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拥戴雍正登基的功臣都被雍正杀掉?是雍正的责任大还是功臣责任大?

豫有得


导读:这话说的怎么感觉有点黑雍正的意思呢?四爷党总共也没有几个人,怎么叫都被杀掉呢?《清史稿》中也不太可能记录雍正阴暗的心理活动,所以下面我们参照《雍正王朝》的内容对所谓的雍正屠杀功臣的行为做一下梳理。其实雍正作为有作为的君主,虽然有点刻薄寡恩但是也不绝对是肆意杀害功臣的暴虐之君。


关于雍正皇帝的传闻非常多,血滴子、粘杆处、打击异己;包括继位和去世都蕴含这谜团。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雍正是位勤政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间推新政、刷新吏治都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于雍正夺嫡的过程如果按照《雍正王朝》中的逻辑,其实从太子胤扔复位后就开始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还是雍亲王胤禛的夺嫡团队,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核心策划成员只有两位,邬思道和十三阿哥胤祥;第二个层次:心腹但层次不高,以王府太监总管高毋庸、高福、李卫为主;第三个层次:有能量的外臣年羹尧、隆科多。这些人当中,真正在雍正登基后立刻处理的只有只有高毋庸。


高毋庸、高福、李卫等秘密办差的人

高毋庸是雍亲王府的太监总管,基本上经手了所有雍亲王夺嫡过程中的所以秘密的事情。包括高福也是这样的,高福因为贪杯泄露了太子写给任伯安关于密档的信件而被高毋庸鸩杀。也就是这件事让邬思道看清了雍正的为人,为后来拼命激流隐退半隐埋下了伏笔。雍正登基以后希望自己是光明的,所以不允许自己曾经的阴暗面大白于天下,所以就像邬思道推测的那样秘密消失。


“最迟明天我的话就能应验,府里那些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

所以雍正继位后才继续留用了康熙时期的宫廷太监李德全,至于雍亲王府的太监总管高毋庸肯定秘密消失了。当然最终可能不光高毋庸和高福,这我们就不妄加推测了。接下来我们说一李卫,剧中李卫是唯一经手秘密差事最后不但没被处决反而登上高位的人。

李卫也曾经在追查《百官行述》过程中粉墨登场,所以后来被打发到年羹尧处避风头当然也有让李卫监视年羹尧的意思。李卫用自己忠诚、机敏把四爷交代的事情办的非常妥当,年羹尧的行为始终都在四王爷的监视当中。李卫表现出来的对于四王爷的亲近是发自肺腑的,这些都被胤禛看到眼里。处于夺嫡中重点人物的年羹尧心存私念,随着位置的不断上升必须有人进行近距离监视防止意外出现。所以李卫也因此步步高升,最后成为一方大吏。


夺嫡核心人物邬思道、十三阿哥胤祥

十三阿哥胤祥为人行侠仗义思想相对简单,这是四王爷胤禛的死党。而且在剧中十三爷年轻时多次烈马疆场,军中多有他的旧部。即便是京城附近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都有不少他的旧部,无论是夺嫡当晚还是八王逼宫都是十三爷胤祥凭借自己的军中背景夺的兵权完成了关键一击。

所以在剧中十三阿哥是夺嫡的核心关键人物,所以雍正登基后也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的封赏。雍正对怡亲王胤祥确实不错,绝对称得上兄弟友恭典范。胤祥最后也是操劳过度病逝,而不是被雍正下黑手处死的。

我们再来看邬思道,这位不但计谋高绝而且机警过人。当高福被处死时他就发下雍正这个主子不好伺候。更何况雍正夺嫡的黑暗手段基本上都是出自邬思道的手笔:揣测圣心、计夺《百官行述》等等。所以如果需要掩盖自己的黑历史,邬思道是必死的结局。所以在雍正登基当夜返回府中时 ,求生欲望极强的邬思道才以情动人好歹允许自己半隐退出。所以邬思道最后虽然没能荣华富贵,但是依然活得了善终。


外臣年羹尧、隆科多两位悲惨的结局都是自己作的,不是恃宠而骄就是忘乎所以

年羹尧和隆科多在雍正夺嫡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年羹尧作为陕甘总督,通过控制粮草供给保证掌握重兵的大将军王老十四不会佣兵自重;隆科多作为当时掌握内城兵权的九门提督和十三爷一起成为武力保证雍正顺利继位的功臣。所以论功行赏年羹尧继任抚远大将军继续在西北平叛,隆科多在兼职九门提督的基础上进上书房参与军机国事。

按说这种结果是最理想的,君臣相得不是哪朝哪代都有的。当时雍正急需西北的打胜仗来稳定自己的帝位,所以授予年羹尧节制西北数省的大权。不但如此每月700万两银子的军费也差点让雍正抓瞎,最后被逼的抄贪官的家才凑足了军费。年羹尧在邬思道的指点下也不负众望,顺利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西北大胜让雍正如释重负,所以对年羹尧赏赐都是历来所没有的。

年羹尧也因此骄横跋扈,不但贪污腐败而且很多僭越行为:以下属方式命令各地督抚、睡觉翻牌子、即使军队都只听年羹尧不知帝王存在,所以才发生了卸甲事件。这种种行为让雍正忍无可忍,在百官的弹劾下年羹尧的官职被一降再降最后被鸩杀。


隆科多的情况类似,也是因为恃宠而骄遭到圈禁。在康熙晚年就被提拔到九门提督的任上成为拥立大臣,在雍正登基后又被加封太子太保进上书房可谓皇恩浩荡。在进入上书房后举荐诺敏出任山西巡抚发生了营私舞弊的藩库案,头一炮就没打响。之后又阴谋联络八爷党、弘时策动八王逼宫,强迫雍正让位。老八和弘时固然可恨,但是隆科多走位掌握内城兵权的九门提督参与谋逆逼宫实数不应该。所以隆科多最后被圈禁至死确实自己承担的责任更大一些。



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雍正刻薄寡恩也在高毋庸等人身上下过黑手但是年羹尧、隆科多最后的悲惨遭遇基本都是他们自己作的。整体来看,雍正在功臣的悲惨结局没有起到主导擢用。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在中国历史上,一般雄才大略的皇帝都心狠手辣,清朝的雍正帝也不例外,雍正帝虽然是清朝比较有作为皇帝,以工作狂闻名,但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时就有弑父弑母的传闻,以至于雍正帝不得不此地无银三百两写《大义觉迷录》为自己辩解。雍正帝杀害胤禩胤禟等兄弟以及杀害儿子弘时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样心狠手辣的雍正帝杀害功臣也在情理之中。

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中,每个皇子背后都有一大帮支持者,其中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算是势力比较大的一个皇子,但爱新觉罗·胤禛比较尴尬的是,他爹不疼娘不爱,也可以说是机会比较低的一个夺嫡者。

虽然有很多困难,机会也很低,但是四阿哥胤禛却心机深沉,为人低调,在雍正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有四个人是对雍正帮助最大的,这四个人就是佟佳·隆科多、年羹尧、戴铎和雍正的十三弟胤祥。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这个隆科多,在康熙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

在康熙驾崩之前,只有雍正与隆科多两个人在场,据说是隆科多毒死康熙篡改遗诏让雍正继位。

因此雍正篡位称帝以后,隆科多极其受雍正的宠信,称呼他舅舅而不称呼其名。

雍正在给年羹尧的一份奏折中写道“舅舅隆科多,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可谓肉麻至极。


雍正即位之初清廷铨选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当时被称为“佟选”。

1723年,隆科多与川陕总督年羹尧一起被加封为太保。1724年,隆科多兼领理籓院的事务。充任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的总裁,并且监修《明史》。不久隆科多又与年羹尧一起被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

在雍正的极宠之下,隆科多在权力中迷失了自我,隆科多与阿灵阿、揆叙结党营私,与年羹尧交结。

等雍正尽发阿灵阿、揆叙及年羹尧罪状,宣示中外,而受隆科多引荐的侍郎查嗣庭又被诛,雍正诘问隆科多,隆科多不以实对。

1727年,隆科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即将成功,但由于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雍正帝抓到罪证立即谴其回京逮捕、抄家。

十月,雍正定隆科多四十一条大罪,幽禁于畅春园。隆科多的长子岳兴阿撤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

1728年隆科多被幽禁而死,据说是被雍正派人毒杀。

年羹尧是康熙雍正时期的清朝名将。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雍正帝即位之后,因为年羹尧的妹妹是最被雍正宠爱的年贵妃。作为皇帝大舅子的年羹尧更是倍受雍正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

在年羹尧平定青海的叛乱后,雍正极为兴奋,把年羹尧视为自己的“恩人”,他也知道这样说有失至尊的体统,但还是情不自禁地说了。

为了把年羹尧的评价传之久远,雍正还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否则便不是他的子孙臣民了: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至此,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年羹尧所受的恩遇之隆,也是古来人臣罕能相匹的。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尧入京觐见,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年羹尧本人及其父年遐龄和一子年斌均已封爵,十一月,雍正又以年羹尧平定卓子山叛乱之功,赏加一等男世职,由年羹尧次子年富承袭。

在生活上,雍正对年羹尧及其家人也是关怀备至。年羹尧的手腕、臂膀有疾及妻子得病,雍正都再三垂询,赐送药品。对年羹尧妹妹年贵妃以及她所生的皇子福惠的身体状况,雍正也时常以手谕告知。至于奇宝珍玩、珍馐美味的赏赐更是时时而至。一次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保证鲜美,雍正令驿站六天内从京师送到西安。

此时的年羹尧,志得意满,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终招致雍正的警觉和忌恨。

年羹尧的失宠继而遭祸是以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二次进京陛见为导火线的。在边疆时,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见到年羹尧必须跪拜。

在赴京途中,年羹尧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

更有甚者,年羹尧在雍正面前,态度竟也十分骄横,“无人臣礼”。年羹尧进京不久,雍正奖赏军功,京中传言这是接受了年羹尧的请求。

雍正三年(1725年)正月,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开始公开化。雍正指责年羹尧任用私人、乱结朋党。

四月,雍正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落井下石揭发其罪状。

雍正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九十二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

在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死后,年羹尧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甲戌日(1726年1月13日),年羹尧被雍正赐死,斩杀年羹尧的儿子年富;年羹尧其他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极边。年羹尧幕客邹鲁、汪景祺先后皆坐斩,亲属给披甲为奴。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戴铎是雍正在府邸时期的主要谋士,出了很多点子教雍亲王如何谦恭为皇,为雍正篡位立下汗马功劳。

戴铎一直在帮助雍正想办法处理一些事情,雍正可以成为皇帝很多事情都是戴铎提前给他计划好的,后来在雍正登基以后也是因为他的存在地位得到了稳定!

而雍正即位后,戴铎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先被发到年羹尧处当差,他却自作多情继续为雍正出谋划策。

但雍正却没有感激他也没有奖赏他,因为他也是知道太多雍正的秘密了,雍正让这样的一个人活着就是给自己留下的一个隐患,因此后来雍正用贪污的罪名戴铎给处决了。

在康熙的众多皇子当中,雍正和十三弟胤祥两人的关系最好。

胤祥为了保护雍正,为雍正背锅,被康熙关了十年的禁闭,但是他出来之后仍然对雍正死心塌地。在他接管了丰台大营之后,帮助雍正成功登基。

雍正刚继位的时候。由于皇位还没有坐稳,当时出现了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十四阿哥等八个皇子不满雍正做皇帝,因此就上演了一出逼宫大戏。幸好当时胤祥及时带领军队出手相救,这才让雍正转危为安,所以雍正对他非常感激。

雍正称帝以后,让胤祥开始处理重要的国家大事,胤祥在担任户部总理的大臣的时候事必躬亲做出了很多成效,但是他在被康熙皇帝囚禁期间就已经患病。

最后在1729年的是胤祥的身体已经非常的差,但胤祥还是经常的翻身越岭去视察工作,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速了他病情的恶化。在雍正八年即1730年五月胤祥在家里病死,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四岁。


厚德载物49847


雍正帝,在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中,最后胜出,1722年,康熙帝驾崩后,顺利登上皇位。

雍正帝的继位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迷,而且在影视剧的戏说演绎下,更是让很多人认为,他是修改遗诏后篡位。而实际上修改遗诏一说只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根本禁不起推敲。



雍正帝胤禛在“九子夺嫡”的大战中,最主要的三名拥护者是年羹尧、隆科多,十三阿哥胤祥,但三个人却都没有善终。

年羹尧

年羹尧自幼饱读诗书,后来看中进士,在康熙帝时期就立下赫赫战功,不到30岁,就被康熙帝破格提拔为封疆大吏。

雍正继位后,更是重用年羹尧,下令名年羹尧总领西部一切事务。不仅权利大,而且多次平定叛乱。名气和权利远远大于自己的官位。

在边疆时间长了,年羹尧就成了当地的“小土皇帝”,大权独揽,目中无人,甚至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同时又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由最初雍正身边左膀右臂的“心腹”,演变为威胁雍正政权的“心腹大患”。终于有一天,雍正忍不了了,将年羹尧削职罢免,定了92项罪名,赐死。



隆科多

隆科多,雍正的舅舅,也是一名武将。在康熙时期就成为步兵统领,掌握着京城的警卫队。

后来,和胤禛关系密切,直接帮助胤禛在“九子夺嫡”大战中胜出,为雍正帝继位过程中的关键人物。

后来隆科多也是因为自恃功高,经常到处吹捧自己自己帮雍正帝继位的功劳,而且以诸葛亮自居,这让雍正很不爽,最终被打入大狱。后来被圈禁,疯疯癫癫死去。



十三阿哥胤祥

胤祥是比较精明的人,一生为人做事都特别小心谨慎,从不结党,虽得到雍正的赏识,但无奈44岁时因一种叫“鹤膝风”的病,英年早逝。死后,雍正还将他的名字由“允祥”改为“胤祥”,成为了大清唯一一个不用避讳皇帝名称的人。



所以,年羹尧和隆科多的死,主要责任还是在于他们自己,因为自己是功臣而骄横跋扈,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如果他们能像胤祥那样韬光养晦,最后的结局就不会那么惨。

欢迎关注:历史照片工坊,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历史照片奉送。

小辫儿说历史


要辩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搞明白雍正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雍正继位的合法性,现在应该已经不是问题。人为的迷雾已经扫除。再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雍正是一个很谨严,很勤政的皇帝。说他谨严,是说他不好巡幸,不荒淫酒色,生活很检朴。说他勤政,是说他每天都忙于处理国事,批阅奏章。

在为政上,雍正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实行改土归流,实行摊丁入亩,实行耗湵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整顿吏治,设立军机处,设立密匣立储制度,等等,为康乾盛世的连续做出了很大贡献。

所以,雍正应该算是一个很优秀的皇帝。

任何一个皇帝登基都要有一批拥戴者。雍正登基的主要拥戴者,除他的十三弟允祥外,就是年羮尧和隆科多。

年羮尧,镶黄旗汉军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雍正元年正月,上谕西北军事,即西北军政大权,统由年羮尧总揽。

雍正对年羹尧有多亲信呢?请看雍正二年他在朱谕中对年羹尧说的话:“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子子孙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一个皇帝对臣子亲信,雍正的这段话可算是达到极点了。

可是,就在雍正说这段话仅仅一年多一点,雍正三年十月,年羹尧即被下獄赐死。赐死的罪名达九十二条之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僭越,说白了,就是不把皇帝当回事。

有一件事很典型:年羮尧第二次到京时,年羹尧骑在黄色缰绳的高大马匹上,郊迎的王公以下大臣跪接,年羹尧过目不平视,王公下马问候,他只点点头。仅此一条,就知道年羹尧骄横到了什么程度。

因此,年羹尧之死,也就不奇怪了。

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最高职任步军统领。

雍正在给年羹尧的奏折中写道:"舅舅隆科多,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这话说得也算是够肉麻的了。

可是,到雍正五年冬,隆科多便被永远禁锢。次年六月,死于禁所。隆科多最初被弹劾,是因为贪脏枉法。

隆科多的罪名有四十一款:

1,私钞玉牒,收藏在家。

2,妄拟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这是属于大不敬之罪。

5,皇上谒陵之日,妄奏诸王心变。这是属于欺罔之罪。

6,交结阿灵阿,揆叙,…这是属于奷党之罪。

7,自知身犯重罪,将私取金银预行藏寄菩萨堡家。这是属于不法之罪。

等等。

从以上简单叙述,可以知道,年羹尧和隆科多被雍正处罚,主要原因在他们自己。至于人们传说很多的,年、隆二人因参与雍正登极阴谋而被杀的话,也可以做为参考。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自凡大位已定,都会“卸磨杀驴”,这是人不是神的必然路径,像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样人道的国君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