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为何《红楼梦》中却没几个成才子弟呢?

红痴


古人对伦理孝道一直是非常重视的。

从帝王将相到黎明百姓,不管是从穿衣打扮还是言行举止,甚至是精神思想,都要符合当时的各阶层各自的身份行为。若有出格,就是僭越。具体到日常生活中,父慈子孝,母贤惠家,兄恭弟睦,姐妹相亲,用现在话说就是要和谐。

《红楼梦》里,贾家荣宁二府,豪门大族富得流油,在教育上也是很重视的,更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上也有一定比例的投入,设立了自己的私立贵族学校。只要是贾家的本门本族的子弟到了上学的年纪,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可以去读书学习,还聘请了家族里的大儒当老师。

《红楼梦》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这一回里活灵活现的描写了宝玉,秦钟,贾瑞,贾菌,李贵,茗烟等人在学校里打架的事。都仗着家势声威,没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都是来玩耍的而已。甚至贾政知道贾宝玉要去学校读书之后,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说,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看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而且还是当着外人的面,丝毫没给贾宝玉留一点面子。知子莫若父,贾政是太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怎么回事的。而且贾宝玉一直是贾老太君的心头肉,宠溺无边,更加没人敢在贾宝玉面前能怎么样了。荣国府贾政贾赦每日不问府内事,只好与读书人聚会清谈,贾琏整天迎来去往,两口子只知敛财,宁国府贾珍贾蓉成天与人花天酒地,专好美色。哪里还有什么孝子贤孙。虽然贾政也曾狠狠的揍过贾宝 玉,但是效果不大。

在皇家靠山的树荫下,在巨额财富的笼罩下,钟鸣鼎食,锦衣华服,奢侈无度的生活早成了温柔的富贵乡,至于忠义,孝悌,成不成财,可以忽略不计。


沐容劍秋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我国有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有许多被严格管教的孩子长大之后很有作为,也非常孝顺父母。

《红楼梦》里的父亲也常常打儿子,贾赦打贾琏,贾珍打贾蓉,贾政打贾宝玉。但是为什么贾琏贾蓉贾宝玉没有长成优秀的孩子呢?

主要是因为有一点他们没搞清,那就是榜样的力量。

首先我们看看贾赦是怎样的人。

林黛玉第一次去贾赦院里拜访,只见:

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贾母平日说起闲话来常说:

……如今上了年纪,做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得耽误了人家。

贾赦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了,还向贾母要鸳鸯;像个小孩子似的不成熟,实在令人不齿。

贾琏有这样的父亲,能学好吗?

贾赦是打过贾琏,而且打的很厉害。但是打贾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贾琏不学好;而是因为他让贾琏去搞石呆子的古扇,而贾琏觉得没必要为了几把扇子把人家搞得家破人亡的,没有给他搞来。贾赦就把贾琏打了个不能动弹。

这是一个父亲能做出来的事儿吗?贾琏没有像他一样不择手段的抢别人的东西就已经很好了。

其次我们再看看贾珍是什么样的人。

贾珍对他的儿媳妇秦可卿不清不楚,实在令人作呕;听说尤二姐尤三姐来到宁府之后,即便身处他父亲的灵堂,在贾敬的棺材旁边跪着,还能与贾蓉相视一笑,这种行为实在奇绝,除了在《红楼梦》里有这样的两个人,在其他的地方真是闻所未闻。

贾珍打贾蓉是家常便饭,而且打贾蓉的原因也更加无厘头。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他打孩子也是乱打,根本就不是为了改正孩子的缺点而打孩子。

最后我们再看看贾政打贾宝玉。

因为贾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贾政把贾宝玉的屁股都打烂了。

刚打完,看见贾母来,贾政立马“又急又痛,急忙迎接出来”。贾母还没说几句话:

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做儿子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贾政教训贾宝玉,贾母一出现前功尽弃。贾政的种种表现都让贾宝玉感到他的无能、窝囊、懦弱、丑陋。贾政向贾母下跪寓意着他承认打贾宝玉打错了。

既然贾宝玉感觉到了贾政做错了以及贾母的强大,所以从此以后他更加不学好了,他更加觉得贾母好,觉得贾政让他读书是错误的。而且贾政当着贾宝玉的面保证今后不再打他,贾宝玉觉得自己也没有改正毛病的必要了。

《红楼梦》里的这些爹们都是些什么东西呀!他们的儿子如果能学好那就奇怪了。

所以我们现代人看《红楼梦》可以学到的是,如果你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来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孩子粘上了不好的习惯也不是不能打,但是一定要讲究技巧,比如场合、时间、原因以及怎么打、打哪个部位、下手多重等等,都得提前考虑好。

不要像贾珍一样乱打孩子,不要像贾赦一样孩子不做坏事也要打孩子。

不要像贾政一样打完孩子再给孩子赔礼道歉磕头下跪,而是要在打完之后耐心的教育他,让他知道打他的原因,最好还要帮他分析出改正缺点的办法。像贾政一样打完孩子又给贾母磕头下跪,然后就不理会贾宝玉了,这种方法最不可取。因为这样做孩子完全感觉不到你对他的爱。

自己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勇敢善良的父母,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来。


十点书妆


棍棒底下岀孝子,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慈一一孝源于爱。无爱哪来孝?

《三字经》这这本儿童启蒙读物上面说父子亲,夫妇顺,长幼序,友与朋。这样的家庭才是和睦之家,可以给子弟良好的教养。

且以上说的只是良好教养,成才比这些要难太多了!家教、个人能力、机遇、人品缺一不可。

贾府是个心的沙漠,爱的荒原,出人才的概率太低了。

一、父子亲

父子亲,才有孝,之后才能谈成才。

这是血缘的本能。但在贾府这种畸形的家庭都很难出现。

1.贾赦

贾赦是个品行低劣的老色鬼。贾母说他放着身子不好好保养,官也不好好做,成天和小老婆喝酒。

贾赦对儿子教育完全不管,女儿更是当没生过。全凭先生和嬷嬷们教导了。

因此贾琏放荡,但还保持着人性的基本善良。

贾赦对儿子进行的就是棍棒教育,可他品行不端,因为贾琏沒从石呆子处弄来扇子,就打了贾琏。

可怜的贾琏!因为心底的善良说了句良心话:"为这点子小事,就弄得人家坑家败业的,也不是什么能为?"就被打了。

贾赦教子,不是教儿子如何品行端正,而是把孩子往坏了教。

可怜的贾琏!没长歪就是个人间奇迹,如何能成才呢?

2.贾政

贾政是贾府不多的爱读书,且品行端正有担当之人。

可是他整天板着脸,故作严肃。让贾宝玉和贾环见他都如"避猫鼠"一般,被他唬得胆子都破了。

且贾政平时不教育子女,等儿子因年幼无知犯错后,也不分析厉害,摆明道理,而是直接往死里打!这本就不对。

金钏儿和蒋玉涵的事情,宝玉都犯下大错。可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引忠顺王对贾家不满,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这些都是大错、但道理贾政懂,可宝玉不懂呀!

贾政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咬着牙狠命打了三四十下……

贾政只说旁人把贾宝玉酿坏了,可他才是宝玉生父,有和清客们闲聊的工夫,多教教儿子,也不至如此!

养不教,父之过!宝玉和贾环天资都不错,不成才,贾政难辞其咎!

3.贾珍

贾赦和贾政只是打儿子,但有底线。可这贾珍就太无耻了!他侮辱自己的亲儿子贾蓉。

有这样的爹,贾蓉太难了!贾蓉年幼丧母,本来就缺乏爱。贾珍这无耻之人非旦不给贾蓉父爱,竟对贾容之妻秦可卿做了不可描述之事。

贾珍给贾蓉的世界全是灰的,在贾蓉的眼里就沒有道德与爱这两个字眼。

这对父子,无道德,无人伦。贾珍高兴时可以带贾蓉聚赌嫖娼,可以一同调戏两个尤氏继母带来的小姨。

贾珍生气时可以命下人啐贾蓉,极尽羞辱之能事!

连贾府的仆妇赖嬷嬷都说,这珍大爷也不管管自己,怎怨兄弟、侄儿不怕他。

自己行不正、立不端,焉能管好儿子?别说棍棒,若有贾珍这样的生父,就是用刀枪,儿子也成不了才!

二、夫妇顺

夫妇顺是古代的道德标准,可以认为是夫妻和睦。家庭和睦,子女才有好的环境,能成才!

可贾府呢?

1.邢夫人

邢夫人在贾赦面前沒什么地位,她平时:

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一家应大小事物,俱由贾赦摆布,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变吝啬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补偿。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

贾赦所有心思放在"色"字上,邢夫人对子女教育也全不放在心上。她没有丈夫的关心,也只能把心思全放在权、利二字上。

对于贾琏、王熙凤,邢夫人更多提防加嫉妒。这样的生活环境,产生大量的内耗,使子弟无法成才。

对于庶出的贾琮,邢夫人更是凭奶妈教育,这怎么可以呢?主母都不上心,奶妈只会更不在乎,弄得黑眉乌嘴的,沒个公子哥儿的样子,可这能怪贾琮吗?这样如何成才!

2.王夫人

王夫人是世家小姐,可她有些木讷,少了几分情趣。

贾政诗酒放诞的一面,就只能展现在赵姨娘面前。

王夫人表上更多在吃斋念佛,宝玉都说她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

王夫人真心疼宝玉,所以宝玉身上保留了人性的真与善。

但贾珠早逝,王夫人怕宝玉岀事,因此太过保护他了!生于豪门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宝玉成才,难呀!

王夫人难以容下贾环,以至贾环生活环境很恶劣,这种恶劣不是指物质上的,而是指精神上的。凤姐对贾环不是鼓励和包容,更多的批评和斥责。

批评和斥责对一个少年来说,打击是巨大的。这种方式的教育,足以毁掉一个孩子的未来,更别说成才了!

3.尤氏

尤氏岀身平凡,其实很有管家能力。

但是贾珍太无耻了!表面上的面子都不给尤氏留。

贾蓉调唆贾琏偷娶了尤二姐。目的是自己也可以跑去鬼混。

这对父子毫无人伦,尤氏也只能先保住自己的地位,能混一天是一天吧。

在尤氏心中,贾蓉就是个黑了心的混帐种子。尤氏恨他,贾蓉成不成才,尤氏才不管!

子弟怎样能培养成才呢?就是古代也不是凭借棍棒。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这位窦禹钧,"五子登科"说的就是他家的故事。他是怎么教育儿子的?

族人有贫困者,窦禹钧赠财物;有未能婚嫁者,助资金;他建立书院,延请品学兼优者为师,迎家境贫寒之士入学,令安心读书。这样的品德,才有成才的子弟!

这些事,贾府也做。但做歪了!贾蔷、贾芹等子侄拿了月钱却无人管束,因此不学好;贾珍也资助了尤老娘,但贾珍人品不好,资助她是为调戏她女儿;贾家的家学由无能的贾代儒加无德的贾瑞管理,而非有才有德之人,把好好家学弄得乌烟瘴气!

能培养岀成才的子弟,定要自己品行端正,诗礼传家方可!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三迁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一个故事,孟母教育孩子也沒用棍棒。

孟母明白孩子的天性,懂得孩子天性喜欢模仿。孟子小时在坟场边就学出殡,与屠夫为邻就学剁肉,当孟母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

当孟子逃学的时候,孟母就断了织布机!

培养子弟成才需要良好的环境和陪伴。宝玉的启蒙教育是有元春的陪伴;贾兰读书亦有李纨的陪伴。

可除李纨外,贾府子弟的学习都无家人陪伴和监督。王夫人把这件事交给丫鬟,可丫鬟哪明白宝玉在做什么?赵姨娘也管不了贾环。贾琮等更是无人管理了……

成才这件事,棍棒毫无用处,个人能力和机遇是无法选择的。但是育人者的品行和家人的陪伴却是可选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可以创造的。

但是贾府的人忙着争权、夺利、贪钱,整日勾心斗角?何来时间来教育子弟,难怪子弟成不了才。


薇薇polly


虽然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又说“从来纨绔少伟男”啊,《红楼梦》中这些生在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弟子,背靠着家族这棵大树,一味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当然没有几个能够成才的。


东篱旧友


且不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教育方式本身存在的问题,只是请注意,是出孝子,不是出人才。

贾府因为是武勋家族,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原则,但是别说人才了,连守成者都沒有一个。原因是

一、上梁不正下梁歪

教育孩子必须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如果用本来就是腐化坠落的思想教育,只能教出混蛋。

书中写了几次使用打儿子,其中贾赦打贾琏,是因为贾琏对贾雨村为了给贾赦抢石呆子的古扇,弄得人家家破人亡表示不满。贾赦这种棍棒是要打掉贾琏心中尚存不多的善念。

而贾珍在天齐庙羞辱贾蓉,打贾蓉象是打贼,但又带着贾蓉聚麀。

这样的棍棒打出来的是一窝畜生。

二、溺爱私棍棒

有人说贾政打的有理,怎么也沒把宝玉管过来?

贾政打的是狠,但是他从来没有关心过宝玉,也沒有了解过他的想法,非打即骂,宝玉见他如避猫鼠。

而贾母让宝玉生活于内闱之中,让二十多个丫鬟照顾,来往于姐妹之中,贾元春更是不顾男女大防,让宝玉入住大观园。

这种超乎寻常的溺爱岂是一顿板子就能教育过来的。

三、家风

贾府上下,以奢侈为荣,从贾母开始,沒一个人运算筹谋家族的生机,或谋私利,或奢侈浪废,以搞乐为正常的生活。

这样一个家庭,别说是棍棒,就是刀子,下面也出不了人才。


旁观者岚


成才的标准和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考上举人就算成才了,有的世袭祖荫也算成才。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种严厉的育儿方式,教的是做人,古人信奉韩非子的“孝子不生慈父之家”,父亲在子女面前往往端着架子,是一副威风凛凛的严父模样,要是子女的行为不符合规矩,父亲就会请出家法,责打教育,为的是教孩子懂规矩,做个正经人。至于成才这件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不是打一顿就能成的。

《红楼梦》里贾宝玉小时候被家人戏称“混世魔王”,淘气归淘气,他的规矩礼仪可是北静王都夸了又夸的。他差点被贾政打残,也是受了贾环的陷害,白挨了一顿打。后来他和侄子贾兰一起中举,也算是都成才了。



丨无为


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教育子女也要有正确的方法,不能一直,只靠打骂,贾宝玉是一个十分讨厌世俗功名利禄的人,贾政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科举,科举成名当官,同时贾政也是一个十分遵守儒家礼仪的人,贾宝玉一生最恨,追求功名利禄,去爱与女孩子们玩耍,可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并不允许,贾宝玉这样做,棍棒底下出孝子,有时候管用,但也不能一直这样,只有心里想清楚,想明白,才会,解开棍棒的幌子,成为孝子


玲lu


对于“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老话,历来都是有争议的。如果仅仅靠棍棒就能出孝子,那教育,礼仪还有什么意义呢 ?并且像大观园里的这些富贵人家的子弟,是蜜糖罐里泡大的,既吃不了苦,更经受不了风雨挫折,能成才的确实不多。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从来少伟男 !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大千一尘


当然都不能成材!有一个成材的,就不是红楼梦了!最看好贾兰,结果,贾兰当了大官后,死了!贾家绝后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风林559


70后80后基本全部挨过棍棒,你看有几个成才的?那个被了不起国的吹出来智商250超过爱因斯坦的中国人,他做过什么成才得事情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