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生產加工企業如何發展?

壹月貳日


在國家大力倡導發展新型產業的大背景下,傳統加工企業如何發展也就成了繞不開的話題了。

當今社會由於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每時每刻都會產生海量的大數據。這些數據會催生出商業社會新的變化,作為企業的經營者要想應對這樣的變化,就必須重新去認知客戶,維持客戶的生態,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更加親切的消費體驗,獲得市場的不斷認同。

在大數據的支撐下,互聯網平臺得到了快速發展,激活了背後強大的供給市場,消費者對於商品選擇的空間更大了,個性化的追求將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傳統的加工企業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須運用好大數據,讓數據成為企業新的競爭力,圍繞整個數據展開技術創新、渠道創新、客戶創新、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





和風時雨


“在二十年前,一個互聯網公司可能全公司的流量都比不上今天每一個人所創造的數據量。”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每天大量數據的產生在為商業社會催生出新的變化,作為創業者或中小型企業的經營者,該如何去認知客戶、維持客戶生態、打造親切的消費體驗?

一、“靈活用工”已經成為中小企業新的趨勢

今天整個中國的經濟主體裡面,90% 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也就是中小企業今天給中國的經濟貢獻了非常大的就業和稅收問題,但同時這個數字的背後還有另外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就是中小企業今天活得非常的不容易,因為整個中國的中小企業發展競爭的控制點發生了變化,第一是從中小企業的組織形態上來看已經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過去是鞏固型的組織,中心化的組織,到了今天隨著整個用工的短缺,隨著整個勞動力成本的上漲,靈活用工已經成為很多中小企業一個非常新的趨勢。

所以,如果今天中小企業從組織形態上不能夠適應 00 後、90 後快速步入職場,不能適應採用合作伙伴,不能夠採用靈活用工的方式,那整個組織的靈活性方面以及整個公司經營綜合成本方面就是沒有優勢的。

二、中國的需求已經進入了個性化時代

過去當一家中小型生產產品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在這個行業裡面耕耘很多年,有非常好的關係,非常好的客戶資源,生產的一切還是面向整個中國社會通用型的產品,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可以發展的不錯。

今天中國的需求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第一是說需求固態的社會,背後是因為供給太大,讓每一個人說我到底採購什麼,第二個今天每一個人對於商品選擇發生變化,今天我不是為了和別人一樣而追求商品。今天的整個中國的需求,已經進入了一個個性化的時代,如果我們的整個中小企業還不能夠從大生產時代進入精細化的加工時代,我們在市場裡面已經喪失掉了未來的年輕人。

三、建立生態關係的基礎需調整

整個生態關係上,當我們組織有了穩定的群體,有了自己的組織架構,有了產品之外,過去整個合作模式是偏關係型的,也就是我會有固定的合作伙伴,這些合作伙伴和我一起做了五年、十年的生意,因為有一個穩定的合作關係,所以我就鎖定了你,這種鎖定會讓雙方的選擇風險最小化,因為彼此是通過人的信任來拍板。

但是未來整個社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因為過去的信任是以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為基礎的,我們認為面向未來的整個社會的信任應該以社會底層數據為基礎,應該以整個生意為基礎,應該以我們共同的願景為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的整個生態體系結構,還是停留在過去鎖定的關係上會極大的約束我們今天做生意的規模。

四、大數據基礎上推動合作模型的重要性

當我們面向更加競爭激烈的市場時我們是沒有競爭優勢的,因為我們所有的人已經給自己畫了一個圈,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創新性,但是如果整個社會的生態構建在一個動態平衡的基礎之上,整個社會的底層基礎設施是以今天我們構建的整個區塊鏈,我們構建的大數據基礎之上推動的合作模型,這種合作模型一定是最優化的,因為它是市場機制下的最優配置。

五、客戶服務的重要性

我們的客戶形態也發生變化,過去的客戶形態指的是因為我們鎖定了客戶,就鎖定了這個客戶所有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花費了非常多的精力選擇一家客戶去深耕,當這家客戶買了我們第一單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想這個客戶如何能夠被我平臺捆住。

過去我們考慮的是當你用了我的產品的時候,我會讓我的產品和別人不兼容,我會讓我的產品因為稀缺而沒辦法選擇。而今天是說當我把我的產品交給客戶的時候只是服務的起點,我需要幫助客戶把公司的業務、組織、生態、模式全部實現數據化、線上化,從而取得最終的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能夠把這家客戶服務好,客戶一定會選擇快速切換到其他的平臺。

六、數據成為新的競爭力

過去一家企業拿錢就可以快速把一個行業壟斷下來,因為它有足夠的資本,今天到了大數據時代,資本會成為公司創立的起點,圍繞整個數據的創新、壟斷、統治、沉澱才會成為公司發展最核心的競爭力。


文刀趨勢分析


我身邊有一些傳統行業創業的朋友,平時會交流目前市場的趨勢。

一、背景

現在市面上推崇的主流新技術,主要是ABCD四種,也就是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區塊鏈)、Cloud(雲服務)和Data(大數據)。

為什麼近幾年這些新技術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多?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移動互聯網紅利見頂,中國在18年就開始呈現出增長的疲軟。

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小企業越來越難做。利潤=營收-成本,在營收增長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提高企業效率,減少人工帶來的支出成本和房租成本,變相就成了提高利潤的方式。

二、發展方向

關於大數據在生產加工企業的應用,這個要看各自企業的情況。如果企業掌握的數據量遠遠達不到大數據量級,比如沒有大量的用戶數據標籤、沒有大量的商品數據標籤,那大數據在相關企業的應用是比較有限的。

我提幾種可以結合新技術應用的場景:

1. 加工流程自動化。這個應該是目前加工企業慢慢普及的做法,通過接入第三方的自動化平臺,通過機器代替人工,提高生產效率。

2. 基於大數據提供生產安全診斷及風險預警。通過對生產線的監測和歷史數據進行處理並存儲後,進行基於人工智能的預測性分析,對企業給出維護建議並對生產進行實時預警。

3. 構建數據分析平臺,提供數據決策能力。企業可以對客戶群體進行分類,尤其是面向C端客戶的製造業,可以分析客戶偏好,為目標客戶提供組合產品,能基於數據分析客戶流失傾向及採取對應的召回措施。


蓋律論


“在二十年前,一個互聯網公司可能全公司的流量都比不上今天每一個人所創造的數據量。”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每天大量數據的產生在為商業社會催生出新的變化,作為創業者或中小型企業的經營者,該如何去認知客戶、維持客戶生態、打造親切的消費體驗?

一、“靈活用工”已經成為中小企業新的趨勢

今天整個中國的經濟主體裡面,90% 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也就是中小企業今天給中國的經濟貢獻了非常大的就業和稅收問題,但同時這個數字的背後還有另外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就是中小企業今天活得非常的不容易,因為整個中國的中小企業發展競爭的控制點發生了變化,第一是從中小企業的組織形態上來看已經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過去是鞏固型的組織,中心化的組織,到了今天隨著整個用工的短缺,隨著整個勞動力成本的上漲,靈活用工已經成為很多中小企業一個非常新的趨勢。

所以,如果今天中小企業從組織形態上不能夠適應 00 後、90 後快速步入職場,不能適應採用合作伙伴,不能夠採用靈活用工的方式,那整個組織的靈活性方面以及整個公司經營綜合成本方面就是沒有優勢的。

二、中國的需求已經進入了個性化時代

過去當一家中小型生產產品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在這個行業裡面耕耘很多年,有非常好的關係,非常好的客戶資源,生產的一切還是面向整個中國社會通用型的產品,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可以發展的不錯。

今天中國的需求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第一是說需求固態的社會,背後是因為供給太大,讓每一個人說我到底採購什麼,第二個今天每一個人對於商品選擇發生變化,今天我不是為了和別人一樣而追求商品。今天的整個中國的需求,已經進入了一個個性化的時代,如果我們的整個中小企業還不能夠從大生產時代進入精細化的加工時代,我們在市場裡面已經喪失掉了未來的年輕人。

三、建立生態關係的基礎需調整

整個生態關係上,當我們組織有了穩定的群體,有了自己的組織架構,有了產品之外,過去整個合作模式是偏關係型的,也就是我會有固定的合作伙伴,這些合作伙伴和我一起做了五年、十年的生意,因為有一個穩定的合作關係,所以我就鎖定了你,這種鎖定會讓雙方的選擇風險最小化,因為彼此是通過人的信任來拍板。

但是未來整個社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因為過去的信任是以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為基礎的,我們認為面向未來的整個社會的信任應該以社會底層數據為基礎,應該以整個生意為基礎,應該以我們共同的願景為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的整個生態體系結構,還是停留在過去鎖定的關係上會極大的約束我們今天做生意的規模。

四、大數據基礎上推動合作模型的重要性

當我們面向更加競爭激烈的市場時我們是沒有競爭優勢的,因為我們所有的人已經給自己畫了一個圈,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創新性,但是如果整個社會的生態構建在一個動態平衡的基礎之上,整個社會的底層基礎設施是以今天我們構建的整個區塊鏈,我們構建的大數據基礎之上推動的合作模型,這種合作模型一定是最優化的,因為它是市場機制下的最優配置。

五、客戶服務的重要性

我們的客戶形態也發生變化,過去的客戶形態指的是因為我們鎖定了客戶,就鎖定了這個客戶所有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花費了非常多的精力選擇一家客戶去深耕,當這家客戶買了我們第一單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想這個客戶如何能夠被我平臺捆住。

過去我們考慮的是當你用了我的產品的時候,我會讓我的產品和別人不兼容,我會讓我的產品因為稀缺而沒辦法選擇。而今天是說當我把我的產品交給客戶的時候只是服務的起點,我需要幫助客戶把公司的業務、組織、生態、模式全部實現數據化、線上化,從而取得最終的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能夠把這家客戶服務好,客戶一定會選擇快速切換到其他的平臺。

六、數據成為新的競爭力

過去一家企業拿錢就可以快速把一個行業壟斷下來,因為它有足夠的資本,今天到了大數據時代,資本會成為公司創立的起點,圍繞整個數據的創新、壟斷、統治、沉澱才會成為公司發展最核心的競爭力。


米貝爾股俠


當前中國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工業發展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較大。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如果固步自封於“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生產和消費模式,不實現廢舊產品循環利用,資源能源和環境都將難以為繼。樹立綠色發展意識,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樹立和落實資源再生戰略,建立起主要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是中國工業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出路。

目前,中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再生循環利用率僅為10%、25%左右,而美國廢鋼利用率超過50%、日本鋁再生利用率超過90%、歐盟鉛再生循環利用率超過70%。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要求建設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按照樹立資源再生戰略的要求,圍繞鋼、銅、鋁、鉛等重點原材料,抓好資源再生循環利用,分門別類建立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再製造是中國製造業發展重要方向

近年來,中國工業化取得了巨大進步,工業增加值規模已超過20萬億元,佔全球比重也超過20%。在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220餘種的產量位居全球領先(見表1)。中國已成為製造業大國,機電產品保有量迅速攀升。

歷經多年累積,中國已經步入了機電產品報廢高峰期。“十一五”期間,中國內燃機累計總產量達3億臺。當前,機床保有量達800萬臺、工程機械650萬臺、汽車達1.7億輛以上。目前全國役齡10年以上的傳統舊機床超過60%,80%的在役工程機械超過保質期;年報廢汽車約500萬輛,報廢電腦、電視機、電冰箱1600萬臺,報廢手機2000萬部,每年產生約8億噸固體廢物。預計到2020年,工程機械、報廢汽車總量分別達到120萬輛、1200萬~1600萬輛。目前,中國還沒有為大量工業機電產品、汽車、電子電器產品報廢做好準備,報廢產品沒有得到很好的合理再生利用,為此,發展再製造業勢在必行。

作為循環經濟“再利用”的高級形式,再製造產業的發展打通了“資源-產品-報廢-再製造產品”的循環型產業鏈條,構築了節能、環保、可持續的工業綠色發展模式,為工業綠色化發展奠定了基礎。發展再製造產業,一方面可緩解大量報廢產品帶來的環境負荷加重的諸多難題,促進廢舊機電產品的反覆循環利用,減少製造業的重複製造。另一方面,再製造與製造新品相比,可節能60%、節材70%、節約成本50%以上,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大氣汙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目前,中國已形成以維修工程和表面工程技術為依託的中國特色的再製造模式,可減少大量失效、報廢產品對環境的危害,並充分利用廢舊產品蘊含的價值,是廢舊機電產品資源化的最佳形式和首選途徑。因此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的再製造產業,具有突出的環境和經濟效益,是實現節能減排、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產能過剩的形勢,單純靠產品規模擴大市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機電產品歷經多年累積,存量大幅增加,已進入報廢高峰期,為再製造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基礎。作為製造業的自然延伸,再製造產業的發展潛力無疑是巨大的,再製造工程將在汽車及其零部件領域、工程機械領域、農業機械領域、礦山機械領域、國防裝備領域、化工冶金領域、機床領域、家用電器與電子設備等諸多工業領域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再製造將有望成為製造業的新的增長點。

中國再製造工程和產業實踐

中國再製造工程實踐起源於機電產品維修的產業實踐探索。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國內相繼出現了一些企業開始探索再製造產業模式,如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復強動力有限公司、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動力再製造分廠、柏科(常熟)電機有限公司、廣州市花都全球自動變速箱有限公司等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分別在重型卡車發動機、轎車發動機、車用電機,以及車用變速箱等領域開展再製造業務探索。

2005年,國務院頒發22號文件明確指出國家“支持廢舊機電產品再製造”;並由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聯合啟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其中再製造被列為四個重點領域之一,最早從事發動機再製造的企業“濟南復強動力有限公司”被列為再製造領域試點單位。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明確提出再製造的含義、適用範圍等,再製造產業發展進入法制化軌道。2010年,11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進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導全國加快再製造的產業發展,並將再製造產業作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培育。

國家宏觀政策為再製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在部門引領、再製造相關研究院校和企業積極探索下,中國再製造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關鍵技術、裝備、試點示範、標準、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國家從再製造試點入手,全力推進再製造產業發展。國家發改委先後批覆了兩批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42家企業和3個再製造基地;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後批覆了兩批機電產品再製造試點86家企業和5個基地,組織40家相關企事業單位實施內燃機再製造五大重點工程。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

2008年,國家發改委正式啟動“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工作,從全國各省市40餘家申報單位中篩選出14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開展再製造試點探索,這是中國第一次從政府層面開展再製造產業實踐探索。

這次試點的目標是通過2~3年試點,積極探索推進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政策、管理制度和監管體系;摸索放開對國內廢舊汽車零部件交易和再製造產品銷售等方面限制後的應對措施;為相關管理政策的調整和法規修訂以及建立再製造相關技術標準、市場準入條件、流通監管體系等提供經驗。

試點工作在汽車製造行業選擇部分有代表性、具備再製造基礎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探索舊零部件回收、再製造以及再製造零部件流通的相關經驗,包括一汽、東風、上汽、重汽、奇瑞等整車製造企業和濰柴、玉柴等主要發動機製造企業。試點的再製造產品範圍包括:發動機、變速器、轉向機、發電機、啟動電機等產品。

機電產品再製造試點

2009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了機電產品再製造試點示範工作(表3),這是對再製造產業的實踐深化。試點的工作目標是為制定再製造產品相關技術標準和市場準入條件、完善流通監管體系、加強逆向物流體系建設等提供參考,為大規模推進機電產品再製造產業發展積累經驗。

第一批試點單位包括8個領域33家企業、2個產業集聚區。試點的產品範圍主要集中在大型機電產品和電子產品等,包括工程機械、大型工業機電設備、機床、農用機械、礦採機械、鐵路機車裝備、船舶裝備、辦公信息設備等工業機電裝備。其中,軍事裝備、醫療器械領域的再製造試點工作未納入此次試點。試點工作要求確定一批具有行業代表性、生產製造規模較大、產品(裝備)社會保有量較高、再製造工作基礎較好、再製造發展潛力較大的企業開展再製造試點,獲得批准後試點企業儘快制定和形成完善的再製造相關技術質量標準和生產規範,並具備檢測、檢驗舊件和再製造產品主要性能指標的技術手段以及拆解、清洗、加工、裝配、檢測等方面的技術裝備,形成批量化生產能力和產業規模;具備汙染防治設施和能力,達到廢物處理等相關環保要求,並通過第三方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審核。

201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進一步深化機電產品再製造試點示範工作,在包含第一批試點涉及的機電產品關鍵零部件領域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再製造領域和範圍(見表3),第二批試點單位包括53家企業、3個產業聚集區。

內燃機再製造推進計劃

內燃機工業是中國重要基礎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中國已成為世界內燃機制造大國,社會保有量巨大。“十一五”期間,內燃機產量年平均增長約10%,累計產量約3 億臺。2012 年總產量7760 萬臺,總功率約15 億千瓦, “十二五”期間產量超過4 億臺。內燃機再製造是內燃機行業綠色循環發展方向,而內燃機產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長為推進內燃機再製造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加快發展內燃機再製造產業,將有利於中國內燃機產業進一步轉變生產方式,從“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單向型直線生產模式向“資源-產品-失效-再製造”的循環型產業模式轉變。通過實施內燃機再製造重點工程,提升內燃機再製造技術裝備水平和產業化能力,加快推進內燃機再製造產業規模化、規範化、市場化,提高內燃機再製造產品市場佔有率,提升內燃機工業再製造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實施內燃機再製造推進計劃的主要目標是要實現內燃機工業再製造生產能力、企業規模、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全行業形成35萬臺各類內燃機整機再製造生產能力。

推進計劃提出了內燃機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再製造示範工程、關鍵配套件再製造示範工程、內燃機高效清潔升級再製造示範工程、再製造工藝技術及裝備提升工程、再製造逆向物流體系建設示範工程5大重點工程。

當前再製造產業發展面臨的障礙

儘管近年來自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積極開了再製造試點示範工作,發佈了再製造關鍵技術目錄,推進再製造產品質量認定等,再製造產業發展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然而總體上看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發展水平還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再製造企業生產未形成規模,舊件逆向物流回收體系建設嚴重滯後,關鍵生產裝備還要依賴進口,企業普遍規模小,總體競爭力不強。產業發展儘管潛力很大,但同時面臨市場認可、技術、政策、逆向物流等一系列障礙和挑戰,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再製造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高。公眾和社會對再製造產品的認識不清,存在偏見,對“翻新”、再製造之間的界限分辨不清。其根源在於中國市場上翻新產品魚龍混雜,缺乏明確的產品、生產工藝標準。事實上,再製造必須採用先進技術恢復原機的性能,併兼有對原機的技術升級改造,再製造後的產品性能要達到或超過新品。不管是整機還是零部件,不論是換件還是修復法,推進再製造企業、行業必須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再製造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不低於原型新品”。

逆向物流面臨巨大障礙。“舊件”是再製造企業的原料,目前,中國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廢舊零部件回收體系,再製造企業舊件回收十分困難。一方面,舊件回收相關政策亟待修訂,例如從2001年沿用至今的《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規定報廢汽車五大總成必須作為廢金屬交售給鋼鐵企業作為原料、同時禁止進口舊件;工程機械產品也沒有強制報廢制度,目前海關進出口監管缺乏明確的對“舊件”的相關管理規則。另一方面,長期以來舊件回收主體不明確,逆向物流作為全新的模式尚處在探索階段,尚未形成與再製造能力匹配的舊件回收規模。

再製造關鍵技術開發滯後。當前,工程機械、機床等多個再製造行業迅速發展,而中國以發動機再製造為主要應用對象的關鍵技術研究短時間內無法滿足再製造迅速發展的需求;部分再製造關鍵技術研發過程中缺乏中試環節,影響了再製造生產效率和可靠性。

政策法規支撐不足。中國已經頒佈一系列支持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法規文件,但具體政策普遍缺乏落地的實施細則,現有政策法規可操作依據不明確。目前中國《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機電產品舊件進出口管理規則修訂滯後。中國對再製造產品流通缺乏相應的市場管理制度。再製造企業舊件採購無法取得增值稅發票和成本抵扣,大大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再製造產品“以舊換再”財政支持政策沒有取得預期效果,試點實施方案實施以來,遇到了不少障礙,如 “以舊換再”信息管理系統操作複雜、數據審核嚴格,部分企業由於產品信息錄入不規範或不齊全導致無法領取補貼。

對策措施及建議

針對目前中國再製造工程發展面臨的障礙,為加快推進再製造產業規範化、規模化發展,提出一下對策措施建議:

繼續深化試點示範。圍繞汽車零部件、機床、電機、工程機械、辦公信息設備等重點再製造領域,繼續深入開展試點示範。一方面,通過試點帶動,相關領域再製造產業化步伐逐步加快,再製造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協調推進再製造產業集聚區發展,加快推動再製造集聚發展。另一方面,要及時組織開展技術政策經驗交流和研討,重點要加快解決試點中反映的問題,形成制度和解決機制。

加快建設再製造產業公共平臺。建設再製造產業公共平臺的主要任務是,要加強產業協同協作,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發揮龍頭企業對行業發展的牽引帶動作用,提升再製造科研和產業化水平,力爭在重點產品領域再製造實現突破。產業聯盟是推進再製造產業的一個重要平臺。利用聯盟這一平臺,一方面發揮聯盟的主導組織作用,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推進產業迅速規模化;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起經常性交流溝通機制,組織聯合技術攻關,建設示範工程,加強技術裝備研發和實際應用;推動標準規範制修訂和人才培養;共同探討商業模式和新商機,開拓市場空間。目前,內燃機再製造產業聯盟已正式成立,機床、工程機械等行業正在積極推進。

加強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從中國國內市場來看,再製造產品質量直接關係到整個行業的發展。繼續深入開展再製造產品認定工作,發佈《再製造產品目錄》,引導市場認知認可。加快建立國家、行業和企業三位一體的再製造標準體系,制訂完善再製造工藝技術、產品質量、生產管理等標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再製造產品信息平臺,建立舊件溯源、產品查詢及追蹤產品信息質量反饋機制,充分發揮終端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

加快探索建立規範有序的逆向物流體系。按照“分散回收、集中配送、利用規範”的原則,積極推進逆向物流體系建設。可以借鑑國外市場和企業,如卡特彼勒的經驗,消除市場流通的障礙;同時要通過試點、聯盟,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逆向物流體系,如4S店體系、以舊換新的定價機制等。在當前互聯網等新一輪信息技術影響下,可以充分考慮利用互聯網的作用,實施“互聯網+”再製造行動計劃,加快探索建立規範有序的逆向物流體系。

積極推進相關產業政策研究制訂。儘快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國務院307號令),制定配套的《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管理辦法》,明確行業的准入條件和再製造產品的銷售流通具體規定。儘快探索建立明確的再製造行業管理政策體系,包括產品質量標準、企業准入門檻、稅收政策、進出口管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標準。在確保消費者使用再製造產品的利益保障方面,要儘快明確相關管理規定,產品標識、包裝、廣告等方面都要明確規定;加強再製造針知識產權問題研究,對再製造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儘快建立促進廢舊物資回收與再製造相銜接的制度,適時部分放開舊件跨境自由流通,建立逆向物流體系,設計相關配套監管體系。加快出臺有利於再製造產業發展的財稅激勵政策,加強部門協調溝通力度,促進解決困擾規範經營企業的稅賦問題。

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這是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描繪建設製造強國的宏偉藍圖。其中重點提出了實施包括綠色製造在內的5大工程。

綠色製造工程明確要求加快構建以“綠色”為特徵的製造體系,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綠色製造工程提出積極培育再製造產業,針對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盾構機、重型礦用載重車、醫療影像設備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可靠性要求的大型成套設備關鍵零部件實施高端再製造;按照兩化深度融合理念,大幅提升傳統機電產品以及通用型複印機、打印機等電子信息產品再製造生產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再製造舊件溯源及產品追蹤信息系統,提高再製造產品的自我診斷和在線監測能力智能再製造;針對石化化工等流程工業領域老舊和性能低下、故障頻發、技術落後的在役機電裝備實施在役再製造示範工程。再製造將作為綠色製造的一種典型形式,進一步向規模化、規範化、專業化發展。


飄向北方的徐


現在做生產加工企業,真的很難。我對堅持做實體的企業是很欽佩的。

簡單介紹一下大數據,首先,沒有必要迷信,實踐的經驗或許比大數據更有用。

大數據是一種計算機技術,目前的應用可以簡單分為對未來的預測和對過去的分析兩大類。

具體到生產型企業,具體應用可以覆蓋原材料採購(未來價格預測,是否漲價,是否要提前採購等等),生產規模安排(對市場需求進行預測),客戶定位(預測哪些客戶是你的潛在客戶,),其他還包括廣告推廣精準營銷等等。但是如果要你自己的企業單獨做大數據建模來分析的話,投入會很大。

自己也可以對過去的數據做一些統計,通過一些簡單的工具,結合自己的經驗,做出判斷,也是很靠譜。


農信老元


生產加工企業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大概是:1. 生產週期長,成本太高,利潤低。2. 儲存時間長,儲存成本太高,損耗大。

總結下來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是用戶想要的。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解決辦法如下:1.根據銷售端的歷史大數據來指導生產端,用戶喜歡什麼就生產什麼,用戶不喜歡的堅決停止生產或減少生產,亡羊補牢。2. 根據歷史數據和預測模型,來預測用戶有可能喜歡什麼新的產品,用戶可能喜歡的堅決擴大投入,投其所好。


老楊說技術談管理


大數據對企業的發展是好處多多,毋庸置疑的。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對市場的精度把控,及時瞭解市場的變化是一個公司立足於市場的根本。市場調查、戰略規劃、內部管理等等方面都需要大數據信息處理技術的支持,信息的蒐集和信息處理的等能力是大數據尤為擅長的功能,是一個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最重要的資源之一。

因此企業會主動擁抱大數據,積極理解和利用大數據技術,,為未來市場的發展奠定基礎,為公司的業務提高有效的途徑。


豬豬科普樂園


大數據時代,生產加工企業如何發展

第一:生產過程要大力利用工業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是關鍵

第二:要利用大數據,加快企業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聚道跟上時代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培訓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款式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企業也會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做出相應的方案,比如定製化,個性化等,來滿足消費者的消費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