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悍将画像为啥多是大胖子?

文学痞子


自古英雄多豪杰!

说起英雄,我们大多会想到驰骋沙场,于万军之中逡巡厮杀的将领形象。

但是,我们在看过许多古代将领的肖像画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经常让我们忍俊不禁的现象。

那就是原来古时候的悍将们,大多都是胖子!

是的,就是现在让我们大多数人哀伤的胖子!

那么今天,今古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古代的将领大多是胖子。

首先,古代的作战模式决定将领大多是胖子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作战模式大多是悍将带领手下士卒冲锋陷阵,大多拼杀在战场的最前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鼓舞军队士气,一同杀敌。

尤其在宋以前,特别是在三国时期,两军交锋,首先开打的不是士卒,反而是两军的将领,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种单挑行动,最考验的是什么?

是技战术吗?不对,既然都当时前锋将领了,技战术大多不会差到哪里去。那么他们其实最后比拼的就是体力,而作为脂肪和能量积累较多的胖子,自然就可以在这种环境下存活下来,只要不是遇上赵云这类的技战术超级高手,胖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其次,胖子不是胖,那是壮

自古以来,我们就知道一个从古流传至今的名言,那就是“将军肚”。为什么说是将军肚呢?

原来,自古能够被称为悍将的大多都是骨骼惊奇的伟岸男子,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他们骨架大。

也正是由于他们拥有着异于常人的骨架,使他们在身体的各方面都比普通人更为出众,体型方面就很自然的与那些相对精干的普通士卒显得胖了。

也正是得益于他们伟岸的身躯,才能在战场上取得相对的捉杀优势,假若是水浒传中鼓上蚤那种短小猥琐的身材,在真正的战场上大多也就是炮灰的份。

第三,胖子大多都是大力士

学过武的人都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力降十会”。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即使技战术再强。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大多也是会败下阵来。

而胖子本身的质量就摆在那里,由于平时摄入的能量在体内得以更好的积存,这就使得他们在个人力量方面存在极大优势。

而且古代不想现代,追求所谓的肌肉美。练过健身的人其实都清楚,健身练出的肌肉大多不能代表自身的力量,大多是所谓的蛋白粉和刻意的训练生成的无力肌。

而古代悍将,虽然看起来胖胖的,但是他们肥厚的脂肪层下面往往充满的都是爆发力极强的活力肌。

像三国时期的张飞、安史之乱的安禄山,这些人本身就是武将出身,而他们大多都是肥胖的身躯,那你敢说他们武力值弱吗?

张飞随便一餐都得吃去半头牛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证明了他摄入的能力高,胖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安禄山即使再胖仍然能够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面前,以肥胖的身躯跳动动感的胡旋舞,难道在战场上就不能厮杀么?

结语

古代将领大多是胖子,这个是事实,但他们胖的有道理,如果他们身上没有那么几十斤的膘肉,估计对手都会瞧不起他们。也只有但军队建设发展到近现代,将领的作用更多的在于指挥和运筹帷幄中,才开始是他们逐渐摆脱了胖胖的形象,时代在进步,军人的风貌也在进步。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今古言堂


古代能被称为“悍将”这种级别的,一般都有几个特点,“大胖子”实际上只是“大肚子”而已,这只是几个特点中的其中一个而已。

首先,个头一定要高大,古人当武将的一般个头大都在1.8米以上,2米都是很普遍的,越高大,才越有资格成为“悍将”。


我们在《三国志》里,动不动就可以看到身长八尺,身长九尺的。按照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专家在发掘洛阳汉墓时,发现的骨尺,上面的分寸都有准确的标识。经过测量之后,汉代的一尺23.7厘米。身长8尺,也就是接近1.9米。而最矮的曹操,身长6尺8寸,大概1.6米左右;刘备7尺5寸,大概在1米7几,不到1米8 ;张飞、赵云都是身高8尺,差不多都是1米8几;马超8尺有余,那就肯定在1米9左右;另外就难怪说关羽、吕布都是“战神”级别的了,因为他们的身高都超过了9尺,也就说都超过了2米。

其次,一定要膀大,胳膊要粗壮有力,也就是经常说的膂力过人,这是作为进攻最主要的

膂(lǚ)是指的脊柱两旁的肌肉。《后汉书》里记载董卓是“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膂力过人,那就是能扛百八十斤的武器,舞得虎虎生风;左右手至少能开3石(1石=94斤)之弓,也就是能开190多斤的弓,骑上马上百发百中。按照现在的体育竞技,这些都是甚至一般竞技运动员都无法达到的水平。

黄忠年逾花甲,尚可开3石弓。现在听起来就像是吹牛,但是后来看了那个“当代武松”何广位抓豹子的录像,炒米相信古代肯定存在那些专门为冷兵器作战的而生的特殊体能的人。

再次,一定腰圆。腰阔十围,也就是至少5尺的腰,腰肢粗壮才能四抬八稳,坐在马上,才不容易轻易被人挑下来。

但是造成这个大肚子,其实是有客观原因的。最主要问题出在饮食上。我们都知道物质贫乏,特别是没有油水的时候,人特别能吃,正常吃个十几斤粮食没感觉饱意的是非常正常的。再加之武将那种连专业运动员都达不到的体能,之间所产生的的巨大消耗。而且饮食不规律,廉颇虽然年纪大了,仍然一顿能吃一斗米,十斤肉。所以古代战争期间,武将们只要这顿有得吃就拼命吃,一次吃到顶到喉咙,吃不下为止。因为吃了上顿,谁也不知道有没有下顿。

而古代武将都以马战为主,基本上上了战场,下肢就等于是栓在马上的,因而下盘的活动量会比较小。这就形成了和现在很多上班族“沙发土豆”同质的效果。暴饮暴食加久坐,导致肚子越来越大。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也导致了他肚子变大。大腹便便通常又被称为“将军肚”,大肚子代表威严,代表身份,最起码在古代战场上,只要看到一个大肚子走过来,底下士兵肃然起敬。想养那么大的肚子,至少证明他对物资有非常绝对的支配权。普通士兵想长那么大的肚子也是没有资格的。

所以后人画武将的时候,大肚子那是标配。有几个武将出身的君王,画像都是大肚子。比如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也有大肚子画像)、朱棣、皇太极都是大胖子。




炒米视角


我曾是健身教练,甚至我的徒弟都已经是明星教练,好吧这话有些大,某城某区某健身俱乐部的明星教练吧,这还是实事求是的!但是我已经不是健身教练了,从我开始玩户外不久以后,我就不再保持低体脂了,现在我“退化”不少,卧推110,硬拉240,相比74公斤的体重,这个力量非常一般,这比我巅峰状态退化了30%以上,并且养出一层脂肪,现在体脂率15%左右,有时候甚至达到18%,因为真的没油不行啊!我非常清楚如何减脂,也非常善于干这事,但是我不愿意!

玩户外,身上没油不行,我需要储备能量,有这层油,我能更加耐寒,也更加耐热,并且当我需要的时候一两天甚至三四天每天只摄入500大卡热量还能保持80%以上的力量,别怀疑,我都测过!

我想古代的武将虽然不需要真的斗将,也许个别有,但绝大多数人是不需要的,但是耐久,他们需要!

这份经验普通老百姓也会有的,干瘦的人,呵呵,没有那份持久力啊!

所以,不管是文学还是雕塑,我们不把武将塑造的跟希腊雕塑一样!这可能跟我一样,有现实的经验有现实的依据吧!肚子大不一定是胖子,哪怕是胖子也不一定不灵活,洪金宝可以,压力只是挣钱,挣命的将军呢?

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形象或许有一些夸张但本质上应该是源于现实需要!


越马长弓


古代征战沙场的悍将,手里没有手枪、大炮这些热兵器。想在战争中取胜,他的力量和耐力,就必须要胜过众人。这类似于今天的竞技比赛,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浮云。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人力量最强?是八块腹肌的健身男,还是膀大腰圆的大胖子?

我们从世界顶尖大力士比赛——阿诺壮汉赛的热门选手中,不难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先从艾迪·霍尔说起。这个大力士,出生于英国斯托克镇。身高6尺3,体重400磅。他曾多次获得英国力量冠军,外号“野兽”。

艾迪·霍尔坦言,自从他变成了职业壮汉选手以后,他的梦想就是打败其他人,从而成为世界冠军。而为了赢得“世界最强壮汉”的称号,他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

然而身高只有6英尺3英寸(1米9)的他,想要打败天生就是6英尺8英寸(2米以上)、6英尺9英寸的其他热门选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体重增加上去。让自己的体重高达400磅,成为一个超级大块头,以力量弥补身高的不足。

但这也意味着,他需要摄入更多的食物,他的身体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甚至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

但他别无选择,每天他早上6点起床,就给自己大吃一顿,七点去训练,训练完以后再大吃一顿。晚餐他吃个主食披萨,一份牛排加薯条,再加个布丁,这样只能撑几个小时,然后他再吃第二顿晚餐。每天他就像牛一样,一吃就是一整天,第二天起床以后继续吃。

上天没有辜负艾迪的“疯狂”付出,在去年的阿诺壮汉赛中,他凭借1026磅的惊人力量,打败了其他选手,最终赢得了冠军。

和艾迪有着深厚友谊的壮汉,是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布莱恩·肖。他身高6尺8,体重425磅。艾迪称肖为最努力的壮汉,他从来没见过那么专注的人。肖做的每件事都循规蹈矩,他不会逃避训练,也不会逃避休息。

布莱恩·肖直言,他从小就喜欢竞争,不喜欢输,对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横亘在他面前的一大难关,同样是“吃”。

因为这项运动的本质,只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吃,首先是食物,其次是力量。如果你的食物搞错了,那肯定没有能量,无论训练能让你变得有多强壮。如果不能吃得膀大腰圆,比赛时就无法发挥出力量——这句话来自肖的私人营养师。

如你所见,布莱恩·肖也是个膀大腰圆的大胖子。

凭借自己持之以恒的训练,肖在去年的阿诺壮汉赛中,以一分之差和冠军失之交臂,屈居亚军。但他个人获得了马戏团哑铃的冠军和手提包项目的冠军,并打破了手提包项目的记录。

而去年蝉联冠军的,还是来自立陶宛的兹祖纳斯·萨维克斯。身高6尺3,体重400磅,年龄已经超过40岁。他被称为力量界的迈克尔·乔丹。曾经获得过7次阿诺壮汉赛冠军,四次世锦赛冠军,两次ifsa世锦赛冠军,4次欧洲赛冠军,14次立陶宛赛冠军。在各种比赛中,累计打破了超过70次记录。

不同于后天努力的艾迪·霍尔,兹祖纳斯直言:“我天生就是神力。”

兹祖纳斯每天只训练2~3个小时,其他的时间他计划参加国家议会选举。阿诺·施瓦辛格是兹祖纳斯的启蒙老师,从他进行专业训练开始,用的就是阿诺的训练计划。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胜利,就是第1个阿诺壮汉赛冠军(2003年)。

但你们也看到了,他也是个膀大腰圆的大胖子。

比前几个顶尖选手都有名的,就是《权力的游戏》里的角色“魔山”了。“魔山”本名哈夫托·朱利亚斯·布杨松,身高6尺9,重413磅。2届欧洲最强壮汉,2届世界最强壮汉赛亚军,来自冰岛。

接受采访时他说,每天要吃6-8顿饭,这比一般人吃的都疯狂,没有办法,他还是要把食物塞到肚子里去。

他的体型是什么样的,还用我们多说么?

“魔山”从2009年就开始打壮汉比赛,他的处女赛就打破了一项冰岛记录。从那天起,他就认定自己绝对天生就是强壮。虽然他在去年的阿诺壮汉赛中成绩并不理想,但第二天“魔山”在record breaking赛中打破了他之前背扔项目记录,并在之后的澳洲、南美、非洲阿诺赛中赢得了三个冠军。

现在,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了。我们看到的这些世界顶级壮汉,都是这个世界上力量最强的人。他们都是膀大腰圆的人,而不是肌肉线条明显的健身男,而且无一例外。

这些壮汉,每天吃大量脂肪类、肉类等能量高的食物,因为他们需要极强的力量。但是每跟骨头上,只能装有限的肌肉。所以,当他们增大体形到某种程度时,肯定会借助一部分肥肉来弥补缺憾,以确保力量的强大。

所以,古代悍将大都是膀大腰圆的胖子,也就不难理解了——只有膀大腰圆的壮汉,才能打倒更多的敌人,从而生存下去。


渭水徐公


之所以古代的武将都是胖子,主要是因为瘦子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啊!

1、活生生的例子

我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主要就是全程跟踪一个人从准备到实施到最后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纪录片的主人公在所有准备就绪之后,又养了好像是一个多月,目的就是要养出一个圆滚滚的小肚子来,无他,耐力需要尔。

那些体脂率低到筋肉毕现,随便伸伸手八块腹肌显形的人,用不了几个小时体内的能量就油尽灯枯啦,在茫茫大海当中,没有了继续有下去的力气等待你的就是灭亡啊!海燕,你可长点心吧!

人在茫茫大海中看不到岸边的游泳,和在战场上面对茫茫敌军的人海看不到战争结束的搏斗有区别吗?需要的不只是力量更是耐力,要想有耐力你就要有这个大大的肚子,在你自己靠上顿饭吃进来的能量消耗完之后,源源不断的供给你无穷无尽力量的小肚子,这个时候就不再是小肚腩而是小宇宙啦。没看到那些燃烧小宇宙的都是从小肚子里面出来一个宇宙的星图然后爆发力量吗?那其实就是在燃烧小肚子上的脂肪啦!

2、身大力不亏,一力降十会

不要老是想着什么一巧破千斤,你自己有一千斤的力量你可以不用,然后施展巧劲儿,去破对方的千斤。

你要是就十斤的劲你多巧也破不了千斤。一头大象踩住一只蚂蚁,谁能教那个蚂蚁用啥巧劲把大象摔倒啊。所以武术上有句话叫做“一力降十会”。

而一个身高八尺,腰大十围的人哪怕只是跑起来撞你一下,你要是身材瘦一点你也受不了啊,所以随便去看看但凡事那些在世界大力士赛场上拿到名次的那个不是坨儿大的主儿?

3、自带防御技能

古代的盔甲其实只能防御利器,防御不了重击的,但是你自己在一身毽子肉之外又长了厚厚的一层脂肪的话就不一样了,等于加了一层减震啊,没看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里常说吗?“那大和尚的肚子大的伸手摸不到自己肚脐眼,一巴掌上去跟拍到面缸里差不多,老和尚一点感觉没有,敌人自己的手震得生疼。”

这就相当于在盔甲中内置了一层减震加皮甲,一锤子上去别人都不行了,他没啥事,挨一刀子您这瘦的可能都挂掉了,他那连真皮层都划到呢,反手就把敌人干死了。

所以腰大十围的武将,不光是战争的需要,其实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没这条件的十有八九在战争中早早挂掉了,哪有机会当将军啊?

以上是作者一点看法,欢迎大家互相关注多多交流。


盘达说


因为那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或者说猛将该有的样子!<strong>

历史上,“以一敌百、气拔山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些豪气冲天的词语用来形容中国古代的名将们恰到好处。

在我们现代人的心目中,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古代将军们,一定是肌肉发达、英武不凡的英俊男子,

比如黄晓明老师所演绎的岳飞、何润东老师所演绎的吕布,男生看到会嫉妒,女生看了尖叫。

但是无情的现实狠狠的打了我一个耳光。

天啊!

我心目中的西楚霸王怎么会是一位略显油腻的“胖大叔”呢! 南宋时期的传世名画《中兴四将图》所描绘的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四位南宋名将也是膀大腰圆、大腹便便,风中乱发的紥髯大汉。。

难道古代画师们不会画肌肉吗?

还真的不是这样,古人的审美眼光和现在迥然不同,古代男性“以胖为美”。

从汉代大名鼎鼎的韩信,到三国时期刀刀致命的武圣关羽,就连李世民麾下的24员文武功臣们,都将双下巴、大圆脸作为标配。

你看看钟馗老爷、托塔天王、金刚罗汉,这些大神哪一个不是虎背熊腰?


(钟馗的传统形象。刮了胡子就是项羽,换身衣服就是张飞。钟馗很胖,小鬼的肌肉却很发达。)

古人把“五分壮硕,三分魁梧,两分微胖”视作是男性的阳刚之美。

清朝之前,历代帝王的画像也都是以“圆圆滚滚”的形象为主,那么古代的中国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以胖为美’的文化潮流呢?

古代人画像讲究“传神”,相比于“美颜塑身”,古代画师更加注重人物的气度和威仪。

试想一下,画一个身材瘦小,妖里妖气的“将军”怎么更够表现一个王朝的威严呢?将军们又不是参加非诚勿扰,

因此,古代画像中,将军们虎背熊腰,大腹便便的形象,实际上是古人在审美方面的一种体现。

但是身材白白胖胖的将军,在战场上真的能够成为万人敌吗?怎么着也得有点肌肉吧?

问题来了,肌肉等于力气吗?肌肉等于武力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关二爷使用的青龙偃月刀重82斤,唐代步兵使用的陌刀重15斤,商州时期出土的长柄钺重18斤,《明史》中记载明朝将军刘挺使用镔铁钢刀重达141斤。

正所谓“一力降十会”在冷兵器时代,只有力量才是王道,“腰粗十围,膀大腰圆”比“八块腹肌,身材匀称”更加能够适应战场。

真正的大力士都是虎背熊腰的壮汉,练的是举大石、推石锁,主要修炼颈部、腰部、腿部的力量,虽然没有明显的肌肉,但铠甲下全是厚实的腰背,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八块腹肌能有什么用?

唐朝时特别流行“全民习武”,李白高併都是练家子,他们锻炼的方式只有举石球、掇石墩,古代没有健身房,更不会去为了美观而锻炼肌肉,霸王巨鼎,岳飞背兽练的是筋骨和气力并不是健美。有些人认为雕刻肌肉不容易,其实要想练成敦实厚大的体格更加不容易,电视里那些拉汽车,举石球的外国大力士,哪一个不是腰宽背厚的巨汉,靠健美练的肌肉能拉动卡车?想都别想!

或许中国古代的将军们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风彩卓然,但是却符合战场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成长为真男人,保家卫国,平定一方,将自己的名字印刻在历史的铁卷之上。

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韩国人的美学污染和西方人的审美批判,而忘记老祖宗给我留下的,最朴实,却最真诚的东西。


白话历史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的悍将多是尚武之人,而不是后来明代时期很多文官领兵。

大家如果懂些格斗技术就会明白,一力降十会的道理。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格斗技巧用处不大。

萨沙有不少朋友是武术界的。

前一段时间,大连猥琐男殴打过路女人,萨沙群里面讨论女人是否应该练自卫术。

一个开武馆的哥们就说:女人不要练,练了也是白练,力量相差太远了。相反,你练几招三脚猫的格斗术,反而更容易激怒歹徒,导致自己遭遇不测。有练武的时间,不如练练跑步,随身带防狼喷雾器、防狼报警器之内。

道理也是这样。

萨沙曾经看过视频,一个瘦小伙无意中踩到一个太妹的脚。

当时太妹有四五个,都在街上瞎逛,其中也有人高马大的女人。

这瘦小伙说了一句不好意思,就要走。

结果被太妹们拦住,反复臭骂,语言不堪入耳。

瘦小伙也不是好惹的,被骂急了,就说“你们再瞎骂,别怪我动手打人”。

几个太妹一点不怕,继续臭骂。

小伙红了脸,上去就一个耳朵。

这群太妹急了,围着小伙厮打。

结果,别看小伙瘦,还是有些力量。他一拳一个,也就十秒钟,把几个太妹全部打的坐在地上,爬不起来。

随后瘦小伙直接走了。

看视频,一个太妹额头被打中,肿的很高,至少也是轻微伤了

大家看看,几个很牛逼的女人,也打不过一个瘦小伙。

道理就是这样。

古代尚武的人,基本都是大汉,也就是身高体壮的人。

如果不是这种人,也不太可能尚武,因为你根本打不过别人。

大家看看水浒传,里面武功高手几乎都是大汉,比如武松、鲁智深、林冲、阮氏三雄、刘唐等等。

搞笑的是,张顺就是个小个子,虽然拳脚功夫不错,遇到大汉李逵就傻了眼。

他想要利用技术摔倒李逵,根本就摔不动。他打中李逵几拳,李逵毫无反应。

相反,李逵对着张顺一顿胖揍,差点把张顺打死。

古代武将基本都是大汉。

比如关羽不仅仅是壮,已经到了胖的地步。

关羽很胖,他的马都不堪重负,变得很瘦,曹操才赠送他一匹好马。

再说董卓就是大胖子,死后尸体的肥油做灯油,还烧了好久。

然而,不要小瞧董卓这个胖子。当时有人直接拿短刀行刺董卓,董卓能够空手制服刺客,因为他力气很大。


萨沙


为什么是大胖子,良人有话说。

<strong>

肌肉男vs大胖子

咱们先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拳击比赛要限制体重?

因为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技巧无用。

一个健美的遇到一个练相扑的,想象一下就知道了。

<strong>

这样的大胖子,我捶他十拳也不济事啊。

浪里白条张清算是个人物但是面对李逵这样的大胖子也无能为力。

《三国演义》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两军对峙各出一将互相厮杀。冷兵器对战,决定胜败的外部因素无非就是战马、盔甲、兵器。用于进攻的兵器更重要一些,重武器相对占些便宜。

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用的都是重武器,程咬金、李元霸、鲁智深……项羽力能扛鼎,用的武器自然更重。

韩信岳飞清一色的胖子。

兵器虽好不能驾驭也没办法啊,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一般人拿都拿不动。

不是个力大无穷的胖子,根本耍不起来。

而且将帅的作用的不是上阵杀敌而是出谋划策,要不然文官也不会掌握兵权。

长久的坐卧中军难免发胖,而且军情紧急的时候更是顾不上吃饭,一个瘦子根本撑不下去,相反胖子抵抗力高更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

再者说瘦弱未免枯槁,看起来就不精神。红光满面的胖子看起来就威风凛凛的,容易激发士兵斗志。将军为了士气也得把自己养的胖胖的。

本期精要:

  • 胖子力气大,使用重武器,厮杀的时候占便宜
  • 缺乏运动,伙食好自然发胖
  • 胖看起来威风

中国实在是没有精瘦的肌肉男,士大夫以文弱敦厚为美,根本就没有健身的说法。

年轻的时候还不错,年纪一大,长久养尊处优估计都是这样的。


良人说史


悍将大多是胖子,你可别以为他们是酒囊饭袋。

有句话说得好,一力降十会。

拿现代运动来举个栗子。

众做周知,拳击、举重、摔跤等运动,在正式比赛时都是根据体重等级来划分对手的,也即使所谓的轻量级、中量级、重量级或多少公斤级别等。

为什么这么划分呢,因为绝对的体重意味着绝对的力量。比如你的体重是150斤,对手的体重200斤,那么200斤对手的绝对力量一定比你大。

对于竞技体育来说,职业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水平相差不会太大,近似的训练下,因体重而导致的力量差更为悬殊。

所以,现代体育项目严格限制体重差别,比如像举重,男子举重6-7公斤为一个级别,从56公斤直到105公斤以上封顶。职业拳击比赛,更是严格划分成17个级别,体重相差2-3公斤,就是两个级别的较量。

如果不限制级别,56公斤级和105公斤级来比赛,结果就不用看了,与之类似的,拳击、摔跤等也同样如此。

再说说胖子这个问题。

许多人认为胖子只是一身肥肉,体力并不见得好,行动也比较笨拙。

这种说法,只适用于生活中一小部分吃撑的胖子。

在竞技届,能打的人很多都是胖子,因为他们力量更大,抗击打能力更强。

比如美国拳王埃里克-斯科特,就是个典型的胖子,重达重达425磅385斤。

他自1994年进入拳坛以来,打了77场拳击比赛并赢得了其中的67场,在这67场中很少有打判定,基本都是以ko结束,在他巅峰时期他更是取得了一次15连胜和一次34连胜,并获多次卫冕IBA超重量级拳王头衔。

小院给大家上张斯科特的图,看看他满身的肉,你觉得自己一记重拳上去,能对他造成多大伤害。

不止斯科特,拳坛许多重量级拳王,比如福尔曼、泰森,他们都是重达300斤的胖子。

说了这么多现代运动的例子,其实就是想说,道理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古代武将的训练,虽然有所差别,但都是奔着一个目的去的——杀人。

武将的选拔,并不会像现代一样区分体重,没人上阵厮杀时会按重量级来挑选对手,基本是逮上谁就砍谁。

在这样无差别对抗的前提下,力量越大,抗击打能力越强,当然更容易出人头地,道理也很简单——弱小的,不经打的,上阵厮杀时自然会被淘汰。

还有个问题,为啥悍将大多是胖子呢。

这涉及到古代武将的选拔制度。古代兵和将的来源并不相同。将一般来自勋贵世家,兵则来源于平民,甚至是奴隶、罪犯。如果没有家族背景,从兵升为将在和平时期希望渺茫。无论古今,除了大规模的战乱时期,高级将领里出身士兵的非常有限。

战时就有所不同,遇到战争,普通士兵的晋升通道被打开,能否升职,就看战场上的表现。

那就又回到了上面所说的,战场之上,不怕死的胖子绝对比瘦子战斗力更强,是为悍兵,悍兵积累了军功,就晋升为悍将,所以悍将大多是胖子,一点也不奇怪。


小院之观


因为瘦子很难长时间的披甲作战。

看一些古代武将的挂轴,会发现很多都是肩宽背厚膀大腰圆的壮汉,有些甚至还有很明显的将军肚。这一形象和时下流行的健身肌肉男比起来真是差距太大,一些人甚至会怀疑,这种又胖又壮的武将能打仗不,会不会和他那一身肥肉一样,是一个草包呢。


咱们随便找几个武将图看看,全都是这种体型。


(明代淮阴侯画像,注意看这体型)


(明代张飞图,看着肚子)

现代人由于远离了古代那种现场环境,所以很难想象到古代武将的处境。古代打仗,武将甚至普通兵士校尉都要身披铠甲上阵的,且不说那些特制的几乎上百斤的重铠,就是日常披挂的铁制铠甲,也有四五十斤重。当然了,日常将军们往往会卸了甲只穿战袍,或者穿半身甲,这样能让身上松快很多。

但是准备开战的时候,全身披挂几十斤重的铁甲就是一个常态化的情况了,可能需要穿几个小时也可能需要一两天甚至几天都不能卸甲。

亲身体验过整套铁甲的人想必都知道,那玩意太累了,从头到脚几十斤重,不经过训练的人别说打仗,就是穿着跑个二百米都能把你累吐血。“丢盔弃甲”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吧,可是有没有想过,为啥要丢盔弃甲呢?按说这玩意又好看又威风,而且造价又很贵,这帮人为啥就舍得扔了呢?因为太重了啊!逃跑的时候穿着这玩意简直就是给敌方送分啊!不要命的才舍不得那套甲胄呢。


有人问肌肉男批甲上阵行不?行,肯定没问题。但是,肌肉男相对于五花三层的壮汉来说,爆发力有余而耐力不足。所以古代战场上肌肉男往往是着轻甲,主要是作为突击队来用,通过超强的爆发力来冲击敌阵或者打反冲锋。

而那些统帅全局的大将,由于对阵时需要长时间的指挥作战,所以全身披挂的时间会很长,没有体力、耐力不足的根本坚持不下来。

当然了,大将的饮食也是一个原因,吃得好,胖也正常。

(这种体型的肌肉男爆发力很强,但是负重后耐力就是个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