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康熙皇帝,為何提拔死囚張五哥擔任自己的貼身大內侍衛?

醉愛侃足球


刑部出了一場大冤案,一個名叫張五哥的年輕人竟然替真正的罪犯任季安頂罪,還因此被判了死刑,走上了斷頭臺。

張五哥的妹妹阿蘭找到了十三爺胤祥申冤,原來是江夏鎮的地頭蛇劉八女出面讓張五哥替任季安頂罪,只因為當年劉家有恩於張五哥的父親,並許諾只是去頂個罪,但罪不至死,於是張五哥為了替父親報恩,同意了去頂罪。可後來判下來卻是死刑,張五哥不幹,但刑部卻威脅他說,如果敢翻案,他的全家都會遭殃,所以為了全家人的安全,張五哥只能認命。



得知此事的胤祥怒火中燒,為了伸張正義,他連夜彙報了康熙。轉天,康熙突然出現在了行刑現場,救下了張五哥,還令人嚴查此案。在審理此案的過程中,四阿哥胤禛裝病不出,八阿哥胤禩為了扳倒太子胤礽,誘審肖國興,緊接著十四阿哥胤禵偽造了太子調兵的手諭,大阿哥胤禔主動跳出來說要替康熙殺胤礽,三阿哥胤祉又爆出胤禔魘鎮胤礽的事。

好好的兄弟手足,卻因為一個太子的名位爭得不可開交,甚至不惜置對方於死地。康熙是天子,但也是一個父親,看著自己這些殺紅了眼的兒子們,想到了張五哥這個孝子。

為了替父親報恩,為了全家人能平安生活,他不惜蒙受不白之冤,身陷囹圄,甚至為此險些失去了生命,這是什麼?



聽父親的話,為父親分憂,這是忠,更是孝。

康熙肯定想,看看人家的兒子,替父分憂,忠孝兩全;再看看自己這些兒子,個個為了太子名位勾心鬥角,卻沒人為他這個做父親的分點憂。同樣是兒子,做人的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所以,康熙要大力提拔張五哥。一方面,康熙非常讚賞張五哥的孝順,所以要對他加以大力褒獎,更是想通過他樹立一個標杆和榜樣,告訴自己的兒子們,爭來爭去是沒用的,踏踏實實辦差,為父分憂,才是一個忠臣孝子應該做的。

而另一方面,通過幾次聊天和試探,康熙也更堅信張五哥是個能託付大事的人,也願意去信任張五哥,不僅讓他當了大內侍衛,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且把他當成了自己與胤禛、胤祥之間的聯絡員,關鍵時刻康熙還將自己死後的傳位大事交給了他。最後正是張五哥,他在傳位的關鍵時刻幫助四爺胤禛拿到了金牌令箭,並親自將十三爺胤祥放出宗人府。



由此可見,一個孝順父母的人,他的人品又能差到哪裡去呢?可能康熙就是認準了這點,才成就了身邊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平頭百姓,把他歷練成了一個幹練機敏的大內侍衛。


達摩說


其實,康熙提拔張五哥,是一個伏筆,因為張五哥是十三爺救下來的人。

在《雍正王朝》裡面,康熙帝有三個最為信任的人,分別是張廷玉,李德全,張五哥,為什麼這樣說呢?

張廷玉,是文臣的典範,能力也很強,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唯一配享清太廟的漢臣,足可見張廷玉的重要,也是康熙留給雍正最重要的人。

而張廷玉不足能力強,關鍵還是以天下為先,是一個德才兼備之人,所以在對付隆科多的時候,用另外一道聖旨給了張廷玉,以制約隆科多,這個也足可見康熙對張廷玉的器重,因為他知道張廷玉知道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李德全,一般後面的皇帝是不會用前面皇帝的大總管,但是雍正還是用了李德全,這個說明,李德全這個人只忠於皇帝,也就是說李德全在康熙的時候忠於康熙,在雍正的時候忠於雍正。

對於張五哥,這個是後來的,而且還因此一些意外,張五哥還有兩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張五哥的妹妹是喜歡十三爺的,張五哥這條命是十三爺救下來的,康熙帝不擔心張五哥的俠義。

但是他擔心的正是張五哥的這份俠義,十三爺是支持雍正的,他擔心張五哥會毫無原則的支持十三爺,也就是支持雍正。

那為什麼沒有提到圖裡琛呢?因為康熙很瞭解圖裡琛這個人,也是一個見風使舵的人,所以圖裡琛並不是完全能信任的人。

那康熙後面需要一個很忠誠的侍衛,他看中了張五哥,後來雍正是張五哥帶進暢春園的,金牌令箭也是張五哥收藏的,這個也康熙給張五哥的重要任務。

所以康熙必須考驗一下張五哥。

顯然,十三爺就是最好的命題,太子問題是一個很不好回答的問題,如果其他人,可能會盡力的,拐彎抹角的誇十三爺,可是張五哥得出了一個讓人令意外的答案,那就是十三爺人好,但是不能當太子,因為十三爺太俠義了,不適合當太子。

另外張五哥跟康熙說,他只知道跟康熙說真話,而康熙就需要張五哥的真,他知道張五哥值得信任,就給了張五哥天大的面子,那就是放出十三爺。

康熙帝器重張五哥,正是因為他看重了雍正與十三爺。


歷史簡單說


張五哥由一名死囚逆襲成為大內侍衛,這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故事情節,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存在這麼一回事。

清王朝時期,大內侍衛的選拔是極其嚴格的,不是誰都能擔任的,因為大內侍衛是最接近皇帝的人,且直接負責皇帝的人身安全,所以他們尤為重要,首先他們的政治背景必須百分百清白,政審這一關是非常苛刻的。

康熙皇帝時期的大內侍衛,都是從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中來擇優選拔的,圍繞在皇帝身邊的侍衛包括:頭等侍衛60人,正三品;二等侍衛150人,正四品;三等侍衛270人正五品;藍翎侍衛90人,正六品;

既然問題是圍繞著電視劇來提的,那麼我們就以電視劇中的情節來進行討論:

康熙親自到法場上,無罪釋放布衣張五哥,就已經是天大的隆恩了,為何還要提拔其做自己的貼身侍衛呢?

我們都知道康熙晚年怠政,畢竟年齡大了嘛,治理如此龐大的國家,精力肯定是大不如前,所以就把一些權力下放給了皇子們,也是想讓他們歷練歷練,日後都能成為國家的棟樑。

然而,他的這個些皇子們,個個都非等閒之輩,手中有了權力之後,慾望就開始膨脹了,結黨營私,禍亂綱紀,朝野上下,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布衣百姓,有很多政治投機者與皇子們結成死黨。

有了皇子給他們撐腰,使得下面的一些官吏,視朝廷律法如擺設,名義上是朝廷的命官,實質上與土匪無異,張五哥正是被八阿哥胤禩黨的人給陷害的。

張五哥在江夏與劉八女等人早有私怨,後來又因為胤禛和胤祥,更是與劉八女等人結下了不可調節的冤仇,所以他們才想方設法的要致張五哥於死地。

他們利用張五哥的父親張老漢,來脅迫張五哥為任季安頂罪,先是說只要蹲幾個月大牢即可,可張五哥進了他們的圈套後,才發現自己被坑了,因為自己被刑部叛了斬立決。

張五哥的家人慌了,說啥也不能讓張五哥就這樣白白的送死啊,於是其妹妹阿蘭跑到京城,去找十三阿哥胤祥,希望他能救哥哥一命。

當胤祥瞭解了詳細情況之後,直接去見了康熙,這才出現了康熙親自劫法場的一幕。

康熙在法場上雖當場救了張五哥一命,若對其沒有妥善的安置,那麼救了也是白救,很快任季安等人,還是會想其他的方式來謀害張五哥,所以康熙直接將其提拔為大內侍衛,那麼任季安等人就是有十八顆腦袋,也不敢再有任何非分之想了。

“宰白鴨”在康熙晚年是普遍存在的,這一點英明睿智的康熙非常清楚,但這種官場舞弊的行為,又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他通過拯救張五哥一案,來向世人昭示,他是堅決反對和打擊這種惡行的,並且鼓勵大家要敢於揭發這種惡行。

張五哥能夠從鬼門關撿回一條命,全賴十三阿哥胤祥,所以其對胤祥是感激涕零,康熙重用張五哥的另一個深意就是為日後四阿哥胤禛的即位鋪路,這也是康熙救他且重用他的真正用意。


清史宴


堂堂大清皇帝居然提拔一個死囚擔任自己的貼身侍衛,不得不說這是亙古未有的事,不過細細想來,康熙這一招走的實在是妙。


張五哥這個人之前在四阿哥胤禛去江南籌款時已經出現過了,甚至還因為胤禛等人和江夏鎮的地頭蛇胡教頭髮生過沖突,因此也讓胤禛和胤祥對張五哥的印象很好,甚至還邀請張五哥和他們一起回北京。可張五哥拒絕了,也因為拒絕,才有了後來張五哥頂替任季安坐牢的事。


張五哥之所以同意頂替任季安坐牢,是因為劉八女對張五哥的父親張老漢有恩,所以才同意頂替,沒想到的是,以為就是坐幾個月牢,卻變成了斬立決。這下張五哥一家都慌了。張五哥的妹妹阿蘭去找十三爺胤祥,胤祥又去找康熙,康熙親自去劫法場救了張五哥,並且宣佈提拔張五哥為自己的貼身侍衛。這一舉動著實驚呆了很多人。


有人不解,為什麼康熙爺會提拔一個死囚犯來做自己的貼身侍衛呢?這裡面其實包含了康熙的大智慧。


首先,康熙看中張五哥身上難能可貴的孝道。

因為劉八女對自己父親有恩,所以張五哥才同意坐牢,即便判了死刑張五哥也沒有翻供,就是怕翻供以後他父親會遭到劉八女等人的毒手,這就是孝。相比張五哥對待他的父親,再看看康熙自己的兒子們,為了皇位,爭權奪利。尤其是太子,枉費了康熙培養他這麼多年,還弄出了個天大的“刑部冤案”,實在讓康熙失望透頂。


第二,把張五哥放在自己身邊,康熙是想時刻敲太子胤礽和其他皇子的警鐘。

“刑部冤案”的發生,已經不是一次簡單的個案,是太子德不配位的集中爆發,讓康熙覺得胤礽不配做這個太子。只是作為父親,還是想給胤礽一個機會。把張五哥放在自己身邊,就是讓太子胤礽明白,“你做的那點事,朕是知道的,希望你有悔過之心”。也希望通過此事,康熙讓其他皇子明白,你們作為皇帝的兒子,孝心都不如一個民間的草民,只知道爭權奪利。


第三,想立張五哥為標杆,讓天下人知道,只要你們有孝心,都會有報效國家的機會。你們看張五哥,一個死囚犯,朕都讓他來做自己的貼身侍衛了,你們還怕沒有機會嗎?以孝治國,推動家庭和睦融洽,國家才能繁榮穩定。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康熙是在為胤禛鋪路。

康熙一代明君,早就知道太子不堪大任,廢掉只是時間問題,他也看出了老四胤禛才是最可靠的人選。只是“九子奪嫡”太過激烈,如果過早暴露出胤禛繼位的跡象,胤禛肯定會成為眾矢之的,招架不住。


所以,康熙選擇張五哥作為自己的貼身侍衛,就是為了加強自己和老四胤禛之間的聯繫,而不被其他人發現。畢竟康熙身邊的侍衛都是有背景的,雖然都是忠於康熙的,但是也被劃分為很多派系,康熙的一舉一動都會通過這些侍衛讓其他人知道,這一點康熙是非常清楚的。


只有啟用沒有任何背景,而且對康熙非常忠心的張五哥,才能讓康熙守住最後的秘密,這一點張五哥也是非常符合的。加上張五哥非常感激老十三胤祥的救命之恩,也自然願意為胤禛集團效犬馬之勞,張五哥也就不會被老八或者其他人收買。這一點也讓康熙非常放心。


在康熙駕崩的那一晚,正是張五哥手持康熙的金牌令箭去找胤禛,後來又去釋放十三爺,讓十三爺手持金牌令箭穩住了豐臺大營。試想,在康熙駕崩前,如果是屬於老八陣營的侍衛拿走了金牌令箭,你說老四胤禛還有機會當上皇帝嗎?所以可以看出,康熙安排張五哥作為自己的侍衛,其實就是再下一盤大棋,為胤禛鋪路。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雍正王朝》中康熙選擇讓張五哥擔任自己身邊的護衛的原因應該有以下幾點:

1、被張五哥孝心所感動,提拔張五哥。

張五哥被康熙提拔為大內侍衛是在康熙將張五哥從刑場上救下來之後。

張五哥頂罪的原因是因為江夏鎮劉八女的父親對張五哥的父親有恩,張父為了報恩答應了讓自己的兒子張五哥替任季安頂罪。

後來發現是死罪之後,張五哥為了避免自己的父親因為包庇頂罪受到牽連,所以甘願受死。

歸根到底是張五哥是為了自己的父親才甘願承擔死罪,是“孝道”的體現,雖然迂腐,但是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康熙皇帝正在為自己的兒子只知道爭奪皇位,而不知道孝道的行為傷心和煩惱,所以特別容易被張五哥感動,為了表彰張五哥的行為,特意提拔張五哥擔任自己的侍衛。

2、為將來選擇胤禛繼承皇位提供必要的安排。

張五哥的事情是十三阿哥胤祥報告給康熙皇帝的,等於胤祥是張五哥的救命恩人,而且張五哥是一個孝子,這樣的人應該是非常感激胤祥的。

胤祥是四阿哥胤禛的鐵桿支持者,如果將來選擇胤禛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將張五哥放在自己的身邊加以培養,對將來的皇位順利的繼承會有用。

果然後來是張五哥有情有義,康熙駕崩當晚是張五哥負責保護胤禛進宮,同時也是張五哥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後放出了十三阿哥胤祥,幫了胤禛的大忙。


逝去即歷史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當張五哥從劊子手的刀下全身而退後,迎接他的就是新生。隨著刑部大案的審結,張五哥苦盡甘來,被康熙破例擢拔為大內侍衛。這是張五哥的福氣,也是康熙的慧眼識珠,是康熙帝王心術的體現。我們來看看這其中的緣由。

在江夏鎮四爺和十三爺結識張五哥後,張五哥一家古道熱腸,為了招待四爺等人,不惜得罪了莊主劉八女。四爺等人為了不連累張五哥一家,連夜離開了江夏鎮。張五哥的俠義心腸,十分難得。

時過境遷,刑部大案爆發,江蘇巡鹽道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犯下強姦殺人的命案,張五哥為了父親的安危,被逼頂包任季安。一家遭逢大難,幸得有十三爺胤祥出手相助,康熙知曉了案情。之後,康熙親赴刑場,刀下留人,解救了張五哥。


張五哥為啥得此殊遇呢,康熙親自救人,不是誰都有這個待遇的,最大的可能是張五哥的俠義與孝行,感動了康熙皇帝,所以皇帝才會如此重視他。歷朝歷代,許多君主都推行仁政,以“孝”治天下。而張五哥為了父親,甘願受死,這種大孝的行為,正是康熙所備受推崇的。

刑部大案發生後,八阿哥胤禩主導了案件的審理。八阿哥夜審肖國興,誘供之下,得到了不利太子的供詞。康熙對於太子的行為,再次予以寬容。 貼身大臣張廷玉懂得康熙皇帝的心思,銷燬了供詞。刑部大案結束了,任季安,劉八女伏法,張五哥則被破格重用。


張五哥為何被破格重用呢?康熙其實有諸多想法,首先肯定是因為張五哥的俠義、孝行還有身體素質過硬啦。其次,則是為了四爺和十三爺,畢竟張五哥和自己兩個兒子交情匪淺,張五哥作為大內侍衛,可以更好的替四爺和十三爺辦差,這也是為將來計。

這裡康熙皇帝重用張五哥可能還有另一層意思,將刑部大案的知情人安排在自己身邊,加以控制,畢竟這個案子牽連刑部、太子,如果在民間廣為流傳,太子的地位和威信勢必產生動搖。此等大案的發生,已經牽連了太子。康熙有心維護太子儲君,急忙處置了肖國興,並將知情人張五哥控制在身邊,這也是合乎情理和康熙的帝王之術的。


張五哥得到重用後,他幫助雍正繼位,積極辦差,最後也是有情有義,甘願為十三爺胤祥守陵,張五哥完成了自己的抱負,也報答了康熙的知遇之恩。張五哥善始善終,堪為雍正王朝中的一代英豪。


風雪夢不逝


自古以來,忠孝之人總是為人推崇喜愛,在《雍正王朝》電視中,康熙重用提拔從死囚張五哥來擔任自己的侍衛,一是喜歡的是張五哥的忠孝之道;二是看中他的武藝高強,留在自己身邊是一大保障。



我們先說為什麼張五哥會成為死囚呢?這還要從上一輩的恩怨說起。劉八女對張五哥的父親張老漢有恩,為了報恩,張老漢答應了劉八女的讓張五哥頂罪的請求。但是而張五哥接下了這件事情,是受到劉八女等人欺騙,同時也是也是出於對自己父親的孝心,父親欠下恩情,自己這個做兒子的必然要還上,同時,也是擔心如果自己不答應,劉八女等人會為難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的妹妹。



張五哥的行為雖然說有他不對的一面,但是在當時的康熙看來,張五哥的精神難能可貴:這是孝,是我們應該保持的。父親的話一定要聽,父親要怎麼樣就去怎麼樣,這是忠;正是因為這份“忠”、“孝”才讓康熙刮目相看,才會將自己的安全託付給他,這是康熙相信他的人品,是給予他的最大的信任,也是對於他的最大獎賞。



看完了張五哥,再看看自己的兒子,一個個為了爭奪皇位是兄弟相爭、骨肉相殘,沒有一點的忠孝仁義,讓已經年過半百的康熙傷心不已。

而也正是張五哥,讓康熙看到了作為一個榜樣,康熙感覺到了寬慰,因而不止一次的誇讚張五哥孝子,並且專門對於孝道進行過嘉獎,而他也希望張五哥能成為阿哥們的榜樣,讓阿哥們懂得孝順。

但是,他們卻不理解康熙的良苦用心。


歷史伶俜者


張五哥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的人物,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康熙當時也沒有60多歲,應該只有50多歲。

如果單純從歷史來講,是說不通的,因為皇帝的貼身侍衛必須出自於八旗子弟,並且是上三旗的子弟,這是先決條件,根本不允許漢人子弟擔任滿清皇帝的貼身侍衛,哪怕是最低級別的侍衛。比如隆科多,本來是給康熙皇帝牽狗的人,但因為他是上三旗子弟,也是一等侍衛,滿清的一等侍衛屬於正三品武官,所以,張五哥是怎麼也擔任不了康熙皇帝的貼身侍衛的。

為什麼他就當了呢?因為是劇情的需要。《雍正王朝》不是歷史,是歷史文學影視作品,是經過了改編和創意的,在等級森嚴的滿清皇宮之中,將一個漢族小子充實進去,也算是一種文學作品的創造吧。

你見過皇帝親自劫法場嗎?這當然也是創作,為什麼康熙皇帝要親自劫法場救張五哥?

不是因為老四老十三彙報得有多嚴重,而是大清建國七十多年來,這是首例,聞所未聞,康熙皇帝不能因此壞了自己統治幾十年的名聲,都說康熙盛世,居然還出了這樣的案子,這不是給自己臉上抹黑嗎?所以,康熙皇帝不顧一切衝到法場,親自前去解救張五哥,是要挽回自己的名聲,讓天下人看看自己的英明之舉,要知道,這樣的機會還真不多,他豈能浪費。搞好自我宣傳工作也是皇帝的本事之一。

如果這樣說還不夠,那麼還說深點。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不久前剛從江夏鎮賑災回來,被劉八女等人以一塊“禮儀德化”的匾額壓得出不來氣,這匾是誰寫的?康熙皇帝啊,整個江夏鎮已經變了天,人心不古,像劉八女任季安這樣的貨色就是打著“禮儀德化”的招牌作威作福的。

想必老四和老十三沒少添油加醋給康熙彙報這事。張五哥正是江夏鎮的人,和劉八女任季安等比起來,張五哥一家才是真正維護“禮儀德化”精神的良民百姓。

“禮儀德化”的招牌是康熙皇帝對社情民風的肯定和表彰,出了劉八女任季安這樣的敗類,不僅僅是給康熙皇帝的臉抹黑,還是在狠狠抽打康熙皇帝的臉啊。加之這事兒恰恰和張五哥聯繫起來了,所以,康熙皇帝親赴法場,救張五哥,其實他不僅僅是救的張五哥,更是救的自己的名聲啊。康熙的舉動,同時也給了老四以信號,江夏鎮的罪過必將淹沒,為年羹堯血洗江夏鎮埋下了伏筆。

很多人從張五哥的“忠孝”之精神去分析康熙他親自往法場營救還提拔他為貼身侍衛固然不錯,因為康熙皇帝多次說到了“孝義”,並且對孝義之人進行大力表彰,但是這不是他親往法場救張五哥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兩點:一是大清七十年來這樣的案子尚屬首例,康熙不能將惡名背在自己身上;二是那塊“禮儀德化”惹了大禍,康熙皇帝想要挽回自己的顏面。

還有人分析說康熙皇帝在佈局,想要利用張五哥這個小人物為將來的新君鋪路,順便還可以監視老四和老十三他們,不過這扯得就有點遠了,估摸著康熙皇帝當時還沒有想那麼多,因為他還能掌控局勢,還沒老糊塗。


青燈問史


江夏鎮有一個人,是當地的一個土皇帝,他叫劉八女,別看這個名字比較娘,但是劉八女是一個地道的爺們,這裡的“爺們”不是說這個劉八女仗義,只是說明他的性別。

劉八女的姐夫叫任伯安,這個人不簡單,他在《康熙王朝》裡的官職是江蘇巡鹽道,只是這個官職在《清史稿》中並沒有記載,只有一個叫“兩淮鹽運使”的官職,不過看名字大家都能看得出來,這兩個職稱雖然不同,但是職能都差不多,在古代管鹽意味著什麼?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

任伯安的背後是九爺,他屬於當時最強勢的八爺黨,是八爺黨中財神爺,八爺的大部分開銷主要都靠這個任伯安來孝敬,背靠大樹好乘涼,任伯安活得滋潤且囂張。

任伯安有一個弟弟叫任季安。這個任季安不是什麼好餅,仗著他的哥哥地位,為非作歹,無惡不作,魚肉鄉里,調戲良家婦女,終於在一姦殺寡婦後,東窗事發,難逃一死。不過任季安不會坐以待斃,還想通過不法手段逃避罪責,最終他找到了壞水更多的劉八女,劉八女的爹曾經對張五哥的爹有恩,於是劉八女找到張五哥的爹爹,說任季安犯了點事兒,讓他兒子張五哥去替做下牢。

張五哥的爹一聽,不好退卻,因為劉八女的爹對他們家有恩,這劉八女如今張嘴求情了,如果了不給辦,恐怕被人說不義;再一個這個任季安的名字張五哥老爹聽過,他的哥哥可是任伯安,堂堂的江蘇巡鹽道,手眼通天,朝廷裡都有人,想來任季安即使有罪,他的哥哥也會替他擺平,自己的兒子張五哥很快就會出來了。

想到這裡,張五哥的爹爹單純的讓自己兒子去了,張五哥不是傻子,但是孝子,他相信自己的爹不能給自己窟窿橋走,於是就去報恩、盡孝、頂罪了。

一進天牢,張五哥傻眼了,這是啥地方啊?全是死刑犯, 等他知道自己將會被推到菜市口砍頭的時候,張五哥有點後悔,他頂罪可以,但是沒說頂死罪啊。

但是張五哥沒敢聲張,第一、張五哥想到自己如果聲張了,那麼他頂罪的事情就會敗露,這樣一來他有罪,他爹也有罪,他自己倒沒什麼,他的老爹那麼大年紀,如何能夠經受得起牢獄之災啊;

第二、劉八女的父親對自己的父親有恩,張五哥知道這件事,他也知道自己頂罪就是為了幫父親報恩,如果他說了他是頂罪的事情,他爹欠劉八女的恩情就永遠沒機會還清了,他不想讓父親失望。

就這樣,張五哥居然將死罪替任季安頂了下來,但是他在被斬首之前,被老四和老十三給挽救了,這件事情讓康熙知道了,斬首的時候,康熙親自來到刑場救了張五哥。知道始末的康熙,讓張五哥留在身邊做了侍衛。

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康熙看到了兒子們的暗藏殺機,兄弟之情當然無存,他想和兒子們說清楚,但是這種事情哪能說得清楚呢?於是他想通過什麼事情去暗示他們,這件事情就是康熙留張五哥在身邊。

張五哥是什麼人?一個頂罪的死囚而已,康熙為啥要提拔他留在自己的身邊?因為張五哥為人敦厚,處處為他人著想;因為張五哥為人孝順,為了不連累父親,自己甘願領死;因為張五哥夠義氣,為了報劉八女的恩情,寧可一死。

正因為張五哥重情重義,康熙想把張五哥留在身邊,讓自己的兒子們看看,真正的孝子是什麼樣的,而不是整天你爭我奪的為了權力拼殺。

同時,康熙還有一個隱藏很深的用意,這個用意是為了他的四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在九子奪嫡的時候,每個皇子都為了自己爭奪皇位做準備,都不願意做得罪朝臣的事情,他們紛紛拉攏大臣,為自己積蓄實力。只有一個人不同,那就是老四,老四採取的策略是不爭即使大爭,他選擇死心塌地的為康熙辦實事,為社稷辦大事,嚴於律己,成為了當時的孤家寡人。

康熙對皇子的考驗,老四經受住了,如果老四沒得到皇位,在康熙死後,他必然要面對滿朝文武加上所有皇子的擠兌,恐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康熙不想因為老四對自己忠心耿耿,最後還要拋棄他,於是康熙留張五哥在身邊,也是為了暗中幫助老四兒子一把,因為這位張五哥的恩人正是老四和老十三。

也正是因為張五哥,在康熙駕崩的時候,帶著金牌令箭到四爺府上放了十三爺,十三爺又立刻接管了豐臺大營,這才有了雍正順利登基的一幕,後來張五哥果然忠義,成為了雍正的侍衛,後來又在十三爺去世後,為十三爺守陵以報其恩!


60多歲的康熙皇帝提拔張五哥做侍衛,一是為了用他的孝行感動各位皇子,希望他們能夠重拾親情;二是為了幫助老四一把,免得他在自己死後不能順利即位,落個悽慘下場,可謂用心良苦!


野史日記


《雍正王朝》中張五哥他爹張老漢,因為劉八女對其有恩,因而答應了劉八女的請求,讓張五哥頂罪。而張五哥相信只是頂替坐牢,而不是頂替死罪;所以,張五哥頂替了任季安,成為了刑部的死囚。而最後要被斬殺的時候,被康熙救下來,之後康熙就安排張五哥擔任大內侍衛,為何康熙會如此處理呢?

首先是感嘆張五哥的孝心,此時的康熙已經60歲了,也希望能有個父慈子孝的環境,尤其是對太子的失望,更加讓他更加希望能有一個孝順的兒子。但是實際上目前奪嫡之爭已經陷入白熱化狀態,各位皇子為了爭奪地位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大大讓康熙這個做父親的傷心。

所以康熙在面對張五哥已經犯罪的情況下,因為其孝心而沒有處罰,並且升任大內侍衛,這是給各位皇子傳遞一個信息,只要你們有孝心就會得到皇帝的認可,可惜皇子們並沒有將他所傳遞的信息當回事。

其次是這時候康熙已經對太子死心,而也看穿了老八的為人,所以需要扶持新的勢力出來抗衡這兩股勢力,而康熙所選擇的人就是老四。張五哥雖然是康熙救下來的,但是老十三也出力不少,張五哥也對老十三心存感激,有這樣一位人在康熙身邊,就可以幫助老四他們一黨。

此時的康熙對於四爺和十三爺還是非常的信任與喜愛的,而張五哥就是康熙與四爺和十三爺之間聯絡的關鍵人物。實際上後來的事情也正是這樣,張五哥在康熙身邊幫助了老十三出牢獄,也在雍正繼位時幫助了雍正。

最後就是張五哥會對他忠心,一般來說孝順的人度比較忠心,並且康熙還親自救下了張五哥,這樣張五哥自然會死心塌地的忠心康熙。

《雍正王朝》的精彩之處在於帝王心術會通過很多形式表現出來,康熙的每一個用意都有其深刻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