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区创新开展“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让社区和农村基层防控有密度、有温度、有力度

安居区创新开展“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让社区和农村基层防控有密度、有温度、有力度

“小区卡口防控好处多,能够有效防止疫情传播,还能对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起到提示作用。”正在安居区凤凰街道办翰林尚品小区接受体温检测的居民刘强说。自打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安居区创新社区和农村基层防控,采取“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为全区人民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疫墙。


村(社)设卡口 让防控有密度

  “不是本小区的居民请不要进入”!2月6日上午10点20分,刚走到柔刚街道办三合碑安置小区拦下了所有外来人员,不论怎么说明来意,都被工作人员严词拒绝了。

安居区创新开展“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让社区和农村基层防控有密度、有温度、有力度

  “有物管的、封闭式的小区可以设卡口,但我们知道,在建区之前,有些小区是开放式的,有些小区又没有物管,疫情当前,这样的小区你们怎么防控呢”?面对记者的询问,区柔刚街道办事处主任唐勋介绍到,针对没有物管、没有业委会和开放式的小区,由街道组织挂片领导、驻社区干部、社区干部、网格员的四级管控为工作人员,在小区指定点设立卡口;针对没有物管,有业委会、封闭式的小区,就由业委会设卡口,并组织网格员和招募志愿者一起守好卡口。来到记者在安居区城区其它小区看到,无论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小区,每个小区都设立了卡口,工作人员都在尽职尽责做好防控工作。

安居区创新开展“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让社区和农村基层防控有密度、有温度、有力度

  当天下午,在拦江镇凉风垭村村口,记者同样被卡点工作人员拦在了村外。“有了这道防线,减少了外来人员的串门、串村.....”在卡点的现场,该村支部书记刘绍德告诉记者,由村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值勤小组实行24小时值勤值守,坚决杜绝外来人员、外来车辆入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安居区创新开展“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让社区和农村基层防控有密度、有温度、有力度

  在全区16个乡镇(街道),都在农村村口和小区门口设置卡点,把防控措施做到最前沿。

安居区创新开展“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让社区和农村基层防控有密度、有温度、有力度

“三员”齐上阵 让防控有温度

  “非常时间,回四川老家过年,这让我感受到了亲人们的关心和照顾,感谢亲朋好友们!感谢各级政府!感谢安居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每天上门来量体温!辛苦了!谢谢您们!”2月1日19:51,一条来自彭先生的朋友圈,道出了他的肺腑之言,也道出了他对隔离不隔爱的感激之情。

安居区创新开展“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让社区和农村基层防控有密度、有温度、有力度

  今年1月,彭先生一家八口人陆续从湖北省武汉市回到安居区凤凰街道,该街道岩文社区干部了解情况后,对他们一家人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积极配合政府做好联防防控隔离工作,彭先生也非常支持,一家人实施了居家医学观察。每天安居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都会上门为他们一家人量2次体温,做心理疏导;社区干部24小时守护,代购员黎正军还为他们代购生活物品,让彭某一家人安心放心居家隔离。

安居区创新开展“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让社区和农村基层防控有密度、有温度、有力度

  在各个村社区,安居区不光配备了隔离群众代办员,还有疫情知识宣传员、疫情政策监督员。许巧艳就是柔刚街道办正东社区的一名疫情知识宣传员,她所负责的社区有1800多户住户,除去无人居住户,许巧艳每天要走1000多户,向辖区居民宣传防疫知识,让他们少出门,出门戴好口罩,家里做好消毒等宣传工作。“真的很感动,他们每天都来问我们体温是否正常,教我们消毒液的使用……”对于许巧艳他们的付出,辖区居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很配合他们的工作。

“四不准”严管理 让防控有力度

  “不准非本小区任何车辆和群众进入小区;未戴口罩的本小区人员不得出小区;小区内重点管控人员不准出小区;小区内居民不准聚集”。在白马镇谈起“四个不准”,辖区的群众都能马上说出来。

安居区创新开展“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让社区和农村基层防控有密度、有温度、有力度

  “现在大家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四不准’制度得到了落地落实”,在采访中,白马镇党委书记蔡发成告诉记者。自在各小区村社设立“四不准”制度以来,辖区群众都积极配合,大街小巷人员大幅减少,农村基层防控得到更大力度保障。

  自实行“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以来,全区形成了网格化、封闭式管理格局,安居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严格落实人员进出村(社)“一卡三员四不准”举措,把好疫情防控入口关,当好疫情防控“守门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降低疫情扩散风险,切实筑牢基层防疫墙。(曾晓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