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相聲那麼受歡迎,為什麼不算“主流相聲”?那“主流相聲”該是什麼相聲形式?

九月晴天


“主流相聲”該是什麼樣的呢,大家是不是都和題主有一樣的疑問?依我看德雲社的相聲就是當今社會的“主流相聲”!



德雲社的相聲與當下觀眾的口味高度的契合!由於其符合時代的發展,以及演員對時下流行的各種搞笑元素和搞笑現象很好的把控,並且能把這些來自於生活的素材靈活的運用到相聲作品中,所以就顯得他們的作品和包袱都非常的接地氣,從而使觀眾倍感親切的同時也有很強的代入感,這也是德雲社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德雲社受歡迎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無論你是多挑剔的觀眾,德雲社裡總有一個演員能夠滿足你對相聲的喜好!如果你喜歡長相帥氣的,德雲社裡有張雲雷,瀟灑英俊的外表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小姑娘的目標!張雲雷除了英俊的外表之外,各種小曲小調也是讓人一聽就入迷,所以張雲雷成了目前相聲界最受歡迎的演員之一!

如果你純粹只喜歡安安靜靜的聽相聲,並且多少算個行家的話,你可以去聽聽高峰、欒雲平,他們兩個表演的傳統段子一定會讓你耳目一新。



如果你喜歡出口成章,像和你聊天一樣的相聲的話,郭德綱、于謙、岳雲鵬、孫越是不能錯過的。岳雲鵬如今是郭德綱最得意的門生,是當之無愧的德雲一哥,在第九代相聲傳人中,岳雲鵬的綜合實力也是穩坐第一把交椅的……


如此人才濟濟的德雲社,如此受歡迎的德雲社,如此引領相聲潮流的德雲社如果還不算“主流相聲”的話,我真想象不出什麼樣的算“主流相聲”了?


於小小


這裡所說的主流相聲,主要是指主流相聲演員所說的相聲,而不是誰說的相聲更具知名度。而主流相聲演員是指體制內也就是國家各種文藝院團的相聲演員,郭德綱的德雲社屬於民間團體,因此算不得主流演員,哪怕當今觀眾們聽到更多是他們的相聲。

看上去這有些不合理,但目前不管是民間團體自己還是國家院團的演員們,內心都會有這樣的認識。

這就像國企和民企一樣,民企發展得再強大,國企還是佔有強有力的位置,輕易不會讓位於民企。

原來相聲沒有這樣的劃分,全國觀眾在電視上看到的,在劇場裡聽到的,大部分都是體制內相聲演員在表演,比如馬三立、侯寶林、馬季、姜昆和馮鞏。那時候相聲窩子天津一直有民營小劇場演出,但引發的關注和造成的影響遠沒有後來德雲社那麼大,因此也顯不出來。可以說,那時人們聽到的相聲差不多都是主流相聲。

2005年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異軍突起,而且表現出與主流院團相抗衡的架勢,人們這才認識到原來相聲演員還有這種主流和非主流的劃分,而且非主流相聲演員說的相聲甚至比以往的相聲更可樂。

而今又是十多年過去,在德雲社的帶動下光北京就有20個左右的民營相聲園子,全國各地也有不少民間團體,儘管發展情況有好有差,但總體還是呈現出一種希望,至少告訴觀眾相聲不止一種表演方式,也不止一種欣賞方式。

從商演的角度說,而今德雲社的票房號召力已經超過主流院團演出,但主流院團擁有一定的宣傳平臺,也擁有一定規模的隊伍。

從接下來的發展趨勢看,國家院團和民營團體一定會並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相聲還是會兩條腿走路。


鄭捕頭


德雲社相聲不算“主流相聲”為什麼?什麼是“主流派相聲”?

首先,將“主流相聲”與非主流相聲進行對比,找出共同點與區別在那裡。同時,更要追根追源,找出脈胳後,方知為什麼。

它們共同點:都以學、說、逗、唱、伴舞(武、)絕形型上臺表演。

它們主要區別是:

一、主流相聲,派系輩份清析分明,有遠、近或主、次派別子輩之說。

說的相聲以傳承傳統段子為主。次加一些時代文化,時代各顯現。多以真、善、美、醜、惡為主流表演形式。

二、非“主流相聲”則以傳統段子與西方文化相交融合,緊跟時代脈博,推陳出新,奇,逗、笑、趣為主表演。

三、非“主流相聲”的根源派系,大多是從主流派第二、三代演變而來形成新時代新派系。

綜合上述觀點分析,答案結果自然清楚知道了。

只有兩大派系相聲融為一體,推陳出新,結合時代時尚文化,社會主流正能量宏揚光大,抵制、反映,諷刺一些社會不良現象。

讓廣大觀眾更好享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更好宏揚黨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福利。

本人是門外人,略知一點,有不對與缺點之處,請廣大讀者海函見諒。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


要知道原因,就應該知道所謂主流和非主流的來歷,這種說法是郭德綱發明的,德雲社起步後發展不錯,那時郭德綱很膨脹,為了和其他說相聲的區別,他自稱德雲社相聲是非主流,其他的是主流(包括姜昆為代表的正規軍和看不起他的天津相聲界),自己也自稱是非著名相聲演員,整天編段子諷刺主流相聲演員窮!德雲社多麼富有!後來德雲社因為和北京電視臺鬧翻被封殺,德雲四少出走,德雲社差點黃了,郭德綱低調了很多,不大諷刺所謂主流相聲了,把段子集中在於謙一家子身上,有時罵罵那兩個叛徒!到了前幾年德雲社做到了一家獨大,掌握了話語權,老郭年齡也大了,變得很圓滑,開始變得像老藝術家了,反對他自己發明的什麼主流非主流了,開始大喊全國相聲一家親,做全國相聲界領袖!



魏紹海lw


德雲社特想成為主流相聲吧?特想長期霸佔春晚不下來吧?那就創作點有社會和時代意義的作品。別老老太太罵街似的網上炒作了。一會是不是超越了誰誰誰,一會和誰誰比更好,又是是不是大師啦,又是前五後沒有的。現在就挺受歡迎的,那還炒作什麼?並且那手法又挺不提起的,拉幫結派,指東罵西,一副街頭小混混的做派,恨不能讓粉絲胸前掛上像章。要想成佛,首先要明心見性,把那些貪嗔痴的零碎卸掉。小聰明可以賺大錢,開宗立派就需要有大智慧,別老僱些個二流子公關不著調。這就是你的天花板。


尚鵬翮674


郭德綱說過“相聲不分主流和非主流”,現在人們把相聲分成主流和非主流相聲,其實就是把以郭德綱為代表的德雲社與姜昆為代表的所謂“現代相聲”“創新相聲”區分開。主流相聲因為人數眾多,所以被稱為主流,郭德綱因為人少,也就被稱為非主流。

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德雲社在觀眾中的影響之大,遠遠超過了“主流相聲”,不管是電視還是網絡,幾乎看不到什麼“主流相聲”的表演,偶爾看見,也是乏味無比。

相聲曾在八九十年代很受觀眾的喜愛,但終因這些所謂的現代創新相聲缺少相聲本身的韻味,而走向死亡,人們漸漸遠離了相聲。主流們也不得不考慮申請文化遺產了。

郭德綱的出現,使相聲出現轉機,相聲開始復活了,他堅持用傳統的技法說相聲,相聲的韻味又回來了,人們又重新開始喜歡相聲了。

事實證明,目前“非主流”的相聲必將成為“主流”,而現在的“主流”相聲必將成為“非主流”,最終成為“文化遺產”。小編能提出這個問題的本身說明,目前“主流”與“非主流”正處在換位之中,或者說是處在勢均力敵之中。


A逍遙磬苑


曲藝相聲界的“主流”“非主流”之分,應該是郭德鋼自賤搞出來的事。

郭德綱今年46歲,9歲拜師學藝到今天足足混了37年,從撂地攤到小劇場,從合夥到組團,從無人識到受觀眾追捧,終於成就了一番事業,雖然有了傳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的名聲,但同時也感到了各種各樣的指責和擠壓,這種指責和擠壓使得郭德鋼把他自己很成功的相聲自嘲為“非主流”相聲,以求安生。

有了非主流,相對應就有主流,這個主流當然是指擁有電視傳媒,擁有國家舞臺,擁有國家認可的藝術家的曲藝團體,雖然典藝團體不見有佳作,也不見有追捧的觀眾,但是他們不必嘔心瀝血去創作,去表演,因為他們衣食無憂,他們有大把時間去研究別人,他們也有話語權去評論別人。這就是“非主流”對應的“主流”。

其實,改革開放之初有姓資姓社之爭,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之分,四十年後的結果:無論央企、國企、民企都得到國家支持,無論國營、私營都能夠合法經營,曲藝相聲也應該這樣,無論“主流”“非主流”!只要是能有80%的觀眾喜愛、接受。他就是曲藝相聲的主流!


user5303762286193


什麼主流非主流,都是顯尊侯。自古相聲為俗品。有飯就能活。馬三立帶著楊少華登臺一陣掌聲後馬三立說:“寶貝兒,餓不死了”當時在臺上楊少華淚流滿面。大師侯寶林看過二兒子侯耀華的表演後也對兒子說“行,餓不死了”。這就是對最親的人的讚許。如果是和自己不沾親帶故的絕不稱讚。相聲到如今150多年了。從它一降生就是為了活命的相互鬥。天橋爭地片,你有飯我長氣搗亂。就是沒想到這個傳統也讓當上曲協主席的姜昆繼承了下來。如今郭德綱的相聲接了點地氣,飯也有的吃了。作為同行就應該向他學習。就是領導也應該尊重他。不要老師上綱上線,分什麼主非。郭德綱出國你不讚,你咋贊那個被外國人懟回來的二人轉呢。人不要邪……。


上善若水93822221


主流與非主流,這是郭德綱早期的一種提法,即體制內與體制外之分,近些年很少提了。當初郭德綱與德雲社劇場剛剛走出困境並逐漸有些知名度,但還沒有被所謂主流(體制內)的認可,甚至還受到一些人的排擠打壓。好在吉人郭德綱自有天相,在貴人幫襯下,如於謙的加入,拜師侯耀文,常寶華石富寬師勝傑等的助演等等,郭與德雲社迅速竄紅,火遍大江南北,乃至走出國門為海外觀眾表演!!大火後的郭德綱確立了自己和德雲社在觀眾中以及在江湖中的地位!絕口不提主流與非主流!!!其實,哪裡有主流與非主流的分法??!師勝傑先生在生前也不贊同這種說法,呼籲相聲界精誠團結,把相聲說好!相聲前輩的殷殷教誨,大家應銘記於心。相聲社團的興起對弘揚曲藝藝術是件好事。千萬不可拉幫結派,山頭林立,相互欺詐,分什麼主流非主流!!這是舊藝人的惡習,已經被老先生們所擯棄,不可將這些陋習當做時尚再重拾回來!!和諧才能營造好的演出氣氛,團結更能推動相聲藝術的發展!!!


君綱


應該這麼說,哪個受觀眾喜愛,受眾廣,哪個就是主流。

也就是說,德雲社相聲現在就是主流,沒跑了。

相聲不是一成不變的。

從有相聲那天開始,相聲就在“與時俱進”。想給它固定住,固定不了哇。與時代脫節,那就失去受眾了。

拿過去很有名很棒的一個活《武松打虎》來說,這是李金斗、陳湧泉的代表作之一。現在再說“搭菜”,30歲以下的人有幾個聽得懂?說酒店“彩電”“席夢思”“電風扇”“淋浴”,連個網絡WIFI、空調都沒有,放到現在,這是大酒店嗎?這是小旅館啊,而且印象裡這還是那種可能連營業執照都沒有的黑旅館。

但是這在當時,那就是主流。

可是到了今天,即便是所謂“主流相聲界”,也就是某些頂著官銜的人們,讓他們來說,他們也不會承認現在的“主流”看家活是這玩意。

相聲一直在變。即便是某些老活也在變。比如《地理圖》,這是清末就有的。但是,清末有地理圖,卻哪有那麼多外國國家的名字?不還是後改的麼。

所謂主流,觀眾想聽什麼,什麼就是主流。

不喜歡聽的,那就叫落伍。什麼非主流?不用擦那個粉。非主流就也得有人捧,只是受眾少而已。問題是,廣大觀眾心目裡,那些頂著官方頭銜的傢伙說的相聲,那也叫相聲?誰捧它?

德雲社相聲受歡迎,卻不被承認,這不是主流不主流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看過電視劇《神醫喜來樂》吧?太醫王天和不擇手段擠兌喜來樂,不是醫學理念上存在分歧,而是利益之爭。

千古以來,萬事萬變,唯獨人心不變。主流非主流,掀開那層布,實質就是利益之爭。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可能在名號上,雖然有著巨大的觀眾群體支持,但德雲社相聲仍力有未逮,但利益上,德雲社相聲早已贏了。

所以你也可以這麼理解。所謂主流相聲,就是廟裡泥胎,臉上是金的,肚子裡是空的,一堆泥巴,很多人去拜它,但未必就信它。

或許偶爾出了個明白人,比如丹霞禪師那樣的,說不定哪天就把佛像劈了燒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