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一說到乾隆,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敗家子。他在位期間,光是平定準噶爾、大小和卓之亂等戰爭所花費的錢財就已經不少了,此外他還三次下江南,擴建圓明園,還讓內務府為他打造工藝複雜的轉心瓶……算上這些,乾隆皇帝每年的花費也絕對不少了。

但一向生活奢侈的乾隆皇帝,卻在收藏書畫上非常摳門,一個顯貴的家族差點因此家破人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乾隆皇帝 網絡圖片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清 乾隆皇帝戎裝像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的某天,乾隆皇帝正在書房中來回踱步。一個小太監急衝衝地跑進來,向乾隆稟報:“皇上,傅恆大人到了!”乾隆皇帝心頭一喜,隨即說:“趕快讓他進來。”

不到半盞茶的時間,傅恆帶著自己的隨從迅速走進書房。他正要給乾隆下跪請安,乾隆立馬攔住他,問道:“之前說好的那些書畫呢?”“臣已經帶來了。”他從隨從手中拿過一個卷軸,在桌子上展開,畫卷上繪製著山壑重巒,古樹高拔,小橋溪水,好一幅意境高遠的畫作!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明 董其昌《葑涇訪古圖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明 董其昌《葑涇訪古圖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傅恆打開的這幅書畫,正是明朝畫家董其昌的《葑涇訪古圖軸》。在被傅恆帶到清宮之前,它原本屬於另一位清朝收藏家——安岐。他曾是納蘭明珠的家僕,康熙年間因販鹽而致富。發家之後,從小就喜歡書畫的安岐開始利用手中的錢財,大量收購書畫,其藏品主要來自於明代收藏家項元汴,清代收藏家梁清標、耿昭忠、陳定、高士奇等人。

安岐收藏的書畫中,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范寬《雪景寒林圖》、展子虔的《遊春圖》、范仲淹的《道服贊》、黃庭堅《報雲夫帖》等名家名作赫然在列,可見其收藏水準之高。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北宋 黃庭堅《報雲夫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范寬 《雪景寒林圖軸》 天津博物館藏

然而好景不長。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發生大水。雍正皇帝要求安岐湊齊四萬三千餘兩銀子,用以修建城牆。納蘭明珠的長子揆敘曾是“八爺黨”的成員,身為揆敘的僕人,安家因此受到雍正的忌憚。為了保住自己的家族,安岐不得不以憑一己之力修築天津城垣,從此經濟拮据。

安岐死後,安家的情況更是一日不如一日,甚至到了不得不變賣書畫的地步。安家人深知乾隆皇帝喜愛書畫,於是就找到了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富察·傅恆。傅恆將此事回稟乾隆皇帝之後,乾隆怕他不識書畫,於是讓他把書畫都帶進宮裡,於是就有了開頭的一幕。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北宋 蔡襄 《陶生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但讓安家人沒想到的是,乾隆皇帝將《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袁生帖》、蘇軾二賦、韓幹畫馬、米友仁《瀟湘圖》等書畫名作收下之後,只給了安家人2000金。要知道安岐當年收購孫過庭《書譜》,就花了3000金。

乾隆皇帝從安家人手裡拿走了五件以上的名家真跡,其價格恐怕還不到安岐購買這些作品花費的一半!這也成了安岐家族迅速沒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王羲之《袁生帖》紙本(摹本)日本藤井有鄰館藏

乾隆皇帝為什麼會如此對待安家的這批書畫呢?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乾隆皇帝的身份與心態所致。安家人雖然曾富甲一方,但他們只是納蘭家的奴僕而已。納蘭家族曾經是“八爺黨”的成員,是有罪之人,安家人自然也背上了罪人的名頭。

在乾隆皇帝看來,他收購安家收藏的書畫,實則是主子對奴僕的一種恩惠。作為主子,一般很少給奴僕較高的賞賜,更何況是有罪的奴僕呢?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唐 韓滉《五牛圖》 故宮博物院藏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元 王蒙《夏日山居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二是乾隆皇帝並不懂得這些書畫的藝術價值。生於康熙年間的乾隆皇帝,自小就接受漢族文化的薰陶。登基後,他更是以書生自居,還讓傅恆幫助他收集古代的書畫。

但實際上,他並不懂得欣賞書畫。他曾將《五牛圖》、《飲馬圖卷》、《富春山居圖》子明卷等書畫名作收入囊中,日夜欣賞,並在上面題寫了一大堆的感想。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傳《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網絡圖片

但中國的書畫最講究的就是留白,乾隆皇帝卻用自己的題跋和印章,將整幅書畫的空白處填滿,這無疑是破壞了書畫的美感。此外,他還將《子明卷》錯判為真跡,《無用師卷》和《剩山圖》因此被忽視。與其說他在欣賞書畫,不如說他只是沉迷於自己臆想中的畫卷,顧影自憐而已。

一向奢侈的乾隆,收藏書畫卻很摳門,僅以半價收購民間藏家的藏品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在收購和欣賞書畫的過程中,依然是以一種高傲的姿態俯視書畫。殊不知書畫本就是一門高尚的藝術,如果想讀懂它們,就要以謙恭的心態去深入鑽研。無論是學習書畫,還是收藏書畫,如果只能浮於表面,最終也不能成為一代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