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要修承德避暑山莊?

嶽祥聘


避暑山莊,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佔地564萬平方米,相當於2個頤和園,8個北海公園,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


康熙皇帝開建避暑山莊,不僅是供皇家休憩度假的園林,更重要的是從政治、民族和外交、軍事上考慮。

一是作為政治上的第二個政治中心。

避暑山莊離北京遠近適中,公文朝發夕至,地理位置十分合適。同時山川優美,氣候宜人,在北京之外,選擇一個地方處理政務,這裡是避暑的極好勝地。

避暑山莊地處蒙古部落和內地的交錯地帶。長期以來,蒙古部落動盪不定,不僅威脅南部長城地區的安全,還對西北廣袤的地區影響很大,康熙平叛噶爾丹、大小卓木等戰爭,顯示西北部對政權穩定的極端重要性。這裡,地處蒙古諸部落之中,當年康熙皇帝在南方平定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時,內蒙古察哈爾部首領布尼爾乘機在東蒙遼西一帶發動叛亂,沙俄也不斷威脅,康熙皇帝必須要增強對蒙古等地的邊防管理。康熙來避暑山莊50次,乾隆皇帝來54次,嘉慶皇帝來19次,他們每年大約有半年的時間要在承德度過,清前期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和外交等國家大事,都在這裡處理。因此,承德避暑山莊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個政治中心。另外清帝嘉慶、咸豐皆病逝於避暑山莊。

二是民族宗教上的蒙藏事務管理。

建立避暑山莊,可以與北方邊疆的各少數民族建立一種常來常往的友好關係,他們的首領不必長途進京,就可以與清廷在較方便的承德溝通交誼。西藏和蒙古上層和貴族都信奉喇嘛教。康熙皇帝等還為他們建立外八廟等藏傳佛教宗教場所,也是從宗教上和政治上的需要。乾隆在這裡接見並宴賞過厄魯特蒙古杜爾伯特臺吉三車凌,土爾扈特臺吉渥巴錫,以及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等重要人物。通過宗教,懷柔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上層和貴族,對治理西北地區意義重大。

三是軍事上的邊防鞏固與皇家習武。

在平定三藩等一系列叛亂的戰爭中,康熙有感八旗兵的沒落,決定建立皇家獵場,用以訓練八旗貴族之弟。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親自率領八旗軍北上選址。經反覆篩選,最後在距北京350公里的翁牛特、喀喇沁等蒙古族遊牧的地方建立了木蘭圍場,用於訓練八旗軍隊,並供清朝皇族和王公大臣行圍打獵。木蘭圍場建立的數十年,每年秋季,皇帝帶領王公大臣、八旗軍隊、乃至後宮妃嬪、皇族子孫等數萬人前往木蘭圍場行圍狩獵,舉行大規模的秋獼大典。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哨鹿”打獵時八旗兵頭帶戴鹿頭,在樹林裡口學鹿啼叫,引誘異性 ,是一種誘殺的打獵方法。“圍場”是漢語,意思是按預先選定的範圍,合圍靠攏形成一個包圍圈, 狩獵。“木蘭秋獮”中的“獮”就是行獵的意思。通過打獵,來培養八旗子弟的尚武精神。

為了解決皇帝沿途的吃、住和皇帝處理政務的需要,在北京至木蘭圍場之間,相繼修建2l座行宮,其中熱河行宮,即避暑山莊是最大的一座,是康熙皇帝親自擇址相地而建的。  

通過打獵,又可聯絡北方各少數民族,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鞏固北部邊防。

四、環境上躲避瘟疫的需要

康熙皇帝在承德建行宮,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躲避瘟疫——天花。明末清初,天花等瘟疫時常發作。滿族皇室對天花免疫力低,容易感染天花。順治皇帝所生的8個阿哥6個格格,其中4個阿哥早亡,格格更是隻倖存了1個。順治皇帝也是因感染天花,最後病死在養心殿。康熙皇帝35個皇子25個公主,其中15個皇子13個公主早亡。其他皇室成員和王公大臣的子女死的則更多。所以,天花瘟疫成了滿族皇室的災難。康熙皇帝當年生下不久就被抱出宮外,躲避天花。直到他2歲後染上天花,並挺過這生死劫難後,才搬回宮內。康熙皇帝在承德清涼之地建行宮,也有躲避天花的目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會先入為主的認為這個地方是康熙夏天用來避暑閒暇的勝境,殊不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建造次行宮真正的秘密竟然和他體內流淌的血液有割捨不開的淵源。

避暑山莊,又叫熱河行宮,佔地面積8千餘畝

從歷史的真實和嚴謹性來說,康熙僅僅是把避暑山莊開始建造,後續雍正和乾隆為了完成先帝爺(康熙帝)的遺願,最終竣工耗時90餘年。

有人對康熙把避暑山莊建在承德覺得匪夷所思,為什麼康熙不把自己的避暑山莊建造在北京附近呢?

這樣一來方面自己去消遣避暑,二來不耽誤朝政。

下面我們先來釋疑這一點:

避暑山莊全貌

此行宮取名避暑山莊,顧名思義,和此處的地貌地勢密不可分,依山傍水,綠樹成蔭,枝繁葉茂,行宮的打造設計完美的結合了山貌,保持了山河樹的原貌,真可謂美不勝收。

首先康熙本為滿族,骨子裡更善習性北方天寒地凍的寒冷氣候,建造此行宮確有避暑之意,但避暑僅僅是其中最表層的意願,其實此行宮在建造過程中也用於政治和軍事的辦理和銜接。

亦有重視和監視蒙古之意,又有和北京遙相呼應之陣。

避暑山莊的虎狼地勢,迫使康熙不得不在此處建造一個對外稱避暑山莊的行宮,更多的為了方便遠在邊疆的“子民”不必長途跋涉進宮朝拜康熙,而且康熙每年或者每幾年會來此處與蒙古等地試著會面,交流民俗風情,瞭解軍民穩定性。

據說從建造開始康熙來過此處約50次上下。

避暑山莊的地理位置從軍事格局來分析,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河北省簡易規劃圖

綜合以上分析,避暑山莊工程框架由康熙啟動,後由雍正和乾隆竣工,此處的避暑作用和怡人的風景毋庸置疑,符合滿族人的習性確實是個避暑的絕佳之地,

但是最主要的是還是為了政治和軍事的硬性需求,所以此宮殿建造在此處可以說一石二鳥,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是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承德避暑山莊,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時約九十年,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全部建成。至於康熙為什麼要修建承德避避暑山莊,我認為無外乎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用以清代皇帝休閒、避暑之用

我們看,現在的一些有錢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各個地方買房子,在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地方居住,這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比如,東北就有不少人在海南購房,冬季到海南過冬。所以,皇帝也不滿足整天呆在紫禁城裡,修建避暑山莊,做為休閒避暑之地,也很正常。

康熙皇帝在北巡和參加“木蘭秋獮”時,在喀喇河屯(今欒河鎮)修建了行宮,康熙比較喜歡這裡,經常住在行宮。他認為這裡土肥水甘,泉清峰秀,他每次住在這裡,連食慾都倍增。有一次,康熙走訪附近的老農,得知有一個蒙古牧場,附近既無人家,也無墳場,草木茂盛。而且泉水質好,喝了很少生病。於是康熙親自騎馬前往老農說的地方考察。發現果然是一個好地方,此處森林茂密、氣溫涼爽,小河彎彎、景物誘人,而且還少有蚊蟲。看著對面的棒錘山,康熙被此處景色迷住了。於是,康熙親自設計避暑山莊的園林工程,決定取其自然景色,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主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將湖泊挖深,修建了湖中長堤,並命名為芝徑堤。經過五年的修建,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山莊基本建成。到乾隆時期,又對其進行了擴建,山莊的面積達到了560萬平方米,在山莊周圍用石砌了宮牆,長約十餘公里。

山莊建成後,康熙及後來的幾位皇帝,一年之中有五六個月的時間在這裡處理朝政事務。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在這裡設置了地方行政機構熱河廳,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為承德州,承德的名字也是由此開始的,乾隆四十三年又升為承德府。

二、皇帝北巡和木蘭秋獮時的行宮

為了加強與北方少數民族聯繫,鞏固北部邊防,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開始,康熙每年都要從北京出發,由古北路或喜峰口,巡視長城以北的北方地區,年年如此,終康熙在世沒有停止過。在康熙皇帝北巡時,發現了這片地方地勢良好,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最關鍵離京城又不遠,只有230公里,並且在北京與東北清王朝發祥地之間,是滿清皇帝家鄉的門戶,還可俯視關內,外控蒙古各部,於是選定在這裡建設行宮。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成了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在平定“三藩”過程中,康熙皇帝發現八旗士兵戰鬥力大不如昔,為了避免八旗子弟驕逸自安,康熙認為通過木蘭圍獵,可以增強八旗士兵的體質和素養。他親自劃定“木蘭圍場”的界地,並決定每年舉行一次,大約二十天的木蘭秋獮,用這種方式訓練提高士兵攀登、騎射、搏鬥的水平,這也是他訓練軍隊的一種方式和途徑,康熙說:“國家承平雖久,豈可遂忘武備”。每年還由蒙古王公輪班同往圍場守獵,以行獵習武,舉行賽馬、騎射、摔跤活動和大型宴會,並對蒙古王公進行賞賜,以密切清廷與蒙古各部的聯繫,同時,也起到監督作用,從而穩定清朝統治。

避暑山莊同時也成為了清朝皇帝接見外國使臣,和接受其他少數民族朝覲的重要場所。在乾隆時期,來自各地的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藏族、苗族和臺灣的高山族等少數民族的上層人場,先後來到避暑山莊朝覲清朝皇帝。朝鮮、南掌、安南、緬甸等國的使節和國王也來到避暑山莊,英國也派出使臣到山莊拜見乾隆皇帝,請求通商貿易。可見,承德避暑山莊,儼然成了清政府的第二個政治中心。

承德避暑山莊,充分利用山谷盆地多變的自然景色,有康熙和乾隆命名的七十二景。有連綿的山巒,也有幽靜的峽谷;有著名的南山積雪,還有棒錘、羅漢峰聳立在遠處,猶如一幅多彩的畫卷。這座中國現存佔地面積最大的古代帝王宮宛,也成為了珍貴的古代園林建築傑作。


劍南之道


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的夏宮,由康熙皇帝下旨修建。這座宮殿位於距離北京市200公里的承德市武烈河西岸一帶的狹長谷地上。避暑山莊歷時87年修建完成,從康熙四十二年一直到乾隆五十五年,佔地面積達到564萬平方米,堪稱古典皇家園林之最。而避暑山莊最大的特點就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分為宮殿區,苑景區兩個部分。

清朝的建築多以金碧輝煌,奢華大氣為主,但是避暑山莊算是其中的異類。因為避暑山莊沒有故宮,頤和園那種標誌性的紅牆黃瓦,而是以灰瓦罩頂為主。避暑山莊之所以與當時大部分宮殿建築風格不同,與康熙皇帝是分不開的。

縱觀歷史,康熙皇帝算得上是排名靠前的明君了。不僅僅學識淵博,而且文武雙全,有遠見卓識。16歲除鰲拜親政,在位期間平三藩,打臺灣,平定噶爾丹。康熙皇帝持國有道,深知節儉的重要性,也總是會以“勤儉可以興邦,奢侈可以亡國”來告誡自己。在避暑山莊修建的時候,康熙就下令營造司要就地取材。

避暑山莊中最能夠體現康熙皇帝節儉觀念的就屬楠木殿了。這座楠木殿顧名思義是由純楠木構成,包括天花板和門窗都是由楠木雕刻而成,頂部鋪蓋灰瓦。楠木殿只是俗稱,指的就是避暑山莊正殿“淡泊敬誠殿”。諸葛亮有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此句深得康熙認同,所以就以淡泊敬誠為宮殿命名。

很多人都會有這麼一個疑惑,康熙皇帝為什麼修建避暑山莊,而且一座皇家園林修得如此樸素,而且與避暑山莊同時修建的,位於行宮東面、北面的外八廟卻如此金碧輝煌?

其實康熙修建避暑山莊,並且漢、蒙、藏所屬宮殿個個恢弘壯麗,高大巍峨,裝修的規格都超過了皇宮。原因就在於,康熙皇帝為了彰顯重視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希望宗教能夠成為維繫各民族關係的紐帶,減少戰亂。這就是為什麼康熙修建避暑山莊,並且自己的行宮要比其他宮殿樸素的原因。


古時新說


康熙修建的避暑山莊坐落於河北省承德市,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承德避暑山莊,又叫做熱河行宮。是康熙皇帝於公元1703年下令建造的,又經歷雍正、乾隆兩朝的擴建和改造方才建成。這座龐大的皇家莊園依山傍水,風水極佳,總共佔地8000多畝,相當於兩個頤和園的面積。莊內景觀數不勝數,比較有名的是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七十二景,是中國現存的規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

避暑聖地,地理環境優越

承德避暑山莊位於內蒙古草原和華北平原的交界之處,屬於中國典型的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一年當中七月最熱,但平均氣溫只有24度左右,非常涼爽,與北京的盛夏伏天相比,這裡無疑就是一處避暑天堂。其次,承德所屬地區在康熙年間是一片遊獵牧場,地廣人稀,湖泊、平原、丘陵交相掩映,在這裡建造行宮不會大規模侵佔百姓的民田民居,而且地勢開闊,也便於建造大型皇家園林。

地處咽喉,交通便利

承德位於蒙古、北京、遼東交界處,距離北京和關外龍興之地都不遠。古時候,天子離京是比較危險的,可能有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搞不好可能連皇位都丟了。但承德距離北京不遠,朝廷的一舉一動還有各位大臣的奏章條陳可以在一天之內送到皇帝手裡,在這裡處理國家政務幾乎不收影響,也相對安全。

政治意義濃厚

蒙古各部族向來都是清廷的心腹大患,在這裡方便監視草原的一舉一動,一旦有什麼異變,清廷可以第一時間有所準備。其次,每當蒙古使者前來朝見,也基本上在承德避暑山莊舉辦會盟,康熙皇帝會在這裡進行圍獵活動,一方面向蒙古各部族展示軍事實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各方勢力確認康熙皇帝在蒙古的統治地位。


溯古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避暑山莊是清代皇帝的夏宮,為康熙皇帝授意所建。這座宮殿位於距北京市200公里的承德市武烈河西岸一帶的狹長谷地上。避暑山莊前後建造了87年,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佔地面積達564萬平方米,規模之龐大為現存古典皇家園林之最。避暑山莊最大的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分為宮殿區、苑景區兩大部分。其中苑景區分為湖區、平原區和山區,有殿、堂、樓館、亭、榭、閣等100多處建築,並有兩朝皇帝欽定景緻72處。

清代宮廷建築以金碧輝煌、恢宏大氣為主,避暑山莊可說是其中的異類。它捨棄了帶有故宮、頤和園等傳統皇家建築標誌性的紅牆黃瓦,一律以灰瓦罩頂。

避暑山莊的設計建造者敢於在建築過程中做如此大的改革,與下令建造這座園林的康熙皇帝是分不開的。 即使放在整個中國帝王史上衡量,康熙皇帝也是一位難得的明君。他學識豐富、文武雙全,胸中有遠見卓識。康熙帝16歲即剪除鰲拜黨羽親政,在其長達61年的漫長執政生涯裡,宣佈永遠停止圈地、平定三藩、派兵攻入臺灣、平定噶爾丹叛亂、打擊沙俄入侵勢力……康熙皇帝持國有道,深知節儉的重要,他總是以“勤儉可以興邦,奢侈可以亡國”的道理自勉。所以在修造避暑山莊時,他才會提出用灰瓦罩頂,想要彰顯的就是“勤儉”這一理念。避暑山莊動工時,康熙曾專門指示營造司就地取材,說“陶甓於冶,取材於山,工用無輸挽之勞,金錢無逾侈之費”。



最能體現康熙皇帝“勤儉”理念的是避暑山莊裡的楠木殿。這座宮殿為純楠木構成,天花板及門窗也使用楠木雕刻,頂部鋪蓋著灰瓦。楠木殿只是俗稱,其實它所指的是避暑山莊正殿“淡泊敬誠殿”。諸葛亮《誡子書》中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句子,深得康熙帝心意。於是康熙帝就以“淡泊敬誠”為宮殿命名。所謂“淡泊”指寡慾清心,沒有過多的奢求;“敬誠”指唯有在寧靜的心態下才能修身養德,追求遠大的目標。 除了受康熙帝的個人偏好影響,避暑山莊選擇用灰色的屋頂,在美學角度上也是非常有意義的。這片宮殿地處山野,如果選擇紅牆黃瓦的設計,與天然野趣格格不入,選擇灰色屋頂則要協調美觀得多 些曾經參觀過避暑山莊的遊客感到疑惑不解,一座皇家行宮修建得如此樸素,為什麼與行宮同時修建的、位於行宮東面、北面的外八廟卻如此金碧輝煌?這些宮殿擁有漢、蒙、藏不同風格,一個個恢宏壯麗,高大巍峨,裝修規格甚至超過了皇宮。康熙帝捨不得給自己的行宮花錢,為什麼捨得給這些寺廟塗上金漆、彩畫,鋪上琉璃瓦甚至金瓦?


這要從清朝政府“尊崇黃教、綏服遠藩”的政策說起。清朝統治者十分重視各民族關係,認為“修好一座廟,勝養十萬兵”。他們希望宗教能成為維繫各族關係的紐帶,減少戰亂,所以在當時有“修廟不修長城”之說。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金碧輝煌的寺廟矗立在樸素的避暑山莊旁,與之形成了如此鮮明的對照的原因。


尚武菌


說到避暑山莊,幾乎無人不知,但是名字雖然叫避暑山莊,地方在康熙年間叫熱河,這麼熱到底避暑有什麼用?而且康熙皇帝為什麼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呢?

承德古稱熱河,因其境內一條周圍佈滿溫泉的泉眼冬季不結冰的河流而得名,在雍正年間,取成天之德的寓意改名承德。

避暑山莊興建於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在熱河上迎,武烈河西岸的狹長地帶上,當時叫熱河行宮。

避暑山莊面積差不多相當於八個北海公園,比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還要大三千畝。那麼康熙皇帝是出於什麼原因決定在距離北京二百多公里的小荒村修建一座如此規模的皇家園林呢?號稱一代明君的聖祖爺不僅僅是為了避暑那麼簡單吧?

其實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與康熙皇帝年幼時的一場疾病有關。在當時,天花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流行病,順治帝、同治帝均死於天花,康熙雖然躲過一劫,卻留下了一臉麻子。可是當時蒙古也好,西藏也好,沒有這個病的流行!

天花給康熙皇帝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因此選擇一處沒有天花病毒的場所來安心修養,處理政務,正是修建避暑山莊的最初原因。

其二就是因為清朝的政治制度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特點,它實際上是和蒙古的一個聯合統治,蒙古是清朝的重要盟友,既然是盟友,清朝皇帝就要對其實行懷柔政策。既要讓蒙古覺得和清政府是一條心,又要在軍事上控制住蒙古。

然而由於清初天花氾濫,順治皇帝整整六年沒有接見千里迢迢來北京覲見的蒙古王公,京城內時常爆發天花,也讓蒙古王公談虎色變。仰見天顏的結果卻是客死他鄉,後來不得已,在北京城外的承德修建了熱河行宮。

以上是本人的個人觀點,歡迎各位大師指正!


午後龍城


主要原因有三:

1、地理環境條件優越,易於滿族人適應。

眾所周知,滿清是一個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跟漢族的風土民情不免有許多格格不入的地方。因此,他們亟需一個地方能夠緩衝一下這種不適應之處。所以建立一個新的行宮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而且承德避暑山莊處於關內和關外的交接之處,是一個很好的緩衝帶,可以讓皇子皇孫們更好地融入漢人的生活。

既然能夠叫做避暑山莊,其避暑的作用便不言而喻了。承德一地恰好處於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之交,此處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涼爽,雨水相對充沛,足以滋潤萬物,即便是在夏月炎暑季節,最高氣溫也僅僅24攝氏度左右,相較於京城炎熱高溫的氣候相比,這裡簡直就是避暑勝地啊。

此處曾經還是蒙古的騎兵遊獵牧場之地,基本沒有民宅,在此處建立大型的園林自然不會受到大規模的反對。而且這裡有河流、湖泊、平原、丘陵等,對於選景方面的選擇空間很大。

2、地處要塞,距離北京近,為兵家必爭之地!

正所謂國不能一日無君,為了達到“上班”休閒兩不誤,就必須要找一個地方能夠及時傳達宮廷中消息的地方。承德避暑山莊就很好地適應了這點。承德地處蒙古、遼東、北京三地交接之處。北京的奏摺只需一天的時間就能夠送到皇帝面前!即使在這裡處理政務,其實跟紫禁城中也沒有什麼區別的。

3、承德避暑山莊具有外交意義!

康熙來避暑山莊50次,乾隆則來過了54次……承德避暑山莊修建的意義在其完工之時,就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初的設想。清朝皇帝起碼有一年之中起碼有一半時間是在承德避暑山莊中度過的。而且山莊中還有允許各國民族修建的許多廟宇、宗寺等,而且許多皇帝在接待外交使節的時候,也是選擇在承德避暑山莊中進行,極大地豐富了此處的意義。


本草藥膳


康熙為什麼要修建避暑山莊呢?

1、最大的理由就是符合避暑這二個字。因為承德地處山區,在內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帶上,年平均氣溫9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4攝氏度,因而承德夏季涼爽,氣候宜人。比起夏季烈日炎炎的北京,承德的氣溫更適合居住。更有康熙親筆題寫的“避暑山莊”為證,說明避暑的重要性。

2、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剛剛建國不久,為了保持滿人馬背上民族的戰鬥力,康熙皇帝決定要建立皇家獵場,用以訓練官兵。就在今天的豐寧壩上和圍場壩上建立了木蘭圍場。用來訓練八旗子弟。而承德正好處在北京到木蘭圍場的中間地帶上。

3、康熙皇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還有一個和氣候相關的重要原因就是躲避瘟疫——天花。當時天花瘟疫的流行,那時對瘟疫沒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對八旗人形成了很大的威脅,康熙皇帝在承德清涼之地修建避暑山莊,也是多一處躲避天花的場所。

4、承德風景秀麗,有山川、河流,有平原、丘陵,更有奇石立於山頂之上,如磬錘峰,雙塔山等等,堪稱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放眼所能看到的都能成為絕妙的景觀。

5、承德地處蒙古、東北、北京三地交界處。距離北京不是很近,如有重要的奏摺,能夠一天時間就從北京傳到承德。所以在這個地方處理國家大事與在北京的紫禁城宮中幾乎一樣。既能夠保證休閒避暑,又不會耽誤處理國家大事。











手機攝影師帥哥


封建皇帝出巡時要修行宮或離宮。避暑山莊就是清朝皇帝熱 河行宮,也叫承德離宮,它是一座規模龐大舉世聞名的行宮。承德地形險要,山川秀麗,冬暖夏涼,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清王朝平定了南方的“三藩之亂”後,把軍政的注意力集中到 了北方,這時恢復了 “木蘭圍場”。

  木蘭,滿語意鹿哨,就是圍 獵時士兵身披鹿皮,學鹿叫聲,誘鹿就捕。  一年,康熙在冬獵中 聽說熱河“草木茂,絕蚊蠅,泉水佳,人跡少”,便親自帶人到 此考察,他看後十分滿意,勝過他“數巡江南、兩幸秦隴、北 過龍沙、東遊長白”所見到的地方,決定在這裡修建山莊。

  實 際上,康熙皇帝除了對承德地形、地理位置、環境的滿意外,早 就打算建一個除北京之外的第二個皇家活動中心。    於是一個皇室 避暑的離宮別苑破土動工了。

  宮苑經五年修建初具規模,御筆親題“避暑山莊”刻於皇 苑南門額。後又經幾代建造,園內景觀多達一百多處,光是康 熙、乾隆題名就各有三十六景。山莊按功能分為宮殿、景苑兩大 部分,景苑部分又有湖泊、平原、山巒之分,把中國大地濃縮到 園林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