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產能,擴大運力,送貨上門,乳企全力保障鮮奶供應

記者 | 趙曉娟

因為營養價值更高,消費者對巴氏鮮牛奶所屬低溫乳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疫情也未能消減人們對鮮奶產品的渴望。

但當下,這些保質期最多隻有十多天的鮮牛奶,經歷生產、運輸、上架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往往要比平日裡更費周折。

在疫情爆發之初,蒙牛經歷過短暫的鮮奶產品銷量下滑階段。

“疫情之初鮮奶用奶量曾下滑50%”,蒙牛旗下的鮮牛奶品牌“每日鮮語”的市場部總經理楊菲告訴界面新聞,主要供應華東地區鮮牛奶產品的每日鮮語馬鞍山工廠,日產量100噸,日成品約15萬瓶左右。

但在疫情爆發的前期,傳統商超渠道人流量突然下滑,各地交通管制開啟,該工廠在生產經營環節準備不充分,1月23日開始之後的幾天,鮮奶用奶量對比疫情前下降了50%左右;在銷售端,全國性電商平臺春節疫情期間由於找不到送貨員,運力受限,導致銷售額出現下滑。

隨後該工廠調整生產經營策略,藉助開通線上應急通道、確保馬鞍山工廠的3個供應牧場(馬鞍山現代牧業、合肥現代牧業、五河現代牧業)牛奶原料供應正常等舉措,用奶量逐漸穩步提升,1月全月用奶量基本與12月持平。

與運力不足相反,消費者在電商端的需求非常強勁,各大電商平臺也在積極彌補運力,保證配送。楊菲表示,京東平臺物流配送體系發達,目前配送端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所以春節疫情期間銷售額實現了翻倍增長。

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也向界面新聞證實,疫情爆發初期由於封路、用戶囤貨等因素,牛奶產品很容易脫銷。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生鮮電商平臺,鮮奶銷售額也較平時增長近30%,消費者希望足不出戶就能讓鮮奶安心到家的需求較平時更盛。

“有時我們的產品上午才上架,中午就已經斷貨,加上運力不足以及各種交通限制的挑戰,目前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增長並未完全反應消費需求的增長。我們每天都在進行追蹤,與各平臺電商一起盡最大努力保證供貨。”楊菲說。

激增的需求和翻倍的產量,讓乳製品的運輸工作量翻番。

坐落在上海馬橋的光明乳業華東中心工廠,是全球最大的液態乳單體工廠,這裡平時鮮奶的日產量在400噸左右,而一週前,這家工廠的日產量已經超過700噸。

光明乳業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光明乳業領鮮物流每天的配送量由原來的500多噸激增到1100多噸。光明乳業領鮮物流280多輛的物流車,近900名員工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每輛物流車每天至少要出車2次或2次以上。由於運輸對象還包括常溫產品和捐贈物品,這樣的工作量是平日的2倍以上。

低溫乳製品在總銷售額中佔比過半的新希望乳業,則全面啟動了其自有的冷鏈運輸體系,在確保商超、社區便利店等銷售終端不脫銷、不斷檔的情況下,還保障了到戶產品每日派送上門的供應。

根據新希望乳業2月6日發佈的一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公司生產經營影響的自願性信息披露》公告,公司在生產經營方面受到的影響,主要體現為疫情影響部分商超關閉,商超客戶的購買時間、購買方式和購買行為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市區、鄉鎮村的部分銷售網點關閉,學校延期開學等,對部分常規渠道的短期動銷一度帶來負面影響。

但牛奶作為剛需產品的消費需求並未因此而消失,而與正常春節期間相比,消費者出現的場景還變得更加有確定性,所以公司針對疫情期間採取的措施收到明顯效果。這些措施包括:積極拓展線上業務、大力推動訂奶到戶送奶到家業務、在社區外擺點銷售、加大對低溫產品特別是低溫鮮奶的傳播和推廣、加大社區店和便利連鎖店銷售力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