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斯觀察|疫情的“平行戰場”——中小企業自衛戰

蒙格斯觀察|疫情的“平行戰場”——中小企業自衛戰

作者:蒙格斯智庫 謝東平博士、楊梓陽

蒙格斯智庫是國內首家致力於中國宏觀經濟拐點研究和風險研究的獨立智庫機構,通過對宏觀經濟,金融,法律,風險等領域開展基於數據和量化模型的研究和探索,意在找到國民經濟生活中,能夠保障經濟金融長期穩定發展的各類拐點即邊界,為政府宏觀經濟管理和企業經營諫言。歡迎搜索關注“蒙格斯報告”微信公眾號。

元宵佳節將近,然而疫情的升級迫使多地取消了節日安排。“張燈結綵鬧元宵,火樹銀花賞花燈”的熱鬧景象將不會在今年上映。冷清的街道和緊閉的商店大門除了映射疫情帶來的陰霾外,也是對“疫情防控戰”下半場的鋪墊。

在各地政府陸續宣佈延長春節假期後,最焦慮的莫過於自由職業者和中小企業主們。山雨欲來風滿樓,在虧損和倒閉的烏雲籠罩下,中小企業哀鴻遍野。薄弱的抗風險能力決定了這些企業註定是黑天鵝降臨時最弱勢的群體。宏觀層面的支持難以全面對沖疫情的不確定性,大型企業尚且急需商討應對之策,中小企業需打消“依靠救濟度日”的幻想,應主動進行“合理減支”和“適當融資”。在保障現金流的前提下再借力互聯網,提升自身經營能力,挖掘潛力空間,做好疫後“報復性增長”準備。畢竟在危機前,比的是生存,不是發展。抓的是現金,不是機會。疫期過後,機會自來。

疫情使中小企業“難上加難”

最難是現金流告急

此次疫情的衝擊下,各項限制措施、企業延遲復工、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等因素迫使生產和營業停擺,收入停滯,疊加“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後更易導致現金流中斷。但是房租、工資、利息等皆為剛性支出,部分企業(如餐飲業)還將面臨庫存無法變現而引起的減值損失風險,企業也將因此蒙受巨大損失。企業的經營效益又與員工的個人收入掛鉤,儘管人社部已下發相關通知要求維護和保障員工收入,但當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時,勢必也會影響到員工收入、獎金、就業等方面。與此同時,中小企業往往恢復週期長,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會進一步下降。簡而言之,突發疫情的衝擊會放大原本就存在的問題。

對疫情估計不能過於樂觀

中小企業切莫心存僥倖

通過分析疫情對宏觀和微觀的影響發現,中小企業的預期在短期內仍不可過於樂觀。

(一)宏觀方面

任澤平認為今年春節“電影+餐飲+旅遊”三個行業的收入損失就超過了1萬億元,佔2019年一季度GDP的4.6%。若疫情影響超出預期,則估計2020年一季度與二季度的GDP增速分別為4%、5%。

李迅雷的觀點為此次疫情影響時間可能比非典更久,即不能因為疫情峰值過去後就認為經濟會恢復正常了,這也意味著對GDP增速負影響或超過0.5個百分點。從影響時間段看,主要發生在第一季度。

廣發宏觀郭磊則認為疫情衝擊和2003年SARS相比節奏更靠前,估計疫情對2020年一季度單季名義GDP增速的影響在1.5個點左右。

(二)微觀方面

根據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的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營收下降20%的中小企業佔到了58.05%。

蒙格斯觀察|疫情的“平行戰場”——中小企業自衛戰

數據來源:《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如何穿越3個月疫情生死火線》,蒙格斯智庫整理

而在危機面前,現金流才是企業生存的關鍵點。西貝餐飲這般大企業也被“三個月近5億元的薪資支出”所困擾。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亦表示如疫情影響超預期,則至少得做好6個月的現金儲備才能抵抗風險。而根據調研數據顯示,只有9.96%的中小企業能夠維持6個月以上,而有67.1%的僅能堅持2個月!

蒙格斯觀察|疫情的“平行戰場”——中小企業自衛戰

數據來源:《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如何穿越3個月疫情生死火線》,蒙格斯智庫整理

由此可見,“收入減少”和“現金流告急”將是目前和未來幾個月內,幾乎所有企業主最頭疼的問題。若是此時仍盲目樂觀地“坐等救濟”或是“無計劃式開工”,只會將企業置於“溫水煮青蛙”般的困境。

為企業,為員工,為宏觀經濟

中小企業必須自救

中小企業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社會創造了許多就業崗位,為提高居民收入和維護社會穩定都作出了巨大貢獻。眾所周知,我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徵,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如若這一環節出現問題,風險還可能沿著供應鏈和擔保鏈上下及橫向傳導,引發局部性危機,並且也會繼續影響到正緩步上升的城鎮失業率,導致更多失業人員活動在社會上甚至是返鄉,不利於疫情的控制。

疫情是極端風險事件對市場的短期擾動,市場最終會迴歸到自身的規律。宏觀的短期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也是生死存亡,在眼下只有扛得住、活下來才能謀求未來的發展。然而為企業負責的只能是企業,從風險共擔的角度看,政府亦不能為中小企業提供過度救助,中小企業的“自救”能力也反映了其適應市場的能力。

以“現金流”為核心

中小企業應該這樣“自救”

“自救”不是挑撥情緒,也不是寄望政府,更不是盲目裁員。中小企業在此次疫情下的“自救之法”應圍繞“現金流”,做好細緻安排。原則上,有助於“現金流”的做加法,損耗“現金流”的做減法,不受疫情影響的做乘法。本文將首先針對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服務業各主要細分行業經營特點提出具體建議,並提出適用於全行業的自救原則。

服務業——用對現金流,順勢“宅”經濟,等待疫後“報復性”消費潮

作為GDP佔比已升至53.9%的第三產業,在直面此次衝擊的情況下,不僅無法實現預期中的收入,同時還需承擔高昂的成本。因此,首要任務仍是合理減少開支,停止不再產生現金流的活動與項目,保障生存能力生存能力。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越來越“宅”,人們開始習慣於足不出戶,等待美好生活送上家,因此也孕育而生了許多企業如淘寶、美團外賣、叮咚買菜等等。疫情之後,人們線下的活動遭到限制,“宅”生活被迫延長,此時誰的產品能體現“宅”字,誰才能把握先機。

(一) 零售業

在此次疫情下,許多原先已出現的技術也開始發揮了作用,如大數據調配資源、無人零售、無人機配送等等。這些不斷迭代升級的技術也逐漸覆蓋零售業、物流業等服務行業。例如,根據蘇寧易購2月4日的數據顯示,線上超市業務呈現翻倍增長,蘇寧到家業務同比增長近四倍。未來除了疫情也仍會出現重重考驗,中小企業應不斷了解、學習及擁抱新技術。不但可從防控疫情等危機角度出發考慮技術升級,還可著眼於減少開支、提高效率等方面。

而作為科技水平偏低的中小零售企業(如便利店、連鎖超市等),可發揮其地理優勢和各項資源,把握“宅經濟”。通過建立線上交流群,增加與附近片區居民、物業的溝通。深度瞭解客戶所需,推出合適的商品組合出售而非哄抬物價自砸招牌。並在確保自身健康安全的情況下親自派送商品到指定位置。增加客戶粘性的同時,也儘快將庫存兌現,獲取現金流。

(二) 餐飲業

在疫情面前,餐飲作為一項人群密集型活動應減少堂食,增加外賣;減少當面接觸,增加線上互動。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力求推出超越期望的“宅”產品,如“各類特色產品+食譜+食用方法”的銷售組合,協助消費者能夠在家快速製作美食,解決無法到店品嚐的遺憾,維持客戶粘性。例如肯德基在疫情期間推出的“零接觸送餐”服務,即騎手將食物放在指定位置,不與顧客面對面交貨,防止人傳人。

亦可考慮推出“優惠充值卡”、或是將春節預售款轉換為未來可消費使用的“儲值卡”等形式。在誠信經營的前提下,穩住部分現金流。除了想辦法“回血”外,“減支”也是存活的關鍵點。

餐飲業的員工基數龐大,因此穩定員工崗位、員工心態是首要任務,將來還需這些夥伴一同“逐鹿中原”。對於員工的安排可參考如下四點:(1)迅速作出人力調整,僅保證滿足最低工作量需求的員工在崗,並考慮實行多班輪換,讓每位員工都有機會參與工作;(2)未能到崗員工應在宿舍休息,承諾不裁員,保證員工工資,保障基本生活需求;(3)僅安排特定員工可外出,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儘量保障所有員工的抗疫物資,設置單獨住所隔離有疑似症狀的員工;(4)可與相關行業進行“短期用工機制”合作,在確保員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將閒置員工安排到其他急需人手的企業。例如近期盒馬由於線上超市和配送業務火爆,便與雲海餚、青年餐廳(北京)合作,通過對願意繼續工作的員工進行面試、體檢、培訓和確認勞務合同後上崗。

除了高昂的人工成本,餐飲業作為重資產行業,開發建設也是支出大頭。因此企業主應儘快區別高勢能門店與低勢能門店,維持前者的建設並儘快暫停或延緩後者的開工及裝修。同時在開工後,現金流稍微充裕的企業可聯繫工廠酌情加快傢俱、廚具等各項道具的進度,加快整體建設進程。

裝修方面也可優化,可暫時減少華而不實的裝修,降低施工成本,但考慮到實用性和防範下次意外的發生,衛生安全方面的裝修不可偷工減料(如迭代新風系統)。

租金作為一項重要開支,除了及時商討和跟進租金減免措施外,亦可“主動出擊”, 重點關注熱門商圈內的門店退租情況,藉此機會低價簽約搶佔優勢地段,為疫情過後的“春天”做足準備。

簡而言之,穩定員工、減少開支、業務轉型等方式不僅是短期內的自救之法,更是為長期經營作準備。同時還需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否則就算度過此次難關,也有可能被下一次意外擊倒。

(三) 旅遊業

面對疫情,旅遊酒店業也明顯受挫,海量退單和大量酒店的停業、低於4%的入住率。

旅遊業也應把握“宅經濟”,因疫情而被迫“宅”在家中的消費者也給旅遊業提供了三個創新轉型方向:

一是加大在線文旅居家消費產品開發,推出線上免費公共文化產品、在線展覽展示和文創產品的開發銷售,培育消費者線上體驗的習慣,讓這些文旅資源價值通過互聯網和現代物流走向世界各地,以實現更均衡、更多元甚至是更具無邊界成本效應的價值變現;

二是通過新媒體加強旅遊企業、產品和目的地的宣傳,提高旅遊者感知形象,為疫情後旅遊者的現實旅遊決策的轉化打下基礎;

三是通過網上在線課堂等加強企業員工的素質培訓,提高服務管理水平,不斷賦能新需求。

在通過線上的互動和產品吸引消費者同時,線下旅遊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反思和提升危機應急能力也是首要工作。唯有塑造好優質創新旅遊產品與健康安全旅遊目的地兩個形象,才能收穫消費者的信任與青睞,迎來疫情過後的恢復期。

對於酒店業,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表示:以做好現金流管理為主,會對武漢和湖北的加盟店免收封城後的加盟費。對其他城市的門店,減半收取費用。若疫情延續超過三個月,會進一步調整用工問題,如調休、部分上班、基礎工資、暫緩支付社保養老保險等。

此外,酒店業也可配合防疫部門,推出酒店居家隔離房試點方案,以應對節後返程、企業返工人員的單獨隔離需求。目前,首旅如家已經在涉及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順德、江門、中山等7個城市的60家酒店推出試點並已完成報備及消殺工作。為全國抗疫工作出一份力。

疫情過後可能出現“報復式”增長,所以關鍵是通過“減支”與“創新”挺過疫情。

(四) 信息服務業

回顧2003年5月,阿里巴巴也曾因一名員工感染非典而導致全公司五百多人居家隔離。但隨著一系列有條不紊的安排,如確保所有員工家庭聯網並接入公司系統、更改業務工作及彙報流程、穩定員工情緒等,保障了業務沒有因非典而中斷。而在此次疫情下,華為也憑藉旗下華為雲WeLink實現19萬員工跨越170個國家、7大語種、1028個辦公場所的高效協同辦公,並且上線“健康打卡”功能且免費對外開放,其能夠實時統計員工出行信息、健康數據,助力企業主及時瞭解員工狀況、及時防控疫情。

時至今日,線上辦公模式已具備訪問公司內網數據庫、多人在線修改文件、員工狀態數據收集、郵件收取、CRM、ERP、參加視頻會議等功能,特別是在5G、大數據、雲計算等多項技術的加持下,為信息服務行業及部分崗位提供了更多線上辦公的可能性。

並且如今已有多款遠程辦公軟件,如阿里釘釘、企業微信、騰訊會議、華為WeLink、字節跳動飛書等(供參考,非推薦)。然而該模式在中國仍不普遍,許多中小企業不僅沒將其作為辦公模式,甚至也未將其列為危機應對方法。

且作為具備信息收集、信息編輯、信息傳播等功能的行業,可緊貼疫情相關和客戶需求的事件進行多方位輸出,如健康、經濟、娛樂等等。並結合短視頻、直播、電子文章、線上課程等多渠道擴散。做到不造謠不傳謠,確保立場公正、信息準確。不僅能夠解決民眾所需,也能為抗疫出一份力,同時還能實現自身品牌價值。

因此,企業領導者應發揮管理者的作用,及時作出詳細部署,優化往日的工作流程,尋找更為便捷的辦公方式,多瞭解員工狀況,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員工才能更安心、高效地為企業效益而奮鬥。

全行業——加強內外上下協作,晴耕雨讀,苦練內功增加抗風險韌性

(一)積極運用政策支持,“穩住”企業現金流

在此輪難關面前,調查顯示,大約有49.2%的中小企業主仍在盡力通過股東出資、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等多種途徑融資。對此,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五部門也在疫情發生後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作為企業主也應及時去了解政策,積極運用相關政策共同應對難關,減輕“自救”難度。其中與企業“減支”和“融資”相關政策有:

1.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繼續強化預期引導,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動性,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2. 加大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3. 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4. 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

5. 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

6. 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應取消反擔保要求,降低擔保和再擔保費。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減半收取再擔保費。

並且地方政府配套出臺的措施也迎來了企業主和網友的支持。如“蘇惠十條”、“上海四條”、“京19條”都有針對企業的詳細安排。央行多地分支機構也鼓勵金融機構在定價、擔保方面給予優惠,實施專項優惠利率等支持方式,優化涉及疫情防控的企業合理信貸審批流程。

與此同時,多家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政策性銀行、城商行在內的部分銀行機構,均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採取了相應的紓困措施。如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等出臺相關政策:針對疫情防控的相應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性貸款在現行基礎上利率下調0.5個百分點等措施。此外,中國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微眾銀行等均提出,對於疫情影響正常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減免逾期利息、貸款展期等方式進行支持。

並且在此次疫情期間,包括萬達商管集團、龍湖集團、新城控股、愛琴海集團等多家集團公司均宣佈了針對旗下商場商戶租金的減免措施。

因此,在開年之際,中小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家、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及集團企業在當前和未來可能發佈的相關政策(減支與融資方面),積極瞭解、積極配合、積極獲取現金流,保障企業的運作,唯有先保證存活,才能迎來發展。

(二)加強與員工、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的協商溝通

根據西貝董事長賈國龍透露,在其成本結構中,人工綜合成本就佔據了30%。調研數據也顯示62.78%的中小企業主認為工資及五險一金的支出壓力最大。因此,企業在清楚人社部下發的保障員工收入相關通知的同時,也應瞭解《勞動法》以《勞動合同法》等配套法律也致力於維護勞動者權益保護與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間的平衡關係,併為特殊情況下企業資金的週轉提供了渠道。

因此,受疫情影響導致員工無法正常復工、生產經營停滯、資金無法回籠等情況,企業應及時員工協商,商討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

若遭遇經營困難而無法及時支付員工工資時,可具體參考所地區關於工資支付的具體要求,與員工積極溝通,並予法律規定時間內發放。

除此之外,外部的溝通也尤為重要。企業應儘快與上下游企業共同商討貨物供應、物流倉儲、適當延遲應收帳款還款日等問題。並且保持與行業協會間的交流,獲取最新的行業信息以及應對之策。唯有團結內外,保障各方的現金流與生存能力,努力度過疫情難關,才能在復工後迎來恢復期。

(三)妥善保管合同證據,減少違約風險

數據顯示SARS期間主要的爭議類型集中在如下領域——買賣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借款合同糾紛、租賃合同糾紛等。通過分析案件及相應的法院說理摘錄發現,如有確鑿證據證明疫情對合同的正常履行產生實質影響,則法院在對違約責任的判斷時會考慮適用不可抗力或者公平原則等,免除企業全部或部分責任。對此,企業因妥善保管所有合同證據,特別是有可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合同,以減輕自身的違約風險,這也是為後續的經營、現金流及品牌價值多留一份保障。

同時仍建議保存下列材料:

(1)業務發展所涉各行政管理部門的管制政策;

(2)向可出具不可抗力事件證明的機構提出證明材料申請;

(3)公司通知合同相對方履行困難或者履行不能的函件;

(4)公司為避免損失擴大采取的系列舉措的留痕材料等。

(四)苦練內功,增加抗風險韌性

儘管復工時間遭遇延遲,但苦練內功一事不可懈怠。持續的反思、優化和研發是一件需長期堅持的任務,也是增加抗風險韌性的治本之法。充分利用時間差研究過往的產品、業務、經營模式,總結分析不足之處,並逐步提出和落實具體措施來推動改進。同時,還可根據手中的數據分析用戶畫像,進而優化產品的宣傳工作、詳情介紹、包裝和海報設計等,實現精準覆蓋目標客戶,現有客戶業務可暫時停滯合作關係不能斷。疫情不是機會,是每個人的責任,但疫情勢必會對本行業的發展起到或大或小的影響,提前預判和研究這些新變化,也是中小企業自救的題中之義。

短期內,疫情勢必全面衝擊到我國經濟,影響沉重但卻難阻我國中長期發展的步伐。而疫情作為自然“風險共擔”機制,可有效檢驗企業抵禦“黑天鵝事件”的韌性,起到優勝劣汰的作用。但疫情不是末日,因此各中小企業除了配合政策儘可能“減支”外,更應思考“自救之法”, 如若僅想依靠救濟或是發“疫情財”,則易導致多年心血付之東流。唯有面向市場,設身處地為員工、客戶著想,團結一心,以穩定現金流為第一任務,才有可能戰勝危機,迎來疫後恢復期,實現“增收”。同時“自省”也是必不可少的,及時總結過往的產品和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升企業經營能力與抗風險能力,否則就算渡過此次難關,仍可能被下一次意外擊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