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柳下惠坐怀不乱有多大的真实性?

weishangsanli


对于柳下惠所谓的“坐怀不乱”我是持严重怀疑态度的,或者说是直接不信。

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三“谬”。

第一谬:“坐怀不乱”故事的真实性存疑

这一典故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按照文中所载,好像是有一个叫柳下惠的制造了这么一个故事,但是很遗憾,这个人和这个故事均不见于正史或者野史,除了在《诗经》中一不小心提了这么一句外,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大元朝,才忽然出现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一本叫《纯正蒙求》的民间笔记类作品写道:“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稍晚一点的《南村辍耕录》也记载了一个同样的故事。

先出“典”,再有“故事”——这是一个非常诡异的存在!

在文史作品中,为了增强说服力,我们经常用“典”(即“典故”)。而所谓“典”,就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一些著名故事(像我们的成语基本上全是典故),这当然也包括“坐怀不乱”——那么问题来了:正常情况下,都是先有故事,然后才衍生为“典故”。但对于“坐怀不乱”,却是《诗经》先说典故,一千多年后才有故事记载。

这不合常理,更不合逻辑。所以,我认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有些人为了充实自己的理论而生编硬造的“论据”。这一点在历史上不乏其人,像商纣王臭名昭著的“虿盆”、“炮烙”就是韩非子自己创造并强加于纣王的,纣王在死了数百年之后又被泼了脏水。


第二谬:“坐怀不乱”违背人性

孔子曾曰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礼”是什么?是他的偶像周公为了让老百姓听话而制定的一些不知所谓的臭规矩。

为什么是“臭规矩”,因为他的很多东西都违背人性和压制人性,比如被道学家视为洪水猛兽的“酒色财气”。

北宋首都开封大相国寺有首禅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这是佛家宣扬的四大皆空、无欲则刚。

苏轼一见,感觉芸芸众生绝对达不到“四大皆空”这个标准,就和了一首:“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这里面体现的是东坡先生的豁达。

王安石一见,感觉对于饮食男女来说,苏轼的要求还是高了,也跟了一首:“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高,实在是高!

这是王安石的率真和不掩饰不做作,是敢于直面赤裸裸的、丑陋的人性,是对儒家(王安石是汉唐之后为数不多的法家)繁文缛节的无情嘲讽和鞭挞。后世的理学家尤其是朱熹“大圣人”如果看到这首诗,应该会无地自容,因为朱大圣人一边是让别人“存天理灭人欲”,一边是自己“通奸儿媳、夜宿尼姑”。

其实,为儒家开宗立派的孔子一直不排斥真正的人性,他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之大欲存焉”,还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莎士比亚也说:美貌比金银更容易引起歹心。

所以,柳下惠的故事虚假的令人发指,如果故事是真的,那么只能是其本人身体的某方面机能不行,否则没法解释。


第三谬:“坐怀不乱”制造的是一种道德假象

自春秋以降,对所谓“仁义”、“道德”的片面夸大和虚假宣传甚嚣尘上,这其中的代表当属孟子的“仁者无敌”。

孟子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

还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公孙丑上》)

这就是著名的“以德服人”说,而代表人物则是更著名的周文王姬昌。在后人的笔下,周文王统治下的天空一片清朗:老百姓互敬互爱,你推我让,种地都自觉留出很宽的田塍;犯人们即使“画地为牢”也都规规矩矩,没有一个擅自逃跑的。虞﹑芮二国因土地边界发生争执,找周文王评理,当他们看到周国的这番景象后,都羞愧地无地自容,立马回家并握手言和。甚至在后来武王伐纣的时候,商王朝的百姓一听都欢呼雀跃……总之,包括残暴腐朽的商王朝,全天下都被周文王的“德政”感化地一塌糊涂、一派和谐。

每看到这一段我都很无语:首先,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即荀子所谓“人性本恶”,所以周王朝治下的那番景象纯属孟子之流的意淫;其次,周文王不仅没有“以德治国”,相反,他的刑罚比一点也不比夏、商轻,史料表明,西周时期不仅延用夏、商两朝的“旧五刑”(墨、劓、剕、宫、大辟),更增加了圜土之制、嘉石之制、赎刑、流刑等刑罚。而所谓的“画地为牢”,只是因为监狱系统不健全,犯罪的人又过多,盛不下了而已。第三,如果周文王如此“仁义”、他的子民如此“乖顺”,怎么会天天想着以下犯上、造天下共主的反呢?

所以,传说中的周文王,只是孟子为了推销自己的文化和思想产品而找的“广告代言人”。而对于广告的真实性和代言人的个人道德水平,我们只能表示“呵呵”。

如果感觉这一点没有说服力,我们还有一个已经被史料证实、被美化甚至“妖化”的例子,即所谓“禅让”。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著名的“十六字心传”说的就是上古时期尧、舜、禹的和谐的政权更迭——“禅让”。但是,这种权力交割方式同样严重违背常理和人性,而且,晋代出土的《竹书纪年》就直接打了“禅让”的脸——“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这才是人性,这才是权力真相!

看来,为了夸大“道德”的力量,不仅是孟子,连太史公也未能免俗。

说到这里,所谓“坐怀不乱”的真相已经呼之欲出。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到了元朝才出现所谓柳下惠的详细事迹?原因应该是受宋代理学的影响,为了让人“存天理灭人欲”,所以才有人挖空心思地炮制出这么一个“道德模范”,用以教育人们洁身自好,少做羞羞的事,做守法公民,少给政府添麻烦。


彼岸历史


传说中的柳下惠坐怀不乱,是有背景的。一个快要冻僵的女子求助于老柳,老柳敞开胸怀救助,这时做圣人的欲望远远胜过做男人的欲望,所以坐怀不乱完全有可能。

再如今天男医生给女病人做一些手术时,其感官的刺激可能远比那要被冻僵的女子大。我们的医生一样可以不受干扰,心不乱跳,手不乱抖,灵巧精准地完成手术。这是医者的大爱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使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人有多面性,男女在一起也不是只有一件事。相信绝大多数男人都具备柳下惠的素质的。男人好色不假,但大部分男人也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更不会乘人之危。否则这个世界还了得?

有些男人一天到晚爱用男女之事打趣混说,给人造成好色之徒的错觉,其实大多数男人还是好男人,他们谈性说爱,看是如狼似虎,其实也不过叶公好龙罢了。




金风359


知道“柳下惠”还是在文革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和“柳下跖”一起知道的,那时候对“盗跖”多推崇,而对“柳下惠”多批判。柳下惠:姬姓,展氏,名获,字子禽,今山东平阴人氏,春秋时期鲁国人,制作周礼周乐的周公后裔,大智大慧者,儒家心目中的贤人。亚圣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在《孟子·万章下》称其为“圣之和者也”,柳下惠的“和圣”之称由此而来。同时他也是后来《百家姓》中“展”姓“柳”姓的得姓始祖。继续答题“柳下惠坐怀不乱有多大的真实性”,史上记载“公元前695 鲁桓公十七年,禽二十六岁。远行归,夜宿郭外。时天大寒,有一女子趋讬,恐其冻死,乃令坐于怀中,以衣覆之,至晓不乱”,这便是成语“坐怀不乱”的出处。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月黑风高夜,正肌肤之亲的柳下惠能坚守自己的底线吗?老漁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连想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此时此刻发生的任何事都会有说辞的,这是人类异性之间的正常生理现象。而周礼的制作人,儒家思想的大智大慧者坚守住了贤者的底线,才有了后来“坐怀不乱”的典故。(图片来自百度)






老渔破船


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真实性,我倒请教过一个纵横欲海多年的兄弟,他给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

柳下惠坐怀不乱有两个版本,版本一:某年夏天,柳下惠外出拜访朋友,走在路上突然天降大雨,于是他急忙跑到不远处一个古庙避雨。

可等柳下惠刚跑到庙门口时,看见一个裸体女人正在拧着湿透的衣服。古人都讲究“非礼勿视”,于是他赶忙跑到庙外的槐树下,任由暴雨浇淋。这就有了坐怀(槐)不乱的典故。

朋友对此的观点是:首先,不管这个女人是否符合他的审美观,他都不具备作案条件。就像现代社会,你看见一个性感而暴露的女人,你敢强行霸占吗?那是犯罪的。

其次,碰到这种情况,男人的正常反应都是回避,或选择非礼勿视,或选择偷窥。不过据他的经验推断,大多会选择后者。所以第一个版本柳下惠的反应属于正常表现。

版本二:某年冬天一个非常寒冷的夜晚,一个衣服单薄的妇人无处可去,不得已来到柳下惠的家里投宿。

柳下惠担心她晚上会冻死,所以让她坐到怀里,并解开自己的衣服包裹住她,二人同坐了一晚,而没有发生男女之事。

权威解释:首先,从柳下惠解衣取暖的举动来看,他家非常穷,至少没有被子和多余的衣服,以春秋时期大的环境来说,穷人屋子漏风在所难免。所以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中,男欢女爱不具备基本的条件,会冻屁股。

其次,就人的身体本能来说,天气越冷男人的器具和欲望呈同比例收缩,这也是冬天一般是性用品销量直线下降的根本原因。都说“保暖思淫欲”,在又冷还可能又饿的情况下,柳下惠是提不起兴趣的。


另外,这个妇人是年老还是年轻,身体是否不方便,相貌如何书上没有描述,也许根本不符合柳下惠的审美观。

最后要考虑的是,那个妇人自己是否愿意,古代女人思想都很保守,视贞操如生命,基本不太可能在那么冷的情况下,还同一个陌生男人发生关系。

总之,不论哪个版本,柳下惠的反应都是正常的,至于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只不过是一群老学究们宣扬伦理道德的传统文化而已。




花木童说史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真实性万分之一吧!不是没有,而是凤毛麟角;不是真实存在,而是美好愿望。

坐怀不乱往往是特定情景的特定结果。柳下惠是因为救死扶伤,今天的外科医生除个别道德败坏者外,面对裸体女性也是心无旁骛,但那并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坐怀不乱。

性无能者,即使美女簇拥,也是谈笑风声而无半点邪念,那不是他多么伟大,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的痛苦自己吞下罢了。

一个正常人,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孤男寡女同处一室,不发生点什么,只有一点解释,那就是对方毫无吸引力,或者是极其排斥。

我们必须承认本性,其实没有几个人可以超越本性。如果要洁身自好,最稳妥的措施就是不给自己犯错的机会。


晃晃悠悠的时候


不可能,男人见了女人,坐怀不乱吗,我老公见了漂亮女人眼晴都直了,况且我还不错



我可以73760708


前言:“坐怀不乱”柳下惠的故事流传到现在千年之久,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面对美女独处一室,孤男寡女,干柴烈火,柳下惠坐怀不乱,是怎么做到的?至少,我相信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一,作为古代四大圣人之一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几则典故出处:

1.第一种说法:元时的胡炳文在《纯正蒙求》里说道:“鲁柳下惠,姓展名获,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致晓不为乱”。(白话文就是说,鲁国的展禽,远行夜宿,天气很寒冷,这时候有美女投怀送抱,展获正好以怕此女子冻死为借口抱在怀中给予取暖,整整一夜,肌肤想接,坐怀不乱。好吧,好定力,我是做不到的。)


2.第二个说法:说柳下惠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路边古庙暂避,但一进门,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湿衣服,柳下惠急忙退出,坐于古槐之下,任暴雨浇注,此段“佳话”,成了柳下惠坐怀(槐)不乱。(这么解释似乎也解释的通,作为文人,知书达礼,文质彬彬,由于暴雨进入古庙避雨,看见同样避雨烘衣的女子,急忙退出,也合乎古代思想逻辑情理)。


二,柳下惠坐怀不乱流传千年到底真实性如何呢?

1.判断这件事的真实性我们先看看柳下惠的人品,道德,柳下惠,鲁国柳下邑人,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好吧,单看其身份,文人君子,说他为救快冻死的女子,用自己身体与之取暖,坐怀不乱,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2.按照第一种说法来说,柳下惠远行夜宿,天气极冷,看见一女子由于受冻晕倒路边,急忙扶进房抱在怀中,用衣物盖好取暖,其实从常理上来看也很合乎常理,况且,柳下惠也是一文人,翩翩君子,断不会在这个时候乘女子受冻昏迷而乘人之危,况且古代对止乎礼义看的很重。(如果换做是我的话,不要说什么男性都是下半身考虑的动物什么的,在那种情况下,心里更多的是急切,同情和更多的怜惜,你想啊,一娇弱女子,被大寒冬天冻的奄奄一息,躺在你怀里,难道你还会趁人之危吗?)。在我心里坐怀不乱典故,可信性更高了。


3.按照第三种说法,柳下惠外出访友,突发暴雨,进古庙休息,撞见一裸女,在换洗被暴雨淋湿的衣物,作为文人,知书达礼,礼仪为先,急忙退出,选择的是做在“槐树”下,因此坐“槐”不乱,也合乎情理。


综上所述,不管是元胡炳文的记载,还是明初陶宗仪的记载,这些都无从考证其出处真实性,况且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的,作为女子把贞洁看的很重,绝对不会把和陌生男子抱了一夜的事情公诸于众。作为柳下惠,一个思想家,政治家,更不会把这种事情公布。因此在古代封建社会此典故出自他们之口不可能,但是单看柳下惠的人品品德,再看第一种第二种说法的分析,我相信,柳下惠坐怀不乱,是真实存在的。是你们的话,漫漫冷夜寒冬,一个即将冻死的美女,你不会抱住取暖救人吗?难道会去趁人之危,相信看到即将冻死昏迷的女子,我们心里多数想的是焦急,怜惜,疼爱,说不定,做了一回翩翩君子,坐怀不乱,第二天此美女由于报恩投怀送抱也可能啊,这不更好,有情有义,何必急于一时之切呢!


唯恋无名


古代人心地单纯的多,做实养心养气功夫的也多,甚至有些过分,我们熟知的孟子就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但圣人也有过分的时候,他看见媳妇有不雅的姿态,就跑去跟老妈说要休妻,多亏孟母英明。可见,古人是非常执着的追求理想人格和崇高道德的,所以做到一心不乱的是大有人在的,再说柳下惠,即使这只是个传说,在当时,人们也完全认可,这个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而传到现在,此一时彼一时,人心不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肯定不认可,有人还从梦的解析的原理证明柳下惠不正常,甚至说武松也不正常。

千秋自有后人评说,历史却是前人写就。



叫及时的雨的老头儿


我家有个醋坛子母老虎,发起威来整个小区,甚至我工作单位都知道。所以我也能做到坐怀不乱。我跟女性多讲了几句话,被那个缺德鬼说给我那位母老虎听了,我的两个耳朵被挌得发青,两个膝盖发紫。我一贯洁身自爱,对美女不多看一眼。我的手机里从不存女明星的照片和美女照片,否则被发现,耳朵和膝盖又要爱罪了,我的耳朵和膝盖早就对我有意见了,说来生再也不做我的耳朵和膝盖了。现丑了,可千万不要告诉我家的那个,否则今夜有暴风雨。

柳下惠能做到坐怀不乱,也有难言的原因。也许他象我一样家有个吃酸的母老虎。也许他有病,性功能障碍,阳痿等病。也有历史原因,柳下惠当时所处社会里可以娶三妻四妾,甚至可以聚八姨太、十姨大……柳下惠在当时的地位是不低的,家里应该有矿。他家里有这么多女人要侍候,他那里还有精力去占花惹草,寻花问柳。也许柳下惠是一个太监,他对美女没有兴趣。

柳下惠坐怀不乱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至于他是不是正人君子无法考证。就象现在许多人做表面文章一样,做得那么冠冕堂皇,背地里做的见不得人的勾当。


用户204486701118


柳下惠做怀不乱肯定有真实性,前提是你有一个深入骨髓的爱人。十几年前,我在家乡的县城做小生意,后来生易冷清,日子过的入不敷出,就狠心离开了深爱的妻儿,出远门到工地上班。从一开始的小工,熬成了独当一面的师傅,工资水平也足以养家糊口了,年终还能存下一笔钱。

上过工地的人都知道,工地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闲余时间,吃喝嫖赌是大多数远离家乡的青壮年工人的娱乐方式,在工地呆久了,耳濡目染,我也渐渐的随着工友吃吃喝喝,赌些小钱,打发那些极度空虚寂寞的日子,但我从来没去嫖过,我和妻子爱之入骨的深情,有如一道铜墙铁壁,挡住了我去沾染其它女人的念头!记得那年在西北的一个城市,深秋的连绵阴雨,让人烦闷孤寂,傍晚时分,工友们约我去酒馆喝酒,夜幕来临,个个已是醉意朦朦,然后去城中村闲逛,心有灵犀般的直接去了烟花之地,那些名曰洗头房泡脚屋,真实的情况每个人心里明镜般清晰,我跟工友说在外面等他们,工友说不玩进去坐着等啊,没谁强迫你,也没人吃了你,这样一说我就随他们进去了,坐在外面屋里,随手拣起一本杂志翻看,酒还是过量了,头昏眼花中,突然从里间走出一年轻女人,拉着我朝里屋拽,边说:傻坐着干嘛?快进来!我挣脱手说:我不玩这个,我等老乡!那女人睁大一双迷惑的眼睛说:不玩干嘛要给钱?我愣住了,我没给钱啊。女人明白了,笑着说:是你老乡请客啊,快进来吧。我摇摇头说:我从来不干这种事情,你把钱退给他们吧。退钱?那女人脸一板,我们这行没个规矩。我茫然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那女人娇笑道:反正是不退钱了,就进去玩啊,我还不漂亮吗?迟疑间,被女人拽进了一间粉红灯光的小屋。女人迅速的脱光了衣服,躺下来招手:来呀!说实话,这女人很年轻,二十岁上下,长像也漂亮,精光的身子,皮肤如牛奶般白嫩细腻,在酒精的刺激下,我有过一刹那间的冲动,但脑海里突然间浮现出妻子柔美的笑脸和深情的目光,我扭身去拉门,那女人朴过来抱住我,把我推倒在床上,没病吧你,她说。然后双手勾住我脖子,把白嫩的胸脯凑在我脸前。那一刻,我的身体没有任何反应,挣脱她,迅速的走出了小屋。

回工地的路上,我问谁掏的钱,一个工友说:我呀,干活时你帮了我不少忙,还你人情。又说,挑了个最年轻漂亮的给你,玩的还开心吧。我吭了声,无奈的摇摇头,只说了句:改天请你喝酒。这种情景,我明白真话假话说出来没有任何的意义,不是疏远了同事的情谊就是被冷嘲热讽。

这件事过去多年了。看到大家对问题的回答,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就把我真实的经历写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