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能在未来100%代替歼轰7吗?注意,我说的是100%请看清?

竹笋念熊猫


可以

说实话当年飞豹诞生的背景很清楚,就是中国和越南在1988年发生的赤瓜礁海战,当时虽然中国053型护卫舰开始加装红旗61防空导弹,但是实际上这批导弹在很长时间之后才加装。

当时中国护卫舰轻松击沉越南海军军舰之后,中国舰队迅速的撤离交战区域,原因就是越南当时拥有一种对舰导弹,而这个歼8战机经过空中加油才有几分钟滞空时间,所以这对于打仗来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当时空军就提出能不能搞一种大航程的歼击轰炸机,实际上当时中国任何歼击机都是很难在南海对我国舰队提供掩护的,利用一种大航程的歼击轰炸机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为什么不搞战斗机?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某些项目,而那个时候研制经费不是特别充足。

而且就算搞出来战斗机实际上滞空时间还是很短,所以基于海空配合作战的因素必然需要一款多用途战斗机,或者是主要对海对陆兼顾空战自卫能力的歼击轰炸机,诞生的背景其实就是中国远海作战很难有空军配合,而传统的歼7歼8只能制空对于海军帮助很有限。

在当时的条件下飞豹战机采用了玻璃化座舱,并且采用了两台英国斯贝涡轮风扇发动机,这使得飞豹战机是当时中国航程最远的战机,作战半径超过1200公里有对敌人陆地纵深目标进行攻击的能力。

我们再来说说歼16,歼16是一种多用途双座型战斗机,它并不是网上流传的那种战斗轰炸机,歼16作战半径也很大而且装备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歼16的任务性质决定它挂什么导弹,它是通过不同导弹的组合实现空对空或者空对地的任务扩展的。

比较一下两者的任务性质,飞豹战斗机主要是靠低空突防以对海对陆攻击为主,这个方面歼16比它的能力更好,飞豹战斗机还兼顾较大的作战半径,这个方面歼16也是拥有比较大的作战半径的,飞豹战斗机在对空方面可以挂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实现自卫能力,歼16可以通过全部挂载空空导弹实现空对空作战模式,这种模式下歼16就是一款空优战斗机。

从二者能力对比来看,歼16不管是对海对陆都有比较大的提升,所以完全可以覆盖飞豹战机的原有任务,所以歼16是可以替换飞豹战斗机的前提是不考虑时间。

歼16替代飞豹会更好,这样歼16本身就是歼击机的气动外形,在空对空的模式中不会落下风。



李晓伟


可以,毕竟飞豹都已经停产了,而沈飞还在加快进度制造歼16,目前已经制造了60架左右。不过歼16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他的价格很贵,据说不比歼20便宜多少,毕竟这是一种配置极高的重型双座多用途战斗机,因此沈飞只能通过加大产量、改进生产线来降低其价格。


歼轰7飞豹战斗机是一种老式的战斗轰炸机了,他并非是多用途战斗机的概念,也不是对地打击强化的战斗机,他本身更接近于苏联过去的前线轰炸机,或者超音速战术轰炸机的概念,类似于苏24战斗轰炸机,其对空作战能力很差,仅限于自卫,但是对地、对海的作战能力得到了强化,甚至是专长,因此他和歼16比起来,是一种更专业的打击飞机。


但是由于其性能老旧,使用的还是WS9发动机,挂载能力、机动性能和突破能力,以及大范围快速奔袭能力和对空作战能力全部大幅度不如歼16,再加上其已经停产,因此长远来看,飞豹必然会逐步从我军现役序列退役,歼16则会通过扩大生产来取代原有的飞豹所占据的编制,但是这是一个较慢的过程,也许需要10年以上才能完成。


另外需要说的是,歼16属于远程多用途战斗机,本身属于高价值飞机,因此他作战当中也是和完全制空配置的同型飞机编组使用的,同样一批歼16出去,就可以同时完成制空作战和纵深打击的任务,作战效能上看比飞豹强不少,只要他的价格能够降低,他就一定能够迎来巨大的生产订单,所以歼16代表了未来,飞豹代表了过去,我国空军已经进入以质取胜的时代,数量已经不是第一追求了。


海事先锋


百分百代替没错!目前歼轰7战斗轰炸机已经停产,既然是停产,就会有全部退役的日子,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而我国目前能够接替歼轰7战斗轰炸机的国产战斗机,歼16战斗机最合适不过。

现在各国空军当中,已经很少再出现一种专门用途的战斗机,以前的截击机和战斗轰炸机等机种在新诞生的飞机当中已经不存在了,各国追求的都是多一机多用。这里面的代表就是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和俄罗斯苏35战斗机,尤其是阵风战斗机真的把一机多用做到了极致,而我国的歼16战斗机也是一款多用途的战斗机。

目前飞豹战斗机能够执行的任务,歼16战斗机都可以执行,而歼16战斗机能够执行的任务,比如说进行空战,飞豹战斗机执行起来就显得比较吃力!所以一架战斗机能够执行多种战斗机的任务,何乐而不为。

当初飞豹战斗机的诞生原因,也显示出了我军的无奈,当时我国战斗机作战半径,根本就够不到南部海域争议地区,所以需要一款作战半径大的飞机,飞豹战斗机就作为一款应急产品,应运而生。但是现在,我国多款战斗机都可以飞到那里,包括苏30、歼11和歼16等战斗机,并且还在那里有了固定的机场,它们不光可以执行轰炸任务,还可以执行空中巡航和空中作战等任务。

所以现在飞豹战斗机的定位越来越尴尬了,性能也比不上新服役的战斗机,最终停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国家在发展,就有战斗机被淘汰,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和之前的歼6和歼7战斗机会被取代一样。


资讯所长


不会的,歼十六性能固然大大超越了飞豹,但要想完全代替飞豹是不可能的

首先,看看飞豹的任务是什么,无护航情况下远程对地对海打击,兼具一定的空中格斗能力,在当时的部队序列中,飞豹与强五轰六一起,构成了我军的空对地打击体系

而歼十六的性能大家也都了解了,就不多说了,那就直入正题吧

为什么说歼十六无法取代飞豹呢,首先,现在我军多种战机都拥有对地对海打击能力,歼十C多功能战机就是最重要的一种,而价格仅仅相当于歼十六的五分之一,哪怕是歼十一这样的重型空优机,也可以简单改装后拥有对地对海打击能力,歼十六虽然很好,但造价接近歼二十,作为一种三代半战机来说过于昂贵了

近有歼十,远有轰二十,未来还有航母和舰载机,所以我们保持一定数量的歼十六就可以了,没必要大量生产,资金节约下来生产歼二十才是当务之急

不仅歼十六,而是任何一种战机都不会百分百取代飞豹,因为各种战机联合取代了飞豹的作战任务 , 拥有一定数量歼十六作为飞豹的正统延续就足够了

当然,随着我军实力上涨,未来打击范围扩大,未必不会需要更多的歼十六,用来弥补航母打击群之外的盲点

最后,在资金充足且不影响歼二十和新一代舰载机的情况下,歼十六当然多多益善,可是我军目前还不能达到这一地步,我们还需要努力


过尽飞鸿矣


我感觉不会,至少30年内不会淘汰干净。理由嘛。

第一,飞豹有它的特殊使命。飞豹的设计特点是高空高速和超音速 超低空突防。挂载重型载具,重型反舰导弹,巡航导弹。这一特性的意思是,飞豹设计理念是战斗轰炸机,里面更加突出,甚至大部分完全是轰炸机的设计思路。而歼16是因为雷达和光电设备更加先进之后具备综合作战能力使其具备一定对地,反舰能力。但是他不具备超音速突防和超高空高速突防能力。这是设计思路问题。气动布局和雷达,等机载设备的功能取舍问题。

第二产能和备战压力。我国虽然装备了大量歼16和歼10b/c战机综合对地攻击能力增强了。甚至歼16具备一定的反舰能力。但是,我国面临的军备压力包括南海诸国,台湾地区,日韩 美国干预。还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俄罗斯。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一思路去想,就明白我国为什么还要继续更新飞豹战机了。

综合来说 飞豹其实就是受到马岛海战的影响制造出来的国产版超级军旗。当然我们的要比超级军旗先进。但不可否认,战斗轰炸机打反舰导弹进攻敌人海上目标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目前三代机的空战都在亚音速这个阶段。大家都在拼亚音速小半经盘旋。都在努力克制小半经转弯或者盘旋对战机动能的损失的技术性能。为什么飞豹战机经常死飞行员,大部分原因是弹射座椅之类的自救系统问题。但也有超音速状态下飞行员逃生几率减少的客观因素。

在这种远距离,超音速,超低空突防的战斗轰炸机目前我们完全没有替代。


红猪的翅膀


在上世纪80年代,赤瓜礁海战的发生暴漏了海军严重缺乏远距离空中支援能力和对海攻击能力,在此背景加上海军的坚持下,一飞院自筹资金开展了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的研制工作。1998年歼轰-7正式定型并装备海军部队,成为我国脱离苏式设计思维、真正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款战机。

歼轰-7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海军的“燃眉之急”,6吨半的载弹量在当时已经算是不错,最大3650公里的航程,超过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则是让海军较为满意的地方,也正是如此歼轰-7远距离的对海打击能力和较长的滞空时间,对守卫南部海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不过,一飞院毕竟是搞运输机和轰炸机出身的,在研制战斗机方面经验不足,所以歼轰-7在性能方面更偏向于“轰炸机”,虽然有着较强的对海、对陆打击能力(后来有了空军型),但歼轰-7的机动性能一般,对空打击能力较差,不能狗斗、缠绕,在作战任务方面较为单一。

而且,歼轰-7“飞豹”的稳定性也有所欠缺,在海空军装备总共约250架的歼轰-7中,至少发生过10次坠机事件,而且是“十摔九亡”,事故率和伤亡率都比较高,有说这主要是歼轰-7低空低速性能和弹射座椅的问题,在新新生产几十架已经解决,不过这也注定了早期生产的歼轰-7在未来将加速退役。

而歼-16就不一样,歼-16的定位是多用途战斗机和歼轰-7的战斗轰炸机并不相同,但这并不妨碍歼-16未来全面接替歼轰-7,因为歼轰-7的远距离对海、对陆打击能力歼-16都具备。歼轰-7的最大载弹量为6吨半,歼-16却可以达到12吨;歼轰-7超过1200公里的作战半径,而歼-16作战半径能超过1500公里。

而且,歼-16多用途战斗机还可以携带海空军几乎所有的空基导弹,打击能力更山一层;歼-16还装备有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超过35吨的起飞重量、不俗的机动性以及对空打击能力等各种优点,可以说歼-16多用途战斗机对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是全方位的超越。

总体来说,歼-16多用途战斗机对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在性能方面是全方位的碾压,歼轰-7能执行的任务,歼-16都能执行而且做的更好;歼轰-7不能做到的,歼-16依然可以升任,所以目前已经装备超过120架的歼-16,在未来全面替代歼轰-7只是早晚的事情。


天下布武


可以,飞豹已经在2017年停产

2017年3月,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的消息称中国空军和海军目前的主力战斗轰炸机“飞 豹”已经正式停产。从时间节点来看,2016年是歼-16投产的一年,取代意味相当浓烈。而歼轰-7参考歼-6和歼-7,应该在10年内开始退役。

歼轰-7作为我国第一款摆脱苏系设计束缚,自行独立完成设计研发的机型。其本身设计年代相当早,是于1973年开始研制,原型机1988年首飞,第一批1994年服役,大幅修改后的歼轰-7A在2005年服役。
飞豹是西飞研制生产,机长


21米,翼展12.8米,整机空重14.5吨,最大起飞重量27.5吨,使用两台涡扇-9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1.7马赫。

最主要原因在于歼轰-7飞豹自身太不争气,其设计年代我国技术相当不成熟撂下相当大的病根。新老飞豹总共也就200架左右的装备规模,却制造了至少10次坠毁事故,而且救生系统存在相当大的质疑,每次坠机必死飞行员,经常一机两命。
飞豹装备数量不多,但上新闻热点次数不少,只可惜…而且还在中俄联合军演和航展飞行表演坠毁。
歼轰-7原本是机械式飞控,在歼轰-7A上改成数字电传飞控,但现在来看这个飞控存在相当大争议。难以处理低空复杂气流,海军在海上还好,空军之前经常用来钻山沟、打火箭弹比较危险。

可以说军方忍飞豹忍很久了,飞豹总装备量也较少,未能取代强五,在飞豹服役后,五爷还继续抱着半百身躯值班。

歼-16性能跟歼轰-7完全是代差,航电、飞行性能、载弹量、航程全方位的优势,即使是比拼超低空钻山沟水平也是碾压。

另一方面歼轰-7设计水平太低,武器挂点和载弹量都不足,基础性能水平还不如美国F-4E鬼怪和前苏联米格-27,跟苏-30MKK和歼-16都有明显的代差。其之前最大存在价值在于可以使用国产制导弹药,但这一价值在歼-16服役后可以忽略不计。


“万能战斗机”号称的F-4E其实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战斗轰炸机,能带8吨弹药,飞豹水平上于其相接近。

在组合使用上,飞豹定位与歼-16也存在冲突,两者是取代关系,而不是互补。美军有F-15E,但迟迟不愿退役A-10,以及苏联不愿意退役苏-25蛙足,这些专业攻击机。主要是因为A-10和苏-25低空低速性能非常出色,而且装甲强生存能力强。海湾战争时期一架A-10曾带着上百个弹孔返回基地,非常的耐艹,因而成为“运泥巴”届的霸主,而歼轰-7糟糕的安全性,低空低速太危险了,更别提要如何硬抗地面防空火力攻击。


A-10发动机舱被打坏一个,机翼被打掉一半都能回来。

所以歼轰-7现在使用上也是以高空精确制导武器轰炸为主,海军是作为会飞的反舰导弹发射器,这种功能和定位与歼-16完全重叠,只不过歼-16有更大作战半径,更多武器挂点和载弹量,更好的机动性能,已经更加安全可靠。看不出来歼轰-7有什么存在价值,即使说造价更加低廉,但是飞行员才是战机上最昂贵的“部件”,无法保障安全性的飞机存在价值很低,现在让你坐波音737MAX8,你愿意吗?


五岳掩赤城


很多人都会告诉你,歼16当然可以100%替代歼轰7,但是,这种说法可能是错误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型号,题主所说的歼轰7,应该是指歼轰7(JH-7)“飞豹”战机系列,包括海军两个团的歼轰7,以及空、海军几百架的歼轰7A;不然也不至于这么问了。

JH-7由于机龄比较老,而且部分已经部分改装为了电子战飞机(咆哮豹),所以,我们主要关注的对象是那几百架比较新的JH-7A。

老式的豹爷部分升级为了“咆哮豹”

这200多架JH-7A,机龄可是比较新;均是2003年以后生产的,一直生产到前两年。可以说,JH-7A是与歼10同时代的战机,其最新批次与歼16同期生产;而其服役的时间,也将持续到2045年左右。

歼16目前已交付了100架左右,还会生产多少呢?以美国为例,目前其F-15系列只有400多架,而与歼16类似的F-15E只有200多架。我们空军的规模比美方的要小一些,那么歼16会装备多少呢?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的F-15E之所以装备的少,是因为F-16也具有优秀的对地攻击能力。可是,目前的歼10B、歼10C也大大加强了对地攻击能力,多用途能力也是相当的不错。所以,歼16会生产多少架呢?

歼10C可综合挂载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炸弹、远程对地导弹等多种精确制导武器

如果歼16只生产200来架,那么,以目前的生产速度,再有几年就会生产结束,又如何完全替代要服役到2040年以后的JH-7A呢?况且,数量也不够啊。并且,至少从目前看,这100架歼16,还没有替代那个JH-7系列的部队。所以,歼16真的是用来取代JH-7的吗?

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是,JH-7系列取代了一些强5,取代了一些2代机;而歼16,取代的是还是战斗机系列。其实,即使是最早的JH-7A,也要服役到2033年;那时,歼16已经不再生产了吧。

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歼16将和JH-7A长期并存。歼16也许可以取代部分JH-7系列,比如“咆哮豹”这种老式机型,但很难完全取代JH-7A。它们,更可能的是被新型的隐身战机,甚至是六代机取代。


晨曦谈兵


歼16完全可以100%替代歼轰7,并且发挥出比歼轰7强得多的作战效能。事实上军方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近几年来服役的歼16已达到上百架,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都分到了可观的数量。而歼轰七A已经停产,近几年再无新机服役,歼轰7B项目未获得订单,前途惨淡。

主要原因还是歼轰7的平台太过落后了,在主要性能指标比如载弹量、机动性、雷达探测能力全面落后歼16,仅有最大航程指标上没那么难看。歼轰7不论是气动设计、发动机、飞控、航电,都只有二代半或准三代的水平。比如歼轰七A换装了JL10A的多普勒脉冲雷达,达到早期三代水平,但与歼16的大直径的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而气动外形则是中国70年代水平VS苏联80年代(初)的水平,这差距大了去了。而歼轰7的后继机型歼轰7B,改进似乎只是部分机体材料替换成复合材料,另外雷达航电应该有所更新;但飞机气动外形、发动机仍沿用原有方案,这就注定了歼轰7B的飞行性能不会有太大改善。

歼轰7除了性能不足的问题外,还有一些难以忍受的缺陷。歼轰7为了提高极限飞行速度和挂架数量,采用的是上单翼、大后掠角、高展弦比的机翼设计,由于这个方案推出的年代比较早(70年代),涡流发生器、前缘缝翼这些能够增加升力、增大失速攻角的设计统统未有采用。因此飞豹的机翼保持附面层的能力不足,导致这款飞机的低速性能很差。这就是飞豹频频摔机,且总是发生在低空低速状态下的原因。以下是飞豹服役至今,至少出现10次事故。以上这10次事故里,除2名飞行员弹射逃生外,其余18名飞行员全部牺牲,飞行员牺牲率居然达到了90%!主要就是因为歼轰7低空低速性能不佳,失速攻角小,一旦出现失速,往往没有挽救飞机的机会,这时候必须利用弹射座椅弹射逃生。而歼轰7的HTY-6弹射座椅由于性能不佳,仅相当于国外第二代弹射座椅的水平,弹射后生存率极低。虽然这些事故没有披露具体细节,但弹射后生存率低是事实。相比之下歼10事故后弹射11起,生还10人,弹射后牺牲的唯一个飞行员——余旭是因为弹射后撞到了后面歼-10S的机翼上才造成惨剧。

歼16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任何重大事故,而且其适应性较歼轰7更强,不论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还是潮湿高盐的南海,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不过由于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换装压力较大,近些年服役的新战机主要还是用来替换歼-7、歼-8这些老型号的,豹子在消耗完结构寿命之前,恐怕还得在军中服役好多年。。。


纸上的宣仔


2017年歼轰-7宣布完全停产。而2016年歼-16则宣布完全投入生产。在这一个时间节点上,可以看出是歼-16和歼轰-7的一次对决,或许这是最后一次对决。这一次对决的结果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歼轰-7落马而歼-16则大量正式进入中国空军的序列。

而要说歼-16是否可以100%地取代歼轰-7。从他两者的定位和数据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歼-16属于现代多用途重型双发单座战斗机。而歼轰-7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它包括歼击机和轰炸机对空作战能力不强,尤为擅长对海对陆作战,歼轰-7更像是苏联的超音速轰炸机,拥有歼击机的突防能力,拥有轰炸机的远程轰炸能力。歼轰-7相较于歼-16综合作战能力并不能比得上。而歼-16则可以担任歼轰-7的多种任务,所以歼轰-7被歼-16 100%的取代则是早晚的事情。

歼轰-7飞豹则算是我国最早的一款脱离苏系战斗机自主研发定型的战斗轰炸机。从这一点上来看它对我国战斗机的发展史拥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除去这层意义的话,结婚期并不比现代的战斗机要优秀。也制约于当时的技术,歼轰-7还使用的是涡扇9发动机。根本无法与现在的战斗机进行对抗作战。而歼-16虽然作为虽然作为一款四代机它的造价差不多接近于歼20。虽然不能以价格论英雄,但如果它的价格上去了,品质还是没有上去,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歼-16的价格也可以说的上是对得起它的配置了。

而作为一款多用途战斗机,它可以执行多种任务,歼轰-7可以执行的任务,歼-16完全可以执行;歼轰-7不能执行的任务,需要起飞多架次的歼-16就可以组成多编队进行完成。所以歼-16入役的情况下,歼轰-7退役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