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四川人頭纏白布,是為了為諸葛亮戴孝,是真的嗎?

楊默晗


記得去年回答過!

這裡再說一下,我們老家在下川東一代,兒時記得每位成人都包帕子,白色居多,也有其它顏色,這就是個人愛好了!

剛看一位網友說帕子三尺長,其實不止,我現在回憶來看,最短四尺五,最長六尺,(這是根據記憶來推算的,因我大伯買帕子時同商家發生過爭執。我大伯1.8米個子,在四川算高大的了,平時包帕時帕子一頭在頭頂上,另一端可掉地上,推算2米長,有一次買來包時另一端沒觸地,離地差一截,推算1.5米)寬八九寸或一尺左右。

帕子在當時有很多作用:首先是防寒保暖,包帕子頭不痛,其它作用多呢!

舉幾個例:幹活時繫腰上,既增加幹勁又可擦汗。

勞動中受傷可包紮受傷處!

爬山摔傷可作擔架用!

可臨時用來包裹東西,當口袋用。

諸如此類。

現在基本上都戴帽子了,包帕子的人很少,都是些老人(至少七十好幾歲的人)。

還有一點就是包帕子有好幾種包法,有平頭法,有稜角法,還有就是直接繞頭纏,曾看當年大人們比賽過。(這都四十多近五十年過去了)包得好的樹枝咋樣掛都不會散開!

再補充一下,當時民風純樸,與人爭執(吵架)那是不得了的事,方圓幾十裡的人都知道,毗鄰兩縣的親朋好友都來過問過,所以我印象很深,最後是商家換了一條長的!


小洵仁可


四川一些老人用布裹頭,主要是為保暖防止中風,其實和現在老人戴帽子差不多。我看很多人說是為了給諸葛亮戴孝,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老人用布纏頭,與諸葛亮毫無關係。其實,苗族老人更喜歡用布纏頭,且一般用黑色的布,而不一定要用白布。由於,四川冬天的天氣陰冷潮溼,很多老人容易得風溼病。冬天吹風,頭就會很冷。由於當時沒有帽子,所以就以布纏頭,防止因為吹風而出現中風的情況。

說實在的,在四川我們小時候都戴帽子,因為太冷了。且耳朵還容易凍傷,不過我在小時候看見過一些婦女用布裹頭,我爺爺和奶奶他們都是戴帽子。在四川生活這麼多年,真不知道纏白布是為了給諸葛亮戴孝。不過,我們那個地方,死人以後戴孝的確用白布。但是,在四川老人一般是不會用白布纏頭的。不過四川一些少數民族會使用布纏頭,比如藏族和苗族老人,用布纏頭是他們的一種風俗習慣。這個跟歷史應該關係不大,且藏人和苗人的服飾也很特別,他們穿的衣服像斗篷,頭上也常常裹頭巾。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苗族,老人基本用布纏頭,說白了就是為了保暖。


謀士說


頭纏白布的四川人形象被人們所知應該是由於一部名為《峨嵋山下》的風情故事片,片中的四川農民都是頭纏白布。不過現在這種形象已經很難見到了,只有上了歲數的老人才會有這種裝扮。關於這種纏頭風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蜀地的人民為了紀念諸葛亮,為其戴孝而流傳下來。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記載說:“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廷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以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等共同上表曰:‘臣聞周人懷召伯之德,甘棠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築金以存其像。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況亮德範遐邇,勳蓋季世,興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而蒸嘗止於私門,廟像闕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盡順民心,則瀆而無典,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此聖懷所以惟疑也。臣愚以為,因近其墓,立廟於沔陽,使其親屬賜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祭,以崇正禮。於是,始從之。”相傳諸葛亮死後,人們為紀念其功德而自行祭祀哀悼,但這種活動被後主劉禪所禁止,而隨著蜀漢形式的愈發惡劣,人們更加想念諸葛丞相,為諸葛亮戴孝的行為進而影響到了整個四川的服飾風俗。

還有一種說法是頭纏白布是源自古代巴人的習俗。巴蜀地區盛產布匹,當地人販賣貨物時用頭頂負,為了保護頭部用布匹纏頭,這種做法逐漸演變成了當地的一種服飾習俗。小編記得小時候村裡的老人(恩施地區)都會用一塊很長的布把頭裹起來,就跟《峨眉山下》中的人一樣,不過布匹的顏色是各種各樣的。

(網圖侵刪)


別人家的博士


巴蜀人頭纏三尺白布,說法不一,理解不一。小說和歷史考證也有較大差異。但巴蜀人也有規矩。祖籍巴!

頭纏白布,一般三尺。為什麼三尺?古有三尺男兒漢之說,到三尺開始頭纏白布,正明你快成年了,這是一個男兒成長的階段標誌。

為什麼用白色的布?因為古時(含近代)雖能紡線,織布,但印染不過關,如果染成藍色和黑色,纏在頭上,那時男兒理髮一般都是光頭,一發熱,顏色就留在頭上了,成黑頭,也不吉利。

還有一個說法:巴蜀之地,冬天寒冷,夏天淡熱。頭纏三尺白布,一般冬天的布要厚點,夏天的布要簿些。冬防寒,夏防熱。同時纏頭也有講究,一般從兩邊太陽穴周圍繞過,留下雙耳。起到保護太陽穴和不影響聽力的作用。頭纏白布,也不能把頭頂包完(這和陝北人頭纏白布有所區別)。為什麼留下頭頂?露在外面,這也有說法:一是要留個排氣的地方。二是也有男兒漢,腳踏大地,頭頂藍天之說。三是從中醫角度,中醫一般不贊同戴帽更健康。也有土豪,地主不纏頭的,戴的博士帽,體現他的身份。少數婦女也有纏頭的,由於頭髮長,一般纏藍色的多,黑色的少。

在清代的巴蜀人群中,與全國一樣,留有辮子,有時用辮子纏頭。而沒有出現過又留辮子,又纏白布的現象。因此,巴蜀男兒頭纏白布,是為了吊念誰,有待考證,或是一個傳說。

巴蜀人頭纏三尺白布。很有道理,多少帶點初級科學,人生理念,保健護身的原理。人類的習慣,一般都來自於生活,也高於生活!


手機用戶73775101476


有這種說法,《笑傲江湖》中青城派出場時就有這樣的描述,餘滄海的手下都是“人”字輩,羅人傑、於人豪等,所謂的“英雄豪傑”就是這種打扮,巴蜀開發始於秦朝,盛極劉備諸葛,後期有王建、吳玠兄弟等割據勢力和軍事將領的開發,蒙古大汗蒙哥死於蜀中釣魚臺,說明蜀中已具備一定的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











魚遊的海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老百姓冬天冷,當帽子用的。沒有那麼多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