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有效的背诵唐诗宋词?

小小赵的老妈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大宝12岁,喜欢看书,背诵唐诗孩子一直很喜欢。二宝5岁,能背50首左右。二宝从两岁半开始,就经常给他听唐诗,后来听的多了,不经意间孩子就会背很多首了。

我家两娃爱唐诗

大宝12岁了,应该是小时候听多了故事,所以一直很喜欢看书,也喜欢唐诗。二宝背唐诗也很牛。大概从二宝两岁半起,我就买了唐诗带音的挂历,不管孩子在玩什么,我都会按响给孩子听。后来二宝经常自己按。大概半个月左右,二宝就会背了《游子吟》。当时兴奋的我抱着二宝又亲又爱,和孩子开心坏了。唐诗宋词本来就朗朗上口,孩子听多了就很容易会背。

后来,我把孩子背唐诗的视频发朋友圈和抖音,很多朋友点赞,我就经常给孩子分享并告诉他自己有多棒。慢慢的,孩子就养成了读唐诗,还很配合我朋友圈打卡的任务。

二宝爱上唐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每天晚上,我都会陪他亲子阅读,有时候是唐诗,有时候是故事,还经常和孩子互动。其实孩子很喜欢父母的陪伴,还有唐诗和故事的。

如何让孩子有效的背诵唐诗宋词?

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喜欢上唐诗。而且开始不要着急让孩子去背诵。多给孩子创造环境,让孩子多听多读,效果很好。如果你刻意让孩子去背诵,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效果反而不好。

和孩子一起早读:一日之际在于晨。和孩子早起,每天坚持早读,养成好习惯。这样更利于孩子背唐诗宋词。

和孩子订目标赢奖励:身边的很多兴趣班,都是用积分和玩具吸引孩子的兴趣,虽然这样做会让孩子为目标而学习,但是等孩子实现目标后,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让孩子读唐诗录视频:二宝背唐诗很是配合我录视频,很多朋友点赞,小家伙更有信心去学习。人都喜欢听到表扬和鼓励,或者引导孩子找平台参加唐诗学习录音打卡,很多小伙伴一起学习,更加有气氛和兴趣。

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王书霞,阳光爱学习的全职宝妈,如有别字,请多多包容。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也只能供我们参考。 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 努力像阳光,温暖每个人;传递正能量,关爱每个孩子。

书霞育儿说


1.诵读诗词需要对韵律有感觉


从儿歌开始找韵律。很多妈妈从孩子刚能说完整的话就开始读诗词,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孩子对古诗词涉及的词汇很生疏,对诗词不知不解,只是鹦鹉学舌般地去说,记忆的难度大,容易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儿歌接近生活又朗朗上口,孩子很容易接受,适宜培养孩子的韵律感。

坚持到孩子三岁半左右,就基本有了对韵律的感觉。

2.诵读诗词前要对诗词进行筛选。

记得我五年级时因为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便吵着爸爸给我买了《唐诗三百首》,背了没十首就丧失了背下去的兴趣,这一页页的都是长+难。


所以当儿子开始背诗时,我选择了简单易懂的诗词,以五言开始,从生活接触的事和物开始;再七言,以后再背一些稍长的如《游子吟》《长歌行》等。现在还清晰地记着,儿子诵读第一首诗的情景——

我和儿子在村里的小河边玩,正巧看见几只白鹅在水里嬉戏,它们伸长脖子叫,轻松的划水,潜水,追逐……儿子兴奋地大叫:鹅!鹅!使劲地拽我的衣服,“看呀,它在嘎嘎叫,瓜子划水好有趣……”这时,想起了《咏鹅》,便说了出来,他表示跟着我一起念,三遍之后便能背出来了。这是触景生“诵”吧。

以后,我带他出去时会找适宜的地方诵适合的诗,比如《梅花》《元日》等。

当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适合的场景的,这时,我们可试着画出来,此画此景同样能调出诗意。比如《池上》。


3.拟定诵读时间表,对时间,数量有明确控制。

诵读诗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重在坚持,轻易不要改变计划,即使真的有一天漏读,第二天也要补回来,“逼”孩子坚持下去。

诵读诗词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提升孩子的内在素养,使孩子成为像董卿一样的气质美女。


努丽


试过一小时让孩子理解并背诵3~5首古诗的奶爸说说立竿见影的原理、方法和举例。

一、原理

唐诗宋词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低龄孩子耳朵灵(语言敏感期),只要经常听,孩子记和背诵没多大问题。难点在引发孩子对古诗文的持续兴趣,初步理解诗意,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甚至语言表达、肢体语言能力!

通常家长们觉得古诗宋词离我们时代久远,能理解,枯燥无味。

其实不是这样的。掌握相关方法,每首古诗都满满的画面感,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将古诗的画面感和故事挖掘展示出来,孩子就很喜欢。

孩子喜欢了,就学得快记得牢。孩子有超乎我们想象的学习能力(看看孩子无师自通玩手机)

二、具体方法及步骤

1、故事导入

每首古诗都是一个故事。如果你觉得没什么故事,那是因为没真正理解这首诗。(那也没关系, 会逐步分享小学生必背古诗的学习案例,关注一下)

2、展示古诗

注意不要逐字逐句的讲解(古诗的整体感很强,用现代语言来逐句逐字翻译解析,会变味了,通过下面这步骤让孩子初步理解诗意很容易)

让孩子跟读一到二次即可,也不要急着让孩子背诵。

3、画古诗



别担心不会画或画得不好看,孩子自己涂鸦自己看得懂就行。

4、鼓励孩子看图再复述一次故事

可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哦。

5、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

像《寻隐者不遇》可分别扮演诗人与童子对话。

一些描述景为主的诗可拟人化。

这样还或发展孩子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很多中国人讲话沟通时只有嘴巴在动,显得呆滞没感染力,是内敛的中国文化让人缺少这方面的训练。

看似步骤多,其实大人熟练了,孩子适应了,基本二十分钟内就完成了。

三、具体例子

1、故事导入

诗人李白住在城里,他很喜欢喝酒、游山玩水交朋友。

有一次,他乡下的朋友汪伦写信给李白,说:我们这里桃花谭边的桃花开了,我自己酿的酒也香了,养的猪和鸡也长肥了……你要不要来我这里玩啊?

李白听了,很高兴,就坐船过河到乡下汪伦家去了。

到汪伦家,他俩边喝酒边聊天,边赏桃花……玩得可开心了。

这一天,李白要回城了,他觉得汪伦对朋友很热情,如果知道自己回城,一定要送很多当地土特产什么的,还要送很远……

为了不麻烦朋友,李白一大早就悄悄溜出汪伦家,自己走到江边,坐上渡船,正想离开……

忽然听到岸边传来歌声脚步声,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几个乡亲挑着装当地特产,边唱着歌边赶来码头送行呢。

李白很感动,心想:那千尺深的桃花潭水也比不上汪伦对朋友的情谊深厚啊!

2、跟读一次遍

3、画古诗

小明同学听了故事,读了一遍《赠汪伦》,并画下了张图。 从图中可看出他已直观理解古诗诗意了,如画出李白找朋友和离开朋友回家的两条足迹(虚线),画了汪伦挑着礼物、边舞边唱来到江边送他。

4、孩子边看画边讲述一次故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1e07d000006d433bd6a89\

速强画说儿童教育


如何让孩子有效地背诵唐诗宋词?

这个问题很好,因为学习要讲究效率,背诵更是如此。

杜甫是背诵的典范,除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之外,他还有“群书万卷常暗诵”的惊世骇俗之举。

“群书万卷常暗诵”,究竟是怎么个“诵”法?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揣摩,我归纳为一点,要想有效地背诵,就必先做到——

开列背诵清单,

坚持按单背诵!

譬如一百篇清单,二百篇清单,三百篇清单……一千篇清单等等。

然后按照清单,不断增加内容,日积月累,由少而多,最后达到较高的境界。

如果没有背诵清单,背诵者就会陷入迷茫,因为不知道该背什么。或者今天背了这几篇,明天又背那几篇,后天又背另外几篇……这样看起来背得很多,实际上却走火入魔——掉进了学习的误区。

这是因为——

开荒,是为了耕种;背诵,是为了运用。

可你背得啃啃巴巴,压根儿没法运用;就等于开荒,这块地还没开好,又去开垦那块地。结果,前面开着,后面荒着,到头来一无所有,后悔莫及啊!!

因此,奉劝年轻的学子,要想有效地背诵,就请参考傻老师的经验——

开列背诵清单,

坚持按单背诵!



傻吃闷睡871


提的问题太好了[赞]。我相信每位家长和孩子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也有家长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我们现在用的方法就是读,读,读熟。不是一直读下去,而是今天读2-3遍,明天再读2-3遍。孩子是缺乏耐性的,读的次数多了,他就不耐烦了,反而适得其反。一般三天闺女能背下来。以后要时常温习,不是说背过就不复习了。古诗词韵律好,琅琅上口。读熟了以后,就像唱歌一样。古诗词其实就是古代的歌曲,很多的诗词都是可以吟唱的。

也可以给孩子看诗词视频,里面有小故事,讲的都是诗词大意。

大家一起总结吧。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多探索,多试试,找到适合的方法,才能取得效果最大化。





墨砚一家亲


【人鱼薇沫】这个我倒有些心得,背诵古诗词对孩子是有很多好处。

1.可以加强对字句的理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用诗也会吟

电视剧中《庆余年》范闲穿越到了古时,背了三百首唐诗,被奉为诗神,皇帝都高看一眼。

可见背诗的重要性。

2.可以有很好的画面感

有些诗就如同一幅美好的风景画卷,用文字展出给我们美仑美焕的画面。

那么如何让孩子背那些拗口,又不理解的文字呢?


1.找画面

大宝背诗的时候,早期我都是找一些画面极强的诗。

比如第一道就是《小池》

作者:杨万里 (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找到了泉水、池塘、初绽蕾的荷花,还有蜻蜓立在上面的照片。

孩子在看过这幅美好的小图片后,很轻松的就背下了古诗。

这首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近景到远景,从下往上,让孩子有一个空间的理解力。

2.比赛

有些诗比较晦涩,也没有相关的画面感。

比如:

作者:佚名 (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人尚未还。但愿龙庭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这诗的第一句就很难找画面,我就和宝宝比赛,看谁先背下来。

一般遇到背诵课都是这样,我也顺便记一下那些美好的句式。


宝宝的记忆力肯定是胜过我的,或者故意让她胜利,调动她的小小积极性。

3.打卡

制做一个漂亮的打卡表,每背一首诗就画个对号,或是贴朵小红花。

孩子非常喜欢这类的活动,有时我忘记了带她背诗,她会主动要求。


以上三点结合,从年纪不大就开始,到孩子大了,就会有自律。

背诵这件事,如果小时候觉得不难,以后也不会觉得难。我就是从小自己发明各类背诵方法,从来不觉得可怕,倒是要用动脑的问题就不愿面对了。


但为了孩子我还得想出更多的办法应对,所以对付她,已经让我很动脑了。


人鱼薇沫


2013年考古证明襄阳宋代前旧城址在邹湾,证实了现襄阳古隆中的位置是假的!古隆中的方位和距离与“襄阳说”的依据相差太远了,邹湾与古隆中路径有40一50里远,而且方向也是错的。足以能证明襄阳古隆中诸葛亮故居是个不能自圆其说的假古迹。襄水畔汉襄阳旧城址发现的习马懿印章和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族谱就是铁证。

真实的诸葛亮的寓居地早已灰飞烟灭了,遗址应在何处已经沒人能够说清楚了。

襄阳与南阳的世代争议终于结束了!

襄阳之名应来自襄水河之阳,(襄水河畔的邹湾一带),而不是来自现在的汉江之阴,这还如何叫襄?如何叫阳?襄阳有前后两个古城,邹湾襄水河畔旧古城可称为汉襄阳古城在宋代以后移址到汉江岸边的宋襄阳古城了,只是仍用旧名而已。

就算按习凿齿汉晋春秋野史所说:亮家在城西20里(今16.6里)这是指在襄水畔的旧古城区而言,说的是亮家而非躬耕地!这是两个概念,把亮家与躬耕地混为一谈是“襄阳说”的发明创造,与诸葛亮无关。

现古隆中是在迁移后的宋襄阳古城西十几里。这种拿新城址去对照旧书去找寓居地的作法,肯定会大错特错的。

难怪岳飞不上山去祭拜诸葛亮,因为至到宋代襄阳假隆中还沒有出现,叫岳飞咋去上山祭拜?

2002年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今襄阳古城东街中段南侧发掘出8座墓葬,其中有大型墓葬1座,据考证是东汉三国时期的刘表墓及其家族墓区。

可哪有把死人埋城里的道理?!这说明在刘表及族人死后许多年内,三国以后至宋(至少有几百年时间内),今襄阳古城並不存在,那个地方明明是刘表家族的风水墓地!刘表也决不会下令把旧襄阳城迁到自已的祖坟地里吧!即使三国时新旧城同时存在,新城也不会是现在这个地方。宋以后襄阳说却以此地址寻找出来的古隆中更是假货无疑了。

大家还是应当相信诸葛亮亲自所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躬耕者本人的话你若不相信,还相信什么呢?



隐居黄山


碎片化时间合理利用!

1.你唱我和,接送孩子路上,诗词接龙,欢声笑语中你一句我一句,比死记硬背效率高多了!

2.每天晚上睡前记忆一首古诗词,此时记忆力最佳,第二天早上起来再记一次,具有很高的效率。经常学英语的人,应该都知道,有一种“睡眠记忆法”,就是在临睡前记单词!

3.学以致用,学完古诗词后,每天很应景的用上几句,孩子就会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单纯的记忆,原来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者描述风景!


园丁清浅妈咪


北京今年两次大雪,拉开窗帘看到窗外的大雪,我对三岁的小孩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忘了重复了几次,有一天小朋友在听关于雪人的绘本时忽然把这句诗脱口而出。我也意识到了场景学习的重要性。

刻意地刻板地背诵,不理解也很容易忘记,孩子也体会不到古诗词的美妙意境。

不如选择合适的场合进行引导和解说。

如果没有合适的场景可以通过讲故事,说唱等形式,目前诸如婷婷唱故事之类的付费或者免费资源都有很多,可以有意识给孩子磨耳朵。

语言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作为父母要尽可能地让唐诗宋词这种美妙的文化以舒服恰当的方式走进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





抒小颜聊育儿


理解,是背诵的最大要点,不理解,一切背诵最多只是把诗当个顺口溜,琅琅上口的诗还能被当作顺口溜背着玩玩,那些拗口的诗,孩子只会看到就烦。

很多大人都觉得长大后孩子就会自动理解古诗词了,其实不可能。要是年龄大了就能自动理解,哪还会有人头疼《大学语文》呢?

那为什么我们网上到处都能看到“长大后我理解了唐诗的美”这种文章呢?答案很简单,只有理解了的人才会写文章特地说出来,那些讨厌唐诗的人始终把这份厌恶埋在心里。

把唐诗当顺口溜死记硬背,最多只能保证一时,只有理解了诗人所处年代的历史、诗人生平、古代汉语语法等等一系列东西,才能更加理解唐诗宋词的美,受用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