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前防疫工作?

如何看待當前防疫工作?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如何理解現在的疫情以及能引出什麼長遠的思考。

1月28日鍾南山院士表示,疫情應該在一週或十天左右達到高峰,不會大規模地增加了,我贊同這個預測。他基本的道理在於,隔離、戴口罩、洗手、避免聚集等方法都可以減少傳染。只要平均傳染數降到1以下,疫情最終就會消失。

如何看待當前防疫工作?

病毒學家 金冬雁

病毒學家金洞雁教授指出,大多數病毒的毒性都是越傳越弱的。現有的人類冠狀病毒,有四種,是常見的分別稱為229e,oc43,hku1,nl63這四種病毒引起的是普通感冒,比流感還要弱,越傳越弱對病毒是最好的策略,因為他的目標是傳播自己而不是殺人,如果把宿主一下子就殺死了,它也沒法傳播了。

如何看待當前防疫工作?

遊戲《瘟疫公司》

玩過遊戲《瘟疫公司》的人肯定就能理解這一點所以啊。如果相關疫情無法抑制時,結果就可能是它減弱成普通流感,我們對它變成常規化管理就行了,這就是最壞的結果,想清楚了就會發現也不是特別可怕。基於這些考慮,我們可以對形勢抱有謹慎的樂觀,當然,還需要所有人付出巨大努力,

如何看待當前防疫工作?

SARS病毒

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有什麼教訓可以吸取,在源頭方面由於這次的病原很可能跟sars一樣來自野生動物,所以我有些朋友建議修改刑法。增加一個,《食用潛在致病性野生動物罪》。我們拒絕吃野味首先不是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而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我覺得這個建議十分值得考慮,再也不應該讓全社會為少數“吃貨”付出慘重代價了。在行政和社會管理方面。從已知的信息看來,對疫情的響應顯然慢了延誤了早期的應對,以至於醒悟過來以後不得不採取“封城”這樣的斷然措施。現在,不清楚的是這中間的決策過程是怎樣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失誤,以後的調查會給出結論,無論是什麼。其中的教訓都必須吸取,就像在sars疫情的早期出現過把“病原體”指認為“衣原體”的錯誤,這就成了一個重大的教訓。在疫情的早期,我們對病原體的來源、傳播渠道、作用機理都不知道,疾控工作是不是需要先查清這些呢?當然不是!!!實際上傳染病控制和機理研究是兩回事,需要不同的思維方式,機理研究作為科學問題,當然是重要的,但無論研究結果是什麼,我們能採取的控制方法都沒有多少變化,來來回回,就那幾招隔離、帶口罩、避免聚集。壞消息是沒有什麼更多的招數。好消息是這幾招就很有效。因此,疾控需要的。及早預警,及早行動,寧可過分緊張一點也不要疏漏,這些工作完全不需要等到機理研究的很清楚,更不需要等到藥物和疫苗開發出來。實際上,歷史上的大多數瘟疫都不是被藥物和疫苗打敗的,而是被隔離等減少傳播的方法打敗的。


如何看待當前防疫工作?

伍連德

中國有一個傳奇的例子。1911年伍連德在67天內消滅了東北的鼠疫,想想看那時有什麼像樣的藥物和疫苗啊?其實就連鼠疫的病原體,鼠疫桿菌,都是伍連德在當時發現的,伍連德的辦法主要就是隔離、消毒、焚燒屍體。以這樣的初等辦法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功,再來看sars例子,sars現在有疫苗,不過他是在疫情消失一年的2004年才開始人體臨床實驗。2006年才開發完成,所以你從來沒聽說誰接這種sars疫苗。在藥物方面,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針對sars的特效藥,那為什麼我們還能治癒sars呢?因為人類自己的免疫系統就很強大,對sars的治療主要就是輔助呼吸、抗感染、補充體液等等,學名叫做支持治療,實際就是幫助患者堅持住等待免疫系統消滅病毒。實際上大多數感冒也是不治之症因為沒有特效藥,大多數感冒藥的作用都是減輕症狀,而真正治病的還是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


如何看待當前防疫工作?

多喝熱水

有個笑話說感冒不吃藥兩個星期好,吃藥14天好,所以你可以理解那句男朋友的萬能關心語“多喝熱水”。是多麼真誠了吧。因此,雖然相關的藥物和疫苗都有團隊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不過這些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不是現在可以指望的,很有可能在藥物和疫苗開發出來的時候,疫情早就被消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