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遠人,知難而上,讓我們一起走進《道德經》

據最新消息: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最早向社會發出防護預警的人,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2月7日凌晨2時58分去世,對此,我們深表痛惜和深切哀悼!

第四章

[原文]

道衝,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不遠人,知難而上,讓我們一起走進《道德經》

盤中陰陽

 [譯文]

大“道”不可見,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它不露鋒芒,超脫糾紛,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它無形無象,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這一章,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論述“道”的面目,它無形無象、不可感觸,但是作用無限。它不但比具體的事物更根本,也比創造萬物的上帝更古老。在老子的思想意識深處,他一直認為存在“道”,也就是世界萬物運行的總根源。 

道不遠人,知難而上,讓我們一起走進《道德經》

大道無形

昨天我們寫了雲南省只有新郎、新娘兩個人舉行婚禮的事,他們的初衷就是不願意別人承擔風險;而今天,就看到同樣是婚禮,四川省南部縣定水鎮,一對新人偷辦酒席,因為新娘子的舅媽是武漢返鄉人員,且確診新冠病例,結果導致20餘人被隔離……同樣的時期,同樣的事情,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令人唏噓!

看起來,《道德經》的條文高深莫測,“道”模糊不清,其實,放在現實生活裡去考量,清楚明白,所以說“道不遠人”。

道不遠人,知難而上,讓我們一起走進《道德經》

老子塑像

下面,我們繼續學習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譯文]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受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議論太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適中。

道不遠人,知難而上,讓我們一起走進《道德經》

道路幽深

芻(chu)狗: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祭祀完畢,就把它扔掉或燒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

乍一看,覺得老子過於冷血;這個社會上,出現了太多要麼圍觀拍照、要麼繞路而行、要麼棄車逃逸之類的事,人人明哲保身,社會風氣豈不是這樣搞壞的嗎?其實,我們沒有弄清楚老子的本意。

道不遠人,知難而上,讓我們一起走進《道德經》

虛無縹緲

接前一章,老子主張“無為”,他認為世間自有“道”,一切都可依道而行,不可違反規律,強加干涉。如果明白這一點,就知道這一章是對上一章的引申和深入,我們不用亂講仁慈、亂髮議論、亂加干預,只要順應“道”的指引即可,其實,是類似於一種超然物外、清醒靜觀的態度。

我們看歷史上有名的幾個盛世,比如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仁宣之治、康乾盛世等,都是因為輕徭薄賦、休養生息、不勞民傷財等。而反觀之,那些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帝王,如秦始皇、隋煬帝,包括漢武帝,國家的強盛很快急轉直下,悔之晚矣。

道不遠人,知難而上,讓我們一起走進《道德經》

天壇

比老子晚一點的孔子,在《中庸》這部書裡,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即:天所賦予人的東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來修養自身就是教。道是片刻不能離開的,可離開的就不是道。

​這一章的學習暫時到這裡,如有商討的地方,敬請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