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防控疫情的眾志成城,談孩子學習的心理基礎

當從新聞上看到武漢“封城”的消息時,一個詞突然在腦海中閃現——廣泛的社會基礎,我一下明白這個詞的含義了,真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以前看書,偶爾就能看到這個詞,或者是含義相似的表達,覺得自己是明白的,明白作者要用這個詞表達什麼,但總感覺有些彆扭,總覺得缺點什麼。

現在知道了,就缺這種切身的體驗帶來的對概念的理解。

阿城先生在其文章《豆腐》中是如此描述的:

孫福學徒做豆腐時,十幾歲,還沒碰過女人。孫福學點滷,點不好,師父說,碰過女人沒有?孫福搖搖頭,臉很紅。師傅說,記下,好豆腐就像女人的奶子。

孫福後來討了女人,摸過之後,嘆一口氣,說,豆腐,豆腐。孫福的女人聽了奇怪,說你做豆腐做出病了!

這可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

從防控疫情的眾志成城,談孩子學習的心理基礎

我所住的小區也封閉了,但還讓進,只不過要登記、要測體溫。走在路上,我已經看到不止一個小區的門口貼出了醒目的告示:非本小區居民禁止入內。一個朋友住的小區更厲害,任何車輛不許出,也不許進,包括業主的。給老家的親戚打電話拜年,說村子也封了,村民不讓出,外人不讓進。再看看新聞,這種事在好多地方都是普遍發生的。

如果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廣大村民、居民願意遵守,這件事怎麼可能做成呢?管過人你就知道,讓大家心甘情願的遵守一個規定太難了。

我家裡一般會給孩子準備幾包方便麵以備不時之需,兩天前我看沒有了就去超市採購,可我帶著口罩轉了兩圈也沒發現,我以為超市調整貨架了,就問服務員,得到的答覆你肯定已經知道了:已經沒有好幾天了。我反應過來了,這是都被大家買走了。

我不甘心,就又去了一家大點的超市,果然還有,只不過沒有“康師傅”了,“五穀道場”和另一個品牌的都擺滿了貨架。

我明白了,“五穀道場”這麼多年沒做起來,就是因為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像我這樣的消費者,無論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腦子裡都只認“康師傅”。

我又想到了補習班,“什麼思”、“什麼石”、“什麼網絡英語”、“什麼全腦教育”,他們也同樣沒有魔法,之所以能做的風生水起、賺的缽滿盆滿,只是因為他們給“廣泛的社會基礎”提供了供給,滿足了“廣泛社會基礎”的需求而已。

說到這裡,我就比較擔心垃圾分類了。我不是說垃圾分類不好,而是因為我覺得這事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推行起來會相當的困難。

不說別人就說我吧,我是負責家裡垃圾處理的,尤其是廚餘垃圾,可在很多時候我都忘了要“分類”這件事,即使能想起來也會迅速的因為嫌麻煩而把所有垃圾扔到一個桶裡。我知道“分類”的重要性,我也多次站在垃圾桶前仔細看各種分類的介紹,可我依然(短時間內)做不到。

所謂“廣泛的社會基礎”,就是眾多個體意願的加總。那還原到個體,比如說孩子的學習,有所謂的“基礎”嗎?孩子願意學嗎?如果孩子“不願意”學習,還能學習好嗎?

這個問題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不願意。再準確點說,大部分孩子是不願意學習的。事實也證明,大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是不如父母意的。

不知道你的孩子屬不屬於這個“大部分”,我的孩子肯定是屬於的。就因為她這個“不願意”,這麼多年來我們之間已經發生了無數場“戰爭”。

你覺得我能贏嗎?

我給自己的答案是,我已經輸了,而且已經輸了很多年。而且,這場戰爭不會有贏家,如果再逼下去,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

這不是推測,這是規律,也是明擺著的事實。

古羅馬曾經是如此的輝煌,但最後還是亡了,亡於奴隸起義。奴隸為什麼要起義?因為奴隸不願意做奴隸。


有什麼疑惑儘管問

我們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同路人

關注同名(蓬勃育兒社)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育兒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