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爱国诗人,南宋文人为何说他晚节不保?

嘉定二年(1209年)秋,由于北伐无望,陆游忧愤成疾,遂成重病,最终于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去世。弥留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绝笔流传千古,其中蕴含了陆游的满腔悲愤和爱国情感,陆游也因此有了“爱国诗人”的美誉。可是,当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却是陆游最绝望的时刻,因为他知道,“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了。


陆游是爱国诗人,南宋文人为何说他晚节不保?

陆游出生于东京,他出身江南的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其高祖、祖父和父亲都曾入朝为官,且大多身居高位。陆游生于母亲进京的水路上,所以取名为陆游。然而就在陆游出生的这年冬天,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及三千多皇室宗亲和大臣,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陆游的父亲陆宰南下投奔东阳,一家人这才免于被掳之祸。

陆游出生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的危难之际,民族的浩劫、国家的倾覆、家庭的流离,给只有几岁的陆游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陆游《感兴》诗曰:“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陆游是爱国诗人,南宋文人为何说他晚节不保?

兴许是接连的磨难锻炼了陆游的意志,他从小就聪慧过人,意志坚定,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声名远扬。显赫的家世,渊博的学识,出色的谋略,这是陆游在少年时就已经拥有的特质,所有人都觉得这位少年郎将进入官场,平步青云。可是,秦桧的一句话,却断送了陆游的仕途。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参加锁厅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将他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则位居陆游名下。这让秦桧愤怒不已,他降罪于主考,并于次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的时候,指示主考官不得录用陆游。当时的秦桧只手遮天,陆游在他的打压下,一直仕途不顺。


陆游是爱国诗人,南宋文人为何说他晚节不保?

直到秦桧病逝以后,陆游才初入仕途。没了秦桧的打压,陆游的才能被充分的展现出来,他先任地方官,政绩斐然,很快就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陆游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当时高宗为了拉拢宗室大族,加封了大量的爵位,由于涉及太多人的利益,没人敢当这个出头鸟,但陆游在入京之初,就进言道:“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 (《宋史》) 。

此后,陆游多次谏言,劝谏高宗不要沉迷于珍稀玩物,让他严于律己。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掌管禁军的杨存中权势愈发膨胀,陆游见状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了陆游的建议,他见陆游刚正不阿,就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让他负责司法工作。

孝宗即位后,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这是一个纯粹的文职,但陆游的心思却不在编修史书上,他心系家国,梦想着收复故土,解救北方的百姓,于是他上疏建议加固江淮防备,整顿军备,徐图北伐。孝宗上位初期,只知在宫中玩乐,对于北伐并不重视,陆游见状找到大臣张焘,张焘入宫质问孝宗。这下子陆游算是得罪了皇帝,于是被贬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以张浚主持北伐,陆游以为国家即将振兴,他建言献策,让张浚徐徐推进,切勿莽撞出兵。张浚不听,结果宋军大败。这一战的惨败让主和派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


陆游是爱国诗人,南宋文人为何说他晚节不保?

陆游始终支持北伐,他指责主和派,斥责奸臣,连当时掌权的龙大渊和曾觌都曾被陆游参过。结果,主和派不断打压陆游,同时诬陷他“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孝宗大怒,将陆游一贬再贬,最后直接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没了官职,陆游却没有一蹶不振,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只身前往南郑,到王炎的南郑幕府任职。在幕府中,陆游提出了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他作《平戎策》,认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陆游是爱国诗人,南宋文人为何说他晚节不保?

在这里,陆游常常深入和金军战斗的一线,这让他积累了大量的军事经验,也让他的北伐策略更加完善。可是令陆游痛苦的是,朝廷坚定的否决了他的北进策略,并解散了王炎的幕府。

此后,陆游在蜀地为官。接连的打击让陆游心灰意冷,他在蜀地以文会友,不重官职,多次写文章抨击南宋苟且偷安,不知进取,朝廷将他再次免职,他就在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在这里,陆游作《躬耕》曰:“莫笑躬耕老蜀山,也胜菜把仰园官。”

孝宗驾崩后,光宗即位,启用陆游。陆游再次上书北伐,朝廷不允,众多官员纷纷抨击陆游,弹劾他“不合时宜”、“风花雪月”,结果朝廷再次将陆游解职。

绍熙五年(1194年),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发动政变,将赵惇废除,立太子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韩侂胄上位后,培植党羽,排除异己,独揽大权,陆游写诗谴责于他。但是,韩侂胄却很看重陆游,朝廷诏陆游入京,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在这期间,韩侂胄主张北伐,这与陆游的抱负不谋而合。陆游因而对韩侂胄大为改观,和他多次合作,并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北伐金人,收复故土。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得知以后欣喜若狂。然而韩侂胄用人失察,重用了陆游早就提醒过的吴曦,结果掌管西线数万大军的吴曦叛变,而东线的丘崈又主和,韩侂胄陷于孤立。次年史弥远发动政变,杀了韩侂胄,并带着他的头颅前往金国赔罪,订下耻辱的“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


陆游是爱国诗人,南宋文人为何说他晚节不保?

陆游听闻后悲愤不已,忧愤成疾,于嘉定三年(1209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直到临终时,陆游想的还是北伐金国,收复中原。然而当陆游死后,人们却以他投靠奸臣韩侂胄为由,抨击他“晚节不保”。这对于陆游,对于宋朝来说,真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