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的躁動,都在張薔的歌聲裡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是中國搖滾樂的時代,那麼80年代就是Disco的時代。在那個堅冰初融、青春開始躁動的時代。18歲的張薔初露頭角就一鳴驚人,嗓音甜嗲形象叛逆的她在全國掀起了一陣Disco浪潮。

上世紀80年代的躁動,都在張薔的歌聲裡


懵懂少年時代的最強音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唱的歌、跳的舞都比較正統,當時流行的是《軍港之夜》,《祝酒歌》這類歌曲,鄧麗君的抒發小情小愛的歌曲尚且不能被官方接受,連李谷一的《鄉戀》都被批為“靡靡之音”。

上世紀80年代的躁動,都在張薔的歌聲裡

一個歌聲甜美嬌嗲,頂著爆炸頭,穿著蝙蝠衫和喇叭褲的女歌手橫空出世,她就是張薔。張薔以特立獨行的姿態在當年掀起軒然大波,具有超強穿透力的嗓音驚醒了無數懵懂的年輕人。張薔的歌唱出了青春五彩繽紛的顏色,讓人心裡癢癢的,甜甜的。那個年代關於青春的躁動和狂熱,都被張薔唱到了熱情奔放的歌裡。

上世紀80年代的躁動,都在張薔的歌聲裡

音樂真的是太神奇的東西,它能控制人的情緒,讓人哭,讓人笑,讓人起雞皮疙瘩。張薔在最短的時間裡成為一位席捲街頭的巨星,張揚個性的disco音樂和舞蹈,讓張薔成為眾多年輕人的偶像,少年少女的“大眾情人”。她在國內歌壇罕逢敵手,僅出道的一年專輯銷量就創造了歌壇奇蹟,被封為“迪斯科女皇”。

國內不被報道卻登上《時代》週刊

出道前,張薔曾經參加過海淀區青年歌手大賽,她彈著吉他唱了一首卡朋特樂隊的《什錦菜》,評委們聽不懂,就把她淘汰了。出去以後,很多人都圍著張薔說她唱得不錯。

上世紀80年代的躁動,都在張薔的歌聲裡

1985年,18歲的張薔風靡國內,她的一首《北京之夜》救活了瀕臨倒閉的雲南音像出版社,當年還有人願意用北京的一套四合院和4萬塊錢換張薔錄一張專輯。在那個高收入群體工資只有2位數的年代,張薔錄一張專輯1萬塊,她的收入成為了業內的標杆。錄音界都在問,“張薔漲到多少了?她漲到多少我們也多少。”

當時的張薔紅得發紫,但主流音樂圈一直不認可她的存在。張薔從來沒上過電視,沒出現在報紙、廣播裡,媒體對她隻字不提。張薔翻唱港臺歌曲、穿著新潮前衛、作風標新立異,社會也對她頗多質疑。

上世紀80年代的躁動,都在張薔的歌聲裡

這些無法影響張薔在音樂界的地位,那時有一個統計,全球磁帶銷量第一的是邁克爾·傑克遜,第二名是張薔。張薔用空前絕後的歌聲征服了國內外的聽眾,1986年,張薔登上美國《時代》週刊,成為首位受訪的華人歌手,與惠特尼·休斯頓、珍妮弗·拉什、鄧麗君等6位歌手一同列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女歌手”,張薔排名第3。

時代弄潮兒生來叛逆永遠叛逆

張薔從小拉小提琴,據她自己的話說“那時候機關大院的孩子都沒人玩Disco”,但她從小就敢唱別人都不懂的英文歌,穿大部分人接受不了的衣服,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

上世紀80年代的躁動,都在張薔的歌聲裡

出道後,張薔的專輯封面大多是一張大頭照片,時間久了有人就傳言說張薔腿部有殘疾,為了打破這個傳言,張薔在下一張專輯的封面上穿了泳裝,這個舉動率性不羈,引起了輿論場的更大爭議。張薔的叛逆和特立獨行印在骨子裡,1987年,出於對翻唱和出版社賺快錢的厭倦,張薔決定出國留學。當時正處在她的事業巔峰,所有人都勸她說出去留學少賺300萬,張薔卻覺得重要的是過一種她想要的生活。

上世紀80年代的躁動,都在張薔的歌聲裡

1986年,在北京舉行的紀念國際和平年音樂會上,崔健的一首《一無所有》震撼了所有觀眾,宣示著90年代搖滾時代的到來,同一時段,“Disco女皇”卻選擇了隱退,留學回國後的張薔結婚生子,Disco的浪潮逐漸褪去,只留下那一代人對青春往事的回憶。

30多年過去,張薔離婚,重新進軍歌壇。如今的舞臺依舊保有無限青春熱度,依舊時髦依舊年輕,只是多了淡定和寵辱不驚。她的嗓音彷彿一把劈開時空的利劍,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個浪漫的80年代,擁有無限可能的80年代。

上世紀80年代的躁動,都在張薔的歌聲裡

回味青春美麗往事,珍藏歲月如歌情懷。時光匆匆,當年聽張薔歌的那些年輕人現在鬢角也有了白髮,再次聽到女神的歌聲,還是以就能抖起腿來在客廳起舞,懷戀那一段獨屬於“Disco年代”的青春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