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温馨提示:本文约4900字,配图22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1941年7月23日,凌晨3时左右,距离日出还有近一个半小时,深沉的夜色笼罩着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为了防备德军空袭,市区实施了灯火管制,一片漆黑,但是在城市西北郊的皇家空军阿德格罗夫基地却是灯火通明。美制莱特“旋风”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罗伊·唐中尉驾驶着编号AM536的洛克希德“哈德逊”MKV型巡逻机慢慢地滑行到跑道尽头,紧随其后的是2架同属于皇家空军第233中队的友机。这些“哈德逊”属于皇家空军海防司令部,今天的任务是为从利物浦前往直布罗陀的OG69船队护航。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1943年的阿德格罗夫基地鸟瞰,现在是贝尔法斯特国际机场所在地。


巡弋海空

“哈德逊”巡逻机是英国皇家空军引进的第一款美制现代化飞机,在1938年由阿瑟·哈里斯空军准将(后来的轰炸机部队司令)拍板购进,作为教练机和远程海上巡逻机使用,用于补充数量不足的阿芙罗“安森”巡逻机,首批“哈德逊”于1939年2月交付英军。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英国皇家空军第224中队的“哈德逊”Mk I型巡逻机。


“哈德逊”是一款民转军产品,由洛克希德公司基于成熟的L14“超伊莱克拉特”客机开发而成。说句题外话,英国也同时引进了L14客机,由英国航空公司运营,其中1架编号G-AFGP的客机曾在1938年作为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座机,将他送往慕尼黑,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1938年9月24日,张伯伦从德国与希特勒会谈归来,在机场向媒体发表讲话,他们背后就是一架L14客机。


进入英国皇家空军服役的第一架“哈德逊”没有自卫武器,但英国人拿到手就立即把布雷顿·保罗公司设计的动力旋转炮塔加装到飞机上,内置双联装7.7毫米机枪,这在当时可是先进的稀罕货,机鼻也安装了2挺7.7毫米固定机枪,由飞行员操作。作为一款由客机改造的海上巡逻机,“哈德逊”的载荷很糟糕,弹舱内仅能装载340公斤的航空炸弹或深水炸弹,不过它继承了L14客机优良的高速性能,最大飞行速度达397公里/小时,而且作为一款双发巡逻机,其操纵性能也相当不错,从而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四位皇家空军机组成员站在一架“哈德逊”前,注意该机的机背炮塔。


3时16分,东方的天空已经略微发蓝,一枚信号弹腾空而起,接到起飞命令的唐中尉缓推油门,莱特星型发动机猛烈地怒吼着,飞机颠簸地在跑道上滑行,突然颠簸感消失了,飞机在那一瞬间飞离了地面,两架友机也紧随其后起飞,红色航行灯在夜空中越来越远,渐渐地看不到了。第223中队的3架“哈德逊”在7时07分与OG69船队汇合。北大西洋上云层密布,从天空往下望去,一艘艘大大小小的船舶在波浪滔天的铅黑色洋面上努力地向西南方航行着。尽职尽责的皇家海军护航舰和武装拖网渔船就像保卫羊群的牧羊犬一样在周围逡巡,以免这些可怜的货船遭到德军U艇的毒手。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航行于西部航道的护航船队,由桑德兰巡逻机拍摄。


OG69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护航船队,由28艘商船组成,护航力量偏弱,正是德军狼群最爱的香饽饽,不幸的是德军无线电监听部门已经确定了船队的航线和位置,船队笼罩在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中。在抵达船队上空后的最初一个小时里非常平静,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通常来说德军潜艇很少会在英国岸基巡逻机的航程范围内搞事。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隶属于皇家空军海防司令部第48中队的“哈德逊”Mk V型巡逻机侧视图。


唐和他的机组已经在北大西洋上空飞行了数月,竭尽全力为往来的船队提供保护。北大西洋风急浪高,天气多变,这些默默无闻的巡逻机飞行员必须在相当恶劣的环境下飞行,很少成为新闻谈资,这并不奇怪,因为对他们来说,护卫船队平安无事地通过危险海域就是最好的消息。但是,唐和他的伙伴们也希望能在枯燥的任务中寻求一丝刺激,毕竟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必须随时紧盯着海面、天空和船队的情况,几个小时下来大家都感觉既无聊又压抑。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一位“哈德逊”的机组成员使用望远镜通过舷窗观察海面情况,可见机内空间相当宽敞。


“哈德逊”的任务通常是在太阳升起后与船队汇合,护航两个小时,在此期间保持在船队周边空域盘旋飞行,警惕可能出现的危险。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无论天空中还是海面上都没有任何可疑的迹象。唐的目光落在油量表上,指针偏向红色区域,这表明燃料已经不够了,他意识到是时候返航了,他决定最后环绕船队飞一圈。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英国皇家海军花级护卫舰,由捕鲸船设计修改而成,造价低廉,建造数量很大。


当“哈德逊”盘旋时,护航队的一艘花级护卫舰发出急促的灯光信号:“右舷方向发现可疑飞机!”显然护卫舰上的瞭望哨察觉到不属于己方的不明飞机。唐立即操纵飞机向护卫舰指明的方向飞去。海面上有些低云,而那架飞机正是利用云层的掩护从超低空向船队接近。没过多久,占据高度优势的“哈德逊”就看到了这个不速之客,能够辨认出那是一架四发大型飞机。作为预防措施,唐将主操纵席的前射机枪瞄准具准备好,并让副驾驶科肯中士注意观察目标。科肯中士仔细地盯着那架飞机,脸上狐疑的表情突然化为狂喜,然后发出爱尔兰蛮子式的狂野吼声:“那是天杀的秃鹰!” (It’s a blinking Condor!)


大洋灾星

科肯没有看错,那正是一架涂着海绿色迷彩的福克-沃尔夫Fw 200C-3型远程巡逻机,绰号“秃鹰”,机身编号F8+BB,隶属于驻法国波尔多的德国空军第40轰炸机联队(简写KG40)第1大队。与洛克希德“哈德逊”相仿,Fw 200同样源于民航客机。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业务需求的扩大,要求获得比现役的Ju 52更大的客机,这一需求催生出5种四发大型飞机,分别是布洛姆-福斯BV 142、福克-沃尔夫Fw 200、亨克尔He 116和容克Ju 89/90,以及仅有原型机的道尼尔Do 19。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德国空军第40轰炸机联队第1大队的Fw 200C“F8+BB”的侧视图,为1940年4月的状态。


福克-沃尔夫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库尔特·谭克博士在汉莎航空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前就提前完成了Fw 200的初步设计,首架原型机Fw 200V1(D-AERE)于1937年7月首飞。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架原型机Fw 200V3(D-2600)成为希特勒的专机“殷麦曼三号”,替代了原先的Ju 52“殷麦曼二号”。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战前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运营的Fw 200A型客机。


在经过Fw 200V5、V6的改进后,Fw 200开始小批量生产。首批8架Fw 200A0中有2架交付丹麦航空,4架交付汉莎航空,2架交付巴西德资贸易公司秃鹰集团,更进一步的订单则来自芬兰,但是被帝国航空部截留。1938年7月27日,Fw 200经历了第一次长距离飞行,谭克亲自驾驶V2号原型机从柏林经萨洛尼卡直飞开罗,不久后Fw 200V1完成了一个更伟大的飞行创举,重新注册为D-ACON的该机被命名为“勃兰登堡”,于8月10日完成了从柏林到纽约的不着陆飞行,历时24小时55分,总航程6520公里,最后在纽约弗洛伊德·贝内特机场成功着陆。同年12月,“勃兰登堡”号完成了从柏林到东京的飞行,全程耗时42小时18分,其巨大的航程着实让日本人大开眼界,大日本航空立刻订购了4架Fw 200B,日本海军也订购了1架准备用于海上搜索。不幸的是,“勃兰登堡”号在菲律宾马尼拉起飞后遭遇了严重的油路故障,被迫在海上迫降而损失。由于德国加速战争准备,日本订购的Fw 200未能交货,全部被德国空军征用。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1938年8月11日,Fw 200V1“勃兰登堡”号完成由柏林至纽约的直飞,抵达弗洛伊德·贝内特机场。


在Fw 200进入军用领域的过程中,德国空军第10航空军的一名导航军官埃德加·彼得森上尉扮演了重要角色。彼得森曾任策勒仪表飞行学校校长,他发现Fw 200的导航设备比Ju 52更加完善后,力主将“秃鹰”作为导航训练机引入德国空军。理所当然,德国人也和英国对手一样发现了民用大型客机的其他优势,并扩展其任务范围,例如海上搜索、反舰攻击、气象侦察等等。德国空军总参谋长汉斯·耶顺内克认可了彼得森的想法,决定组建一个专职负责远程反舰的飞行中队,并于1940年4月18日扩编为KG40第1大队,参与了入侵挪威的行动。1940年秋,不列颠空战的高潮阶段,KG 40也参与了为数不多的常规轰炸任务,空袭了利物浦的伯肯海德区。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驻扎在法国波尔多梅里尼亚克机场的Fw 200远程巡逻机,隶属于KG 40联队。


随着战争的进行,KG 40被赋予更加合适的任务,就是远程海上侦察和反舰船作战。Fw 200出色的续航力可以让德国空军的触角延伸到冰岛西南、爱尔兰以西和亚速尔群岛附近的北大西洋“黑洞”水域,那里基本上处于大部分英国岸基飞机的航程之外。1940年8月5日,KG40进驻法国波尔多的梅里尼亚克机场,开始执行反舰任务。这些初出茅庐的雏鹰表现不俗,KG 40第1大队仅在9月间就击沉了高达9万吨的商船,而且与海军潜艇部队协同行动,进一步扩大了战果。1940年10月26日,伯恩哈德·约佩中尉的Fw 200在爱尔兰海域使用2枚250公斤炸弹重创了45000吨的加拿大豪华邮轮“不列颠女皇”号,稍后该船被闻讯赶来的U-38击沉。“秃鹰”还经常尾随英国船队,为U艇狼群报告行踪,相当难缠。从1940年11月开始,“秃鹰”开始攻击护航船队,并在1941年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全年击沉商船58艘,计23.4万吨,Fw 200因此被称为“大西洋灾星”。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这幅画作表现了Fw 200“秃鹰”在大西洋上袭击盟国商船的场面。


凶悍哨兵

在1941年,讨厌的“秃鹰”成为英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虽然预算不足以为武装商船装备新型高射炮,但是皇家海军仍然研究了多种毫无卵用的应对措施,包括且不限于增加配备老式刘易斯机枪以辅助防空——这种7.7毫米机枪射击斜距极短,聊胜于无,研发防空钢索火箭弹、防空漂雷投掷器、防空气球等等;皇家空军海防司令部比较务实,开始使用远程战斗机拦截“秃鹰”,但是无论“布伦海姆”,还是“英俊战士”,航程都无法涵盖“秃鹰”的全部作战区域,于是具备一定空战能力的“哈德逊”也承担起“驱鹰”重任。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这幅画作描绘了Fw 200攻击商船并受到英军战斗机拦截的场面。


对于空战“哈德逊”并不陌生,早在1939年就已经和德国空军有过交手。在战争爆发不久,一架空军第224中队的“哈德逊”就在北海上空与一架德军道尼尔Do 18水上飞机交战,不分胜负。几天后,第220中队的“哈德逊”扳回一分,将德军第406海巡大队第3中队的一架Do 18当场击落,迫使另一架敌机落荒而逃,在遁入云层前也被击伤。德国空军海航单位常用的亨克尔He 115水上飞机也是被“哈德逊”吊打的目标,在两种机型的对决中,“哈德逊”保持全胜战绩。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描绘英国皇家空军的“哈德逊”攻击德军Do 18水上飞机的画作。


“哈德逊”不仅在对抗德军水上飞机时表现凶悍,即使遭遇德军战斗机也敢放手一搏,绝地反击,甚至有些攻击欲望超强的驾驶员会操纵“哈德逊”主动挑战德军战斗机乃至将其击落。1940年5月,3架皇家空军第206中队的“哈德逊”在英吉利海峡巡逻时合力击落了2架梅塞施密特Bf 109,德国人因为急于攻击1架“贼鸥”战斗轰炸机而忽略了从背后袭来的“哈德逊”。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在大西洋上巡航的Fw 200C,对于“哈德逊”而言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攻击目标。


毫无疑问,“哈德逊”的飞行员们有能力,也有足够强大的进攻主动性去迎战任何出现在视野内的敌机,毕竟在漫长的巡逻中每个人都憋得难受,而这架与AM536不期而遇的“秃鹰”正好成为唐和机组成员们发泄压力的窗口,他们布满血丝的眼睛盯住那架Fw 200,不亚于华农兄弟盯着瑟瑟发抖的竹鼠,想必他们非常希望可以在机身上涂上战果标识。


大鸟互搏

科肯离开驾驶席奔向“哈德逊”的炮塔操纵席,唐大力推杆,让这架喷涂着巨大ZS-J识别标志和黄绿相间迷彩的“哈德逊”向“秃鹰”猛冲下去,在大约390米距离上,唐果断扣动了扳机,而“秃鹰”的自卫机枪也几乎同时开火。唐感觉到机首因为射击的后坐力而一顿,与此同时7.7毫米勃朗宁机枪弹和7.92毫米MG 15毛瑟机枪弹的闪亮弹道相互交错,火花飞溅。唐判断2挺7.7毫米机枪没有对“秃鹰”产生实质性的伤害。不过,德国机枪手的射术非常拙劣,“哈德逊”毫发无损。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哈德逊”巡逻机的操纵席,唐中尉就是在这个位置驾机投入空战。


唐继续下降高度,俯冲到“秃鹰”下方可以直接看到目标机腹的位置上。让德国人猝不及防的是,此时科肯操纵的动力炮塔将枪口对准了Fw 200的机腹,在180米距离上猛烈射击。想必德国人并没有没有听过“犹豫就会败北”这句话,不过他们或许有类似的感悟。闪耀着红色光芒的曳光弹一发接一发地打进Fw 200的机身和引擎,唐稳稳地操纵着飞机,确保科肯能稳定地向目标倾泻火力,同时渐渐靠近“秃鹰”,这架身型巨大的飞机在他的视野中“看起来就像一栋房子那样大”,到最后两机相距大约只有7米!唐清楚地看到从Fw 200的舷窗伸出一个枪口,但科肯反应迅速,一顿猛射将那个阴险的德国佬连人带枪打成了筛子。不过事后调查表明,这次战斗中德方阵亡者只有一位平民出身的气象学家。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哈德逊”巡逻机机身后部旋转炮塔的特写,装备2挺7.7毫米机枪,这里是科肯中士的战位。


Fw 200向另一侧转向改出,但机身上全是弹孔,两台引擎冒烟起火,而转向时露出的灰白色侧腹部让科肯抓住机会又是一通暴打。“哈德逊”向另外一侧绕了个圈,准备再度抢占射击阵位,此时两者相距约1600米。让英国人啧啧称奇的是,这架毫无疑问已经严重受损的“秃鹰”仍然在空中飞行,倍感困惑,“这架‘秃鹰’难道是实心的吗?”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一架被击落坠海的Fw 200C,可以看到幸存的机组成员正在努力逃离下沉的飞机。


唐操纵“哈德逊”转向继续追踪,但他的追击并未持续多久,遍体鳞伤的“秃鹰”终于支撑不住,开始向海面滑落,最后彻底油尽灯枯,迫降在海上。幸存的德军机组成员取出橡皮艇,尽可能逃离正在下沉的飞机。唐在确定己方护卫舰将这些可怜的落汤鸡全都捞起来之后,才与已经赶来接班的第221中队的“威灵顿”轰炸机进行交接。最后,这架取得战功的“哈德逊”向护卫舰甲板上挥手致意的水兵们晃动机翼,以示告别,随后向基地返航。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来自于第221中队的“威灵顿”轰炸机盘旋于德国人的救生艇上方。

根据第233中队的记录,“哈德逊”AM536毫米的机身上仅有一处小弹孔,位于右侧尾翼的铰链处,至于被它击落的Fw 200就惨得多了,除了机身和引擎被严重击伤外,最致命的是7.7毫米机枪弹正中一门20毫米机关炮的弹匣,导致殉爆,飞行员海因里希·布莱希特中士等机组人员严重烧伤,最后被迫弃机逃生。“秃鹰”上的幸存者全都被“秋海棠”号护卫舰救起,被送往利物浦,等待他们的是3年10个月的战俘生活。1941年7月23日发生在大西洋深处的这场空战是Fw 200第一次被英军大型巡逻机击落的战例。


巡逻机中的战斗机:“哈德逊”怒斩“秃鹰”

■表现“哈德逊”巡逻机攻击德军潜艇的画作,这款巡逻机相当不好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