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的寵兒輝騰明明銷量慘淡,但為啥還有人追捧它呢?


大眾的寵兒輝騰明明銷量慘淡,但為啥還有人追捧它呢?

這是一款滿足“大眾教父”皮耶希博士個人野心的作品,可能是大眾品牌歷史上為單一車型投入過最大的一款產品,但也是市場上不成功的大眾品牌代表作。

關於大眾品牌推出輝騰的原因實際很簡單,一個是為了滿足原來大眾品牌用戶升級換代的購車需要,另一個則是為了延伸品牌高度,希望通過高級別車型來向上發展。

對於皮耶希個人而言,其中還有一點原因在於他並不滿意那時奧迪A8的表現,認為奧迪在該級別裡沒有應有的行動來推動高檔車發展,即便後來皮耶希等人將輝騰項目告知於奧迪方面後,皮耶希還說他們“並沒有把我們當回事”,這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對輝騰項目的激情。

再一點,皮耶希也在其自傳裡寫到,“設計這樣一款獨特的大眾品牌車型,還有一個十分私人動機,就是不管我在哪裡,我都喜歡生產帶有運動車特點的舒適大型轎車,這一直是我情之所繫。”

對於輝騰的定位,大眾品牌內部在其前五年研發期裡稱之為“D1”,而“D1”這個代號在奧迪裡是奧迪A8前身--為1988年推出的奧迪V8所用,這是奧迪第一款搭載V8發動機的車型,可見輝騰從立項開始的定位就足夠高。

事實上,沃爾夫斯堡人是把輝騰的對標競品設定為了奔馳S級、寶馬7系和雷克薩斯LS,為此他們在研發之初就投入了不菲成本。1997年輝騰項目啟動,一年後製造出了5輛實驗樣車,但很快被打入冷宮,單是這段研發過程就足足耗資400萬歐元。

其時輝騰還採用了造價昂貴的空氣懸掛、為追求極度剛性不惜增重150公斤,務求要在該級別裡實現超越對手的動力性能。皮耶希還吐糟,同期那一代奔馳S級的重量和剛性都減得太多,所以論表現輝騰要整整領先了一代。

此外關於曹臻老師提到輝騰所在的德累斯頓工廠,其生產質量確實是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皮耶希就大讚過輝騰的車身長度誤差不超過1mm、由機器人完成的車門密封精度相當高,這些工藝在那個時期是不可想象的。

有如此大的造車野心及成本投入,不能不說大眾品牌的確是滿懷誠意去做好輝騰這款產品,但在豪華車市場,這一層次的用戶始終要先敬羅衣後敬人,選擇品牌優先無可非議,至於輝騰被該亙古不變的道理所扼殺亦沒啥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