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經方大師王付教授闡述治病組方用藥的三大基本原則

主辦單位:

河南經方醫藥研究院

承辦單位:

河南經方醫藥研究院臨床教研基地

河南經方醫藥研究院中醫門診


全國著名經方大師王付教授闡述治病組方用藥的三大基本原則


所謂方劑配伍原則,就是指組方用藥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與方法,方劑配伍原則對組方用藥具有指導性與規範性,常用方劑配伍原則由三大部分構成。

一、針對病機而選用方藥

辨治疾病,其組成任何一個方劑,務必使遣方遴藥與治療病變證機相應,非此組方則不能取得任何治療效果。如審病是寒證,就須選用溫熱藥,表寒證選擇桂枝、麻黃等,裡寒證選用乾薑、附子等,用麻黃湯辨治風寒表實證,四逆湯辨治少陰陽虛陰寒證;審病是熱證,就須選用寒涼藥,熱盛證選擇石膏、知母等,熱結證選用大黃、芒硝等,用白虎湯辨治陽明熱盛證,大承氣湯辨治陽明熱結證;如裡證既有寒又有熱,其治既要選用清熱藥,又要選用溫熱藥,用方如附子瀉心湯;如病證既有表寒又有裡熱,其治既要用散表寒藥,又要用清裡熱藥,用方如大青龍湯;審病是虛證,其治須選用補益藥,如炙甘草湯辨治心陰陽俱虛證,腎氣丸辨治腎陰陽俱虛證等;審病是實證,治當用瀉藥,如桃核承氣湯辨治瘀熱證,大陷胸湯辨治熱飲結胸證;再如,審病既有虛又有實,其治既要補虛,又要瀉實,用方如大黃䗪蟲丸等。可見,針對病機選用方藥是臨床中最為常用的一種配伍方法,對此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探討其奧妙,更好地指導臨床。

二、針對臟腑生理特性而選用方藥

辨治疾病,其組成任何一個方劑,務必使遣方遴藥符合臟腑生理特性,亦即治病既要考慮疾病(如熱證)之間的共性,又要考慮臟腑(熱證)之間的個性,遣方遴藥只有重視研究臟腑疾病之間的共性與個性,才能使遣方遴藥更加符合治病的需要。如心主血脈,主神明,主汗,故治心病證,一方面要針對病機而選用藥物,而另一方面還要根據心的生理特性,或選用通達心脈藥,或選用活血藥,或選用安神藥,或選用固澀止汗藥,辨治瘀阻心脈證,除了選用活血化瘀藥外,還要針對心的生理特性而用藥,以此則能提高治療效果。如枳實薤白桂枝湯辨治胸痺證,其治用薤白旨在寬胸行氣通陽。辨治肝病證,因肝的生理特性主疏洩條達,主藏血,主筋,故治肝病證,必須針對肝的生理特性而用藥,如一貫煎辨治肝陰虛證,選用川楝子既能疏肝理氣,又能使方藥更好地發揮滋陰作用。辨治肺病證,因肺主宣發與肅降,主氣,故治肺病證,既要宣肺又要降肺,如小青龍湯中既用麻黃宣肺,又用半夏降肺。辨治腎病證,因腎主藏精,故治療腎病證,必須兼顧腎主藏精,如腎氣丸中配伍山茱萸以固澀腎精。可見,臨床用藥只有針對臟腑生理特性而組方用藥,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三、針對方藥弊端而選用方藥

辨治疾病,其選用任何一味中藥,既有其特定的治病效果,又有其特定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在諸多治病過程中,非用毒性藥,或峻猛藥,或烈性藥,則不能取得最佳療效,而用之又有一定不良反應,所以在遣方遴藥時務必選用糾正或減弱藥物峻性或毒性的藥。如《金匱要略》中大黃甘遂湯配伍阿膠以糾正大黃、甘遂的峻猛之性;再如《傷寒論》中十棗湯配伍大棗以減弱大戟、甘遂、芫花的毒性。復如人參是大補元氣藥,可用之稍有不當即會引起上火(口咽炎性病變),《醫略六書》中連理湯用黃連,若病變夾熱者即清熱,若病變無夾熱者即兼防人參補氣化熱生火。再則,辨治慢性虛弱性疾病,在用補藥時應酌情配伍少量瀉藥如四君子湯中配伍滲瀉之茯苓,以兼防滋補藥壅滯氣機;辨治頑固性痰熱證,在用清熱化痰藥時應酌情配伍少量溫熱藥如小陷胸湯中配伍半夏之辛溫,既能防寒藥凝滯氣機,又能使痰得溫則化,等等。可見,針對藥物弊端而配用藥物,雖不是針對病變證機及臟腑生理特性而用藥,但在組方用藥中所起治療作用亦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