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厂长到外贸公司老板 秦胜利:乘着贸易“春风”扬帆远航

个人名片

秦胜利,安徽人,2000年来义乌寻找创业机会,2010年注册毕纳进出口公司,一年采购几十万种商品,出口量达1000多个货柜,主要销往罗马尼亚、美国、迪拜、巴西、土耳其等地。2019年,他引进罗马尼亚产品,入驻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孵化区,开始拓展进口业务。

从厂长到外贸公司老板 秦胜利:乘着贸易“春风”扬帆远航

秦胜利(左二)与客户合影

近年,随着义乌贸易不断发展,外贸发展势头良好,义乌涌现了不少优秀外贸公司,它们在外商和义乌市场之间搭起了稳固的桥梁。秦胜利乘义乌市场转型提升的东风,从一名企业厂长蜕变成外贸公司老板,在义乌成功地闯出了一片小天地。

从厂长到外贸采购员

秦胜利在大学里学的是对外贸易专业,在毕业校园招聘会上,他对一家义乌企业的工作岗位非常感兴趣,2000年8月,他只身一人来到义乌参加面试。虽然没有被义乌企业录取,但留在了一家饰品厂担任厂长一职,也算与义乌有缘。

“我在厂里负责流水线的任务分配,兼顾饰品配件、材料的采购。”谈起在义乌的第一份工作,秦胜利的眼里流露出些许的辛酸和无奈。幸运的是,这份工作为他将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秦胜利对未来的目标很明确,要开一家外贸公司。“和身边同学联系后发现,原来有不少同学都来义乌创业发展。”秦胜利说,义乌小商品闻名海外,大街上、市场上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这对我们学习外贸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耳濡目染学习的好机会。

在饰品厂工作半年后,秦胜利在义乌找了一家与专业对口的外贸公司,负责陪同外商采购、跟单、出货。“记得第一个客户来自罗马尼亚,他只会说罗马尼亚语言。”秦胜利回忆说,为了与客户沟通,只能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幸运的是,罗马尼亚客户顺利的采购了40多万元的小商品。第一次工作经历让秦胜利获得了极大信心,于是开始一边自学各国语言,一边工作。

可是好景不长,秦胜利所在的外贸公司因经营不善,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客户逐渐流失。五年中,秦胜利已积累了一定的外贸经验,2005年,他辞去外贸公司的工作,开始自主创业,尝试着开了一家外贸公司。“我没有把原来工作过的外贸公司客户挖走,而是靠自己的努力重新积累新客户。”秦胜利说,当时的义乌市场、酒店附近随处可见前来采购小商品的外商,自己通过搭讪的方式挨个询问对方需求,慢慢地积累了较多的客户资源。

从出口贸易到进口贸易

2010年,秦胜利在义乌成立毕纳进出口公司。“创业过程虽有曲折,但也基本顺利,这要感谢义乌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营商环境。”秦胜利说,2011年,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以替代之前存在诸多弊端的“旅游购物”贸易方式。这对外商及贸易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得益于这一政策,出口贸易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2014年11月1日,全国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义乌落地,从原先的“旅游购物”监管方式(海关监管代码为“0139”)变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海关监管代码为“1039”)。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数字的简单换位,实际上,包括秦胜利在内的每位市场参与者都十分清楚这个贸易“加减乘除”法:减的是工序,加的是便捷,乘的是效应,除的是障碍。

“义乌市场商品丰富、品种繁多,产品更新快,外贸公司为外商代理采购时,常常会碰到出口环节的商检、税收、收结汇等问题,影响公司出口效率。为让小商品‘货畅其流’,义乌把重心放在了贸易便利化上。”秦胜利说,乘着义乌改革的春风和便利的外贸营商环境的东风,如今外贸公司生意越做越大。目前,公司一年采购几十万种商品,出口量达1000多个货柜,主要销往罗马尼亚、美国迪拜、巴西、土耳其等国家。

在经营出口贸易的过程中,秦胜利看到了进口贸易的“蓝海”。秦胜利委托在罗马尼亚的客户,寻找罗马尼亚优质商品将其引进中国。今年11月,随着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孵化区开业,秦胜利入驻孵化区的罗马尼亚国家馆也顺利开张。红酒、饼干、矿泉水……在罗马尼亚馆内,越来越多的当地优质商品出现在货架上。“未来,我希望引进更多的罗马尼亚商品,同时更希望在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尽自己的一份力。”秦胜利坚定地说。

(原标题《【义乌故事(84)】秦胜利:乘着贸易“春风”扬帆远航》,原作者骆红婷。编辑楼菲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