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奶公犢的飼餵案例分享

對於奶公犢飼養場,要兼顧犢牛的生長性能和成本投入,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本文通過奶公犢飼養案例,旨在給讀者啟發,幫助奶公犢飼養者選擇適合的代乳粉和開食料,並列舉飼餵及斷奶管理中的一些關鍵點,提高犢牛的生長性能,增加飼養場盈利。

哺乳奶公犢的飼餵案例分享

飼餵管理

新生犢牛可以飼餵初乳、過渡乳、全脂或脫脂乳、乳房炎或抗生素奶以及乳清。然而,對於大多數奶公犢飼養場來說,並沒有足夠的上述牛奶來飼餵新生犢牛,因此代乳粉會作為犢牛的主要營養來源。在飼餵管理過程中,通常每天飼餵犢牛2次並間隔12小時。飼餵方式可以可以採用奶桶或奶瓶。雖然犢牛更容易適應奶瓶飼餵,但是奶瓶比奶桶更難清潔和消毒,進而導致更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使用奶瓶飼餵的牧場,要格外重視奶瓶的清潔問題。

犢牛在第三次到第五次餵奶時便可以使用代乳粉進行飼餵。代乳粉的質量和價格各不相同,牧場主經常會嘗試使用較便宜的代乳粉,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通常會導致犢牛生長性能較差且容易生病。犢牛生長性能好壞是評價代乳粉質量的重要指標。表1列出了不同代乳粉的蛋白質和脂肪來源及其可接受性。採購前,要注意標籤信息

以判斷代乳粉的品質,《標籤中的小秘密——通過標籤上的指標判定代乳粉的品質》一文中向讀者介紹瞭如何讀懂代乳粉標籤的相關信息(點擊標題鏈接進入文章)。

哺乳奶公犢的飼餵案例分享

代乳粉衝調後應該含有12.5%的幹物質(125g/L),其飼餵量取決於犢牛的體重。通常情況下,當犢牛體重小於80磅(約36.3 kg)時,每次飼餵2品脫(約0.95升)(代乳粉量約113.4g);體重80-100磅(約36.3-45.4 kg)時,每次飼餵2.5品脫(約1.18升)(代乳粉量約141.8g);體重100磅以上(約45.4 kg)時,每次飼餵3品脫(約1.42升)(代乳粉量約170.1g)。如果犢牛食慾和糞便評分較好,那麼應該每2-3天每次飼餵增量1/2品脫(約0.24升/次)。

當犢牛代乳液單次採食量達到4品脫(約1.89升)(代乳粉量約227g)時,便維持這一水平不變。在寒冷冬季,犢牛每天可飼餵3次,每次每隔8小時,每次飼餵量相同,即1.89升/次。代乳粉應在110-120°F(43-49℃)下溶解,並在100-104°F(38-40℃)時飼餵。每天都採用統一的飼餵程序對犢牛來講非常重要。此外,飼餵設備應每天清潔和消毒以減少犢牛疾病的發生。

在犢牛進場後第5天開始提供開食料,並讓其自由採食。提供開始之初,犢牛對開食料較為好奇,每天用手少量飼餵它們一些可以促進開食料的採食。代乳粉飼餵量保持恆定時(1.89升/次),犢牛開食料的採食量會越來越高。犢牛從出生到體重達到200磅(約90.7kg)的過程中,大約75%的生長是由於採食開食料而不是代乳粉。

哺乳奶公犢的飼餵案例分享

斷奶管理

斷奶時,應在4-5天內逐漸減少代乳液的飼餵量,並保證斷奶前4天,犢牛每天可採食1.5-2磅(約680-907 g)的開食料。斷奶後犢牛開食料的採食量會進一步增加。根據犢牛的發育情況,犢牛斷奶時應在5-7周齡。斷奶後,應保證犢牛有充足的飲水和開食料。


開食料的選擇

開食料應該是適口性好的結構性精飼料或顆粒狀精飼料,含有75%-80%的TDN(總可消化養分)和15%-20%的CP(粗蛋白)(詳細見表3)。目前,大多數市場上售賣的開食料都含有16%-18%的CP。

開食料的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穀物類開食料,與粗飼料一起飼餵;一種是含有粗飼料的口感化開食料

哺乳奶公犢的飼餵案例分享

目前,口感化開食料受很多牧場主青睞,特別是那些飼養較多犢牛的牧場主。因為在採食口感化開食料的時犢牛不會挑食,更容易控制其精飼料和粗飼料的採食量,以確保所有犢牛既能攝入精飼料也能攝入粗飼料。在飼餵開食料過程中,要注意少量多次飼餵,並且定期清理剩料。

開食料的物理形態會影響犢牛的採食量和生長性能。相關研究表明,對哺乳犢牛來說飼餵整粒玉米優於飼餵壓片玉米(Chester-Jones,1989)。與飼餵壓片玉米相比,飼餵整粒玉米的犢牛表現出更高的平均日增重和飼料利用效率。有關顆粒料與結構性開食料(玉米、燕麥、糖蜜和顆粒料的混合)的對比研究較少。有限的研究數據表明,與顆粒料相比,犢牛會採食更多的結構性開食料並且能夠獲得更高的日增重。表3給出的開食料成分表是康奈爾大學研發的一種較為成功的犢牛開食料。

哺乳奶公犢的飼餵案例分享

哺乳奶公犢的飼餵案例分享

哺乳奶公犢的飼餵案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