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錢寶昌


我們家鄉臘八之後就開始打掃衛生了,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揚塵,上至天花板下至地面。春節前家家戶戶都得理祖墳,理祖墳先砍去墳墓上雜草,在挖一些土倒在墳墓上,把祖墳磊起來,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讓我們世世代代都要記得祖先,不能忘祖,因為沒有祖先就一定沒有我們。

殺年豬,殺年豬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殺的,表示來年有肉吃。還要裝香腸,鹽臘肉,備年貨。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送灶神的意思就是把灶神送上天去彙報這一年家裡的平安與否,祈求來年的平安與順利。臘月二十四迎灶神,把灶神老爺迎回家,灶神老爺能保佑家裡的一切順利。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坐在一起吃團年飯,上祖墳,守歲。農村守歲就是燒一堆大火,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吃零食,拉家常,擺閒條。

大年初一,農村早上要搶金銀水和抱柴歸家,搶金銀水就是天沒有亮就把井裡的水抽到自家的缸裡邊。抱柴歸家就是空著手到外面去撿點柴火到煮飯的灶面前,這就叫做空手出門抱柴歸家。發壓歲錢,走親戚拜新年。這是今天做的小時候的玩具 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我哦




屎殼郎芭比


我家的烤魚

過年了,即是一年的總結,又是一年新的起點。

大年30晚飯過後,爸爸把我和弟弟叫住,特別交待了初一所忌諱的事,什麼三十晚上要熬夜,要倒垃圾,要把水缸挑滿水,還有初一不許說髒話,不許說不吉利的話,不許花錢,說罷,媽媽夾了一句話,零點炮響過後要吃烤魚,你們出去玩要早點回來,千萬別忘了。烤魚?我沒見家裡買魚啊?怎麼吃烤魚?我心裡犯嘀咕了,難不成媽媽把魚藏起來了?怕我和弟弟偷吃?不管了,先出去玩去。

我和弟弟跑上村,跑下村的,瘋到聽見有炮聲響起,就知道已經到初一零點了,弟弟高興的喊到,哥,該拾炮了,你聽聽,美的很,還夾著大雷呢!我說算了吧,咱趕緊回家,吃烤魚去,還沒吃過烤魚呢,弟弟說哪裡有烤魚?我說你忘了,晚上出門前媽媽說的,聽見炮聲響起回家吃烤魚呢!弟弟說那咱還不快回,瘋了大半夜的我倆,早都餓的呱呱叫了,此刻是聞吃狂奔啊!

還沒進家門,就聽見爸爸說到這倆瘋夠了,準是餓極了,回來找吃的了,進門先喊娘,烤魚呢?我們要吃烤魚,媽媽說到你倆先別急,幫你哥哥把炮響了再吃。

一陣小小的忙活,鞭炮噼裡啪啦的響完了,我說這回該吃烤魚了吧,哥哥說進屋吧,圍著木炭火盆,爸爸,姐姐在忙著包餃子,我看看還是沒有魚,這烤魚到底在哪裡呢?沒有吃過烤魚,這誘惑力是我沒辦法抵抗的,飛速奔向廈屋的廚房,媽媽正在廚房燒火,我還以為是準備著下餃子呢,烤魚呢,娘,媽媽說,烤魚馬上就好,你上屋裡等著,我滿肚子不高興的上屋裡,在火盆旁等待!

大約幾分鐘的樣子,媽媽端著個盆上屋裡了,我瞅瞅還是沒有魚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只見媽媽拿起盆上蓋著的布子,裡面熱氣騰騰的,媽媽說魚來了,一人一個,初一吃魚,咱家今年糧餘,錢餘!我抬眼看看,這白白的上面還點的有花,這不就是花饃嘛!那來得烤魚呢?再仔細瞅瞅,這還真的像魚,魚頭微張著嘴,還有魚眼,還有分叉的魚尾,這魚就是用面蒸出來的,我這時才明白了,吃烤魚,就是把饃做成魚的樣子,然後放到木炭火上烤,這就是我們家的烤魚!我從媽媽的話裡,也知道了吃魚所包含的意義,雖然不是真正的魚,但是它給我的意義是非凡的!是寄託了媽媽對新的一年所期待的,就是家裡糧餘,錢餘,讓我們能不受糧食不夠吃,錢不夠花的痛苦。

把魚饃放在炭火上,一會烤的金黃金黃,麥面經過火烤的香味,是我此刻用語言所不能表達的。一家人圍著火盆,吃著烤的魚饃,這就是我們家的幸福時光!我們對未來的期盼和要求,並不是很高很高!


一夜春風十里花


掃塵 貼對聯 (我跟弟弟都會自覺洗澡,然後早早換上新衣服,我們從來等不到正月初一,總是大年三十就會把新衣服試好[害羞])年夜飯後打爆竹封門,就不能再隨便開門,要挑個好時辰打爆竹後才能開門,迎接新年的第一天,這是小時候對過年的記憶,長大以後,居然有點害怕過年,2020年我將告別青年,步入30而立的中年了,時間真的好快……願我們2020一切安好!加油!



兔子鞋


我家的習俗,廣義上講大了點,確切點說應該是我家過年的活動,就是那些事情。我記得,小時候最盼的就是過年,一是有新衣服穿。快過年了,父母親就要計劃給我們幾姊妹做新衣服,還有棉衣之類的,人多做得也多,就把裁縫請到家裡來做兩天,全家一人一套。因過年有新衣服穿,玩時“拜拜”都打得圓點。

二是有壓歲錢。因家境不好,平時稱鹽打油都緊巴巴的,哪有什麼閒錢喲,一般就是幾分到一角錢。我記得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到舊市壩看電影(當年我們縣駐有兩個團,縣城和舊市壩各駐一個團,我家距舊市壩較近)沒回家,住在我大伯家,第二天(初一早上)離開時,大伯媽給了我兩角壓歲錢,簡直把我樂壞了,這也是我得得最多的一次壓歲錢,至今還記憶猶新。

三是初二去“嘎嘎”(外婆)家,她家距縣城近,條件比我們家好,又是沙地,有花生吃,當時那個花生香就莫擺了(因我們家是黃泥地,不產花生)。晚上可以到縣城看“玩龍”,那游龍飛舞,那鐵水花飛濺,我們隔得遠遠的,害怕濺到新衣服上,把衣服燒壞了。現在這龍已玩到天安門了,還常出國玩一把,一說“銅梁龍”都曉得,名氣大得很囉!


讀走西藏


問:你家鄉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我家鄉過去跟春節不叫春節,叫"年″。我家鄉過去過年是歷時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從臘月初一開始了年的序幕,一直到二月二才正式結束。

"臘月初一蹦一蹦,大人小孩不生病″,臘月初一,早上舀一碗黃豆或玉米倒入鍋裡,灶底下燒火,黃豆或玉米遇熱會爆開裂,嘣起老高,據說人們吃了這個爆米花,來年不會生病,現在每到臘月初一,嘣爆米花的生意特別火,也是這個習俗。這天是過年的第一天,下午要包餃子。

臘七臘八凍個大疙瘩,臘八要熬臘八粥,把十幾樣米豆一起倒鍋裡煮成粥,吃了臘八粥,明年大豐收,臘八節的下午要包餃子。

臘月二十三,小年,二十三,粘糕粘;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灶八爺昇天。二十三這天清早要蒸粘糕,蒸粘糕必須是太陽未出之前,"誰家的煙囪先冒煙兒,誰家的高粱早紅尖兒″,所以要在天亮前蒸熟。

吃完粘糕,要舉行灶王爺昇天儀式,給灶王爺磕完頭,把糖瓜在灶王爺嘴上抺一下,然後把灶爺揭下燒掉,等三十再把新請來的灶王爺貼灶廚之上,貼上"一家之主″。這叫"上天言好事,回宮將吉祥″。臘月二十三這天下午要包餃子。

然後是,二十三,粘糕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打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麵發,二十九,貼倒有,初一的餃子三十包,三十白天要給祖宗爺孃去上墳,三十晚上要守歲。

初一要清早煮餃子,放鞭炮,吃完餃子要給族裡輩份大的人去拜年,完事就是給年紀大的輩份高的鄉親們去拜年,中午拜年結束。

初二,進財進水,清早起來要去井臺擔水,然後到地裡去拾柴,這就叫進財進水。

初二是姑爺節,姑爺備好禮物與紅包和姑娘回孃家拜年,老丈人好酒好飯款待。

初三初四就是給姑姨娘舅去拜年。初五是破五,不出門。

這幾天吃的習俗是,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五破五,清早起來要剁小人,弄棵白菜剁,把小人全剁光,然後包餃子捏小人,煮小人。

初九是掩九,也叫眼九,包餃子掩九,吃了眼亮。

正月十四五六,元霄節,燈節,吃元霄,踩高蹺,舞龍燈,這是大年過後的餘興,又一個高潮!

正月十六走百病,正月十六下午出外散步烤火,人們拾一大堆柴火堆在村頭點燃,男女老少圍火烤手,白天走百病,走掉百病,晚上烤火,烤烤手不凍手,烤烤腳不凍腳,烤烤耳朵不凍耳。

正月二十五,填倉節,老鼠打囤,老鼠娶媳婦,

清早在灶裡掏出草木灰,在院裡撒圈,放五色糧,祈盼豐收。

二月二,龍抬頭,攤點餅叫揭龍皮,包餃子叫捏龍耳。這天才許可剃頭理髮,理了發特別輕鬆,所以叫龍抬頭。

二月的餃子吃完以後,這前後兩個月的年才算過完。

這兩個月裡過年的習俗細節還有很多,要講還要講一天,就不一一細說了。


生產隊長老楊


過年從臘月二十四小年開始!打掃衛生,除夕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發紅包(壓歲錢),打爆竹也講究,年夜飯前要敬神打爆竹,守歲後關門睡覺要打爆竹。初一早上起床後開門打爆竹敬神,早上吃齋,有青菜,豆付,芹菜,韭菜,粉絲等!一家早早要起床吃飯!吃早飯後全村男性及未婚女子都出去拜年!全村幾百戶,一走就一個上午!我們村還有這樣的習俗,拜完年後分支分行對去年過了老人的家庭燒新香,打爆竹,跪拜!孝子們要等下午才能出門拜年!到了下午,對做了新房的本家也要打爆竹,送牌慶賀!


吉安泰和朱世信


我的老家是山西晉東南地區的一個小村落,我們這裡過春節的風俗有豐富多彩,感覺一進臘月就天天忙著籌備過年。臘月初八我們有摔老瓜的習俗,用摔碎的瓜熬臘八粥,用臘八粥祭神祈福。過了臘八節就開始掃房子,我們這裡掃房子一定要在立春以前打掃,在新春前夕把舊的沒用的垃圾全部清理出去。掃完房子就開始用石磨磨五穀香茶,五穀香茶使用玉米,小米,薑片,豆子,小麥等在火上炒香後,然後再到石磨上一遍又一遍的碾壓成粉,加工好後,到正月十五喝。做完茶麵,就開始發酵蒸米麵饃饃,饃饃是用來祭神和串親戚用的。接下來就是請村上毛筆字好的先生寫對聯了,這些都是為春節做準備的。

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這一天我們這裡要把家裡供奉的神仙送上天庭,向玉帝彙報一下一年的情況。到了除夕那一天再把神仙們請回來過大年。

小孩子們做的事就是上山打柴,為架年火做準備,年火的柴可是有講究的,要用桑樹枝、柏樹枝、松樹枝等組成。

在一切準備就緒後,最忙碌的就是大年三十除夕這一天,這一天早早的把年火在院子裡架起來,然後就是清掃院子,打掃完後,接著就是貼春聯,剁餃子餡,炸供品,接神,請祖先,準備年夜飯,全家聚在一起看春晚,守歲。

可惜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能省的都省了,雖然依然忙碌,但是年味有些淡了。


從頭再來地球人


老人家在時,一切按照他在的時候所習慣的過年方式。也不外乎是從臘月二十三進灶送神開始。這天上午開始整治房屋四周,包括挑屋簷溝裡積淤的垃圾。收拾院子,扎竹掃把清掃屋塵埃蛛網。晚上燒錢紙敬香燭送灶神上天彙報工作。其後幾天至到二十七,晚上炒乾貨,比如胡豆,豌豆,幹苕絲,花生之類。二十八恐怕就是分魚分肉了。分魚是小組裡的魚塘承包出去,年底上交幾百斤,全組就去分。分肉就是去殺豬人家買鮮肉回家蒸巴巴肉。二十九殺雞宰鴨,下午準備妥當,晚上上灶上蒸籠。大年三十上午炒幾個菜,飩雞湯。團桌前,先置碗筷和酒杯,倒酒添飯上菜供列祖列宗,各路神佛菩薩鬼王灶王土地四方財神吃飯。並給他們化紙錢,希望他們在新的一年裡繼續保佑,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發財發才。之後才是閤家團圓,共享大年幸福天倫之樂。下午貼對聯,粘福和門神,屋簷下掛燈籠,堂屋正中掛毛主席像。其餘就是迎客松之類的風景畫。

晚上守夜,各房點燈。到半夜零點點大圈火炮。看四處在空中彩焰飛舞。

大年初一,上墳……

這些習俗,生長在農村,早己浸入骨裡,潛移默化中己深根蒂固,己經改不了啦。

這也許就是傳統文化的作用,想要改變這些習俗,顯然非常困難。因為這是我們大家的根,註定要枝葉茂盛,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劉一千五


北方一小村,看看有沒有老鄉能猜出來是哪裡

轉眼在外漂泊一年了,真有點想家了。家鄉也沒特別的習俗,但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有時想想還是覺得很好,很溫暖,以前從來沒注意過的事,後來想想覺得真的有很多儀式感之外的一些意義。

家鄉的年味進臘月後就逐漸變濃,臘八喝完臘八粥後就開始祭奠先人上上墳,燒燒香。

然後開始陸續準備年貨,殺豬,一般來說每家每戶都會把養了半年的大豬殺掉,做上一大鍋殺豬菜,可能有些南方的朋友不知道殺豬菜是什麼,到山東讀書問了很多山東的同學,他們很多都沒吃過殺豬菜,我們那殺豬都是要叫五六個親戚朋友幫忙來家裡一起動手的,所以誰家殺豬一般都很熱鬧,經過一頓忙活後隔下五六斤豬脖子肉,在大鍋裡調好味道燉,裡面還會加上乾白菜,秘方調好味道豬血灌製的豬血腸放在一起豬,滿滿一大鍋菜、肉、腸、在大鍋裡咕嚕咕嚕的燉著,大人們忙完了在飯桌上喝酒聊天,小孩子們都圍著鍋臺要肉吃。當然這些都是我小時候的場景了,自從上了大學以來就沒碰到過殺豬了,放假晚趕不著。不過,我們那的殺豬菜是真的好吃,現在每年回去我媽都會給我留。

殺完豬後每家每戶就開始準備蒸豆包,蒸年糕,一般都是黃面米的。然後還自己做豆腐,蒸饅頭,蒸包子。一切都好吃極了,小時候家裡窮,平時吃的東西也比較少,所以孩子們都喜歡過年,一方面玩的開心,另一方面就是吃的開心啦。過了小年後年味就越來越重了,隨時隨地都有爆竹響起,我們那把爆竹叫炮仗,以前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了,現在的孩子都比較喜歡手機,電腦遊戲。春節來臨前我們還會“掃房”,不管家裡髒不髒都要清掃一遍,寓意是掃盡一年的舊灰塵晦氣,迎接新一年的福氣。

除夕那天我家的習慣是30那天中午一家人貼完對聯後梳洗乾淨,吃一頓豐盛的午餐,晚上不吃飯,晚上一家人一邊看春晚,一邊包餃子。(這兩年變成搶紅包了,不得不提這些平臺的厲害之處了)等到快要十二點的時候放煙花慶祝新年的到來,拜拜灶神,上香扣頭,小時候覺得很奇怪,不知道媽媽在做什麼,不知道為什麼除夕為什麼要吃素餡的餃子,這些年明白了,這些並不是什麼封建迷信,而是一種美好的心願。一切準備好,洗漱好吃飯前,等爸媽坐好,我會走下桌,端正的跪好給父母磕頭問好,爸媽也會給我一個紅包壓兜,說起來磕頭,小時候我是不給父母磕頭的,是高中時和發小過年時有次聊天聽說他會新年給爸媽磕頭問好,家裡熱你從沒讓這麼做過,我覺得我也應該,然後第二年的時候還記得這個事,就在那年過年時給爸媽磕頭問了聲好,當世直接看出爸媽都很震驚,眼睛都有點紅了,說快起來吧,不用你給爸媽磕頭。我說應該的,以後每年都給你們磕頭,看的出爸媽還是很高興的。後來的這些年裡真的就一直這樣下來了。不知大家家裡是什麼習慣,我覺得這並不是陋習,近些年在外學習都不在家,只有過年的時候回去,畢業後也沒回家鄉工作,估計以後也不會在家,現在在這敲起這些字心裡還是挺難受的,有些跑題了。

第二天早上會早早起來去拜年,老輩磕頭,同輩問好。初一也會登山望遠。寓意步步高昇討個好兆頭。再往後就是過年宴請大軍,家家戶戶輪流開始,從初三吃到初九左右吧。

要說起來應該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也有很多小細節沒有列舉。只是這種氛圍還是非常有年味的,每年過年都覺得安穩踏實,開始快樂。看到忙碌的父母也是充滿滿足感,只是看到他們開始泛白的頭髮,逐漸有的腰腿疼,還是覺得有些難過。每次都會感覺一年結束的太快,彷彿上次自己回家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新的一年就已到來。自己還什麼都給不了他們。

或許,不!是一定,每個人的春節習俗都是父母吧。今年過節,早點回家!


搞笑大米君


過年時你們家有什麼習俗呢?我來說說小時候過年時我們家的習俗。

現在生活在城市中了,過年的氛圍有些淡了。但在過年時也很少回農村過年了,時過境遷,有時候也會懷念起兒時過年的情景,雖然有些清苦,但卻充滿了兒時的記憶。

兒時是生活在農村,偏遠的小村落,十幾戶稀疏的人家,在冬季的村樹中時隱時現,靜謐中掛著白色輕霜。兒時的嚮往中就是過年了,因為過年就可以聽見清脆的鞭炮聲,就可以買上一些年貨,同時還可以得到一件新衣或新鞋子,因為家裡姐妹較多,我也許能分得少許,但那已經很是滿足了,最想看到的卻是父母勞累了一年後,難得的笑容,父母的笑容無形中讓我們家平添節日的氛圍。

記得八九歲時,父親就會帶著我去做一些小事,過年時更會帶著我去弄一些有關過年的事。在我們農村有做湯圓的習慣,每逢秋收時父母就會或多或少地留好五穀雜糧有糯米、綠豆,紅豆,黃豆把它們曬乾,放在袋子裡,吊在屋裡的房樑上,作為過年時製備年貨的材料,年貨一般從到農曆十一月底時就開備制了,我們家首先製作的是湯圓面,十一月底父親或母親就會把備用的糯米放在小缸裡浸泡起來,我們家不太富裕, 一般會泡上二十斤左右,能夠吃到來年的二月底,一星期後,父親就會拿出小石磨,把它搭在屋裡面,下面從灶堂裡掏出草木灰,圈成圓的一圈,上面鋪上床單,那時沒有專門的網布,母親就會找舊的被單洗乾淨,做為接湯圓料的網布,一切就緒後,母親就會從缸裡撈出糯米,到水塘裡淘除米粙,便開始拐湯圓了。母親把淘好的糯米放到大盆子裡,裡面放上清水,用小的勺子向磨眼裡均勻地添加糯米,添加糯米與水一定要掌握好比例,如果不掌握好,拐出來的湯圓面做出的湯圓會很粗糙,母親添加糯米後父親便開始拐了,拐湯圓的小石磨的柄很長,父親會坐在一個條凳上,雙手抱拐,一推到中點時再往回拉,這樣往復著,白白的糯米漿沿著石磨流在了下面的床單上。拐湯圓面在我的記憶中,是最嚮往的,它代表著年已經來了,也是家裡父母姐妹們聚在一塊的時光。當湯圓面拐好後,父母會把它放在草灰的床單上淇幹,形成塊後,白天把它拿到外面有陽光的地方晾曬,一般要晾曬很長時間,直到乾透,因為如果不幹透就會發黴變質,家裡窮,父母不會輕易地浪費掉可貴的糧食。在晾曬時,父母就會讓我搬個板凳,坐在湯圓面旁邊,拿著個小旗子,趕走偷食的麻雀。我就會安靜地坐在旁邊看著。村子裡有兩家有石磨的,到拐湯圓時鄰居們就會來我們家借石磨,我很希望鄰居們來我們家借石磨,因為平時時鄰居們都很少走動,他們來借石磨時,家裡就有了很多的生氣。

拐湯圓面是我記憶中最快樂的時光,也是小時候我們家年年都有的習俗。它鐫刻著我童年的記憶,寄託著一份童年的美好。

朋友們也說一說,你們家過年的一些習俗吧。它是不但是一種習俗,也一份美好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