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沒有平息,心態不能先“崩”

2020年的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讓一個個原本要走親訪友的腳步困在了家裡。這期間,不管是已經隔離的人,還是普通民眾,有人恐慌,也有人共情。一些人因為消極情緒的持續存在,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

疫情沒有平息,心態不能先“崩”

三醫院精神衛生防治管理辦公室主任薛愛蘭 記者 謝慧 攝

好在,沒有人是一座孤島。2月1日,株洲市疫情心理諮詢與危機干預熱線0731-22325833發佈,心理學專家負責展開24小時線上免費心理援助。

昨日,記者專訪了上述干預熱線負責人,株洲市三醫院精神疾病防治辦公室主任薛愛蘭。

專業團隊為普通民眾提供心理支持服務

記者:這個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團隊建立的初衷是什麼?

薛愛蘭:面對當前的疫情,一線醫務人員、患者都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甚至普通民眾也出現恐慌焦慮的情緒。作為一個專業團隊,我們希望能在疫情期間為民眾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服務,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記者:上述熱線的心理援助團隊由哪些成員組成?

薛愛蘭:目前主要由十名來自市三醫院的心理學專家組成。

記者:上述熱線開通後,不同類別的諮詢群體大概的佔比情況如何?

薛愛蘭:普通群眾多,約佔一半;一線醫護人員佔比約10%;被隔離人員佔比約15%;在家隔離人員約5%;其他情況佔比約20%。

一線醫護人員更需要重點關注

記者:前來諮詢的主要是哪些方面的問題?

薛愛蘭:基本存在三種心理問題。一是後悔,後悔自己為什麼要去武漢;二是自責;三是恐懼。

例如,一位在武漢待過的男子被確診新冠肺炎,之後,他的父親也被確診。這位男子就一直自責,覺得自己害了家人。

此外,被隔離的人大都會出現恐懼心理。這些人不知道自己最終會面臨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他們就會設想各種可能性,甚至,看到很多患者過世的報道就會聯想到自己,於是恐懼感就產生了,隨後就出現失眠等現象。

普通群眾出現的問題涉及與家人關係等方面。包括擔心家人身體健康或對疫情不夠重視,或擔心自己是不是無意間接觸了傳染源,還有一些人覺得“生活失控了”。

一線醫護人員主要是在非常高壓的環境下,產生了心理壓力。他們是非常需要去關注的群體。

適當恐懼正常,必要時尋求心理支持

記者:面對疫情,對普通市民疏解心中恐懼有什麼建議?

薛愛蘭:擔憂、恐懼及焦慮是人面對威脅時最常出現的情緒反應。疫情當前,任何人都可能出現緊張焦慮不安的情況。要理解和接納自己這樣的狀態,告訴自己這是面對不正常情境的正常的情緒反應,要允許它們存在。

但是,如果大家發現自己有強迫性地反覆搜索疫情相關報道,反覆查看自己的身體症狀,甚至出現心慌、失眠等生理症狀,就說明自己的情緒已經陷入了一個不良的循環。這時,就要做一些事去緩解,比如限制負面信息的攝取,安排一些積極的活動,或尋求彼此的支持包括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等。


來源 | 株洲晚報

記者 | 楊凌凌

審核 | 匡志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