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如果非要在美蘇兩系的戰機上找差異,我認為本質差異其實並不存在,蘇系戰機總體上一直在追趕美系,不斷驗證著美國走過的路。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技術差異就是本質區別。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美蘇戰機發展同源,冷戰中又經歷了長時間的性能對標,它們兩系都曾經發展出超強規模的航空體系,擁有各種性能極端的技術驗證機型,可以說以前能玩的都玩過了,甚至它們獨霸了戰機的常規佈局,搞得別的國家只能採取其它佈局彎道超車。這就像兩個對手在賽車,美國人被蘇聯人追著狂奔,回頭看一眼又拼命跑,而蘇聯則緊追不捨,不斷借美國開出的路省力。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德國Me262和英國格洛斯特“流星”各自代表了二戰兩邊陣營的噴氣機技術

眾所周知,蘇聯與美國戰後研製出噴氣式戰機,與他們繳獲的德國科技和相關人才密不可分,德國二戰時發展出了相當多的噴氣式機型,總結出了相當程度的技術經驗,他們在1939年8月27日就試飛了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He178,戰爭期間更是製造出實用型噴氣式戰機Me262,生產了上千架之多,這些技術經驗都在戰後化為了美蘇兩國的戰利品。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北美航空的FJ-1“狂怒”與蘇聯的雅克15(這張圖其實是23,但差別不大)

所以,美蘇的第一代戰機極為近似,這些大量摻入德國技術的兵器產生出高度的趨同性,一個個彷彿兄弟一樣。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與F86同框的米格15

同代的美蘇一代戰機沒發展多久就迎來了戰火的考驗,受朝鮮戰爭影響,雙方都獲得了極為豐富的噴氣機應用經驗,同時也在相互的戰鬥中第一次摸清了對手機型的能力,令人驚訝的是,美軍開發的F86與蘇聯的米格15機型性能相當接近。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麥克唐納公司的FH“鬼怪”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清,美國發展噴氣式的時間也不晚,在航空設計與技術積累上他們比蘇聯更有發話的權力,因此美軍的噴氣戰機打一開始就更富含自身特色,發展的機型也更多,包括艦載機。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1947年的美軍艦載機F9F

在這一時期內,蘇聯雖然擁有米格-9、雅克15/17、米格15這樣的機型,但總體還處於航空發展期,仍然在消化德國的技術和發展自己的理論。哪怕後來推出了米格-17機型,實際上也沒有達到美國噴氣戰機的豐富程度。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1951年的 F3D“空騎士”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1951年 航母起飛的F7U“彎刀”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1950年的F89“蠍子”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1954年的“超級佩刀”

美國在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投入實用的噴氣戰機就有道格拉斯F3D“空騎士”、諾斯羅普F89“蠍子”、錢斯沃特F7U“彎刀”、格魯曼F9“美洲獅”、北美航空FJ-2/3/4“狂怒”,F-100“超級佩刀”、共和F84F“雷電”等許多機型(估計老王還寫漏了)。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米格-17機型 1950年裝備蘇軍

這方面蘇聯還真沒法比,同時期拉沃契金和米格等設計局還在研究後掠翼技術。這段時期的美蘇戰機本質區別很明顯,“技術含量”本身就是二者的區別。

進入50年代中後期以後,二代機開始出現,這時候出現了兩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美蘇戰機,F4“鬼怪”和米格21。1958年試飛的F4“鬼怪”是美軍60-70年代的主力機型,具有非常優良的空地兩用性,美國空軍、海軍都裝備了這種戰機。至今日本仍然裝備著不少F4戰機。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F4“鬼怪”

美軍在“鬼怪”上已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多功能應用,也更加註重電子系統的應用,美國很早就拋棄了機頭進氣方案,改為兩側進氣,機鼻中得以容納更多的電子系統和更大功率的雷達,升級潛力也極大。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米格21時蘇聯航空已經整體落後,所以後來米格23被蘇聯劃為“3代機”,導致現在4代機、5代機的混淆

米格21機型蘇聯後來並不太看重,但恰恰米格21機型創造了劃時代的奇蹟,成為擴散得相當廣泛,影響時間特別長的機種。中國的殲7系列就取自米格21技術,後來的殲8改進自米格21的放大,FC-1“梟龍”源自殲7的“超7”改造計劃。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從米格21和F4上面體現出了美蘇兩國空戰理念的分歧,美軍已經在電子系統的道路上大步前進,而蘇聯仍然在追求極致的飛行性能。同期如果沒有1958年溫州灣空戰繳獲的響尾蛇導彈,恐怕蘇聯對這種制空新型武器還矇在鼓裡。米格21後期的問題很具有代表性——飛行性能升級潛力無窮,電子設備升級空間太小。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北越米格17其實性能遠不如F4,但依靠F4的機炮問題,反倒屢建戰功

當然,也不能說美軍一味追求的先進就是對的,步子大一樣扯到蛋,F4機型在越南戰爭中就扯到蛋了,當時美軍將全部希望寄託在導彈上,連門機炮都不安裝,結果遭遇越軍米格17時屢遭毒手,不得不在改型上重新增加機炮。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採用了可變後掠翼的米格23

但是,米格21在技術上整體落後於F4是毋庸置疑的,蘇聯人心裡很清楚這點,所以他們很快開發出了米格23,這型飛機技術數據高度接近F4,成為蘇聯70年代的守護者。採用可變後掠翼技術的米格23兼顧了高低空性能,終於形成了蘇式的多功能戰機風格。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F111和SU-24,雙方明顯走的是一樣的可變後掠翼潮流

後來的三代機時代其實是美蘇差異最小的時候,蘇聯在二代機末期似乎就已經打定了主義,只要美國出了哪類機型,蘇聯就必須擁有與其類似或超越其性能的東西。F4的時代過去後,美國的F111、F14、F15、F16這些機型陸續推出,而蘇聯也緊跟著推出了蘇24、米格29、SU-27。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F14、F15、F16、F18,一個時代的標杆

蘇聯與美國最終都進行了戰機的高低搭配,這種做法從美國開始,F16搭上了F15,蘇聯隨後也形成了類似的米格29搭SU-27組合。同時SU-27和米格29也成了F16\\F15搭檔的技術對標者。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投彈的F117,1982年該機已經服役,而SU-27到1985年才服役

SU-27出現的較晚,所以成為了冷戰末期的大明星,蘇聯人四處拖著SU-27做飛行表演,不過這也是蘇聯時代最後的輝煌,美國人隨後在越來越發達的電子系統和推力越來越誇張的發動機外,又加上了“隱身”指標,又將蘇系飛機甩開一段距離。當SU-27還在賣力的進行飛行表演時,美國已經就隱身技術進行驗證,誕生出B-2和F117這樣的隱身機型。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飛行表演的SU-27

蘇聯儘管擁有一些數據直飈美國戰機甚至性能還能與其一爭長短的先進機型,但歸根結底在航空技術上與美國仍有巨大差距,尤其是對航空的前瞻性上,不得不承認美國是個引領者,蘇聯更多時候扮演的則是追趕者。放到戰機技術上,這就是美蘇兩系戰機最難以迴避的區別。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SU-47金雕

包括冷戰後的發展也是如此,美國提出了“超機動、超巡、低可視性、先進電子能力”的4代機標準,並將之成功貫徹,發展出F22機型後,俄羅斯方卻仍然在費盡心血的搞米格1.42計劃,米格1.44垮臺後,蘇霍伊方面亦死不撒手,硬是搞出S-37“金雕”這種概念過時的戰機,SU-47入役隨即退役,因為誰都知道它無法與F22抗衡。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上圖.SU-57

後來的T50戰機更無奈,儘管俄國人已經從單純超機動性戰機的坑中回過神來,但他們仍然無法快速追上美國的步子,僅憑一個JSF聯合攻擊機計劃,美國人就在全球佔下了大片江山。F35的性能好不好姑且放一邊,就實際科技含量和實用化應用來說,俄羅斯那個拍扁了的SU-27無論如何也差點火候。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而且很明顯,美國仍然在做航空作戰的前瞻領導者,能不能夠上美國戰機的性能,與美國戰機有哪些差異,對比美國戰機有哪些優勢等等都成為當前戰機設計不可迴避的話題。

蘇俄戰機和美國戰機本質區別何在?

從T50到SU-57入役,如果說SU-47和米格1.44還存在一點蘇聯式的傲氣的話,那麼SU-57則完全是老老實實的按照美國人的車轍走了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