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李子柒們的祖師爺


陶淵明:李子柒們的祖師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有個叫李子柒的女孩最近很火,用網友們的話說“每次看她的視頻都有一種被治癒的感覺,內心無比平靜。”

但在現在人的意識裡,如今世間還有這般嗎?而如果把時光向上,再向上追溯去,或許當年那個叫做陶淵明的隱居之地,才是國人心中的那個“桃花源”。

陶淵明一生崇尚美、愛好自然、懷有理想主義,還是一個喜歡做夢的男人。而他的厲害之處在於,他把自己做的夢,變成了所有人的夢。也許他的一生不盡然有桃花源那般美好,但他辭官後歸隱田園的幾十年,卻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

陶淵明:李子柒們的祖師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消遙讀處,自得快活人

陶淵明才氣超群,天性愛書。不過他讀書比較任性,一不為清言玄談和人口若懸河,二不為窮經皓首當個老學究。想讀什麼讀什麼,愛在哪兒讀在哪兒讀。

當春夏之間的忙耕時節一過,他家門前的稻田一派新秧之時,陶淵明就心想,“這下可以安心讀書了”。

陶淵明:李子柒們的祖師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這邊城裡的讀書人還在書院裡跟著教書先生搖頭晃腦,那邊陶淵明正在山裡逍遙快活。他一邊喝著自家釀的米酒,一邊從園中隨便摘一些蔬菜作菜餚下酒。一陣微雨攜著清風從東門而來。隨意讀讀《穆天子傳》,披覽《山海經圖》,宇宙間一切奇異之事,他了然於胸。比現代人宅在被窩裡玩ipad,還不知道愜意多少倍。

陶淵明:李子柒們的祖師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看破悟透,悠然山中人

曾在中年時做官的陶淵明,歸隱前,便已看透:人生短暫,縱使眼前美酒美人,也如過眼雲煙,哪兒比得上遠方的山川水秀和四時節令?

後來陶淵明回到南山,過上了快樂的農民日子。陶淵明曾形容自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平時無論是下山打個水,還是上山背個柴,他都高興地哼小曲兒。別人眼裡的苦,對他而言根本不算苦。

陶淵明:李子柒們的祖師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陶淵明像》/範曾 △

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不時從破茅屋的窗子望向遠山的寂靜,閒時自己悠哉來場“山澤之遊”。大自然與城市不同,城市四時景色無差,大自然卻四時美景皆有其味道。

不過他恐怕是史上最有情趣和才氣的農民。別的農民見到山林間美景,都已經習以為常。他看到美景,不僅樂開了花,還要賦詩N首發表感慨。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下就讓我眼前浮現了陶淵明對著南山青翠拈花微笑的快意。田園隱居了一段時間,寫了無數發自肺腑感恩大自然的詩後,陶淵明終於成為了中國田園詩的祖師爺。

陶淵明:李子柒們的祖師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飲真一杯酒,率性天真人

獨居山林,偶爾的鬱鬱寡歡和寂寞清冷心境總是難免。這時,酒是他最好的精神慰藉。

而且陶淵明不醉不飲,是個真正的酒徒。如果他活在今天,大概會經常在自己的朋友圈上發些諸如此類的感嘆:“不喝酒的人不足以談人生”吧。醉酒後的陶淵明和生活在田園中的陶淵明一樣,都率性天真,純真如孩童,這是他最接近他真實的自己的時刻。

陶淵明:李子柒們的祖師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陶淵明和《臥虎藏龍》裡的李慕白有共通之處。李慕白執劍行走江湖一生,不為虛名,不過是為修得心裡的“道”。而陶淵明遠離仕途、退隱山野,不為逃避,也不過是為了追求內心的“平靜”。

所以說,論起僅是做些小吃,編些竹籃的李子柒,陶淵明才是那位遠在山林中的“桃花源”裡的主人。而如是按照江湖輩分,恐怕子柒真的該稱陶先生為祖師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