並且採取“休克療法”擁抱西方。葉利欽希望俄羅斯在一夜之間成為西方體制式的國家,葉利欽非常仰慕西方的經濟發達水平,建立了議會制的俄羅斯政體和自由化私有經濟。希望從政治和經濟體制上全面的融入西方,迫切成為西方社會的一員。



葉利欽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美國西方的口頭讚揚和鼓勵,但是俄羅斯國內的實際經濟狀況,並沒有因為選擇了西方社會制度而得到改善。反而使得俄羅斯經濟嚴重下滑,國內民族矛盾趨於激化,俄羅斯民眾生活陷入倒退困境。而在此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於俄羅斯的存在並沒有真正的認同,仍然是高度警惕加以防範。蘇聯解體和華約解散了北約仍然存在,只不過是北約原來的敵人是蘇聯,後來變成了俄羅斯。


北約吸納了原蘇聯陣營所有的東歐國家,和前蘇聯波羅的海三國即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認為俄羅斯的政體已經與西方的議會民主制一致,不存在體制和身份差別,葉利欽與一些東歐國家一樣,向美國西方提出加入北約的要求。但是葉利欽的熱情願望,莫名其妙的遭到美國西方的拒絕,北約不願意吸收俄羅斯加入。葉利欽因為俄羅斯經濟狀況嚴重下降,以及車臣分裂主義矛盾上升,葉利欽不得已提早退出政壇。

但是葉利欽直至離開政治舞臺,都沒有想明白,北約為什麼不能接受俄羅斯的加入。2000年普京接任葉利欽為俄羅斯總統,在俄羅斯國內採取了嚴厲打擊車臣分裂主義和金融寡頭政策,政府調整和收回了俄羅斯的主要礦產資源產業,使得石油出口重新改為由國家控制。因為得益於當時的國際高油價,俄羅斯民眾生活一度獲得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普京在俄羅斯的對外政策上,與前任葉利欽一樣仍然奉行融入西方的路線。

2000年,普京在與會見克林頓時,同樣提出了俄羅斯要求加入北約的要求。 2001年美國遇到前所未有的911恐怖襲擊事件,全世界普京第一個向小布什打電話表示慰問和支持。並且主動提出開放俄羅斯領空,作為美軍從歐洲向阿富汗投送軍事物資的空中走廊。普京在2003年和2008年,又不死心的分別兩次向北約提出,俄羅斯要求加入北約的要求,最終的結果令普京非常的失望,北約最後仍然拒絕了俄羅斯的申請要求。



從此之後,普京才知道北約不可能吸收俄羅斯為成員國,也就不再向北約提出加入的要求。而美國西方對於北約的擴張計劃,一刻都沒有停止,北約東擴之後隨即在原東歐國家,部署了針對俄羅斯的美國TMD反導系統。不僅於此,北約東擴又將目標鎖定了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企圖吸收這兩個前蘇聯國家的加入。嚴酷的現實使得普京明白,美國西方在歐洲除了俄羅斯,其它的國家都能夠吸收為成員國。

不管俄羅斯作出怎樣的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美國西方都始終將俄羅斯列入敵對國家,北約絕對不可能信任俄羅斯。從西方角度來看,俄羅斯永遠是一個異類,是歐洲最大的軍事威脅。美國西方口頭沒有說出來,其實奉行的就是削弱俄羅斯計劃,甚至是企圖俄羅斯像蘇聯一樣大卸八塊再次解體。只有這樣,美國西方認為才能一勞永逸的解除威脅。普京對於美國西方的強勢反擊,也是被逼無奈的情況下發生的。

北約不願意吸收俄羅斯為成員國,反過來就是作為對手敵人來對待。北約吸收俄羅斯周邊鄰國的加入,就是打壓和遏制俄羅斯,明顯的擠壓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如果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成為北約成員國,北約軍事繼續前沿部署,哪俄羅斯的腹地就完全暴露在北約面前。而且美國西方通過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一次又一次的搞顏色顛覆,使得這兩個國家的政權都變得與俄羅斯離心離德。

所以普京在2008年因為格魯吉亞破壞停火協議,發生了“五日戰爭”,使得南奧塞梯和阿部哈茲“獨立”脫離格魯吉亞。2014年在美國西方策動的烏克蘭事件中,普京利用烏克蘭國內親俄和親西方民眾的分裂,軍事介入烏克蘭奪取了克里米亞。由於普京果斷的迎擊美國西方的挑釁,使得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因為領土不完整,北約不敢吸收這兩國為成員國。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情況也是如此,普京為了反擊美國西方的圍堵和遏制,不能失去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和勢力範圍。

事實上不是俄羅斯曾經沒有選擇倒向美國西方,而是在美國西方看來俄羅斯是有原罪的異類,西方不能讓俄羅斯這樣的國家為盟友。如果普京不是硬碰硬的強勢反擊,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早已成為北約成員國,美國的TMD的反導系統也早已部署在這兩個國家。從這個意義的來說,目前俄羅斯的現實狀況,不是普京所想要的局面,是美國西方按照既定方針,對於俄羅斯年復一年的打壓和遏制的結果。


亦新湖


明白人知道俄羅斯普金一開始是走親西方道路的,不過是為了鞏固其國家權力,不得不修改葉利欽時代國家依賴私人金融大享發展經濟模式,這些人最”致命“的幹法就是能左右國家人事任免為其服務。注意俄羅斯的人都會發現葉利欽當總統時,莫名其妙更替總理?普京怎樣當上總理,普京心裡是清楚的。

普京競選總統成功後,俄羅斯經濟靠國家資源猛增,國際油價最高漲到每桶近300美元,對我國經濟影響有多大?7國集團峰會,變成8國峰會。似乎“如魚得水”的俄羅斯,普京著手解決曾經把他堆到總理寶座的“有錢人”。新聞報導石油大享遇聯邦局調查,又有一個大享跑了英國發表聲名等繼續報導。由此對俄羅斯的負面報到開始慢慢展開,這也是有西方几個國家閒“人緣不好”的俄羅斯發展起來破壞以美國為首建立起來,要建立秩序的破壞。俄羅斯為了曾經的威望與利益,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得不針鋒相對,因為有俄羅斯人對美國人肢解蘇聯大家庭早就氣憤難忍,我們的事還要指手劃腳,為了俄羅斯,就告訴美國,“俄羅斯受夠了”。科素沃的事,也是俄羅斯的事。從此,8國又變成7國峰會,石油也掉到50美元以下,這明明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打壓俄羅斯,普京為了俄羅斯怎能倒向美國?曾經的俄羅斯也是老大,能向美國低頭?

歷史沒有假設,歷史就是歷史!


任建華56


俄羅斯目前有兩派勢力,一派是以普京這些人為首的歐洲派,另一派就以當初蘇聯時期斯大林為首的亞洲派勢力。



普京他們本身就是親歐美的,不然怎麼會出現俄羅斯幾次申請加入北約的事情呢。

現在的問題不是如果當初普京倒向美國會怎麼樣,現在的俄羅斯就是當初普京倒向美國的樣子的,你們不是看到了嗎?還能怎麼樣?

美國拒絕俄羅斯加入北約,加入歐洲圈子的原因是很簡單的。因為俄羅斯一旦加入就會馬上成為歐洲圈子裡面美國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你們可以想啊,俄羅斯一旦加入歐洲圈子,那麼美國就無法再用各種理由與藉口驅動歐洲國家一起對付俄羅斯了。到時候美國只能單獨面對俄羅斯,與俄羅斯進行一對一的PK。

與俄羅斯進行一對一的PK,美國也心虛啊。他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夠單獨的擊敗俄羅斯。要是與俄羅斯的進行一對一的PK中,美國輸了,那麼美國就失去了對整個歐洲的領導權。

反過來說俄羅斯輸了,並不會失去什麼,最多也就是保持現狀,假如贏了那麼俄羅斯就獲得了歐洲圈子的老大地位。



美國動不動就找藉口制裁俄羅斯的原因

基於美國輸了會失去很多東西,俄羅斯輸了不會失去任何東西的“賭局”。所以美國堅決不給俄羅斯單獨挑戰他在歐洲圈子的權力,堅決的要把俄羅斯列為他的敵人。堅決的利用自己在歐洲圈子的權力,整個歐洲所以力量去圍堵、削弱俄羅斯。

也由於美國的這種小心思,導致了俄羅斯時不時的就要承受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制裁。

這種制裁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俄羅斯的憤怒症,因此俄羅斯每次發起火來對西方國家的反擊從不客氣。格魯吉亞堅決出兵、烏克蘭堅決幹、敘利亞不服就幹。

面對俄羅斯這種“急怒症”,西方國家只能在旁邊默默的乾瞪眼,不敢直接去撩俄羅斯的怒氣。

所以大家也看到了,俄羅斯出兵格魯吉亞西方國家沒有動。俄羅斯出兵烏克蘭西方國家也是在旁邊觀望。俄羅斯出兵敘利亞,西方國家只能退讓。

其實普京一直想讓俄羅斯迴歸歐洲大家庭,但是美國一直阻擋,只要俄羅斯與歐洲國家開始走近,美國就開始搞事,用盡各種辦法把俄羅斯趕回去。由此俄羅斯只是與德國搞一條天然氣管道,美國也發起雷霆大火,各種軟硬的手段都同時使出來了。



總的來看,不是俄羅斯想和美國硬碰硬嗎?

俄羅斯也想專心的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只不過美國不給他就這種機會,動不動就要搞他一下,普京有什麼辦法?最後只能不服就幹咯!


一號風手


普京上臺的前提是,俄羅斯兩次相信美國但都是被欺騙了,第1次是戈爾巴喬夫相信美國,最後導致了蘇聯解體,第2次是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相信美國最後導致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南聯盟解體,正是由於美國的欺騙行為,俄羅斯統治集團才把有著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推上政治舞臺。



所以說普京當初是不可能倒向美國的,在伊拉克戰爭時期,普京也希望美國不要對伊拉克動武,當初普京是支持美國反恐戰爭的,不過當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卻沒有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最終目的卻是為了石油,這時候俄羅斯才和美國徹底撕破臉皮。


在俄羅斯解決了車臣問題之後,經濟逐步開始恢復,有了和美國硬碰硬的實力,所以普京現在的政策是和美國硬碰硬,由於美國常年在中東進行戰爭,導致了國力日漸下滑,而且又碰到資本主義危機,最終導致了美國的民粹主義危機,特朗普上臺,這時候俄羅斯開始採取攻勢,我們也就看到了最近幾年,俄羅斯開始反擊,入侵了克里米亞,打敗了格魯吉亞,維護了敘利亞的統一,不過現在俄羅斯由於干涉國際事務過多,自己經濟也出現了很大問題,所以現在俄羅斯又開始比較靈活的處理與美國的關係。

從根本上說,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無論在歷史上任何一個年代,都沒有和平共處過,一個世界秩序是由頂級霸權和威懾力維護的,兩個國際秩序會導致一定的社會混亂,從美蘇冷戰我們就可以看出,在有了核武器之後,兩個相當的國際集團陷入到對抗之中,必然會有世界大戰的危險。而美國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會和俄羅斯和平共處,無時不刻,都在瓦解俄羅斯。

這一點並不是由理念所決定的,而是由國際利益格局所決定的,就算有著同等理念的歐盟和美國,也不能和平共處,歐盟所有國家和美國的理念基本一致,但是美國無時不刻不在瓦解歐盟,現在英國正在進行脫歐,這可以說是美國藝術操作的。因此說普京當時是不可能倒向美國的,倒向美國之後的結果就如葉利欽時代一樣,俄羅斯會被分裂勢力所瓦解,最終下場和南聯盟一樣。


四十五度歷史


戈爾巴喬夫是多麼的相信美國,甚至要提出加入北約組織,而美國提出了各種非常苛刻的條件,甚至這些條件完全摧毀蘇聯,戈爾巴喬夫都答應了,最終導致蘇聯的解體,美國也沒有讓蘇聯加入北約組織,反而讓解體的蘇聯徹底走向衰落。而葉利欽同樣崇洋,有一次答應美國的所有條件,不接受教訓,讓俄羅斯的經濟蒙受了巨大打擊,讓俄羅斯經濟徹底崩潰,而美國卻幸災樂禍,根本沒有沒有考慮給俄羅斯一條生路,俄羅斯人民遭受著貧困潦倒的時候,美國卻在開著慶功會喝著慶功酒呢。

俄羅斯兩次的打擊,都是與美國有關係,你絕對還會有第三回嗎?如果普京也崇洋,再信美國的謊言,除非俄羅斯人都有毛病,不想活了,假如再相信美國,我想首先北方四島,就被廉價送給日本,並且克里米亞就會失去,蘇聯的石油天然氣,也將被美國所控制。美國再也沒有制衡的力量,可以真的肆無忌憚了。

美國對任何國家都沒用過真正對待,都是把其他國家當一個棋子罷了。最終目的就是讓全世界臣服於美國的控制之下。


好孩紙尼可樂斯


葉利欽就是一個走親美路線的失敗者,葉利欽的親美政策失敗之後,立刻調轉方向,並選擇硬漢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過了葉利欽的考核,葉利欽欽點普京為接班人,把俄羅斯的最高權利交給普京!有了葉利欽親美的慘痛教訓,普京執政期間,從來沒有想過要走親美路線,從來沒有想過要遵從美國的號令,因為美國容不下俄羅斯!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蘇聯1991年解體之後,俄羅斯等國家全部分家,俄羅斯繼承蘇聯的大部分的家產,在俄羅斯獨立之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覺得,俄羅斯應該走親美路,否則美國不會放過俄羅斯,俄羅斯就開始一系列的親美政策,和美國總統老布什簽訂了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核武器的數量消減三分之二,並把自己作為總統擁有的一部分權利移交給議會,葉利欽最後發現,親美行不通,美國不可能放過俄羅斯,葉利欽下令解散議會,並炮轟議會的大樓,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總統集權,並去掉副總統一職。

葉利欽確實有點傻乎乎的,蘇聯雖然解體了,美蘇爭霸結束了,但是俄羅斯太過於強大,威脅到美國世界第一的地位,美國就要把俄羅斯這個世界第二打趴下,就要對俄羅斯進行改造,俄羅斯的戰機、坦克、大炮、核武都得銷燬,還得實行“民主制”,把俄羅斯總統的權利交給議會,把權利關起來,同時讓俄羅斯的地方州實行民主自治,享有特權,美國的這些要求,就是要讓俄羅斯成為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成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國家,只有俄羅斯不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才會放過俄羅斯!

葉利欽當初想走親美路線,想在美國的底下討生活,是為了俄羅斯的發展,讓俄羅斯強大起來,葉利欽的想法和美國的想法剛好相反,美國和俄羅斯的政治主張相左,自然玩不到一塊,葉利欽被美國打醒之後,選擇硬漢普京當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服眾望,成為俄羅斯總統之後,鐵血反腐,剷除俄羅斯的腐敗分子,剷除俄羅斯的叛國賊,瓦解俄羅斯的寡頭。

成功解決內憂之後,在對外政策上,普京強硬以對,只要是美國支持的,普京都說“不”,只要是美國不支持的,普京都說“支持”,讓美國無法得利,普京帶著俄羅斯活成了美國害怕的樣子!如果沒有鐵腕總統普京,俄羅斯繼續走親美路線,現在的俄羅斯,有可能是韓國,有可能是日本,還有可能是德國,處處受制於美國!

普京的選擇是對的,美國容不下俄羅斯,俄羅斯如果妥協,就會走向滅亡,俄羅斯硬碰硬,和美國刀對刀,針鋒相對,俄羅斯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