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感覺山東人偏愛豫劇,豫劇起源於山東嗎?

lixin02


山東人喜歡豫劇?正確又不正確!

豫劇是很有生命力的劇種。產生了許多大藝術家和精品作品。

山東與河南相鄰處,都喜歡豫劇。

但是遠離河南的膠東地方卻喜歡話劇丶京劇和大秧歌。

俺既喜歡聽豫劇又喜歡聽京劇。

下圖,煙臺,威海是京劇傳承最好的地區。




大蠍子用戶5950467594


豫劇好似陳年老酒 我小時候七八十年代 愛聽流行歌曲 不愛豫劇 三十多歲了還是喜歡聽歌曲 但四十五歲以後我慢慢喜歡上豫劇了 今年五十歲了 我才發現其實豫劇蘊藏著深厚的藝術底蘊 恰似一壺陳年老酒 細細品嚐 方解其味


奧林22


因為山東地方戲為山東梆子,而豫劇受山東梆子影響很深,且同為梆子戲,山東梆子歷史又比豫劇早很多年,魯西南的濟寧,菏澤地區是山東梆子的大本營,豫劇向山東梆子學習了板胡,唱腔等。解放後,山東政府重視呂劇不重視山東梆子,而河南梆子改名豫劇後得到河南大力支持,多年演變之後濟寧菏澤一帶的山東梆子劇團都同化成了豫劇團,濟寧菏澤等魯西南地區也成了豫劇大本營,給世人造成一種山東人喜歡河南戲的假象,其實豫劇的原名梆子本來就是山東的地方戲。

山東梆子對豫劇影響:豫劇中的豫東調,祥符調,沙河調同山東梆子同出一枝,他們同豫西調差別極大。解放前山東梆子經常在河南與河南梆子戲班一起搭班演出,比較知名的,上世紀三十年代,菏澤的曹州梆子班跑到開封同陳素真所在的河南梆子班一塊搭臺演出,像同常香玉陳素真等配戲的小生趙義庭,就是出身山東梆子。另外,黃儒秀,劉德潤,王錫堂等知名演員常年在商丘,開封一帶演出,商丘戲曲界普遍認為豫東調由山東梆子傳入商丘形成。再有,豫劇祥符調奠基人孫延德早年也是在山東菏澤坐科學戲,學成後回河南開班教學。豫劇的板胡也是學的山東梆子,這在陳素真回憶錄中明確記載。陳素真,馬金鳳都誇山東梆子比河南梆子好聽。因為豫劇名氣大,受到河南大力支持,而山東梆子在山東則不受重視,所以山東梆子已經逐步被豫劇同化,喪失劇種特色,只在東平,汶上,梁山,嘉祥一帶尚有一些山東梆子特色唱腔。


南靠山


豫劇源自秦腔!是中原官話區主要戲種!河南話是河南山東陝西河北新疆以及部分山西安徽湖北江蘇主要語言,這些地方方言都是河南話小分支!由於語言相通,所以能聽的懂豫劇!


eagles華夏


首先說山東確實有很多人喜歡豫劇,尤其是魯西和魯西南地區更甚。

記得那年山東菏澤的明星擂主孫鴻雁還在《梨園春》年終擂臺賽上得了金獎,開走了一輛小轎車,山東人對豫劇的熱愛程度可見一斑。但這並不能說明某個地域的人喜歡一種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就發源於此。豫劇發源於河南是不爭的事實,早在宋代的時候都城開封的戲園子裡就能容納千把人觀看演出了。大凡物質生活富裕了,文化藝術也應運而生,豫劇的發源和興起跟宋朝的繁榮不無關係!

除了山東以外,安徽、湖北、山西、陝西、河北、甘肅、寧夏、新疆、臺灣等地都有大量熱愛豫劇的戲迷,甚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地區也有很多豫劇觀眾和豫劇團存在。

豫劇之所以這樣受大眾喜愛,與她的貼近生活分不開。不管是農村或城市,不論是鄉野或公園,總有戲迷們在如飢似渴的欣賞豫劇。這與中原大地生成的廣博包容的文化分不開,與中原大地生成的樸實無華分不開,更與中原大地生成的勤勞善良分不開!

在中原文化滋潤和哺育下成長髮展起來的豫劇文化藝術,還會以更加精彩的藝術形式回饋更多熱愛她的觀眾朋友!








雲中飛燕閱世間浮華


第一個問題山東人確實是很喜歡豫劇,山東省和河南省方言相似,文化深厚,豫劇在山東和河南都有一大批老百姓喜歡,這是個事實!

第二個問題,你確定不是開玩笑嗎?豫劇起源於河南省開封市,是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是發源於河南梆子的基礎之上,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改名為豫劇(而沒有叫做魯劇)。這足以證明豫劇起源於河南。這個問題是沒有爭議的,河南省有公認的三大劇種豫劇,曲劇(起源於河南南陽),越調。河南是戲曲大省,有無數個名家,無數個經典作品,豫劇六大名旦之一的常香玉,豫東八大紅臉王,有豫劇第一黑頭之稱的李斯忠,著名丑角表演藝術家牛得草,豫西調大師王二順;曲劇表演藝術家馬琪,李天方,張新芳,牛長鑫等等藝術家!還有越調大師申鳳梅等等。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轉載請註明來源。


精選曲藝


山東魯西南菏澤、濟寧以及魯西的聊城對豫劇確有偏愛。這大概是文化傳承的作用,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她代表著古老的黃河文明的正統,千百年來生生不息,流傳至今。河南作為華夏之正統,九州之中心,封建王朝多在此建都,又是歷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傳統歷史文化的底蘊深厚,向周邊幅射甚廣,從風俗、方言、風土人情上看也多受河南影響。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山東、江蘇、安徽、湖北、陝西、河北這些鄰河南的地區均有豫劇盛行。再說豫劇作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曾創作出《朝陽溝》這樣的精品,流傳幾十年長盛不衰,也確實令人偏愛。還有一些經典的唱段象《花木蘭》、《穆桂英》《七品芝麻官》劇中的經典可說快炙人口,久唱不衰。山東劇種可謂不少,尤其是魯西南的"山東梆子,棗梆、柳子戲、兩夾弦、四平調、大品調等劇種確有曲山藝海之稱。但由於地方上不重視,投入又少,幾經輾轉都逐漸凋謝下來,如今還有多少傳承下來的恐怕是微乎其微了。唯有人家河南戲曲無論是官方或民間都熱度不減,電視節目《梨園春》常辦不衰,曾吸引了全國的觀眾,怎能不叫人偏愛呢?


天山月3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豫劇產生於河南梆子,產地是河南,為何山東人偏喜歡豫劇呢?主要原因有幾:

1、山東省的地域和河南省相連,比較容易傳播到山東地區。

2、河南省和山東省兩個大省人民的生活風俗習慣、習俗,禮儀,風土人情極其具有相似點,是比較容易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的。

3、山東屬於東夷文化,河南屬於中原文化。這種文化的差異造成了山東只有小的劇種若干,沒有形成賴以寄託情懷的大劇種。豫劇自然成了山東人很好的首選。

4、從民族音樂學考察,其文化基因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豫劇的基因是梆子腔,梆子腔是四大聲腔之一,原產地來自於陝甘寧一帶的秦腔。山東河南兩省的人民和陝甘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基因關係,所以兩省的人民具有共同的患難基因,這裡不再展開!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鼎朱朱


這樣說吧,豫劇叫豫劇是不合適的!

豫劇分很多流派,而且差別很大。如:豫西調、豫東調、祥符調、大平調、越調等都有較大不同。而豫東調其實和山東某些地方戲比較一致,地方戲根本不能按照省界來分。另外一個例子是大平調,只有河南兩個縣和山東一個縣有劇團傳唱演出。

另外,山東的呂劇也只是魯東南的地方戲,並不是山東全省的地方戲。山東西部和河南東部有文化連續性,有大量的地方戲(所謂豫劇)的劇團在長期演出,所以當地傳唱豫劇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近年來,由於這些戲叫豫劇,他們很難得到山東省的扶持,生存日益艱難。



公子太一


豫劇分為豫西調和豫東調,其中豫東調是學的山東梆子,所以豫東調也身受山東人民喜歡,豫東調的代表人物馬金鳳也是山東人!豫西調學習的山陝梆子,代表人物是常香玉,豫東調和豫西調有明顯區別,豫東調和山東梆子一樣是上五音,是山東梆子傳入商丘逐漸形成的!豫西調屬於下五音,受山陝梆子影響很深!山東人喜歡的主要是豫東調,豫東調鏗鏘有力,豫西調婉轉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