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鯊身上乾乾淨淨,鯨魚身上為何都是附著物?

把你寵壞啊


答:寄生在鯨魚身上的主要是藤壺(俗稱馬牙),藤壺是一種非常討厭的生物,雖然藤壺不直接從鯨魚身上吸取營養物質,但是它會對鯨魚造成嚴重的傷害和難忍的疼痛。鯨魚不是魚,而是一種哺乳動物,它沒有魚類那樣的鱗片,在面對藤壺的寄生時毫無辦法。


藤壺

在很多鯨魚的照片和視頻中,我們會看到鯨魚身上有很多附著物,有些甚至讓人觸目驚心,簡直就是密集恐懼症的噩夢,百度“藤壺”圖片都會出現下面提示,它們就是寄生在鯨魚身上的“牛皮癬”。

藤壺是一種甲殼動物,經常附著在海邊的礁石上,也常附著於一些海洋動物身上,比如藍鯨、海龜等等,藤壺往往寄生在鯨魚有褶皺的地方,比如眼睛、鼻孔、生殖器的周圍,給鯨魚造成巨大的傷害和困擾。


附著原理

藤壺的幼體非常特殊,它無需進食,並用它的小觸角緩慢地運動,此階段內它的目的就是找到合適的附著物。

一旦探尋到合適的附著物後,就會用觸角牢牢抓住附著物,再移動著選擇合適的附著位置,然後幼體第一觸角的附著吸盤就會分泌大量膠體腺,從而變成永久性附著,幼體再繼續變態為成蟲。


附著因素

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藤壺幼體的附著行為,比如

(1)水流速度,藤壺寄生在其他物體上,然後從水中吸收營養物質,水流過快或者過慢都不利於藤壺的寄生。

(2)藤壺幼體傾向於寄生在桔色和綠色的物體上,不喜歡黃色的物體。

(3)藤壺喜歡粗糙的表面,這樣有利於粘連的牢固性,幼體的觸角可以感知地形。

(4)水溫在22~32℃之間時,藤壺的附著率最高。

……


鯨魚

對於鯨魚來說,尤其是藍鯨,在藤壺剛開始寄生時其實很容易被擺脫的,但是藍鯨體型巨大,行動緩慢,本身又沒有魚類那樣的光滑鱗片,所以成了藤壺的最佳寄生對象。

藤壺一旦附著在鯨魚身上,就會把鯨魚作為永久的順風車,藤壺的壽命可達2~6年,即便是藤壺死亡後,其附著物也不會輕易脫落,這給鯨魚帶來巨大的傷害;鯨魚在疼痛和瘙癢時,會用力拍打水面,但是藤壺附著力非常強,這種方式很難把深入皮膚的藤壺擺脫掉。


其他動物的應對策略

海洋中有這麼多生物,為何藤壺在其他動物身上難以附著呢?

因為大部分魚類擁有光滑的鱗片,藤壺無法進行寄生,而像大白鯊等魚類,由於行動速度非常快,不是藤壺附著的好對象。而像虎鯨和海豚這樣的高智商動物,其同伴會相互撞擊對方,然後把藤壺擺脫掉。


對人類的危害

藤壺不僅對鯨魚、海龜等動物造成影響,還對人類的生產活動造成危害,比如藤壺寄生在船底時,會增大船隻的阻力,藤壺還會寄生在鑽井平臺、海底光纜、以及科學儀器上。

藤壺唯一的用處,就是可以作為一道美食,但是藤壺的附著力非常強,所以人類食用藤壺的量並不多。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如果你生活在海邊,你一定聽說過藤壺,這種廣泛分佈於淺海礁石上的一種生物,給沿海地區帶來嚴重的影響。

其實除了人類對藤壺感到頭痛外,海洋中許多生物也對藤壺不堪其擾,比如鯨魚,在某些鯨魚身上,長有大量的藤壺。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鯨魚身上會長有藤壺,而海豚以及其他生物體內沒有藤壺呢?

其實這和藤壺的生存環境有關。

藤壺生存的環境

很多人以為藤壺是一種貝類,其實它是有著外殼的甲殼動物。藤壺雖然雌雄同體,但大多是異體受精。它們在交配時,會把體內能伸縮的管子注入別的藤壺之中,讓別的藤壺受孕。

藤壺幼蟲是變態發育,變態發育時指幼蟲和成蟲體型差別很大,而且體型的改變又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藤壺的幼蟲時可以遊動,但當它們一旦附著在固體時,它們會在附近找到適宜的環境附著,並從體內分泌一種特殊的膠體,然後再變態為成蟲,我們經常看到的藤壺就是它的成蟲階段。

藤壺的分佈很廣泛,全球任何海域的淺海地區以及礁石都有分佈,而且,有些鯨魚、海龜等生物體外也會被藤壺附著。

為什麼鯨魚會被藤壺寄生?

其實,藤壺在選擇附著物的時候,會選擇帶有粗糙的表面,海水透光度比較差,最好是帶有橙色或者綠色的固態物體。很不巧,鯨魚的皮膚就符合這些條件。

其實,鯨魚本有機會可以清理掉自己皮膚上的藤壺的,在藤壺剛剛附著時,分泌的膠體還不太牢固,如果這時鯨魚可以用魚鰭拍落身上的藤壺,那麼藤壺幼蟲會離開此地,再去其他地方尋找寄生的地方。

上圖為藤壺幼蟲

但由於鯨魚體型巨大,魚鰭拍打不到全身,因此給了藤壺附著的條件。

而海豚、海豹 鯊魚等生物之所以沒有被藤壺附著,是因為這些生物基本上是群居生活,相互之間可以拍打,防止藤壺寄居。

還有些生物體表光滑、游泳速度快,藤壺也不適宜寄居。所以藤壺能夠寄居的生物種類,其實非常少。

藤壺的危害

雖然咱們常說:“哪種生物敢氾濫,中國人就能敢哪種生物吃到滅絕。”但其實藤壺雖然美味,但仍每年給我國帶來嚴重損失。

這是因為藤壺也比較多的在碼頭,輪船,以及淺海附近附著,以輪船為例,每年用在清理藤壺上的錢就不計其數,而且全國那麼多國家,竟然沒有找到一個可以永久解決的辦法。

還有,藤壺附著在輪船之上,會增加輪船底部的粗糙度,使得輪船在航行時阻力增加,從而浪費了燃料,也使得航行速度降低。

下圖是一艘沉沒的巨輪,被各種藤壺以及其他生物寄居後的樣子。

藤壺的寄居還給當地漁民帶來嚴重的傷害,很多當地依靠養殖為生的漁民,經常需要清理管道上的藤壺,由於藤壺附著物異常的堅固,通常在清理藤壺的過程中,也會對管道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還有,藤壺會妨礙碼頭儀器的正常工作,由於藤壺的附著,經常會造成儀器的靈敏度以及壽命降低。

由於藤壺的危害很大,所以當地漁民也會去採集藤壺當做小海鮮,但由於藤壺附著度異常牢固,因此藤壺食用率不高,只有當地人會採集食用。


鍾銘聊科學


大白鯊為什麼身上乾淨,鯨魚身上為什麼有附著物?這個問題要歸結到這兩種生物的歸屬範疇。大白鯊是魚,皮膚表面有鱗片,鱗片可以阻擋物體附著,鯨魚是哺乳動物,皮膚沒有鱗片,容易被寄生生物附著。


大白鯊表面有細小的鱗片就好像挫一樣,這些長得很像挫的鱗片被叫做盾鱗,盾鱗光滑堅硬,不僅能抵禦外部攻擊,還能有效抵禦寄生生物附著。

鯨魚的表面沒有鱗片,是光滑柔軟的皮膚,和人的差不多,在水裡容易被寄生生物附著,並在上面生存,繁殖。寄生生物紮根在鯨魚的皮膚上,是實打實的吸血鬼。


鯨魚皮膚上的寄生生物的種類很多,最主要的是一種藤壺的寄生生物,這種生物多吸附在鯨魚的腹部和尾部,它們一旦紮根很難擺脫。藤壺紮根後會迅速繁殖擴散,形成一片一片寄生群落,這會對鯨魚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殺死鯨魚。


男顏劇場


看著鯨魚身上附著的寄生物,真的很讓人心痛。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鯨魚都是一種很可愛的動物,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它們雖然是最龐大的物種,卻大多溫順馴良,不傷害人類,而且喜歡和人類友好互動。為人父母的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自己的孩子生下來後,生怕他/她會受到什麼傷害,哪怕皮膚上長了一些小小的東西都會心疼不已。鯨魚和我們一樣,都是哺乳動物,看著自己孩子的皮膚漸漸被藤壺、鯨蝨之類的傢伙爬滿,鯨魚媽媽的心情,大抵應該和我們也是一樣,異常心疼的吧?

但這卻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和天生在海洋中演化的鯊魚等動物不同,鯨魚是已經上岸的哺乳動物,因為某些原因又重新進入海里生活的。不但沒有像鯊魚一樣,容易擺脫寄生物種的硬質盾鱗,甚至皮膚光滑,連毛都沒有,很容易就被這些可惡的傢伙趁虛而入,不得不一生都忍受這種痛苦。這些傢伙的寄生真的是如蛆附骨,為了不被擺脫,甚至會深入到鯨魚的皮膚深處,其痛苦可想而知。

當然,越大的動物,實際越容易成為小型生物的寄生對象,事實上每個動物身上都有微型動物組成的小型生態系統,即使我們人類,或者老鼠之類的也不例外。比如我們的臉上就有蟎蟲寄生,身上還可能有跳蚤、蝨子什麼的,而這些動物,又是更微小生物的宿主。對鯨魚來說,由於它們體型龐大,身上的寄生生物也就更多更大,所以我們或許也沒必要為鯨魚們傷感,它們沒有演化出擺脫這些可惡傢伙的辦法,說明情況還在可控範圍內,但願如此吧。


徐德文科學頻道


(提前聲明,部分圖片可能引起不適,密集恐懼症者慎入哈!)出海觀鯨現在很受歡迎,體型龐大的座頭鯨在帆船旁邊躍出水面,給人非常震撼的效果。有一種說法認為座頭鯨之所以躍起砸到水面上,就是因為身上寄生的藤壺又痛又癢,重複這樣的動作就是在給自己“撓癢癢”。

大型的鬚鯨身上一半都會附著著很多的寄生物,主要的就是藤壺。藤壺是一種節肢動物,它們的生活方式就是要附著在其他移動的物體上,讓水流不斷地衝過來,利於自己從水中過濾食物。因此海中的大型動物就是它們的目標,而一些木質的漁船底部也經常有藤壺的“寄生”,這對於漁船也是一種損壞。

藤壺寄生在鯨魚的皮膚之上比較類似於我們的牙齒,牢牢的鎖死在鯨魚的皮膚之上,由於鯨魚要快速遊動以及皮膚損傷的時候,都可能甩下藤壺,因此說藤壺選擇了一種很牢固的方式,找了一個永久的“餐桌”,它們寄生在鯨魚的身上目的雖然不是為了蠶食鯨魚,但是的確會給鯨魚造成一些傷害。
圖:箭頭所指是鯨魚的皮膚,可想而知這對於鯨魚的傷害有多大

我們可以看到藤壺最常寄生的就是須鯨,例如座頭鯨等,而像海豚或者虎鯨等相對小型的齒鯨身上相對就少甚至沒有。它們的區別有兩方面,一是在體型上、二是在遊動速度上。藤壺對於水流速度要求特別高,體型巨大笨重的鯨魚正好符合它的選擇。而那些體型小遊動速度快的,藤壺就不太好去寄生。



而大白鯊是一種魚類,身上附著有堅硬的鱗片,這就是哺乳動物跟魚類不同的地方之一,鯨魚類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皮膚上並沒有鱗片。以下就是鯊魚皮膚放大後的圖片,一個個鱗片如分的牙齒一樣,藤壺很難去寄生。並且鯊魚在捕獵的時候遊動速度很快,即使寄生了藤壺也會被甩下。



藤壺對於人類來說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它真的很鮮美,但對於鯨魚來說就如噩夢一般了,只要被藤壺寄生上那幾乎就是一生的事情。想一下都是很可怕的事情,要一直忍受著疼痛。這就是特殊的寄生關係而不是共生,藤壺的寄生對於鯨魚本身是完全沒有有利的地方,它們就像是藤壺的“順風車”一樣,每天都帶著藤壺暢遊大海。


所以說藤壺寄生在生物體上最重要的是遊動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其次就是皮膚利於藤壺的寄生。



科學黑洞


鯨魚體表附著物一般是藤壺和藻類,
藤壺是甲殼綱動物,與龍蝦、螃蟹和蝦一樣被認為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全世界有1000多種藤壺生活在海水環境中。雖然有些藤壺是寄生蟲,但大多數是濾食動物。濾食藤壺是一種與鯨魚共生的動物。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共生被廣義地定義為不同物種的兩個或更多成員之間的一種密切的、延伸的關係,這種關係使至少一個成員受益。共生有三種類型。在互利共生中,兩個物種都受益於這種關係。在寄生中,只有一個物種從這種關係中受益,而對另一個物種造成重大傷害。共棲是藤壺和鯨魚之間的一種共生關係,在共棲中,只有一個物種受益而不會對另一個物種造成重大傷害。


藤壺以自由遊動的幼蟲開始它們的生活,經過六個幼蟲階段。當它們到達最後一個階段,它們會停留在鯨魚的皮膚上,在那裡完成它們變成幼藤壺的蛻變。幼體類似蝦的微小生物可以分泌碳酸鈣,硬化成堅硬的鈣質板,在它們一生中附著在鯨魚體表。隨著鈣質板融合在一起,鯨魚的皮膚被拉入板之間的空間,將藤壺永久地融合到鯨魚身上。

而鯊魚的皮膚在許多方面也鯨魚是不同的。它的特點是光滑的外觀和粗糙的觸感。 鯊魚的皮膚上有真皮齒,給它粗糙的質地,使它獲得了砂紙的感覺。這些小結構類似堅硬的凹槽齒,但實際上是盾狀鱗片。 鯊魚皮有一層琺琅質外層,這些可以加強和保護鯊魚的皮膚免受傷害,也有助於鯊魚在水中滑行時的流線型,因為它們減少了湍流。這是通過引導水通過鯊魚皮膚凹槽來實現的,從而減少了鯊魚身體所接觸的水的摩擦。



鯊魚皮皮膚非常粗糙,柔軟的動物碰到它會受重傷。這些齒刺指向尾巴,所以用手從尾巴到頭在身體上移動,最能感受到粗糙的效果。 它們排列成馬賽克圖案,像螺旋一樣圍繞鯊魚的身體。因為鯊魚沒有骨骼,用於游泳的肌肉直接附著在鯊魚皮的內部。這可以節省能量,讓它們遊得更快、更遠而不累。由於鯊魚皮膚的結構和速度,藤壺無法附著在鯊魚皮膚上。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大白鯊身上乾乾淨淨,鯨魚身上為何都是附著物?

首先聲明一下,鯨魚不是魚,它只是一種哺乳動物!鯨身上的寄生物主要是鯨蝨和藤壺,無論哪種都可以看得人不由得一陣惡寒,或者密集恐懼症者一個噩夢,但其實關於鯨蝨或者藤壺都是一種共生關係,儘管它們不會為鯨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某些時候可能會嚴重影響鯨的生存。

關於寄生的鯨蝨和藤壺

鯨蝨的體長大約是8毫米到20毫米之間,說是蝨其實更像一隻小螃蟹,外觀以淺灰色居多,身體扁平,尾部退化,末端有尾鉤,因此能緊緊依附在鯨的身上!

鯨蝨有很多種,每種鯨蝨都有不同的寄主,有的喜歡寄生雄性,有的喜歡寄生雌性,一般的寄生位置會在鯨的傷口或者生殖器的褶皺、口腔邊緣、鰭褶,甚至鼻孔眼瞼,遊速比較慢的鬚鯨身上有超過十萬只鯨蝨,但速度比較快的齒鯨身上則會少一些!

鯨蝨的食物為藻類和浮游生物,但鯨蝨一般不會對寄主健康造成影響。

  • 另一種毛骨悚然的寄生物-藤壺

藤壺幾乎可以寄生在很多物體上,比如礁石和船底,還有浮木或者鯨的體表。藤壺並不是一種軟體動物,而是一種甲殼類動物,它有石灰質的殼體,在很長的時間內都被當作貝殼,但藤壺與蝦和螃蟹更親緣一些,是不是有點超出你的想象?

藤壺生活史的三個階段

藤壺是雌雄同體異體受精,受精卵孵化成無節幼蟲,此時和藤壺的形象可遠了去,甚至連生活方式都完全不一樣,它們會在海水錶層自由生活,幾天後成長腺介幼蟲,此時路過的一切物體可能都會遭殃,比如船舶或者漂浮的木頭,當然鯨是比較慘的受害者,因為它是活物!

藤壺的成長和寄生過程

上圖是桶冠藤壺的成長過程,也就是在鯨體內不斷紮根和深入的過程,鯨的皮膚雖然很厚實,但再厚長了一大片這些東西也難受啊,所以鯨會躍出和拍打水面,甚至在礁石上蹭來蹭去,想要把這些討厭的小玩意兒清除!因此藤壺的一輩子就和鯨鬥智鬥勇!

藤壺寄生的剖面示意圖

藤壺的兩層殼體之間夾雜的鯨的皮膚組織,也就是說在藤壺生長過程中已經徹徹底底的嵌入了鯨的皮膚深處,和鯨的皮膚組織已經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即使要拿工具也很難講藤壺撬下來,因此鯨想要通過拍打水面清理藤壺基本上是很難!當然也有偶爾成功的,比如下圖:

粉色的鯨蝨和灰白色的藤壺

上圖中鯨的皮膚局部,有些灰白色的圈圈是寄生過但已經脫落的藤壺傷口,但更多的藤壺是難以脫落的!這些大部分部位對於鯨這種龐大體型的物種來說並沒有什麼關係,但如果藤壺寄生在鯨敏感部位時這個難受應該是無以復加的。

一頭死亡的座頭鯨生殖器周圍的藤壺

藤壺這種看了毛骨悚然的物種卻是一種美食,基本上也不用處理,直接清水氽湯鮮吃即可,方法:水煮開,加點鹽和姜,直接放入藤壺煮一會即可出鍋,如果你喜歡就放點香菜和蔥點綴。

  • 鵝頸藤壺

這是一種被形容為來自地獄的美味珍饈,它們有點像爬行動物的爪子,因此東亞人稱它們為“鬼爪螺”,歐洲人則稱呼它為“來自地獄的海鮮”,他們分別為龜足藤壺和鵝頸藤壺。

龜足藤壺

鵝頸藤壺

鵝頸藤壺的味道極其鮮美,營養價值也比其它的海鮮要高,因此鵝頸藤壺可不便宜。當然能長在礁石上的也能長在鯨身上,只不過鵝頸藤壺寄生不如桶冠藤壺那麼多罷了,但仍然有相當案例。

領航鯨(一種大型海豚)鰭上附生的藤壺

  • 比較文明的寄生物中-印魚

印魚的學名叫鮣魚,它的頭頸部有一個橢圓形的大吸盤,可以吸附在鯊魚和其他海洋生物身上週遊世界,這種共生其實已經很文明瞭,它只是來搭個便車,不會影響主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印魚身體修長,水下阻力極小,而且在很多時候它扮演的是一個清道夫角色,僅僅攝食寄主的牙慧而已,還能幫其清理身體外部的寄生物。

為什麼鯊魚身上就沒有藤壺?

前文說了遊速比較慢的鯨類藤壺寄生比較多,像鯊魚海豚類的幾乎就沒有,因為它們的遊速很高,比如座頭鯨的速度只有4海里/小時,海豚虎鯨時速高達20-30海里/小時,從無節幼蟲發展到腺介幼蟲準備寄生時,那速度太快根本就抓不住!

而且在海豚這種高度社會化的種群中,相互清理也是非常自然的事,因此在這些物種身上我們找不到藤壺寄生,鯊魚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幫它清理了吧,但鯊魚的皮膚有盾鱗,它的各個齒突都向後伸出皮膚,齒突外披一層釉質,盾鱗和牙齒屬於同源器官。

鯊魚皮膚的這個特質使得它遊速同樣跟高,而且表皮就像一層披甲,腺介幼蟲根本無從寄生,因此鯊魚也是能逃過這種寄生的物中之一。

種花家是頂著一身雞皮疙瘩寫完本文的,希望各位看的時候不要渾身惡寒,想必大家比種花家的小心臟要大一些,看完肯定啥事都麼有!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千尋君來回答。

大白鯊身上確實乾淨,而鯨類要分情況,中小型齒鯨身上也和大白鯊一樣是乾乾淨淨的,身上佈滿附著物的多數是須鯨,尤其是灰鯨、座頭鯨和露脊鯨,這三種鬚鯨身上附著物最多。大型齒鯨如抹香鯨和領航鯨身上也會附著寄生物。(文中無不適圖片)▲灰鯨體表的白斑就是寄生物,成為灰鯨的一大特色,為其提高了辨識度



▲座頭鯨頭部和下巴最容易被寄生物附著

▲露脊鯨頭部的寄生物,甚至可以通過寄生物的面積來推測鯨的年齡

而鯨身上的寄生物主要有兩種——鯨蝨和藤壺。鯨蝨是一種海洋節肢動物,體長0.8-2釐米,利用附肢和口鉗附著在鯨類身上,因通常只在鯨類身上發現它們,故得此名。

藤壺也是一種節肢動物,它們會依附在礁石、鯨魚和海龜等等它們能寄生的地方。它們會分泌一種粘性極強的物質,稱為“藤壺膠”,比人造膠水還給力,還會鑽入鯨的皮膚裡,長出彼此連接的壁板,將自己牢牢的固定在鯨的皮膚上。藤壺是雌雄同體,一旦成功附著就很會大量繁殖,形成群落,所以藤壺選中了一頭鯨就會一輩子纏著它,直到鯨死亡。▲抹香鯨頭部有少量附著物

一頭大型鬚鯨身上的鯨蝨最多可達10萬隻,而藤壺可達半噸左右,鯨蝨會導致鯨皮膚瘙癢,鯨魚有時躍出水面就是為了甩掉身上的鯨蝨。而藤壺的附著能力比鯨蝨強的多,一旦上身很難擺脫,會加大鯨類的負擔。藤壺也會附著在船底,所以海船要定時清除船底的藤壺,以免影響速度,增加油耗。

為什麼這兩種動物會選擇大型鯨類作為宿主,而不選擇大白鯊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因為鯨蝨通常只會附著在鯨類身上,所以我重點分析藤壺)。

體型


▲身上很乾淨的巨型大白鯊

大型鯨類的體長通常超過10米,重量在20噸以上,灰鯨、座頭鯨體重都在30噸左右,露脊鯨最大種可超百噸,而大白鯊最大2.5-3噸。鬚鯨龐大的體型能為鯨蝨和藤壺提供更多可附著的面積,而且個頭越大,目標越大,在茫茫大海里尋找一頭鬚鯨可比找一條鯊魚輕鬆多了。鯨蝨和藤壺的幼體在海水中漂浮,尋找宿主,而大型鯨類是它們的首要附著對象。

遊速

遊速也很重要,鯊魚的遊速比大型鯨類快多了,遊得慢就給寄生物的附著提供了可乘之機。因為鯨蝨和藤壺的幼體游泳能力很差,所以儘可能尋找遊速慢的宿主。

生物學家Wethey研究後認為:水流速度是藤壺選擇宿主的主要考慮。

他經過數次試驗後,發現底質表面的水流速率/傾斜度很關鍵:高於50/s時,附著概率很高。 一旦超過100/s,附著率又大幅降低。 如果達到400/s,沒有幼體能夠附著其上。▲藤壺進食

因此,宿主的遊速會對藤壺幼體的附著產生極大影響。▲藤壺腺介幼蟲

座頭鯨遊速只有每小時8-15千米。灰鯨雖然是遷徙距離最遠的哺乳動物,行程可達22000千米,但它們每天只能行進180千米左右,灰鯨的遊速通常只有7千米/時,最高遊速不到15千米/時。而露脊鯨的最高速度也不足10千米/時。它們是遊速最慢的鯨類,因此最容易被寄生物盯上。


▲長鬚鯨高速”巡航“,猶如潛艇一般

相比之下,藍鯨的衝刺速度可達48千米/時,長鬚鯨可超過50千米/時,大白鯊最快可達69千米/時,所以它們的體型也很大,但身上的附著物卻很少。

皮膚結構

▲顯微鏡下鯊魚的盾鱗

鯊魚是軟骨魚類,體表有特殊的盾鱗,非常粗糙且堅硬,像砂紙一樣。而鯨是哺乳動物,它們的皮膚和我們一樣,平滑柔軟,只是更厚一些。作為渺小的節肢動物,鯨蝨和藤壺喜歡柔軟平滑的表面。鯨蝨可以用附肢和口鉗咬入鯨類皮膚,藤壺可以在鯨的皮膚上塗上自制的“膠水”,海龜殼和船底也很平滑,所以也很容易附著藤壺。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重要原因,那就是體色。

體色

▲上為藍鯨,下為長鬚鯨

藍鯨和長鬚鯨身上附著物很少的原因不止遊速快,還因為它們的體色較淺,藍鯨的體色偏藍,由此得名。長鬚鯨背部為灰色,腹部偏白。而灰鯨、座頭鯨、露脊鯨的體色都比較深,座頭鯨和露脊鯨都是深黑色。▲黑黢黢的露脊鯨

藤壺的幼體具有向能性的特性,海洋中附著基表面的粗糙程度、光線及顏色都會影響藤壺腺介幼體的選擇。附著底質的光線越暗,藤壺幼體會更願意附著。這麼大一個黑黢黢的傢伙在大海里慢吞吞的遊著,自然會成為藤壺幼蟲最理想的安家之所。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體型巨大、遊速緩慢、皮膚平滑柔軟、體色較黑的鯨類最容易被鯨蝨和藤壺附著,因此灰鯨、座頭鯨、露脊鯨身上的附著物最多,其他鬚鯨身上的附著物較少。

而這四個條件大白鯊除了第一個外,其它的都不滿足,因此,鯨蝨和藤壺不會將它作為宿主。

鯊魚身上雖然沒有鯨蝨和藤壺,卻被另外一種寄生魚類所困擾,那就是鮣魚,俗稱吸盤魚,它們會吸附在鯊魚身上,搭“便車”,撿食鯊魚的食物殘渣,讓鯊魚非常苦惱。▲檸檬鯊身上的吸盤魚使它看起來像掛滿導彈的戰鬥機▲鯨鯊身上的吸盤魚

▲姥鯊躍出水面以此抖落身上的吸盤魚


而大白鯊的分佈區域與吸盤魚幾乎是錯開的,因此大白鯊身上很少出現吸盤魚的身影。既沒有鯨蝨藤壺,也沒有吸盤魚,所以大白鯊身上是乾乾淨淨的。

好在吸盤魚並不會在一個宿主身上待太久,它們會選擇適當的時間自動脫離,去尋找下一個寄生目標。和藤壺那種“釘子戶”比起來還算是有良心。

我是百科千尋君,關注自然、熱愛自然、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百科千尋君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題主所說的這些附著在鯨魚身上的到底是一些什麼東西,以及這些附著物為什麼對鯨魚的體表情有獨鍾,但是對大白鯊卻不怎麼青睞大白鯊。實際上附著在鯨魚身上的絕大多數是一種叫藤壺的生物。

藤壺是什麼?

關於藤壺這名字乍一聽感覺像一種植物,因此很多人以為這肯定是一種什麼海藻,但是實際上它是一種出了名的有著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家住海邊或者去過海邊的朋友應該見過或者聽說過這種動物,有的人甚至將其稱之為“來自地獄的海鮮”,雖然長得像“鬼”卻異常美味,不僅富含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而且蛋白質含量也很高。

藤虎俗稱“觸”或“馬牙”,在全球各個海域均有分佈,除了主要附著於海邊岩石或淺海礁石以外,一些鯨魚、海龜等海洋生物表面以及船體底部、跨海橋隧、海底光纜等均有附著,且常常形成密集的群落。

藤壺神奇的繁殖現象

藤壺是一種“神奇”的動物,雖然它也是一種雌雄同體的動物,但不同的是藤壺在生殖期間,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能伸縮的細管將精子送入別的藤壺中使卵受精,也就是所謂的“異體受精”,而受精卵經過變態發育之後,便由幼體逐漸發育為藤壺成體。而且在熱帶海區由於海水溫度較高,藤壺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因此對於生活在低緯度沿海地區的朋友來說每天都可以享受這份天賜的美味。

藤壺生活環境

既然藤壺這麼會找宿主,為何只喜歡鯨魚卻不睬大白鯊呢?細細說來還是與藤壺的生活環境以及鯨魚等海洋生物的體表結構有關。

上文中講到,藤壺通過分泌一種膠體將自己固定在附著物上,而要想成功將自身牢牢粘住,既需要膠體粘合度強,也需要附著物表面足夠粗糙,而且還不容易被清理。

對比大白鯊和鯨魚的體表不難發現,大白鯊不僅體表明顯要光滑很多,而且大鯊魚個頭相當較小且遊速較快,因此不容易被藤壺分泌膠體粘住。而鯨魚不僅體表略顯粗糙,且體型要大,相當有利於藤壺的附著。

通常情況下藤壺的幼蟲是可以自由遊動的,隨著逐漸變為成蟲就需要一個合適的附著體以便繼續生長,這時候藤壺就會從體內分泌一種膠體將自己牢牢粘在附著物上,從此與這個附著物“連為一體”過上“死宅”的寄生生活,自己不“走”卻能遊遍四大洋。

危險的美味

儘管對於咱們人類而言藤壺算得上是眾多海鮮品種裡的“極品”,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賣到幾百甚至上千歐元,但是由於這種動物的附著,往往會對咱們人類的生產活動帶來較大的危害,比如大量藤壺附著在船底,既加大了船體的重量增加了船體的吃水深度,增加了觸礁的風險,也由於船底變得粗糙增加了摩擦力降低了船舶的航行速度,而對於海底光纜等跨海工程來說也增加了整體質量和摩擦力,更容易受到海水翻滾衝擊的影響等等。

為了降低藤壺附著對人類的影響,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其加以清理,儘管年年如此卻暫時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就船舶而言每次靠港或者出發前都需要對附著在船底的藤壺加以清理,否則就會越積越多且越來越牢固,最後變得更加難以清理。


地理那些事


大白鯊身上乾乾淨淨,鯨魚身上為何都是附著物?

海洋中的那些體型巨大的鯨魚常常會高高地躍起,然後結結實實地摔入水中,在海面上弄出極大的動靜,就算不能夠親眼目睹,我們也可以知道這絕對是一個極為壯觀的場景。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鯨魚這樣做很可能並不是貪玩好耍,而是在試圖擺脫寄生在它們身體上的寄生物——藤壺(如下圖所示)。

藤壺是海洋中最難擺脫的寄生物,只要被它纏上,連鯨魚都無法逃脫,這種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的甲殼動物,擁有超過500種的家族成員,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海洋中的淺水區域。它們的一生可分為幼蟲、腺介幼蟲和成蟲這三個階段,其幼蟲的體型約為1毫米,能夠憑藉自己的觸角以及水流在海洋中活動,以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為食。

通常情況下,藤壺幼蟲會在2至3個星期的時間裡成長為腺介幼蟲,這是藤壺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這這期間,它們需要找到一個能夠“安身立命”一輩子的地方。一般來講,只要是硬物的表面,都可能被藤壺附著,但它們對附著物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由於藤壺的成蟲是以過濾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為生,它們必須附著在水流比較快的地方才能保證食物的充足,因此淺水中的礁石、貝殼甚至是螃蟹等都是它們比較理想的附著物,除此之外,海洋中人類的船隻以及鯨魚、海龜等也是它們“心儀”的目標。

在找到附著物後,藤壺的腺介幼蟲表現得非常謹慎,它們會利用自己的觸角吸附在附著物上並反覆查探,一旦覺得不滿意,就會離開這裡去尋找下一個目標。在確定了目標之後,藤壺的腺介幼蟲會在附著物表面分泌一種叫“藤壺膠”的物質,這種物質的初始狀態為液體,在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之後,它會凝聚成具有很大內聚強度的膠質層,從而緊緊地附著在目標上。

值得注意的是,鯨魚等海洋生物的皮膚表層會在生長的過程中自行剝落,這對藤壺的寄生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為了應付這種情況,寄生於這類生物的藤壺進化出了一種極端的能力,那就是將自己的膠質層深深地“釘”進鯨魚的皮膚裡。藤壺通常都“釘”得很深,以至於人們在幫助鯨魚去除身上的藤壺時,常常都需要將鯨魚的皮膚一起割掉才能成功。

藤壺是一種雌雄同體的生物,在寄生成功之後,它們就會在寄生目標大量繁殖,可以想象的是,被藤壺寄生的生物將有多難受。因此可以說,海洋中的藤壺是鯨魚的“噩夢”,只要被纏上就永遠無法逃脫。


然而並不是海洋中所有的生物都會被藤壺寄生,比如說大白鯊的身上就是乾乾淨淨的,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有兩點,首先就是大白鯊的速度很快,藤壺的腺介幼蟲很難吸附得上去,然後就是大白鯊有一身堅硬的鱗片,並且呈尖刺狀(如下圖所示),在這種情況下,藤壺根本就沒有機會寄生在大白鯊的身上。

藤壺這種海洋中最難擺脫的寄生物,除了給鯨魚等海洋生物帶來很大的困擾之外,我們人類也對它們大感頭疼。人類的船隻無疑是藤壺附著的理想目標,它們會在船隻底部不停地繁殖,其分泌物會加速船底金屬的電化學腐蝕過程,嚴重的會導致船底出現局部穿孔的現象。而且它們還會讓船體逐漸變重,同時增加船隻吃水線以下的粗糙程度,從而大幅增加船隻的燃料消耗,並且降低了船隻的速度。


除此之外,藤壺還會對人類的很多海洋水下設施造成危害,因此人們不得不將它們歸類於海洋汙著生物,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利用各種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方法對其進行防除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藤壺看上去令人毛骨悚然,但事實上它們卻是一種很好的食材,大多數藤壺的蛋白質含量都很高,並且肉質嫩而滑,只需要經過簡單的烹飪就可以成為一道美食(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肉太少了)。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吃貨已經蠢蠢欲動了,然而除了附著在海洋生物、船隻底部以及其他的水下人工設施以外,在近海的區域藤壺分佈得極為稀少,通常都要在島嶼中的那些陡峭的礁石縫隙中才能找到它們的蹤跡,這實在是一件讓我們遺憾的事。


回答完畢,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