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之子刘盈(汉惠帝)之后,朝臣为何选择刘恒(汉文帝)做皇帝?

青史通鉴


旭哥来回答这个问题!

汉惠帝刘盈逝世于公元前188年,汉文帝是在公元前180年继位为帝的,在中间的这八年时间里,大汉王朝是不可能没有皇帝的。实际上,这期间还有两位汉少帝的存在,分别是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弘,这二位都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

父死子继,天经地义,为何史书上从来不承认这两位汉少帝呢?为何皇位又会落到汉惠帝的弟弟刘恒身上呢?

这其实和一场流血政变有关系,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功臣集团立即联合刘氏皇族发起了一场针对吕氏外戚势力的夺权运动,吕氏一族被诛杀殆尽,包括后少帝刘弘和汉惠帝的其他几个儿子,都被宣布不是汉惠帝的儿子,被一同诛杀,史称诸吕之乱

在平定诸吕之乱后,谁能够继承帝位,决定权完全掌握在功臣集团手里。此时的刘恒,并不在政治中心长安,远在边关代地;在平定诸吕之乱时又置身事外,没有什么功劳。为什么功臣集团会选择代王刘恒继承帝位呢?


<strong>


既然,选择新皇帝的决定权掌握在功臣集团手中,他们一定会选出符合自己利益需求的皇帝,功臣集团的利益诉求只有一点:新皇帝即位后,功臣集团的权力和地位继续保留。

从这一点出发,实际上已经圈定了新皇帝的选择标准;

第一,要符合封建政权传承的法统,也就是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

第二,在京城没有势力基础,为人宽厚温和,便于功臣集团继续掌权;

第三,新人选的母族和妻族弱势,不会重蹈吕后篡权的悲剧

如果用这三条标准去圈定继位人选,就会发现代王刘恒就是最佳的继位人选,接下来,旭哥将为大家具体分析。




诸吕之乱平定后,刘恒成了刘氏皇族里最有资格继承帝位的人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成为了傀儡皇帝,政权完全掌握在吕后的手里,吕后为了巩固吕氏外戚集团的权力,开始大肆迫害刘邦诸子。

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长子齐王刘肥,老二嫡子刘盈,吕后的儿子,也就是汉惠帝;老三赵王刘如意;老四代王刘恒;老五梁王刘恢;老六淮阳王刘友;老七淮南王刘长,从小由吕后养大;老八燕王刘健。

在吕后一通猛如虎的操作下,长子刘肥、老八刘恢郁郁而终,老三刘如意被毒死,老五刘恢被逼自杀,老六刘友被活活饿死。

到了诸吕之乱被平定后,刘邦的儿子们,仅有皇四子刘恒和皇七子刘长尚在人世,而此时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已被诛杀,实际上是否定了汉惠帝刘盈一脉,而皇七子刘长由吕后养大,和吕氏关系密切,这让功臣集团十分忌惮。

因此,在继承法统上,无论从刘邦的角度开看,父死子继,或者从刘盈的角度来看,兄终弟及,皇四子刘恒都是最有资格继承帝位的人。

<strong>


刘恒远离京城,为人宽厚,素有贤名

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平定代地陈豨叛乱后,封八岁的皇四子刘恒为代王。此后,刘恒作为代王的十五年,很少回到京城。

代地大体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北的北部,靠近长城一线,是抵御匈奴的前沿阵地,刘恒在此期间,远离朝廷中枢,谨小慎微,性格温和,为人宽厚,受到代地百姓的用户,素有贤名,以至于后世评价汉文帝刘恒:“三代以下,文帝最贤。

历史的诡危就在于,有些东西,你越是拼命相争,就越是得不到,越是不争,反而非你莫属,正所谓,不争就是最大的争。

正是刘恒长期远离朝廷中枢,不争不抢,在京城既无根基,也无势力;另外性格温和,为人宽厚,没有雄主的基因,便于功臣集团继续掌控权力。

看起来,如果刘恒继位,一定是位弱势的帝王,这正是功臣集团需要的帝王。因为帝王弱势,便意味着,功臣集团能够继续掌控权力,保持地位。


外戚势力薄弱,不会重蹈吕后篡权的悲剧

刘恒的母亲薄姬是魏国女子魏媪和人私通所生,出身卑微,成年后被送入魏王豹的后宫,魏王豹被刘邦击败后,薄姬被作为战俘送进汉王宫中做杂役,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刘邦临幸,便一击中的,生下刘恒。

但薄姬并没有受到刘邦的宠幸,此后便很少能够见到刘邦,加之薄姬出身卑微。所以,刘恒的母族并没有多大的势力,更谈不上将来会危机皇权。

另外,此时刘恒的王后已经去世,刘恒也没有立新王后,因此,也谈不上刘恒的妻族将来会擅权干政。

这在功臣集团看来,如果刘恒继位,外戚势力擅权干政的风险显然是不存在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齐王刘襄。

刘襄是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儿子,刘肥死后,刘襄继位为齐王,在平定诸吕之乱时,刘章和其弟刘章,一个在齐地起兵,一个在京城内应,功劳最大,加之作为刘邦的长孙,刘襄显然也是有可能继承帝位的。

但由于刘襄的母亲和舅舅为人跋扈,在齐地势力很大,功臣集团担心吕后篡权的悲剧重演,便将刘襄排除在继承人选之外了。

大臣议欲立齐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史记》


结语:

刘恒可以称之为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子,不争不抢,反而,皇帝之位意外地、幸运的向自己走来。

汉文帝刘恒是如功臣集团期待的那样,是一位弱势的帝王吗?

显然,在这一点上,功臣集团看走了眼,刘恒即位后,以雷霆手段巩固了帝位,并很快恩威并举,让陈平、周勃、灌婴等开国功臣俯首帖耳。

但汉文帝是一位仁爱、贤能之君,这一点功臣集团并没有看错,汉文帝即位后,延续了汉惠帝、吕后休养生息的国策,并善待功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功臣集团的期待,君臣共治天下。

汉文帝是一位看似无为,实则大有为的君主,开创了大汉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并成为西汉历史上四位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长安旭哥


公元180年,执掌西汉王朝大权的吕后去世。忠于刘氏皇室的朝臣们,以周勃,陈平等为代表密谋将吕氏家族势力铲除,还证于刘氏。在众臣推选皇位继承人时,排除了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最后一致推举了代王刘恒继位,史称“汉文帝”。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薄姬原是魏王豹宫中侍女,魏王豹为刘邦打败,宫中侍女被冲奴做织女。偶然间刘邦见到薄姬,将其带入宫中,后生下刘恒。薄氏由于不受刘邦宠爱,而没有被吕后迫害。

刘恒被推为皇位继承人的原因,首先,刘恒在做代王时,宽厚仁孝,将封地代国治理的很好。

其次,汉高祖

刘邦去世后,吕后执政,使外戚乱政,整个王朝几乎成了吕氏天下。刘恒被推选当皇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恒母亲薄氏的家族,在朝廷里没有任何的势力,家庭惨淡,不可能再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

汉文帝继位后,实行道家无为而治的基本政策,修生养息,逐渐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发展起来了。


路遥lgy


公元前180年的9月,刘邦第四子,23岁的代王刘恒,在代国的都城接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消息,这个消息让他,立即进京,继承大统,登皇帝位。

2个月前,刘璋,陈平,周勃等人刚刚平定了诸吕之乱,但是吕后安排的后少帝还在皇帝位置上,那么为什么少帝仍然在位,就要选择新的皇帝,而新皇帝为什么要选中刘恒呢?

下面我们来慢慢拨开历史的迷雾!

刘邦死后,大权旁落吕后手中,吕后死后六个月,中央政府爆发了一场政变,这场政变把吕后宗族势力消灭殆尽。功臣中大将军灌英,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等联合了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皇族派诛灭了吕姓宗族,因为后少帝是吕后立的,后少帝是汉惠帝刘盈和后宫宫女生的儿子!但是吕后刚刚被灭族,如果这个后少帝仍然在为,这对功臣派的威胁是巨大的,因为存在着后少帝长大之后会为吕后报仇的巨大风险,如果是这样那么平定诸吕的功臣及家族一个都活不下来。所以这些功臣主要包括周勃、灌英、陈平、张仓等还有皇族琅琊王刘泽相互商量决定在诸位王中选择一个弱势好控制的人做皇帝。

西汉平定诸吕之后,适合做皇帝的有刘邦的兄弟,刘邦的儿子 刘邦的孙子! 这三类人都可以做皇帝。当时在世的只有刘邦的小兄弟楚王刘交,刘交年事已高,政治经验丰富,如果让刘交做皇帝,因为刘交做事很有经验,则功臣派不好控制,所以刘交首先被排除了。

刘邦的孙子很多,表现最好的是齐王刘肥的三个儿子,刘襄,刘章,刘兴居。眼光,魄力,勇气,胆识都很过人。由于这三人太过抢眼,太优秀,太过能干,如果选孙子,齐王刘襄最为显眼,太过强势而且还是刘邦的长孙,这些大臣控制不了,而另一个原因是皇族代表琅琊王刘泽和刘襄有很深的矛盾,可以说对刘襄恨之入骨(平定诸吕之中刘泽的军队被刘襄骗走了),所以刘泽不同意刘襄继承大统,给出的原因是刘襄母亲家是恶人,怕吕后之祸重演。

刘邦在世的儿子还有淮南王刘长,因为刘长年纪小,而且母家比较恶所以被排除,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刘长是吕后抚养长大(刘长的母亲生下刘长之后就自杀了),谁抚养的儿子对谁亲,大臣们怕一旦选了刘长,刘长长大之后会为吕后报仇,所以就把刘长排除了。

那么最后剩下的是代王刘恒,选择刘恒的原因是,第一是刘邦在世的儿子中的长子。第二,是刘恒母家是奉公守法的家族。第三,刘恒为君大臣认为自己很安全。

所以,最终选择的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人选,也从此开创了闻名于世的文景之治。


食伤生财


汉文帝看似平静的登基过程,其实背后有着惨烈的政治斗争。甚至就连吕后的孙子、汉文帝的儿子,都先后被功臣集团杀掉。汉文帝以默许的态度,换取了自己皇位的稳固。而功臣集团之所以选择刘恒当皇帝,其实就是因为汉文帝容易控制,更符合功臣集团的利益。

刘邦有几个儿子

要弄明白为什么刘恒成为皇帝,便先要弄清刘邦有几个儿子。刘邦共有8个儿子,长子齐王刘肥(刘邦和曹寡妇所生)、次子孝惠帝刘盈(嫡子,吕后所生)、三子赵王刘如意(戚姬所生)、四子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薄姬所生)、五子梁王刘恢、六子淮阳王刘友、七子淮南王刘长、八子燕王刘建。

其中,赵王刘如意被吕后毒死,淮阳王刘友被吕后囚禁后活活饿死。梁王刘恢的王后是吕氏女,往后仗着吕后的威视,使得刘恢十分憋屈,最终刘恢自杀。燕王刘建早死,本来有个儿子,但被吕后派人杀死,刘建这一脉就绝了。

长子刘肥、刘长是由吕后抚养长大的,其中刘肥被分封在齐地,为齐王,其下有七十城。即使如此,刘肥也是在把城阳郡献给吕后女儿鲁元公主后,才得以保全。刘肥在孝惠帝六年去世,他的儿子刘襄被立为齐王。

因此,在孝惠帝去世后,刘邦的长子刘肥、三子刘如意、五子刘恢、六子刘友、八子刘建都已经去世,剩下的儿子只有四子刘恒、七子刘长。而这其中,以代王刘恒居长。

诛杀诸吕的功臣

孝惠帝驾崩后,吕后立孝惠帝的儿子为皇帝,只是孝惠帝的儿子都十分年幼,并没有掌握实权,只不过是傀儡般的存在。等到吕后去世,诸吕被诛杀。在诛杀诸吕的过程中,除了太尉周勃是大功臣外,还有一位功臣,他便是刘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

朱虚侯刘章想要从内策应,让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在外呼应。等到诛杀吕氏之后,便可以让哥哥齐王登基为帝。齐王带领手下士兵,并通过欺骗的手段,夺得了琅玡王的兵权后,齐王到达荥阳。

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刘肥)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

相国吕产派出颖阴侯灌婴前去抵抗齐王刘襄,只是灌婴到了荥阳之后,却和齐王偷偷搭上了线。

(灌婴)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齐王认为自己带兵前来,长安又有自己弟弟朱虚侯为内应,皇帝之位肯定是自己囊中之物,所以停留在荥阳,并没有一路打过去。只是齐王不知道的是,从这里开始,功臣集团已经开始算计他了,使得他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

从这个过程中,也能看出功臣集团如周勃、陈平这些人的老谋深算。不仅铲除了诸吕,还使得势力强大的齐王一系不能登基为帝,反而是毫无根据、容易控制的代王刘恒成为了皇帝。这背后,其实有着惊心动魄的政治较量。

刘恒为何被选中

周勃、陈平这些功臣诛杀吕氏之后,因为现在的小皇帝还是吕后的亲孙子,一旦他们长大,掌握实权之后,说不定会给吕氏报仇,所以众大臣假称孝惠帝的儿子都不是亲生的。这样一来,他们当皇帝的正当性便荡然无存。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今孝惠子立,立以为后,及诸王。今皆以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力之。”

这时有人说现在的齐王,是原来刘邦长子刘肥的嫡子,可以立为皇帝。但众大臣却因为齐王势力太大,不好控制,因此宣称齐王的母家是“恶人”,立齐王为皇帝,则会出第二个吕氏集团。

而且,原本被齐王劫持的琅玡王,对齐王也不满,借口替齐王争取皇位进入长安。但琅玡王进入长安后,却谋划立刘恒为皇帝,出卖齐王以报当初被欺骗的仇。

刘邦现存在两个儿子,刘长年少,且“母家又恶”,只有刘邦四子刘恒,贤能且势力单薄,容易被大臣控制,所以被推举为皇帝继承人。

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

刘恒谦让了许多次,并派自己的心腹到长安打听情况,最终决定进入长安登基。大臣们拿着皇帝的玉玺去拜见他,以此来表示立刘恒为帝的诚意。

当夜大臣们把少帝从皇宫中迁出,刘恒进宫为帝。但是仍旧有数十人手持武器,阻挡刘恒进宫。刘恒不得已之下,只能求救太尉周勃。周勃到了之后,这些卫士才不再阻拦,刘恒得以进入皇宫称帝,是为汉文帝。而这些卫士,未尝不是功臣集团给汉文帝的下马威,让汉文帝明白他是怎样才登上的皇位。

此夜,孝惠帝的所有儿子(吕后孙子)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及少帝,都被功臣集团杀死。然后,让朱虚侯刘章,去劝自己哥哥齐王刘襄返回封地。如此一来,朱虚侯想让自己哥哥登基的谋划也落空了。这还不算完,在汉文帝登基后三个月内,他的四个儿子也先后离奇死亡。

刘恒之所以没被吕后清洗,很可能他当代王时候,王后也是吕氏之女。吕氏之女早逝,等到刘恒登基为帝后,吕氏之女所生的四个儿子自然也不能存活,否则以后很可能清算这些诛杀诸吕的功臣,所以才前后离奇死亡。而汉文帝对此采取默认态度,以换取众大臣对自己皇位的支持。

综上所述,汉惠帝死后,刘恒被立为皇帝的原因,有以下几条。第一,刘恒是刘邦现存儿子中年龄最大的。第二,刘恒的名声最好、最贤能。第三,刘恒的母亲娘家势弱,不用担心再出现吕氏集团的情形。最重要的是,势力单薄的汉文帝,容易被众多大臣控制。

汉文帝对诛杀少帝以及自己四个儿子离奇死亡,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这才换来了皇位的稳固。但这也同时注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汉文帝要从大臣那里夺回自己的权力。幸运的是,汉文帝最终成功了。这才有了后面的“文景之治”,才有了孙子汉武帝的一番霸业。


历史钩沉


大风起兮云飞扬,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皇帝之一,他的妻子吕后也是历史上最为狠毒的女人之一。刘邦去世以后,吕后掌握朝廷大权,吕后之子刘盈继位。刘盈生性胆小,被自己强悍的母亲压的死死的,甚至有传言道刘盈是被吕后给生生害死的。刘盈以后,并非直接刘恒继位,刘盈先后有两个儿子被吕后扶植到帝位,且两个儿子也被大臣百姓所承认,但吕后一去世幼帝便被赶了下去了,继而刘恒才得以继位,这其中有何渊源笔者将在下文详细说明。

这其中的问题得首先从吕后说起,吕后是一个十分有手段的狠毒女人,吕后曾把对手戚夫人以残忍手段做成了人彘,同时她对朝政也是十分的热切。在刘邦去世以前,他分封了十个诸侯王,有儿子也有自己的兄弟和侄子,吕后当政时对这些掌权的诸侯们十分眼热,便想办法开始疯狂打击。在打击诸侯的同时,还把一些重要的地方重要的地位安排了自己的娘家人,甚至连帝位的选择也一并都包办了,引起了很多朝臣的不满。

终于吕后去世,受吕后打压的诸侯王们瞬间躁动了起来,尤其是刚继任齐王的刘襄。刘襄是一个十分有野心且有能力的人,在动乱之时他召集自己的两个兄弟,还劫持了琅琊王的兵,想要里应外合直指长安,朝臣们为了天下不大变开始研究对策。

刘襄以吕后为借口想要直指朝政,朝臣顺水推舟给吕后定了罪,把与吕后相关的一干人都卸职查办,给了刘襄当头一击,然后又紧锣密鼓去寻找新帝,最终刘邦成了最终人选。

刘盈有七子,是帝王最为正统的人选,但朝臣不光没有选择剩下的五个大臣还将五个孩子直接杀掉了。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原因,朝臣刚刚清算了和吕后相关的人,刘盈之子便都是吕后举荐的人选。二来,如果把这五个孩子继续留着可能会引来有心之人的议论,会动摇国本。三来,五个孩子长大以后也难免会有怨恨的情绪,对新主不利。基于上面几个因素,朝臣在刘恒上位的当晚便杀死了两个孩子。

朝臣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选择了刘恒自然有朝臣的原因,第一古代讲究立嫡立长,刘恒是刘邦尚存儿子中年纪最长的人,最有继承大统的权利;第二,刘恒心思纯粹,并没有打王位的心思,也没有什么动作。刘襄是刘邦的长子长孙,但刘襄野心太重,朝廷的根基已经稳固,如果刘襄继位朝中的老臣很可能会受到打压,大臣们必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第三,选择帝王是一个严肃的事情,除了名分,帝王的能力也十分的重要。刘恒是分封的代王,他在自己的领土上做出了不菲的成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历史的更迭有时永远比我们想的黑暗想的复杂,但英雄的登场必然与他的实力脱不了干系。


亮郎才不尽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多包涵

汉文帝刘恒是幸运的,原本皇位不会和他发生任何关系,但是随着汉惠帝刘盈的早逝和长期把持朝政的吕氏家族因吕后的逝世而被诛除,最终毫无贡献、默默无闻刘恒在群臣的推举下继承的皇位。

刘邦的儿子所剩无几

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但他的老婆吕雉是一个狠角色,在刘邦死后,吕雉为巩固儿子汉惠帝刘盈的统治,对刘邦的各个儿子实施了残酷的打击,刘邦险些因此断子绝孙。

  • 长子刘肥

刘肥是刘邦的长子,被封为齐王,是汉朝诸侯王中地盘最大的一个诸侯王,实力雄厚,自然使他成为吕雉的主要打击对象。

汉惠帝刘盈非常喜欢这个哥哥,对他予以严密的保护,并且刘肥非常识趣,将封地的城阳郡送给吕雉最喜欢的女儿鲁元公主作为汤沐邑以换取吕雉的高抬贵手,最终就得在恐惧中很快死去,封地也被一分为七,被他的七个儿子继承。

  • 三子刘如意

刘如意被封赵王,是刘邦最宠爱的妃子戚姬的儿子,刘邦在世时就曾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使得刘如意母子成了吕雉最恨的人。

刘邦死后,失去庇护的刘如意母子遭到了吕雉疯狂的报复:吕雉先是对戚姬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惩罚,然后又下毒毒杀了刘如意。

  • 四子刘恒

刘恒被封为代王,他的母亲薄姬不受刘邦宠信,刘恒本人行事谨小慎微,面对吕雉的试探能够小心应对,最终得以在吕雉专权的时期安稳的生存下来。

  • 五子刘恢

刘恢被封为梁王,虽然娶了吕家的女儿,但是由于夫妻关系处理不当,王妃吕氏直接将他的宠妾被暗杀,刘恢在愤怒和绝望中选择殉情自杀。

  • 六子刘友

刘友被封为淮阳王,和梁王刘恢一样,虽然也与吕家结亲,但依然没有逃脱吕雉的魔掌,被自己的王妃诬告谋反而被捕入狱,最终在监狱内活活饿死。

  • 七子刘长

刘长被封为淮南王,他从小生活在吕雉身边,在吕雉的抚养下长大。因此刘长可以说是刘邦诸多儿子中,除了吕雉的亲儿子刘盈外最后吕雉宠爱的。

  • 八子刘建

刘建是刘邦最小的儿子,被封为燕王,他因为在一次打猎时被猎物咬伤而染病死亡,因此死于意外。

不难看出,周勃、陈平等人发动政变后能够选择的继承人人选并不多,一个是低调内敛的刘恒,一个是吕雉宠溺下骄横跋扈的刘长。

刘恒善于自保,活着才是王道

刘恒是个非常清醒的人,他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晰,既然母亲和他本人都不受刘邦喜爱,那么他也不争不抢不表现,安安心心的在代地做一个诸侯王。

当然吕雉也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刘恒戒心,她以赵王的王位为饵诱惑刘恒。但刘恒非常清楚之前的三任赵王刘如意、刘恢、刘友的悲惨结局,也明白这是吕雉对他的试探,于是坚决拒绝了吕雉这个提议,并诚挚的向吕后表示愿意为吕雉这个嫡母守边,他的表现打动了吕雉,让吕雉对他彻底放下防备。

众位大臣的私心

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开国元勋联合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刘姓宗室发动政变诛杀吕氏外戚集团,政变成功后,周勃、陈平等开国功臣成了朝廷的实际掌权人,他们对于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有绝对的话语权,出于他们出于势力、性格、与吕雉关系三个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了刘恒。

  • 势单力薄

刘恒的封地在代地,属于边境地区,相对于其他诸侯王:一方面刘恒自身实力不强,另外一方面母家势力和妻家势力都不强,因而不会再次形成强大的外戚势力夺权。刘恒上位后必须依靠这群开国元勋,易于掌控。

  • 性格懦弱

从刘恒以往的表现来看,刘恒这个人没有大的志向,总体来说是一个性格温和,安于本分,胆小懦弱的人,刘恒登上帝位后不会产生太大的变数。

  • 不睦吕雉

刘恒对于吕雉的感情一般,既不过度仇视,也不非常友好,因此刘恒上位后不会对这些诛吕行动的参与者予以打击报复。

结语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汉文帝对于黄老之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凡事示人以弱,善于守拙,最终幸运的登上帝位,为大汉王朝的兴盛作出卓越贡献。

插图源自于网络。


涤尘索金


吕后听政时期已经基本把持了西汉帝国的大权,吕后死后,吕姓家族受到了清算,吕后拥立的少帝刘弘被废黜。接下来就是谁来当皇帝了?

按照子承父业的西汉皇室传承规矩,皇帝要在吕后风波幸存下来的皇子和皇孙中间选择,皇子有淮南王刘长、代王刘恒两人,皇孙中间有一个:齐王刘襄,他是刘邦的长孙,而且在平灭吕家的过程里,起过关键作用,也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

齐王刘襄,因为家世有问题:他的亲弟弟刘章,娶了吕家的长孙女,也就是说他们家与吕家是“儿女亲家”。而刘襄本人的母舅一脉,更不是省油的灯。他的母家驷氏是山东当地大族,势力根深蒂固不说,也是以凶狠横暴著称,整个一山寨版的吕家。这样的人登了位,恐怕又要重演吕家专权的噩梦。

淮南王刘长,是个贪图享乐的花花公子。

最合适的人选,只有代王刘恒了,他与母亲薄姬无根无基,平素低调,即使做皇帝,相对好控制。主张刘恒接班的,是平定吕家之乱的关键人物:陈平和周勃。这两人是当年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此时又手握重兵,所以他们的建议是最有分量的。就这样,刘恒就成为了西汉帝国的第三任皇帝。


东篱晚香


西汉高后八年(前180年),陈平周勃翦灭诸吕恢复刘氏之时,废黜掉吕后所立的少帝刘弘,立刻讨论皇位继承人人选问题。众大臣权衡再三后,最终确定迎立代王刘恒王为天子,从而避免了一场权力合法性危机,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抉择的正确性。具体情况,请看小牛如下分解。

一、皇位候选人有三位,齐王刘襄异军突起。

按常理,选择皇位继承人,在汉惠帝刘盈(前210年―公元前188年)没有儿子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他的兄弟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其他儿子。刘邦虽共有8个儿子,但是,到吕后去世时只剩下代王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和淮南王刘长(前198年—前174年)。似乎只能在这两个人之间选一个了,那样的话,后者刘长尚未成年,哥哥刘恒最有希望。但是,这场权力博弈远没有那么简单,节外生枝了——有人推荐了齐王刘襄,于是,朝中出现了“拥恒派”与“拥襄派”的对垒。

刘襄是谁?他是刘邦的孙子?孙子怎么可以超越儿子来继位呢?请看拥襄派的理由:刘襄是高祖刘邦的嫡长孙——嫡长孙高于庶子。他们认为,高祖嫡长子刘盈去世后无子,而本处庶长子之位的刘襄父亲刘肥自然递升为嫡长子,刘襄就成了高祖的嫡长孙,所以他是最佳人选。其实,还有一个理由是他们没有明说的,那就是刘襄实力最强。诛除诸吕时,刘襄与陈平周勃还有久居长安的弟弟朱虚侯刘章里应外合,贡献最大。因为他派出强大的部队,发往长安,准备攻打吕氏。但是,包括陈平周勃在内的多数人还是拥恒派,他们还是很忌惮拥兵自重的刘襄的,不愿意让他耀武扬威做皇帝,于是,他们拿出来充足的理由来否定刘襄。


二、拥恒派也是按照宗法制原则,否定刘襄刘长而确立刘恒。

赞成与反对拥立刘襄的两种意见,它们的依据都是宗法制原则,但解释结果却大相径庭。拥恒派认为,拥立刘襄的人误读了古训,因为刘肥与其他六个皇子一样,都是刘邦的庶子,所以,刘襄就不是嫡长孙,不具备继位的资格。选择继承人,只能在现有皇子中进行。还应本着“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在惠帝刘盈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刘邦庶子中地位最显贵的一位。这样就剥夺了刘襄的继承权,并使代王刘恒在与淮南王刘长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因为他的母亲是薄姬,是高祖的夫人之一,身份正式,品行正当;而刘长则是非婚所生,他的母亲与刘襄的祖母曹氏一样都是“外妇”,也就是刘邦在正妻吕雉之外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来路不正。拥恒派具有人多势众且掌管朝政的优势,因此牢牢掌握了解释权,认定代王刘恒具备既长且贵的品质,是皇帝大位的不二人选。于是,拥恒派在不见刀光剑影却有暗藏杀机的政治斗争中大获全胜。

三、汲取高祖惠帝时期的教训,大臣们充分考察候选人母家背景,综合评价后确认刘恒是最佳人选。

汉朝建立后,后宫不宁、外戚专权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几度酿出权力危机。先是戚夫人专宠,刘邦属意于她所生的赵王如意,险些将太子刘盈废掉。若不是留侯张良和商山四皓相助,吕雉的后位乃至其母子性命都难保。高祖驾崩后,吕氏专权,戚夫人母子遭受残害,开国功臣被无情打压,而高祖八子更是仅残剩代王淮南王二人。更可怕的是,吕氏家族攫取权力,吕氏姊妹干预朝政,吕后的侄子们相继封王,险些颠覆了刘氏王朝。有了前述历史教训,陈平周勃等大臣在确定皇位继承人时,充分考虑候选人母家的背景因素,借此将代王以外的二人排除出候选人名单。齐王刘襄母家驷氏素有恶名,他的舅舅驷均是齐国国相,为人阴毒,残暴无比。驷家若成为外戚,恐怕危害性远超吕氏。淮南王刘长尚未成年,但他的母家也是早有不良名声,令众人反感。综合考虑之后,大家得出一致结论,选择代王刘恒为皇位继承人。理由有三条:其一是刘恒在高祖现存儿子中年岁最长,且已成年;其二是代王仁孝宽厚,令众人放心;其三,代王母亲薄姬恭谨安良,处事低调,不大干预政务,足以母仪天下的楷模,其娘家也没有什么恶名。这样,代王刘恒才顺位登基,成为大汉皇帝。


懿头牛


首先谈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吕后死去,大臣们拥戴刘氏重新主政,大肆屠杀吕氏家族成员。

连吕后的孙子,也就是汉惠帝的儿子们都被杀尽。

影视剧中的吕后

因此当时汉惠帝是没有后代可以继承皇位的,所以只有从刘氏诸侯王中选取皇帝。

因为大臣们吃够了吕后和吕氏家族专政的苦。

为了避免皇后专政,外戚横行的事情再度发生。大臣们都迫切希望新皇帝的母亲的家族德行优良。

因此大臣们做了很多对比,最后发现只有刘恒的母亲薄氏的家族的德行最好,最顺服。

影视剧中的薄姬,刘恒的母亲

而且当时刘恒是刘邦现存年纪最大的儿子,为人也慈孝宽厚。

因此就选刘恒为皇帝了。

影视剧中的汉文帝刘恒

可见刘恒最后被推举为皇帝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是他母亲的家族比较顺服;

第二点是他自己德行出众。

后来刘恒也确实是一个仁慈、节俭、能干的好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的美好时代。


心灵能量源


吕后去世之后,吕产、吕禄(吕后侄子)等人把持朝政,丞相陈平不得处理政务,太尉周勃这个总司令不得踏入军营,完全把他们架空了。

吕氏想篡夺汉朝天下,内部他们害怕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外部害怕齐国、楚国的军队,更害怕带军的灌婴反叛 ,犹豫之际,被周勃、陈平、刘章等人发动政变铲除了吕氏的朝中势力,然后是朝野上下一齐诛杀吕氏族人。(前少帝刘恭像,在位27天,此后是后少帝刘弘,在位4年,分别是汉朝的第三、第四任皇帝,刘盈儿子)

明明有皇帝在位,朝臣还要立皇帝?

诛灭诸吕之后,大汉王朝当时是有皇帝的,当时的皇帝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一说养子)前少帝刘弘,是西汉的第四位皇帝。

明明有皇帝,大臣们还考虑立什么新皇帝呐?其实汉惠帝刘盈有不少的儿子活着,记录在案的就有六个,其中有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和其他四个刘盈的儿子。前少帝刘恭因为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表现出对吕后的不满,被吕后杀死了,再次拥立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为帝。

不管汉惠帝刘盈有几个儿子,这些后代都和吕后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血统上刘盈及其儿子都有吕后的血脉;给刘盈养育后代的这些后妃也是吕后精心挑选的,都是有姻亲和裙带关系的。(陈平剧照,铲除诸吕主要人员之一)

既然周勃、陈平、刘襄等人铲除了诸吕,一番血腥的镇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要对吕氏进行政治灭绝,不留下任何政治香火。至于前少帝刘弘的帝位已经名存实亡了,主要原因就是沾染了吕后家族的血统。(周勃剧照,铲除诸吕主要功臣之一)

因此,大臣们商量汉朝未来的皇帝人选!(朱虚侯刘章剧照,齐王刘肥次子,吕禄女婿,铲除诸吕的主要人员之一)

继承帝位的几个最佳人选。

铲除吕氏家族之后,皇帝的继承人选自然也很快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家大位不能空闲太长时间。

其实汉王朝经过吕后这么一折腾,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只剩下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此外还有刘邦的一帮孙子辈的佼佼者,无外乎三个主要人选。

一、雄心勃勃的齐王刘襄

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长子刘襄继承了刘肥的封爵,属于长子长孙,在继承权上除了吕后的儿子刘盈之外,属刘肥的资格最好。刘肥既然已经病故,他的长子自然也在传统继承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齐王刘襄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他的弟弟是朱虚侯刘章,是参与诛灭诸吕的三个主要人物之一,况且军权在握。齐王刘肥的封地几乎是现在的整个山东省,他的儿子们也都分封在山东各地,刘肥兄弟众多,军力雄厚。

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地方实力,刘襄都有非常大的优势。继任皇帝,政权应该相当稳固。不过朱虚侯刘章的妻子是吕后侄子吕禄的女儿,这层关系让大臣们不寒而栗。(齐王刘襄剧照,刘邦长孙)

二、骄横跋扈的淮南王刘长

淮南王刘长的母亲是赵姬,曾经是吕后女儿鲁元公主丈夫张敖的美女之一。刘邦路过张敖的封地时,宠幸了赵姬,凑巧的是居然怀孕了。张敖的手下因为不满刘邦粗暴对待自己的女婿,企图刺杀刘邦,刘邦因缘际会躲过了刺杀,事后发觉。刘邦将女婿及其主要侍从官员全部逮捕,审问诛杀。凑巧的是赵姬也在其中,虽然怀有身孕,刘邦也没有什么怜悯之心,等生下孩子之后也照样杀了。

刚出生的孩子就是淮南王刘长,刘邦命令吕后抚养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吕后实际上成了刘长的养母,对吕后时常有畏惧之心。刘长因为是吕后抚养长大,自然也因为这层关系躲过了吕后对他的清算。

刘长性格暴虐,体格健壮,力能扛鼎,朝野上下都有所耳闻。(淮南王刘长剧照,吕后抚养长大,性格暴虐,汉文帝时期亲自锤杀大臣)

三、忧心忡忡的代王刘恒

吕后此人心思缜密、毒辣,她将吕氏中的姻亲关系比较近的家族美女纷纷嫁给刘姓诸侯王,只要和吕氏攀上姻亲关系的刘姓诸侯王基本能躲过吕氏的诛杀。这些吕氏的姻亲渗透了刘邦家族的多个诸侯王。

代王刘恒的正妻在历史上很少有记载,但是这个正妻和代王刘恒养育了四个儿子;至于窦漪房才给刘恒生育了两个儿子。按照正常的逻辑推断,代王刘恒的正妻绝对是和吕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不过被史官们有意的删除了。

鉴于代王刘恒和吕后有说不清的关系,代王刘恒在立皇帝这事上还是忧心忡忡的,他也害怕被朝臣们清算和吕后的血缘关系。

陈平、周勃等人的小心思。

在商讨由谁继承皇帝位置这件事情上,参与诛灭诸吕的大臣们有自己的小心思,一些看似最有可能登上帝位的人往往是最不利的人选。

假如让齐王刘襄继承帝位,地方上刘襄有几个兄弟王捧场,中央有自己的二弟朱虚侯刘章支持,应该是帝王的最强组合了。不过这样强势的帝王,对于那些参与政变的大臣们来说却是最不利的,这样一场诛灭诸吕,拥立新帝的大功会被弱化不少,对将来各自家族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不过这事大家都不说,就在等待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刘邦家族内部的反对声音。

琅琊王刘泽是刘邦的远房小兄弟,之所以封为琅琊王,除了自己是皇亲国戚和战功之外,能够让他封王的是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吕后妹妹吕须的女儿。刘襄起兵讨伐诸吕之时,诓骗了刘泽,夺取了他的军队,自然他的妻子也成了刘襄的刀下之鬼。

琅琊王刘泽是当时汉室宗亲中的长辈,他假意欺骗齐王刘襄要到中央举荐他继承皇帝位置,迅速逃脱了刘襄的势力范围。刘襄的谋士建议留下刘泽,以防不测,但后悔已经晚了。

刘泽到了中央政府之后,在讨论帝位问题上剑指齐王刘襄,说他的舅舅驷钧是戴着官帽的老虎,国家刚刚经历吕氏之乱,怎么能够再拥立一个未来的吕后集团呐?陈平、周勃等大臣早就心领神会了,就坡下驴,齐王刘襄不能继承帝位。

接下来的淮南王刘长则因为是吕后抚养长大的,大家有普遍的排斥心理。反而最弱小的代王刘恒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共主,势力弱小,必须依靠大臣们的辅佐,这些拥立的大臣也各得其所,利益均沾。于是乎,呼啦啦一帮大臣们都去拥戴新的皇帝代王刘恒去了。(汉文帝剧照,他继承帝位也是有代价的,王妃和四个儿子死的不明不白,而且集中在同一时期)

代王刘恒即位之后的血雨腥风。

弱势的代王刘恒即位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刘恒即位之后,刘邦的九个孙子先后去世,而且集中在同一段时间内,既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79年。

刘邦的这九个孙子分别是汉文帝正妻所生的四个儿子,汉惠帝刘盈的五个儿子,包括后少帝刘弘和其他四个儿子。诛杀汉惠帝的五个儿子,汉朝官方的说法是,他们都不是刘盈的儿子,是吕后搞出来,企图篡夺刘家的天下。至于汉文帝刘恒正妻所生的四个儿子,记载都非常不详,且都是短时间去世的。

如此多刘邦的孙子在同一时间去世,而史官却记载的非常模糊,这是企图掩盖事实的真相。前文我们曾经提过,代王刘恒的正王妃记载非常模糊,反而后来的窦漪房皇后记载非常详细,这是有意而为之,为尊者讳。

代王刘恒真正能够躲过吕后的陷害,最有可能的是他的王妃和吕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因为这层关系,代王才保住了性命。在吕后当政时期,能够活下来的诸侯王,尤其是刘邦这一支的,大都和吕后有姻亲关系和利益输送,如淮南王刘长是吕后养子;齐王刘肥割让了自己的封地给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而且次子朱虚侯刘章还是吕后侄孙女女婿;代王刘恒难道被吕后忘记了,那是不可能的,必须有牵制的决定性因素,推断代王刘恒的正妃和吕后有关。

汉文帝刘恒即位之后,处于弱势地位,大臣们对吕后有血统关系的大臣进行了彻底的清除,刘邦的九个孙子都被清除了,何况其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